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珍“2013年上海英语课堂教学与教师发展观摩研讨活动“心得_第1页
刘海珍“2013年上海英语课堂教学与教师发展观摩研讨活动“心得_第2页
刘海珍“2013年上海英语课堂教学与教师发展观摩研讨活动“心得_第3页
刘海珍“2013年上海英语课堂教学与教师发展观摩研讨活动“心得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英语课堂教学与教师发展观摩研讨活动”反思非常感谢学校给青年教师提供了那么多学习机会,让我们有幸参加5月6日到8日在上海市徐汇区汇师小学举行的“2013年英语课堂教学与教师发展观摩研讨活动”。在这所百年小学的校园里,我目睹了上海市各区域强大、专业的教研团队,学习了很多新颖又实在的课例,弄清了英语教学中几个要点之间的关系:主题与话题,内容与语言,语境与情感。一、 主题与话题去上海以前,我只知道在每个单元备课之前,分析教材,把握单元主题,以及教材中每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联,尽量做到知识的衔接,然后再考虑设计什么样的活动,所有的活动设计都是为了让学生操练新学的词汇和句型,比如Bomb game,rid

2、dles, guessing game, pair work, role play等。活动之间没有太多关联,哪个活动能让学生巩固知识,就用哪个活动。在听了上海市几个区域的说课团队解说他们的课例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还可以围绕一个单元主题创造几个相关联的话题,围绕不同的话题开展课堂活动,学生的学习会更加主动,思考的空间和表达的空间更加广泛。以牛津版3B教材中的Seasons一单元为例:这一单元的主题是“seasons”,汇师小学的周丽老师根据主题创造的话题是讨论四季里人们看到的,感觉到的东西,以及人们的穿着和活动,并在最后用诗歌的形式呈现,让学生感受英语的语言美。她先通过riddles让学生

3、感知四季里feel and see到的东西,接着教他们用优美的句子来表达,然后再通过一段flash,让学生以听的方式,学会四季里的穿着wear,和活动do,最后,让孩子在轻音乐中安静阅读,选择他们喜爱的季节和句子,和他人分享。这一课里没有非常鲜明的情境,但有很丰富的话题,学生的思维发散得很开,能表达的东西很多,并通过话题的谈论,以诗歌的形式呈现谈论的结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了语言美感的熏陶,实现了知识,技能,与情感体验的结合。二、 内容与语言内容包含着教材中的文本和教师根据需要再构的文本。教材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基本的语言材料,包括语言知识目标、语段、语篇、语境等,在教学中,我们要合理利用这些资源。

4、但是各地的学生和教育特色有很多差异,即使同一个城市里也存在很多不同,比如我们使用的深港版教材,在南山实验小学的某个校区,教师每周只花3个课时的时间来处理,其余的时间就用来学习新概念,而在农民工子女众多的松岗街道,把这份教材学透已经是让人满意的状态了。因此,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文本再构,是根据教师和学生的特点做出的明智之举。但是文本再构不是盲目的追求与原有教材的不同,而是要把文本修改得更加适合学生。上海市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员袁勇浩在他的关于小学英语教学设计策略的思考中提到了使再构的教学文本适合学生的策略:1. 主题与主线:教学文本有恰当的主题与主线,以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2. 符合逻辑:在

5、进行文本再构时必须注意符合学生语言和思维的逻辑性。3. 贴近生活:在进行教材文本再构时关注学生的生活环境。4. 富有童趣:在进行教材文本再构时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5. 简单易行:在进行文本再构时不需关注文本的形式、难度以及学生的可参与度。6. 形式内容:可分为重组式,活动式,故事式,童话式,生活式,和外延式。活动式再构即将教学文本内容植入于学生平时经常开展的活动中,外延式再构则是将教学文本与英语国家或其他国家的文化背景相结合,以语篇拓展阅读等形式开展。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再构,文本内容都要基于学生的水平,再好的文本,如果太难了,便不利于学生的语言输出。语言输入太难,学生无法消化,无话可说时,

6、思维就得不到拓展,课堂活动的设计的意义就不大了。比如在Museum一课中,出现了太多的长音节陌生词汇,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困难,学生对文本过于陌生导致了语言的输出困难。另外,有位老师基于Home life这一课再构了一个Earth hour的文本,讲到我们应该响应地球一小时的熄灯活动,虽然德育目标明确,但与主题Home life的衔接不紧密,尤其是熄灯后,人们可以开展的活动很少,不利于学生的语言输出。因此,文本的再构一定是基于学生,适合学生,为学生的高效学习服务的。同样一个课题,另外一位老师则从日常生活和假期生活两个角度出发,先创设情境-日常生活中的Tom和爸爸妈妈的活动,然后再展示假期Tom一

7、家人到乡村参与的活动,并通过儿歌教会孩子mow the lawn 这一难读的短语。在这两个情境下,学生都可以结合自己的日常活动和假期生活展开讨论,尤其是谈论假期生活这一话题,为学生的语言输出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三、 语境与情感语境的创设丰富了课堂教学活动,包括话语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不仅指为学生提供的图片,录像这些媒介,还包括了英语学科中的育人因素,即文化语境。此次的观摩研讨会以“学科育人,润物无声”为主题,在探讨课改中的新做法的同时,更把情感的熏陶和教育作为重点来研讨。自己的课堂上,有时候为了体现德育目标的实现,常常会用课件或者口头上说一说我们应该怎么做。学了Animals一课,就说要保

8、护动物,学了Job的单词,就说要尊重每一份职业 这样的做法只是为了完成教学步骤,流于表面而无法让学生有深刻的感受。在上海观课的时候发现,有几个老师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她们真正做到了育人于无声之中。比如,前面提到的Home life一课中,教师用儿歌的形式带着孩子们一起欢快地唱起了“I am mowing the lawn.”学生在轻快的歌声中感受到了参加劳动的乐趣。再比如,Signs we follow一课中,讲到每一条rule的时候,都补充说明了理由,如:No littering, so we can keep the museum clean. Keep quiet, so we can

9、hear the guide clearly.相信这样一来,学生在以后参观博物馆的时候都能想起本节课学到的东西,并且能够做到keep quiet,no littering。还有,在Colours这一课题中,有位老师创设了“The little ant and the little grasshopper”在春夏秋冬里的对话与发生的故事,学生在学习故事的过程中也跟着老师创设的问题在思考,学生自己通过将两个角色进行对比,得出结论:No pain, no gain。在Museum一课题中,一位老师引入了the Palace Museum 的视频,并以故宫为话题进行了多方面的讨论学习。视频中故宫的宏伟,以及英文的介绍和字幕,让学生感知到我国特色建筑和文化遗产的美,他们在学习之后,运用所学的知识给视频中的故宫做介绍,更加加深了他们对故宫的感情,就算没有去过故宫的孩子也对故宫有了认识。这就是语言的力量。德育渗透的例子在参与的上海英语课堂教学与教师发展观摩研讨活动的18节课例中都能找到影子,受他们的启发,“润物无声”也成了我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之一。努力做到通过创设合适的语境,让学生在语境学习中得到深刻的情感体验,做到真正的德育渗透。从上海回来,我的思路开阔了很多,对课堂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