云南人口与经济 - 资源环境协调评价研究-_第1页
云南人口与经济 - 资源环境协调评价研究-_第2页
云南人口与经济 - 资源环境协调评价研究-_第3页
云南人口与经济 - 资源环境协调评价研究-_第4页
云南人口与经济 - 资源环境协调评价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云南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协调评价研究李均智,骆华松,何沁璇(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092摘要: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是区域中主要的系统要素,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相互配合将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可采用指标体系法来进行综合评价。人口包括人口与经济发展评价指标和人口与资源环境评价指标。通过 云南统计年鉴 资料得到相关的二级指标数据,确立每个指标的权重,再根据相关公式计算出云南省各市州人口与经济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状况。根据评价结果,云南省各市州协调状况不一,差异较大。关键词: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云南省中图分类号:F062 2 文

2、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8141(201101-0025-03Yunnan Population and Econom y,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Evaluation of CoordinationLI Jun-zhi,LUO Hua-song,HE Qin-xuan(School of Tourism and Geography Science,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 ming 650092,ChinaAbstract:The population,economy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3、was the main essential elements of the system in the region,various essential fac tors intercoordination would coordinate mutually to the reg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ecisive function.The population,the economy and the re sources environ ment coordinated developmen t situation may use the target

4、system to carry on the qualit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This paper included two targets:the first,evaluati on of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 ment appraisal target,and the second,evaluation of population and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 ment appraisal target.Through Yunnan Statistical Yearbook obtai

5、ned the data of the related to two levels of targets,established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then according to a formula related to populati on and economic cities and prefectures in Yunnan Province and the coordination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 mental develop ment.Based on the evaluation results could

6、be seen the coordination status of different cities and prefectures in Yunnan Province,wi th great differences.Key words:population;economy;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Yunnan Province收稿日期:2010-11-12;修订日期:2010-12-23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08BJY041资助。第一作者简介:李均智(1986-,男,四川省简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管理与开发。通讯作者:骆华松(1964

7、-,男,湖南省新田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人文地理与区域经济研究。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各子系统及其内部要素之间也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的不协调发展会使整个系统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就会使整个系统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使区域内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等各要素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和相互促进,进而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1。1 研究区概况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疆,国土面积为39万km 2,2008年底全省总人口为4543万人,占全

8、国总人口的3.42%。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经济持续发展,经济总量由1978年的69.05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5700.1亿元,增长了82倍。全省人均GDP 也由1978年的226元增长到2008年的12587元,增长了56倍。经济结构有了实质性的转变,第一产业比重在国民经济中不断下降,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产业结构呈 二、三、一型,并不断优化,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镇化进程速度不断加快,城镇化率不断提高,2008年已达到33%2。同时,人们的观念正在发生改变,文化素质也不断提高。但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人口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还是远远落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200

9、8年云南省GDP 只占全国的1.9%,人均GDP 只有全国的55.6%。人们的文化素质与全国相比仍较低,市场观念不强。云南省区域内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各市州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云南省自然资源丰富,如水能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经济发展上,云南省主要还是资源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不断增加,自然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加上自然生态环境多样性和脆弱性特点,云南省植被被破坏、资源不合理利用、水土流失、水质污染等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从总体看,云南省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3,人口增长速度较快,高于全25 资源开发与市场Res ource Devel

10、opment &M arket 201127(01 研究方法国平均水平,人口增长压力以及脆弱的生态环境将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深刻理解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状况以及其相互作用有利于云南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云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意义。2 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相关分析人口分布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历史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与制约。由于云南省各地区自然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使人口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最主要的特征是东部地区人口数量、人口密度远远大于西部地区,约占全省人口的2/34。在地区经济发展上,云南省各区域发展极不平衡,表现为中部地区高于其他地区,

