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六 古代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1)(2)题。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1)“支离笑此身”中的“笑”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答: (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一句“明日又逢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答: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2)题。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 浑一上高城万里愁,兼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注:许浑,晚唐诗人。(1)结合具体诗句,阐述首句中“万里愁”的内涵。答: (2)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
2、请作简要赏析。答: 3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1)(2)题。啄 木 曲 白居易莫买宝剪刀,虚费千金直。我有心中愁,知君剪不得。莫磨解结锥,徒劳人气力。我有肠中结,知君解不得。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莫近红炉火,炎气徒相逼。我有两鬓霜,知君销不得。 刀不能剪心愁,锥不能解肠结。 线不能穿泪珠。火不能销鬓雪。 不如饮此神圣杯,万念千忧一时歇。(1)这首诗的主旨是咏叹了 (感情)之重,到了 的程度。(2)这首诗的构想“出奇见巧”。请分析其巧妙之处。答: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1)(2)题。雨后池上 刘 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3、(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答: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答: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早寒有怀 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注:是作者漫游在长江下游一带的作品。襄水,古属楚国。(1)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的特点的?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答: (2)诗的第二、三联是如何抒发作者的思乡之情的?请作简要赏析。答: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点 绛 唇 王禹偁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4、!注:王禹偁,宋时巨野人。晚贬知黄州,世称王黄州。后拜左司谏、知制造。淳化二年,贬商州团练副使。真宗时,以直书史事,再贬出京,知黄州,徒蕲州。 (1)词中“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展现了怎样的画面?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答: (2)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有怎样的特点?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感情?答: 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落日怅望 马 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不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答: (2)请从语言、表达技巧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50字左右的鉴
5、赏文字。答: 8阅读下面一首诗唐诗,回答(1)(2)题。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王昌龄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注:长信秋词是拟托汉代班婕妤在长信宫中某一个秋天的事情而写作的,共五首。(1)诗题为秋词,那么诗人在诗中写了哪些景象?作用是什么?答: (2)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答: 9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1)(2)题。山 馆 余 靖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穿云翠,畲田得雨肥。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注:岫:山。畲田:焚烧田里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田地。(1)首联、颔联,诗人怎样表现自己的境遇、情怀
6、?试做具体分析。答: (2)“远岫穿云翠,畲田得雨肥”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 10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1)(2)题。双调水仙子 杨朝英 雪晴天地一冰壶,竟往西湖探老逋,骑驴踏雪溪桥路。笑王维作画图,拣梅花多处提壶。对酒看花笑,无钱当剑沽,醉倒在西湖。注:老逋:北宋隐居在西湖孤儿山的诗人林逋,此处代指梅花,也指林逋式的情调。王维作画图:王维,唐代著名诗人、山水画家,画有孟浩然雪中骑驴图。提壶:倒酒。(1) 本曲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答: (2)作者为何笑王维作画图?答: 11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1)(2)题。送杜十四之江南 白 居 易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
