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上动物生理学课件c_第1页
大三上动物生理学课件c_第2页
大三上动物生理学课件c_第3页
大三上动物生理学课件c_第4页
大三上动物生理学课件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章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1神经系统的组成脑Brain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 system,CNS)外周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PNS)脊髓SpinalcordPNS躯体性神经内脏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38.1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48.1.1.2 神经传导兴奋的特征1.2.3.4.5.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绝缘性双向性相对不疲劳性不衰减性5影响神经传导速度的因素的直径越大,内阻越低,ü 神经的粗细:神经局部电流的强度和扩布的范围越大,因而其传导速度越快ü 髓鞘的有无或厚度:有髓传导速度快于无髓纤维;在一定

2、范围内髓鞘越厚,传导速度也越快。ü 温度的高低:随着体温或局部温度的降低,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减慢,当温度降至0时,传导终止。68.1.1.4 神经的营养性作用神经对其所支配的组织能发挥两方面的作用。 一方面,是借助突触前膜的特殊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改变所支配组织的功能活动,该作用称为功能性作用。78.1.1.4 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另一方面,神经还能通过末梢,经常性某些物质,持续地调整被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影响其持久性的结构、生化和生理功能,这一作用与神经冲动无关,称为神经的营养性作用(trophic action)。88.1.2 中枢神经元的其生理意义方式及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在结

3、构上并没有原生质,但神经元之间在功能上可通过突触传递(synapse transmission)方式保持密切的98.1.2.1局部回路神经元和局部神经元回路 投射神经元,是指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长轴突,能投射到远隔部位,起到各中枢部位相关功能作用的神经元。10局部回路神经元 局部回路神经元(local circuit neuron):是指一些短轴突或无轴突的神经元,它们不能投射到远的部位,其轴突和树突仅在某一中枢部位内部起作用。11Local Neuron Circuit,LNC局部神经元回路( LNC ),指由局部回路神经元及其突起的神经元之间相互作用的通路。12局部神经元之间的方式由

4、多个局部回路神经元由一个局部神经元;由局部回路神经元的部分结构。138.1.2.2 中枢神经元的方式辐散式(divergence):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可以通过轴突末梢的分支与许多其它神经元建立突触。聚合式(convergence):同一神经元的胞体与树突可接受许多不同轴突来源的突触。链锁式(chain circuit)和环状式(recurrentcircuit)14后放电(after discharge)当兴奋通过链锁式时,可以在空间上加强或扩大作用范围。当兴奋通过环状式时,如果其中各神经元都是兴奋性神经元,则兴奋得到加强和延续,起正反馈作用,并在停止刺激后,反射活动仍 然持续一段时间,产生所谓

5、“后放” 现象。如果环路中的某些神经元是抑制性的,起负反馈调节作用,可使原来的神经活动及时终止。158.1.3 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16What is a neurotransmitter?A neurotransmitter is a substance released from a presynaptic membrane that diffuse across the synaptic cleft and stimulates (or inhibits) the production of an action potential in the postsynap

6、ticmembrane.17 由突触前神经元并在其末稍,经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的受体,导致信息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的一些化学物质。18Identification ofNeurotransmitter存在:突触前神经元内存在前体物质和酶系;1.该递质的2.:的递质储存于突触小泡内,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能被突触间隙;进入193.相同的突触后效应:当人为施加递质至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旁,应能引起相同的生理效应;4.灭活机制:存在使该递质灭活的酶或摄取、回收的其他失活方式;5.受体作用:该递质应有特异的受体激动剂或阻断(拮抗)剂,并能分别拟似或阻断

7、其突触传递作用。208.1.3.1 外周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凡其末梢能的递质是乙酰胆碱的神经(cholinergic fibers)。称为胆碱能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的神经凡是神经末梢称为肾上腺(adrenergic fibers)。素能嘌呤类或肽类递质21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Neuromodulator,是指神经元产生的另一类化学物质,也作用于特定的受体,但它们在神经元之间并不是起直接传递信息的作用,而是调节信息传递的效率,起到增强或削弱递质效应的作用。228.1.4 神经递质的受体受体(re