11、滇东北地区为全省最落后地区。各市州综合发展潜力也存在较大差异,如2008年昆明市经济总量占全省的28.16%,滇中地区(昆明、曲靖、玉溪、楚雄经济总量就占了全省的57.8%5,6,因此云南省在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上都存在着显著差异。在研究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时,可考虑从两者在区域上的匹配情况进行研究,一般采用基尼系数、地理联系率等来衡量两者的匹配情况。我们选取地理联系率来研究云南省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均衡程度。地理联系率是反映两经济要素在地理分布上联系情况的指标,常用来表示经济产值与人口均衡分布的指标。地理联系率的公式表示为:G=100-12ni=1|S i-P i|。式中,S i为某

12、地区人口占全省的百分比,P i为某地区GDP占全省的百分比,G为地理联系率。当G较大时,表示人口和产值之间的均衡程度越高7。这里我们以云南省各市州的人口和GDP总量为研究对象,探讨云南省人口和产值之间在空间上的匹配均衡情况。依据地理联系率公式,结合云南省统计年鉴数据,可计算得到云南省2001年以来的人口对经济的地理联系率(表1。由表1可知,人口 GDP 地理联系率一直保持在70以上,且逐渐呈上升趋势,说明云南省人口与经济总量在空间上的匹配程度逐渐升高,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人口向城市聚集,特别是向滇中地区聚集。表1 云南省2001 2008年人口和GD P地理联系率2001200220032004

13、2005200620072008 72.100572.873673.271673.275177.711978.308578.306778.44723 综合协调评价过程与结果3.1 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与建立构建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必须从云南省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 以人为本 的思想,以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持续、可协调发展。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上必须遵循科学性、代表性、可比性和全面性的原则8。根据对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分析,研究了全省16个市州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各指标的综合协调状况,综合评价指数越高,协调状况就越好。通过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对云南省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

14、发展做出综合评价。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由两级指标构成:第一级是人口与经济发展指标,第二级是人口与资源环境指标9。第一级中的二级指标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化率、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财政收入、人均第三产业产值、人均农民纯收入、人均农业总产值等7项能反映经济发展的指标。第二级中的二级指标包括人均耕地面积、森林覆盖率、人均水资源量、人均工业废物产量、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人均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人均 三废 综合利用产品产值等8项能反映资源消费与环境污染的指标。3.2 二级指标指数的计算确定了各类二级指标,通过2009年 云南省统计年鉴 和2008年 云南省各市州经济社会发

15、展公报 ,可以得出各个指标的具体数据。为了计算方便以及准确和客观,我们还应对各二级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具体方法采用公式:A i=a i/ni=1a i/n。式中,A i为计算i地区单项指标的标准化指数,a i为i地区研究指标,n为地区个数,A m为i地区第n项指标标准化指数。通过以上公式计算出各类二级指标的标准化指数10。3.3 指标权数的确定确定了评价指标后,就必须根据各单项指标对全面协调的重要程度对各个指标赋予权重。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主要有主观构权法和客观构权法。本文采用主观构权法,即采用专家打分法(德尔菲法,根据各个指标的重要程度赋予权重。本文记第一级指标的权重为0.5,0.5,人口

16、与经济发展指标的二级指标的权重为0.2,0.2,0.15,0.1, 0.15,0.1,0.1,人口与资源环境指标权重为0.2, 0.15,0.2,0.1,0.1,0.1,0.05,0.1。3.4 协调发展水平评价得分在得到了各类二级指标标准数据和确定权重后,即可对云南省各市、州的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做出综合评价,具体评价方法采用公式:Y i=A i1f i1 +A i2f i2+ A in f in。式中,Y i为计算i地区综合指标标26研究方法 资源开发与市场Resource Development&Market201127(01准化指数;为地区第n项指标权重10。根据所得数

17、据,得到云南省各市州的各指标指数,然后利用公式得到云南省16个市、州的综合协调发展指数,评价结果见表2 4。表2 云南省市、州人口与经济发展指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城市化率指数人均工业总产值指数人均财政收入指数人均第三产业指数人均农民纯收入指数人均农业总产值指数综合评价指数昆明市0.87430.7760 1.3875 1.1842 1.11600.63220.30840.9181曲靖市0.46330.42140.53890.40930.33640.43420.49210.4418玉溪市0.88900.4586 1.51040.92970.64890.65290.49070.8007保山市0.

