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27课《短文两篇》复习题_第1页
八年级上册27课《短文两篇》复习题_第2页
八年级上册27课《短文两篇》复习题_第3页
八年级上册27课《短文两篇》复习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八年级上册27课短文两篇复习题一填空。(1)答谢中书书的整理是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整理是_,字子瞻,号_,是_朝的_家。他与父亲_、弟弟_合称为“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3)结尾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康乐”指()的(),整理引出这位诗人,表现整理什么样的情感?答案(3)南朝谢灵运 整理能与诗人一样欣赏到山川美丽的景色,自豪之情跃然纸上。(4)“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藻、荇”、是指_,此句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 答案:(4)月光  竹柏影  比喻二、记承天寺夜游

2、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闲人”应如何理解?答案、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包含了整理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因此,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整理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答案:它包含着整理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贬谪的悲凉等复杂的感情。3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答案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

3、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4、“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  5、本文写于整理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整理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3分)答案: 4、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2分,意思符合即可)   5、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贬谪的悲凉、等。6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3分)答案: 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答

4、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即可给分);表达了整理复杂微妙的心情: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贬谪的悲凉等7、整理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整理怎样的心境?(4分) 整理描绘的世界:                                &#

5、160;                                        整理的心境:    答案: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

6、160;虽遭贬谪依然旷达8这篇游记记叙了整理苏轼与友人张怀民 的情景。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9这篇游记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融为一体,第1段以 各为主,第2段以 各为主,第3段以 各为主。10从题目中“记”可见,本文以记叙为主,请找出表现“吾”运用行为变化的词语。解 起 行 念 至 寻11如何理解“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将它改为“访”好不好?寻”写出了整理渴望与好友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不能将“寻”改为“访”,因为“访”体现不出这种急切心情。12文章的感情基调十分明显,可以从 、 和 等词语上直接流露出来。欣然 乐 闲13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

7、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能体现友情的句子:理由:示例:遂至承天寺 理由:惟张怀民可以同乐 怀民亦示寝 理由:心境相同 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亲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理由:志同道合14品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妙处。14“积水空明”用比喻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参差交错。整理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三、比较阅读(一)甲文:答谢中书书 乙文记承天寺夜游比较11、简答。(1)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_ _ ,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_ _。(2)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

8、爱,但整理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_ _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_”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案:11、(1)描写 议论(答“抒情”也可)(2)闲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9、。(4分)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12填空。(8分)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和 “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 _”。(4分)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 之美”,乙文描写了“ 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整理 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 _”的语句中。(4分)【答案】(一)    12(1)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10、60;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山川    月色(月夜)     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甲)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

11、160;  袁宏道西湖游记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月色入户。户: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工: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庭下积明,水中藻、荇交水空横,盖竹柏影也。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10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答案:8、门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9、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10.前者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表现了月光的澄澈透明,

12、又通过描写竹柏的影子来间接表现月光的明亮;后者则是单纯用直接描写来表现“朝日始出,夕舂未下”时月光的别样趣味。三、 (A)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B)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选自世说新语?任诞)注释山阴:今浙江绍兴。皎然:洁白的样子。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的乐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  剡(shàn):县名,今浙江嵊县。就:拜访、访问。经宿:一整夜。 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王子猷住在山的北面。一天

13、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推开卧室门,命仆人斟上酒。看到四面皎洁的雪光,于是他感到神思彷徨,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怀念起戴安道。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什么一定要见戴逵呢?”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1)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     

14、;   (3)相与步于中庭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用现代汉语写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意思。(2分)21、整理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来描写月色。请你写出一句他的其它作品中关于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或语句吗?                     22、两段文字都写了月色、月夜,请说说它们什么异同点? 23、两段文字都是写的夜找好友,请比较他们的异同点?(可从目的、原因、结果、情感、性格等方面考虑)(3分)  答案:(二)19、(2分)(1)愉快地,高兴地(2)想,思考(3)共同,一起(4)只是20、(2分)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各种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21、(2分)明月几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