7、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哪些含义?“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2)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何联系? 答: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1)(2)题。乡 思 李 觏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1)“天涯”一词在前两句中反复出现,请说出两个“天涯”不同的含蕴。答: (2)古诗中有“无理而妙”的评论语,请结合三、四两句作简析。答: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1)(2)题。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 隔山川。
8、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注:几度:这里指几年。翻:反而。(1)这首诗的第二联反映了一种什么心理?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析。答: (2)第三联用“孤灯”“寒雨”“湿竹”“浮烟”几个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 1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1)(2)题。双调折桂令·读史有感 元张可久剑空弹月下高歌,说到知音,自古无多,白发萧疏,青灯寂寞,老子婆娑。故纸上前贤坎坷,醉乡中壮士磨跎。富贵由他,谩想廉颇,谁效常何。 注:老子:作者自称。故纸:指古书。磨跎:即白白地消磨时间。 (1)“知音”典故的大概意思是什么?现在一般
9、指什么? 答: (2)“富贵由他,谩想廉颇,谁效常何”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廉颇的典故使我们想到辛弃疾哪首词中的哪能句名句?本句表达了张可久什么情感? 答: 1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蜗牛(一) 苏 轼中弱不胜触,外坚聊自郛。升高不知疲,竟作粘壁枯。蜗牛(二) 苏 轼腥涎不满壳,聊足以自濡。升高不知回,竟作粘壁枯。(1) 这两首蜗牛诗,都是苏东坡写的。请分析两首诗所刻画的形象的相同点。答: (2) 通过对蜗牛形象的刻画,诗人想表达怎样的看法?答: (3) 你认为哪一首诗表达得更充分更有力?说说理由。答: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冷 泉 亭 林 稹一泓清可沁诗脾,冷暖年来只
10、自知。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哲理诗是古代诗歌里的一个重要门类,所谓“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人也可以运用诗歌这种短小的形式来说理。你认为这首诗提示了一个什么道理?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提示的?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17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1)(2)题。齐安郡中偶题 杜 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 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答: 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
11、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答: 1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杜 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乌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此诗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当时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团练判宫。八年前,他供职于沈传师的幕下,也曾在此地盘桓。范蠡,春秋时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后,乘扁舟归隐于五湖一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勾连古今,写登楼所见之景:放眼天际,唯见草色连空。诗人眼中风景如故,但六朝繁华已为陈迹。 B第二联写的是眼前平
12、淡而真实的生活:飞鸟来去出没在山色之中,诗人隐约听见夹溪居住的百姓歌声和哭声。 C第四联借对一代名臣范蠡的追慕而不可得,表达出仕途失望的惆怅;以似烟如雾的景语作结,更加重了惆怅之感。 D诗中使用了融情于景的艺术手法,景物描写实虚结合,将风物景色表现得有色有声,传达出诗人明朗的心境。 E诗人由六朝文物消磨而云天不为之变起兴,全诗笔意挥洒自如,含蓄有致,对仗精妥,意象颇有新意。 (2)对杜牧这首诗,古人曾说:“此诗全在景中写情,极洒脱,极含蓄,读之再三,神味益出。”(见瀛奎律髓汇评在二、三两联中任选一联,结合诗句分析诗人是如何“景中写情”的。 答: 19阅读下面的首宋词,完成(1)(2)题。卜算子