18、26740.30960.12830.21330.28600.37260.45470.2816昭通市0.17480.24150.12940.13670.15340.29020.20790.1892丽江市0.28100.34590.15650.32900.33800.32560.33950.2990普洱市0.23610.37380.11940.22340.23060.34780.37220.2688临沧市0.23360.36230.10170.15020.18650.32400.43320.2532楚雄州0.38560.38160.37190.35550.35220.42650.50220.390

19、8红河州0.39670.43940.59150.43250.29970.41460.37100.4227文山州0.24210.33140.17880.18970.25060.27800.29450.2553西双版纳州0.38950.46510.13830.28400.42420.44060.60230.3880大理州0.36090.37380.27010.33280.36220.42210.49230.3665德宏州0.28570.41370.15080.31590.32520.33450.42110.3184怒江州0.27830.25950.24850.40550.30000.19860.1

20、7980.2682迪庆州0.50160.29680.22790.35840.64000.35590.28470.3898表3 云南省市、州人口与资源发展指数人均耕地面积指数森林覆盖率指数人均水资源量指数人均工业废物产量指数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指数人均工业废气量排放量指数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指数人均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指数综合评价指数昆明市0.15440.39230.04450.28710.41220.02320.4383 1.39910.3327曲靖市0.24960.27410.08620.34900.42390.08050.41150.46760.2511玉溪市0.24960.37160.074

21、20.00940.40590.10210.43130.62450.2563保山市0.33170.32210.24500.45080.34700.52330.40750.17440.3336昭通市0.54520.30490.11230.49010.47390.07910.41190.03710.3059丽江市0.42040.30870.24770.45440.47010.55790.42690.15520.3650普洱市0.61740.49720.51210.46500.38600.58640.43440.27280.4932临沧市0.51230.36080.26410.46550.40320.

22、59640.41540.27130.4032楚雄州0.29230.46500.10880.39620.44200.37750.37890.48910.3394红河州0.28900.28040.19710.32430.41820.21440.4287 1.21660.3781文山州0.33170.25670.21170.43010.41220.40920.40750.20170.3129西双版纳州0.49260.60010.52510.46690.32010.61550.37620.109504636大理州0.27920.39800.13900.47040.46380.44200.31460.4

23、2340.3390德宏州0.50580.48110.40860.44410.00540.51860.38640.14500.3857怒江州0.49260.5439 1.57790.28400.41020.58920.32870.05120.6456迪庆州0.48610.3930 1.49580.46310.45600.53490.25120.21140.6344表4 云南省各市州人口与经济及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结果人口与经济发展评价人口与资源环境评价协调发展综合评价得分排名昆明市0.91810.332762.541曲靖市0.44180.251134.6511玉溪市0.80070.256352.

24、852保山市0.28160.333630.7614昭通市0.18920.305924.7616丽江市0.29900.365033.2012普洱市0.26880.493238.107(续表4人口与经济发展评价人口与资源环境评价协调发展综合评价得分排名临沧市0.25320.403232.8213楚雄州0.39080.339436.518红河州0.42270.378140.046文山州0.25530.312928.4115西双版纳州0.38800.463642.585大理州0.36650.339035.289德宏州0.31840.385735.2110怒江州0.26820.645645.694迪庆州0.38980.634451.2134 结论从综合评价结果看,云南省各市州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差异很大。昆明市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经济发达、交通便捷、科教实力强,经济发展程度高,经济发展指数也高,排在全省首位。其次是玉溪市。在烟草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