8、ceptor)一般是镶嵌于细胞膜或细胞 内、能与某种化学物质(如递质、调质、激素)发生特异结合的特殊生物。激动剂(agonist):能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产生生物效应的化学物质。拮抗剂(antagonist):只发生特异性结合,但不产生生物学效应的物质。23受体与配体的特性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受体的脱敏性:当受体长时间的于配体时,大多数受体会失去反应性,即产生脱敏现象。24受体与配体的特性脱敏现象有两种类型:同源脱敏(homologousdesensitization)和异源脱敏(heterologuous desensitization)。同源脱敏是指细胞与其特异配体结合后仅对其配体失去反应

9、性,而仍保持对其它配体的反应性。异源脱敏是指细胞因与其特异配体结合后对其它配体也失去了反应性。25胆碱能受体凡是能与乙酰胆碱结合的受体叫做胆碱能受体(cholinergicreceptor)。胆碱能受体有两类:M型受体和N型受体。26Ach受体通道蛋白2728M型胆碱能受体M型受体广泛存在于副交感神经节后支配的效应细胞上,与乙酰胆碱结合后产生一系列副交感神经兴奋的效应。这类受体还能与毒蕈碱相结合,故M型受体又称为毒蕈碱型受体。M型受体与乙酰胆碱相结合产生的 效应称为毒蕈碱样作用(或M样作用)。29N型胆碱能受体N型受体存在于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和骨骼肌终板膜上,其与乙酰胆碱相结合

10、后, 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导致节后神经元或骨骼肌 兴奋。因这类受体还能与结合,产生相似的效应,故又称为型受体。30肾上腺素能受体能与儿茶酚胺(包括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特异结合的受体称为肾上腺素能受体(adrenergic receptor)肾上腺素能受体也有两种类型:型和型肾上腺素能受体(简称受体和受体)31突触前受体突触前膜上的受体称为突触前受体,其作用是调节神经末梢的递质。32胆碱能M型受体的阻断剂是阿托品,N型受体的阻断剂是筒箭毒;肾上腺素能型受体的阻断剂是酚妥拉明,型受体的阻断剂是。NA的拟似物:肾上腺素,可乐宁(又叫可乐定、氯压定、苯氨咪唑啉,是中枢神经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11、; Ach的拟似物:毛果芸香碱338. 2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348.2.1 反射及反射弧神经系统功能的基本方式是反射(reflex)是反射弧(reflex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基本arc)单突触反射弧:膝跳反射多突触反射弧358.2.2 反射中枢内兴奋的传递在反射活动中,通过突触传递完成信息传递,因突触前末梢的递质的性质不同,可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性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分别称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兴奋在反射中枢的传递乃是指兴奋性突触电位在中枢的传递过程。368.2.2.1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电位在兴奋性递质的作用下去极化,使突触后神经元对其它刺激的兴奋性升高, 这种电位的变化称为兴奋性

12、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EPSP)。37产生EPSP的机制某种兴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时,导致后膜上的Na+或Ca2+通道开放, Na+或Ca2+内向电流,使局部膜发生去极化的结果。388.2.2.2 中枢内兴奋传布的特征单向传布中枢延搁总和兴奋节律的改变后放局限化与扩散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1.2.3.4.5.6.7.39单向传布兴奋只能由突触前成分传向突触后成分,即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向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传递兴奋传布。兴奋只能由传入神经元向传出神经元方向传布。40中枢延搁兴奋在中枢部分传递时所需时间较长的现象, 称

13、为中枢延搁(Central delay)。突触延搁(synaptic delay) 据研究经过一次突触传递需要消耗时间为0.30.5 ms。反射过程中,通过的突触数目愈多,中枢延搁耗时愈长。41总和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单根神经的单一冲动所引起的EPSP较小,常常不足以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而不能引起传出效应。因此兴奋在中枢 传布需要多个EPSP的总和(Summation),才能 达到阈电位水平,从而爆发动作电位。时间总和,空间总和42兴奋节律的改变在一个反射活动中,传出神经和传入神经的冲动频率往往不同。传出神经元冲动的频率不但取决于传入冲动的节律,而且还取决于中间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的方式及

