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总复习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总复习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总复习第一单元伤仲永1.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_ ,字_,晚号_;是北宋_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每空 0.5 分,共 3 分)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每空 1 分,共 4 分)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明道中,从先人还家()3 .翻译下列句子。(每空 2 分,共 8 分)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_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_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4_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_4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意思完全

2、相同的一项是()(2 分)家和_家,A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不知马也C .卒之为众人,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B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_蒙乃始就学D .得为众人而已耶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B .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C.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伏笔。D.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微而将”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8 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 分)答:_9 事实上,方仲永如同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_ ;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_”;其三,从方仲永本人

3、来看,”_ 。(引号内填原文)第二单元木兰诗1 本文选自宋代 编的_ 一书。这首诗是 _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每空0.5 分,共 2 分)2 .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每空 0.5 分,共 2 分)可汗()()燕山 () 胡骑()辔头( )3 .解释下面字的意思:(每空 0.5 分,共 3 分)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_ )万里赴戎机(赴: _ )5 .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C .父/利其然也6 .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A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D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7 .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B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D .余

4、闻之也/久(),属于侧面描写的有(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2 分)。(2 分)C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F.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3出郭相扶将(郭:_)策勋十二转(策:)著我旧时裳(著:_)关山度若飞(度:_)4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2 分)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通意思是_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通_ ,意思是_5 .翻译下列句子。(每空 2 分,共 8 分)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_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_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_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_6 全诗详略得当,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答

5、:_7 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什么?(2 分)答:_8 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一句从表现手法上看起了什么作用?( 2 分)答:_9 木兰到家后的一系列动作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心情?有哪些动词?( 2 分)答:_10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_,写出了_。(3 分)11 两组旦辞暮宿(至) 写出了 _ 。( 2 分)12 两组不闻但闻写什么景象? _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 _ (2 分)13 .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2 分)(3分)4A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B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C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D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14

6、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是什么描写?表现木兰什么特点? ( 3 分)答: _15 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2 分)答: _16 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 怎样贴切评价? (2 分)答:_第三单元孙权劝学1 孙权劝学选自 _ ,该书是 _ 时期的_ 家、_家_主持编写的,它是我国第一部 _ 体通史。(每空 0.5 分,共 3 分)2 .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 分)A .初(当初)当涂(当道,当权)多务(多事务)B .孤(古代王侯的自称)博士(知识高深的人)辞(推托)C .涉猎(粗略地阅读)往事(历史)过(到)D .见事(

7、认清事物)及(到了的时候)非复(不再是)3 说说下面划线的词表现了说话者怎样的语气?(3 分)(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_(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 ()4 .翻译句子。(4 分)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_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_5 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2 分)(用原文回答)方法:_ 目的:_6 .本文主要通过 _ 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鲜明的性格: 孙权是_ ;吕蒙是_。(2 分)7 .鲁肃的话表现他 _ 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 _ ;文末_更进一步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3 分)8 .文中孙权善劝,请结合本文略加分

8、析。(2 分)5答:_第四单元 口技一 1、本文节选自 _ 是清代 _编选的小说。作者 _ ,字_ , _ 人。2 给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每空 1 分,共 4 分)(1)会宾客大宴()A 适逢,正赶上 B 会议 C 开会 D 会合(2)众妙毕备()A 毕生 B 毕业 C 全、都 D 完了(3)宾客意少舒()A 少量 B 稍微 C 减少 D 年轻不能名其一处也()A. 名字 B 名声 C. 出名D.说出63 把下列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4 分)(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_4 本文写到了 口技艺人表

9、演的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3 分)5 在听口技表演时,本文居然写道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你认为这可信吗?谈谈你的独到见解。(3 分)_6 口技人在表演时,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围幕,动动脑筋,想想看,这有什么作用呢?(3 分)_二 1 .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4 分)(1)妇抚儿尘()(2)既而儿醒() (3) 一时齐发()(4)众妙毕备()2 用/将本文段分成两层,并概括段意。(2 分)第一层: _ 第二层: _3 这段文字描绘一家人由睡到醒的情况,(2 分)主要运用了 _、_的描写方法。4 本文段描写听众的情态, 有何作用? (

10、2 分)答: _。5 本文段描写听众表现的文字中,说明听众入了神,唯恐听漏,同时还想了解其中的奥妙所在的词语是_ ;表示听众心领神会,感到满足的词语是 _ ;说明听众为之折服,但又不便忘形叫好的词语是6 6 翻译:(2 2 分)一时齐发,众妙毕备三 7 7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 4 分)7(1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8 8 (2 2 分)直接称赞口技者的句子是 _(2 2)虽人有百手()(3 3)不能名其一处()(4 4)两股战战( )从侧面烘托口技者的句子是89 9. (2 2 分)直接表现火势凶猛的句子是 _1010 . (2 2 分)表现大火中人们行动的声音是 _1111. (2

11、 2 分)描写听众表现的句子是_1212 .翻译。(2 2 分)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_第五单元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1.1.文学常识:(3 3 分)夸父逐日选自 _ ,是我国最早的 _ 之一。共工怒触不周山,及上学期课文_ 均选自_,又名_ ,是_(朝代)淮南王 _ 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2.2. 古今异义。(2 2 分)饮于河、渭:古义:_ 。今义: _ 。3 3词类活用。(2 2 分)北饮大泽: _。道渴而死: _ 。4.4.词语解释。(7 7 分)词语解释词语解释夸父与日逐走入日工怒触不周山卄卄 昔者地维绝故攵水潦尘埃归焉5.5.语句翻译。(6 6 分)1夸父与日

12、逐走,入日。 _2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_3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_从侧面烘托口技者的句子是96.6.理解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414 分)10(1 1 )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2 2)“夸父逐 日”这个神话现常用来比喻_(3 3) 你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 _(4 4)“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_(5 5)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为何要这么做?请你推测一下。 _(6 6)共工怒触不周山解释了哪两种自然现象?你如何看待文中的解释?(7 7 )你还知道多少与太阳或

13、者黄河有关系的神话故事?有关太阳或者黄河的诗句能列举至少两句吗?第六单元 狼蒲松龄一 1 1 . (2 2 分)本文选自_ 代小说家_ 写的短篇小说集 _ 。2 2 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4 4 分) (1 1)缀行甚远()(2 2)恐前后受其敌( )(3 3)其一犬坐于前()(4 4) 一狼洞其中()3 3 下列 其 字均为代词,请选出 其 所指代对象相同的一项()(2 2 分)恐前后受其敌 意将隧入以及其后也屠自后断其股其一犬坐于前A.A.B.B.C.C. D.D.4 4本文段表现狼贪婪、凶恶的本性的句子是(2 2 分)_115 5本文段反映屠户由畏避到醒悟的心理变化的句子是(2 2 分

14、)_6 6翻译。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 2 分)译文: _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2 2 分)译文: _二 1 1 我能选出下列各句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2 2 分)A A 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B B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后狼止而前狼又至C C 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D D。止增笑耳 止有剩骨2 2 我能指出下列语句中的划线词归类正确的一项 ()()(2 2 分)久之,目似瞑 又数刀毙之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盖以诱敌A.A.与相同,与不同 B B 与不同,与相同 C C 与相同,与也相同 D D与不 同,与也不同3 3我能用 /线为下面两句话画出正确的朗读节奏。(2 2 分)其一犬坐于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4 4我能指出对下列文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2 2 分)A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而两只狼又像原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