13、·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 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注:漏断: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苏轼遭遇乌台诗案后贬居黄州而作。(1)古诗词写景往往意在抒情,请从借景抒情这个角度,简要赏析词上阕的“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两句。答: (2) 古人评论此词“寓意高远”,请结合词的下阕,作具体赏析。答: 2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书 扇 李之仪几年无事在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觉后不知新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 注:黄公旧酒垆:晋代酒家名(垆,酒店安置酒瓮的土墩,常代指酒店),竹林七贤中嵇康、阮籍、王戎等
14、常在此酣饮。(1) 全诗以“无事”二字为其主干,全篇怎样扣住这两个字展开的,请作简要分析。答: (2) 作者在刻画人物形象上,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好处?答: 2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1)(2)题。别 滁 欧阳修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叫弦管作离声。(1) 这是一首以“饯别”为主题的诗歌,你认为诗人在这离别酒宴上的心情如何?请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回答。答: (2)人们是在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下为诗人饯行的呢?你认为诗歌里有关饯行环境的描写与诗人表达出来的主观情感和谐吗?简述你的理由。答: 专题六 古代诗词鉴赏1答案(1)用得好,一个“笑”字与前句的“悲”字相呼应,
15、是对一生经历的自我嘲笑。作者追忆往事又回到现实,满怀无奈、辛酸与不平之气。(2)满腹愁绪,日渐衰老,但新的一年又要来到,让作者倍感凄凉,使他的愁苦心情更加沉重。2答案(1)思乡的愁情,历史的兴亡,人事的代谢,唐王朝危在旦夕的痛惜。(2)诗人巧妙地将意义深广的“万里愁”赋予眼前之景,捕捉到每一个凝聚着愁情的意象。由“蒹葭”“杨柳”引起了思乡之愁。以“溪云”“日沉”“山雨”“风满楼”这几个意象渲染出了压抑、沉重的境界,“鸟下绿芜”“蝉鸣黄叶”的秦苑之夕与汉宫之秋写出了衰亡的景象,结句把自己的所见所感统统归之于流水,表示对历史、人生的无限感慨,写出了愁情的悠悠不尽。3答案(1)忧愁不能用外在的力量消
16、除(2)诗人构思奇妙,设想用刀剪心愁,用锥解肠结。用线穿泪珠,用火销鬓雪。奇妙的比喻化无形为有形,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心忧愁写得形象生动,可感可触。同时,又以否定形式写出,四个“不”字,更强化了抒情主人公的心愁肠结,收到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4答案(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涛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
17、景图。 ,5答案(1)树叶飘落,太雁南飞,通过深秋的典型景物突出“早寒”; 用“北风” 呼啸渲染“早寒”。(一层意思点出寒之“早”, 一层意思突出“寒” 意。合在一起说明也行)。(2)用“遥隔” 两字表明了作者离家遥运,不能归去,透露出思乡之情。用游子泪“尽” 他乡这一典型细节, 反映出作者思乡之情的强烈。假托家人遥望“天际” 的 “归帆”, 也在向望着自己的归去, 巧妙地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答案()在蒙蒙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在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这首词以清丽的笔触、沉郁而高旷的格调,寓情于景,通过描绘江南雨景
18、,寄寓了作者积极用世、渴望有所作为的政治理想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情怀。7答案(1)客中久滞,思乡情切;年华渐老,感时伤逝。(2)角度举例:作者见景生情由“孤云”“归鸟”的疾速飞去,想到自己的久滞不归;由夕阳落山,想到自己华年老去。联想自然,抒情真切感人。对比,云、鸟行去之快与自己留滞不久形成对比,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比兴,首联、颈联既兴且比,“孤云”“归鸟”既引起乡情,又是自比;由夕阳引出年老,又是以夕阳自喻。表现了自己离家的孤寂与老去的伤感。炼字遣词形象传神“孤云”“归鸟”“微阳”“秋山”营造出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寄托着作者的伤感之情。“烧”字的使用,使静中有动;“远”字又写出了意境的空
19、阔,增强了对孤寂之情的表现。“不敢照”的心理描写,明抑暗扬。照了才愁,是原本无愁;不照已知,表明愁思深重。情景分写,层次鲜明。一、三句写景二、四句写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落日时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有曲达其意之妙。8答案(1)诗中所写到的景象有:井边梧桐、秋深叶黄、夜深霜重。作用:一是点明题意,向读者暗示,这是一首宫怨诗。二是渲染烘托气氛,奠定感情基调。(2)借景抒情以景显情。这首宫怨诗,描写了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寂寞孤单的少女形象。9答案(1)“萧条”不仅渲染了田园的冷落,更表现了诗人此时心情的黯淡、孤寂。树因秋