14、它们自身的功能状态。43后放(后放电、后)在一反射活动中,刺激停止后,传出神经仍可在一定时间内继续象称为后放。冲动,这种现神经元之间的环状结构基础。是产生后放的主要44局限化与扩散感受器在接受一个适宜刺激后,一般仅引起较局部 的神经反射,而不产生广泛的活动,称为反射的局限化(Localization)。用过强的刺激刺激感受器(皮肤或内脏)时,均会引起机体的广泛活动,称为反射的扩散(Generalization)45局限化与扩散扩散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的辐散式连接方式。扩散引起大部分或整个脊髓节段产生大量的神经元放电,而出现广泛的反应,包括机体大部分屈肌收缩,出现排尿、排粪、血压升高和大量出汗等的

15、群体反射(Massreflex)。46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突触部位是反射弧中最易疲劳的环节,也是最易受内环境变化的影响。机体缺氧、体内和酸性代谢产物过多等因素均可影响递质的改变突触的传递能力。与,478.2.3 中枢抑制中枢抑制主要通过突触抑制实现根据其产生机制和部位的不同,将其分为突触后抑制和突触前抑制。488.2.3.1 突触后抑制突触后抑制都是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活动引起的。这些神经元兴奋时,轴突末梢抑制性递质,突触后膜在该抑制性递质作用下产生超极化,使该突触后神经元对其它刺激的兴奋性降低, 致使突触后神经元的活动受到抑制,故称为突触后抑制(postsynaptic inhib

16、ition)。498.2.3.1 突触后抑制这种突触后膜上的电位的变化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IPSP)。IPSP的产生是因某种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膜上C1-通道开放,引致C1-内流,从而使后膜 发生超极化。突触后抑制主要分为传入侧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两类。50传入侧支性抑制(Afferent感觉传入collateral inhibition)进入脊髓,在兴奋某一中枢神经元的同时,又发出侧支兴奋另一个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通过该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活动转而抑制另一个中枢神经元,这种突触后抑制称为传入侧支性抑制,也称为交互式

17、抑制(reciprocal inhibition)。51回返性抑制(recurrent inhibition)中枢的某一神经元兴奋时,其冲动在沿轴突向外的同时,又经其轴突的侧支去兴奋另一抑制 性中间神经元,该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后,再 返回抑制原先发动兴奋的神经元及同一中枢的其 他神经元。这样产生的抑制称为回返性抑制。结构基础是神经元之间的环状528.2.3.2 突触前抑制突触前抑制(Presynaptic inhibition)是指兴奋性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受到另一抑制性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的作用,使其兴奋性递质的减少,从而使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减小,以至不容易甚至不能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呈现抑

18、制效应。这种突触后神经元的抑制过程是通过改变了突触前膜的活动而引起的。53突触前抑制的形成突触前抑制的结构基础是轴突-轴突式突触和轴突-胞体式突触的。抵达末梢部位的Action Potential(AP)的因素。AP大,是触发神经递质量大;反之,则少。AP的大小受到突触膜电位的影响。电位大则AP大;反之,则小。54突触前抑制与突触后抑制比较1.突触类型轴突-轴突式 树突式轴突-胞体或轴突-2.3.兴奋性神经元兴奋性递质递质抑制性Neuron突触前神经元递质的减少 抑制性4.5.抑制部位抑制机制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去极化抑制 超极化抑制55EPSP减小或不产生 6.突触后电位变化产生IPSP不变降低

19、7.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8.潜伏期较长较短9.持续时间较长(200ms)较短(10ms)10.生理作用调节传入神经元的活动,外周感觉信息的传入调节传出神经元的活动,及时终止神经元活动,使不同中枢间或同一中枢内神经元56活动相互协调突触前易化易化(facilitation)就是使某些生理过程变得容易。578.2.3.3 突触的可塑性突触的可塑性(plasticity)是指突触传递的功能可发生较长时间的增强或减弱 。58强直后增强(posttetanic potentiation):当突触前末梢接受一短串强直性刺激后,突触后神经元的突 触后电位发生明显增强的现象。习惯化(habituation):当一种较为温和的刺激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刺激时,突触对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 甚至消失。敏感化(sensitization):表现为突触对刺激的反应性增强,传导效能增强。598.2.4反射活动的一般特性1.2.3.4.5.适宜刺激最后公路中枢兴奋状态和中枢抑制状态反射的习惯化和敏感化反射活动的反馈性调节60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每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