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 (5)_第1页
大自然的语言 (5)_第2页
大自然的语言 (5)_第3页
大自然的语言 (5)_第4页
大自然的语言 (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目标】1.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和说明方法。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的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要点的能力。2.明确本文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教学难点】1.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2.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教学创意】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语言和说明方法,是学习说明文应该掌握的重点。我们从现有的季节和学生的亲

2、身体验入手,切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着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从局部到整体,了解课文的说明顺序。通过朗读教学,抓住关键词语,品味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揭示题意。师:你能从大自然的各种景象中,判断出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学生沉思片刻,纷纷举手)生:现在是秋季,我是根据树叶凋零,小草枯萎等景象来判断的。因为有“秋风扫落叶”一说。生:从北雁南飞、昆虫消失等自然现象也不难判断,现在是秋季,而且是深秋。生:我也认为,现在是深秋,因为天气较冷,露水很凉。师:说得有理。我为大家勤于观察、善于思索感到高兴。师:像草木荣

3、枯、候鸟去来“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板书:物候)。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说明物候现象的特征、成因和意义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板书课题), 生:老师,您说课文是介绍物候知识的,而标题不用“物候”,为什么要用“大自然的语言”这个说法呢?师(惊喜):这位同学问得好!这也正是我的疑惑。哪位同学能帮助解释一下?生:这里采用了形象化的说法。师:(追问)何以见得?生:课文第2自然段末尾和第3自然段开头有句话足以说明:课文采用了形象化的说法,可以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这两句话是:A“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B“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师:这位同学由于

4、浏览时认真思索为我们作出了准确判断。(点评: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联系课文中的语句,理解题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质疑,解疑。)二、学习课文1至3然段,明白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品味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师:文章开头,人们一般主张开门见山,不提倡拐弯抹角。可本文开篇并没有直截了当地说明什么是物候,偏偏从一年四季的自然现象说起,这是为什么?这与介绍物候知识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并回答,注意抓住关键性语句理解。(生阅读、思考)生:因为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劳动人民便据此安排农事。比如:杏花开了,人们便赶快耕地;桃花开了,人们又开始浸

5、泡谷种,准备种谷子。生:还有听到“布谷、布谷”的鸟叫声,农民们就忙于割麦插秧。生:这些自然景象,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因此,文章描写大自然的景象,也就是在向我们介绍物候和物候学的知识。师:“物候学”是什么?生:“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板书:物候学)师:请大家继续就文章开头与介绍物候知识的关系问题,谈谈自己的理解。生:本来很难懂的物候知识、因为文章从我们熟悉的自然现象说起,我们不仅不感到陌生,而且还发生了兴趣。这样,就把物候知识解说得通俗易懂了。师(喜悦,鼓掌):理解得很好!我想问一下刚才发言的同学,究竟是什么使你对物候知识产生了兴趣?生:

6、是课文开头对一年四季自然景物的描写,形象生动,精彩诱人。师(扫视其他同学,询问):是这样吗?(生点头)师:好!(板书:生动)请大家朗读第l自然段,并找出文中形象生动的描述性词语,作上记号,注意体会。(生有感情地朗读,作记号)师:有哪些词语描述得形象生动?生(热烈地,七嘴八舌):“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燕子翩然归来”“叶子在秋风中籁籁地落下来”“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板书:苏醒、翩然、簌簌、迎接)师:“苏醒”是什么意思?常被用来写什么?生:“苏醒”是“昏迷后醒过来”的意思。这个词常被用来写人。师:用“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写“大地”,能行吗?生:能行。用在这里指大地回春。课文采用了拟人化的

7、手法。生:写燕子“归来”前面加了“翩然”一词,那燕子飞舞的样子也就生动起来了。生:说到秋风落叶,用一个拟声词“簌簌”,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生:作者把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灵性,说“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师:既有灵性,也就能说话了,这样下一段用拟人手法说“大自然的语言”也就自然了。齐读课文第2自然段,注意理解“大自然的语言”。(生齐声朗读)生;这里的“传语”“暗示”“唱歌”,都是“语言”。师:能具体说说你的理解吗?生:可以。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杏花、桃花、布谷鸟似乎都有人的思想感情,似乎都在为农民操心,惟恐他们误了农事,这种手法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师(小结):大自然的语言恰当地运用了一些词

8、语,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大自然拟人化,把物候现象说得生动而有趣,难怪同学们要对它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呢!(板书:拟人化)也正是凭着这种兴趣,我们探求到了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点评:紧扣文本,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性。)三、阅读课文4至12自然段,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筛选提示性词语。师:请同学们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说明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生浏览课文,同桌讨论)师:哪位同学来概括一下课文412自然段的说明内容?生:课文412自然段说明了三个方面的内容:A45自然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B610自然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

9、因素有哪些;C1112自然段说明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师:概括得好!谁能告诉我们:你是根据什么准确概括出各部分大意的?生:我是根据下列语句来了解课文的说明内容的:A,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B“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是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是”“此外”;C.“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师:很好!这位同学的思维过程告诉我们,只要抓住文章中的关键性词句,理解起来就会方便、快捷和准确。希望大家平时读书看报,经常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培养抓关键词句的能力。师:课文介绍物候学,从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说起,先说明物候学的研究对象,再说明物候学的研究意义,这符合

10、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体现了说明的条理性。(板书: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师:什么是条理?条理就是说话的顺序。写文章也要讲究条理,不论叙事、写景、状物,都要根据表达需要,安排好顺序。师:四个因素可以互换吗?它们按什么说明顺序来写? 生:不能。由主到次。生:是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来说明的。师:你知道整篇文章的说明顺序吗?生:逻辑顺序。生: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师:(总结)通常采用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也就是事理顺序,如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次要,

11、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文章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13自然段引出说明对象,45自然段对此作具体阐释,610自然段深入说明,又是1112自然段说明的基础。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点评:培养抓住关键词语,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由局部到整体,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四、明确本文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师:本文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学生分小组讨论。)生:摹状貌。第一自然段描写春夏秋冬的景色就是摹状貌。非常生动形象。生:分类别。讲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就是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非常清楚。生:举例子。第8自然段中的“大连纬度在北京以

12、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就是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经度的差异也是影响物候的一个因素。生:列数字。第7自然段中“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就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师:这句话除了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生:作比较。师:还有别的说明方法吗?生:作诠释。3自然段中对物候和物候学的解释就是运用了这种说明方法。生:作引用。2自然段引用谚语“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说明聪明的劳动人民很早就知道根据物候安排农事。(点评:培养学生共同探究的能力,进一步明晰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五、小结。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