20、色而更显苍老,倦鸟在暮色中低回寻巢,映衬了诗人内心的悲哀。(2)“穿云翠”是生动而美丽的景象。“得雨肥”意味着丰足。这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美好的景物反衬出诗人的穷困潦倒和黯然神伤的心情。10答案(1)本曲写作者雪晴后到孤山踏雪寻梅,对酒看花,表现他不同流俗的冰雪怀抱和审美情趣,表达他对高沽品格的景仰与追求。(2)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与探梅的雅兴,觉得此景远非画笔所能形容,因_此笑王维当初为何未悟此理,而去作什么“雪中骑驴图”;作者其实并非笑王维举措失当,而是以此反衬湖山美景和踏雪寻梅之雅趣难以形容。1l.答案(1)“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渺,雨
21、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的背景衬托出一片征帆的渺小,真有点担心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诗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2)前三句主要写景,饱含感情,含蓄委婉;末句则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别U情。前三句蓄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12答案(1)首句的“天涯”即落日的地方。第二句的“天涯”则是游子寻望故乡的方向。(2)“碧山”的阻隔,“暮云”的遮拦,都是自然的景物。无辜的景物,却招来诗人的怨恨,从理性看,这是
22、“无理”的(重点是对“恨”字的赏析);从诗性看,却真切地流露出诗人非常强烈的思乡之情。这就是诗句的巧妙。13答案(1)反映了一种久别重逢、乍见之后反疑为梦境的典型心理。表达了悲喜交集的心情。因出乎意料的突然相逢而惊奇、欣喜,因分别时间太长,见面后看到对方容颜衰老而心生悲伤。(2)孤灯、寒雨、湿竹、浮烟,生动恰切地营造出凄迷冷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因伤别而悲凉惨淡的心情。 14答案(1)“知音”的典故应该指春秋时俞伯牙善于弹琴,钟予期善于听琴,每次能在俞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他的心事,钟子期死后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现在“知音”一般指知心朋友。(2)用了对比(答用典也可以给分)。廉颇的典故使我们想到“廉颇老
23、矣,尚能饭否”的诗句。本句表达了张可久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感。15答案(1)相同点:都有喜欢“升高”的脾气、秉性,都有“粘壁枯”的下场、结果。(2)借蜗牛的形象,苏轼辛辣地嘲讽了现实生活中一味钻营,干求功名利禄最终 身败名裂的人。(3)比较而言,第二首诗表达得更充分更有力。从形象上说,第二首诗从“腥涎”入笔,更给人丑陋之感。从行为来说,“不知回”比“不知疲”更显出执迷不悟的丑态。第二首诗是苏轼的修改稿,说第二首诗更好应该是定论。从喻体的合理性来看。“腥涎”也是“升高”的本钱、依据。相应的本体,可以理解为墨水肚子里一点点歪墨,本来只可自我消遣,却不自量力。拿来作向上爬的资本。但这诗如果拿来作考题,学
24、生认为第一首好,能回答出“外强中干”这一类理由,也可酌情给分。16答案揭示人在愁闷时能独善其身,一旦得意就随波逐流的道理。诗人将泉水在山中时的“清可沁诗脾”和出山时的“西湖载歌舞”对比,将在山中时的冷暖自知和出山时的“不似在山时”的对比,揭示出事物会随环境的改变而发生质变。高洁堕落为低俗的规律。17答案(1)傍晚西风(2)拟人的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18.答案(1)BD B第二联是进一步具体说明今古相同的自然
25、风景,这两句似乎是写眼前景象,写“今”,但同时又和“古”相沟通。飞鸟在山色里出没,固然是向来如此,而人歌人哭,也并非某一片刻的景象,宛溪两岸的人们就是这样世世代代聚居在水边。这些都不是诗人一时所见,而是平时积下的印象,在登览时被触发了。D诗人的情绪并不“明朗”,但把客观风物写得很美,并在其中织入“鸟去鸟来山色里”、“落日楼台一笛风”这样一些明丽的景象,给人爽利的感觉。明朗、健爽的因素与低回惆怅的心情交互作用,体现出了杜牧诗歌的所谓拗峭的特色。(2)第二联:“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评分要点:景对诗人心中的居住在宛溪两岸的百姓的生活画面有所描述,表述通顺即可。情承上联“今古同”想到宛溪的山水是持久的,歌哭相迭的一代代人生却是有限的,于是顿生无法让人生永驻的感慨。或:联想八年前曾游此地,今故地重游,虽明丽的风景依旧,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级仓库考试题及答案
- 品质人员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纺织工程师证书考试模拟练习试题及答案
- 机关政策法规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纺织品设计师证书复习要点试题及答案
- 河流水系试题及答案详解
- 云南旅游文化试题及答案
- 广告设计中常用的心理学原理分析试题及答案
- 科技驱动下的纺织设计变革尝试试题及答案
- 东营社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陪诊师考试教材相关试题及答案
- 2025中卫辅警考试题库
-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有为有不为》教案
- 高中部学生会职责与组织架构分析
- 骨科专业培训计划及总结
- 钢结构钢筋大棚施工方案
-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汇编(2025版)
-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终稿)
- 家政服务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及创新服务模式研究
- 镇扫黑除恶培训
- IDC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