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比浊胶乳颗粒使用_第1页
免疫比浊胶乳颗粒使用_第2页
免疫比浊胶乳颗粒使用_第3页
免疫比浊胶乳颗粒使用_第4页
免疫比浊胶乳颗粒使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胶乳微球使用中常见问题及解答问:产品说明书中给出的胶乳粒径是平均粒径吗? 答:产品说明书中给出的胶乳粒径(Diameter)是平均粒径。 问:如何选择胶乳微球的粒径? 答:一般选择粒径小的胶乳微球,则需要的抗体量就多,精密度和线性相对较好,而选择粒径大的胶乳微球性,则所需抗体少,精密度和线性相对较差,相对于小球,大球的灵敏度较 好。 问:一般情况下我们所使用的微球的浓度大概是多少? 答: 整个测定体系中, 微球的浓度大约在 0.01%左右, 当然这与试剂本身规定的线性有关系。问:在使用离心方法偶联乳胶微球,一般需要多大的(相对)离心力? 答:需要多大的离心力和所使用的

2、乳胶微球有关,一般 70nm 左右的微球大概 13000g/min 30min 以上,粒径越小所需时间越长,离心力越大。 问:蛋白(抗体)与微球偶联前,是不是微球的活化时间越长,效率越好? 答:羧基微球的活化所需时间很短,一般以 10-20 分钟为宜,长时间的活化反而会降低偶联 效率。 问:由于抗体不只是 FC 的氨基酸上有 NH2,是不是表示它可以在任何方向与 EDCA 活化 微球偶联呢?如果是这样,是不是会影响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反应? 答: 事实的确如此,当然由于抗体的空间折叠方式和 FC 端疏水性强,因此偶联反应的绝大 多数发生在 Fc 端,对抗体与抗原的结合的影响不大。 问:胶乳微球与

3、抗体偶联后,当时没发现有凝集,但隔夜后发现有凝集,这是什么原因? 如何控制和避免? 答:这种情况一般是偶联效率低的原因。当体系中蛋白不足或是其它原因,使微球表面在交 联后还空出许多反应基团时, 这些基团又可以与相连微球上的蛋白反应, 结果是把球又拉在 一起了,所以有聚集。可以加一些阻断剂 解决,常见的是 BSA,另外,也可提高微球的交联 率。但为什么是过一段时间后才出现凝集呢,这是因为微球偶联上蛋白后,相互之间由于携 带同种电荷的关系,比较稳定(所以能以胶体样存在),只有当偶尔相互碰撞,遇上彼此的 反应基团时才能结合。 3、胶乳的自凝现象如何控制和避免? 答:胶乳自凝与许多因素有关,如高电解质

4、浓度、表面价电荷被中和、或置于某些不利环境 如冷冻时。如果电解质浓度升高到某一水平,使得表面的价负荷被掩蔽,胶乳微球之间发生 接触,于是便产生凝集,故高离子强度的缓冲溶液不应使用,缓冲溶液的的浓度不要超过 50mM,但有些 CML 胶乳微球具有高电荷密度,则也能够耐受较高的离子强度。对负电荷 胶乳微球,不能使用阳电荷的缓冲溶液如 Tris 缓冲溶液,因为能使电荷中和而凝集。在长 期贮藏时,悬浮介质的 pH 值应至少保持在比胶乳微球表面基团的 pKa 值高 1-2pH 单位。 高浓度的胶乳微球容易促使胶体不稳定, 故胶乳微球的浓度尽量以低浓度为宜, 胶乳微球也 不能受冷冻,否则会凝集。 问:抗体

5、偶联至羧基微球后,即时检测效果很好,但置于 37 度 2 天后,抗体活性似乎下降 很大,什么原因? 答:这种情况大概是以下情况所致:一、乳胶微球含有表面活性剂,导致胶乳自身出现自凝 现象,可以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如果是胶乳含有活性剂,则在偶联之前进行清洗,保证偶 联的胶乳微球没有聚集。二、如果共价结合反应是成功的而抗体活性失活如此迅速,最常见 的原因是抗体质量差或试剂过期所致, 而且还会出现一个自由流动白色粉末、 持续性团块等, 这表表明试剂已被污染。 问:胶乳溶液用什么缓冲液多大离子强度保存稳定性最好? 答:一般常用的是低浓度的 Goods 缓冲液,如 MOPSO、MES、HEPES 等缓冲

6、液,浓度在 25-50mmol/L。 问:胶乳微球偶联抗体后与抗原进行反应,但是反应不明显,是什么原因所致? 答:抗原和抗体不匹配;包被的抗体量下足;抗体使用量虽多,但偶联效率低。问:如何选择胶乳试剂的波长? 答: 胶乳试剂随着检测波长的增加吸光度降低, 为了保证试剂检测过程中不超过吸光度的检 测限,一般胶乳试剂的波长选择在 546-600nm 左右。 微球表面基团种类及其反应微球表面基团活化剂与之反应之基团生成化学键类型羧基EDC;EDC/(sulfo)NHS;CDI;CMPI伯氨;仲氨酰胺;仲胺氨基交联剂 硼氢化氰羟基琥珀酰亚胺酯; 醛基;卤乙酰基;氯甲基酯酰胺;仲胺或叔胺酰肼交联剂;硼氢

7、化氰羟基琥珀酰亚胺酯;醛基二酰基肼;还原型腙醛基硼氢化氰;苯胺酰肼;肼;氨氧基腙;肟环氧基氨基;巯基;羟基仲胺;硫醚;醚巯基交联剂;四硫磺酸钠 ;4,4'-联吡啶二硫醚马来酰亚胺;卤乙酰基;二硫吡啶;环氧基;羟基琥珀酰亚胺酯;乙烯砜硫醚;二硫化物硫醚;羟基CDI;对甲苯磺酰氯 羟基 溴化氰;DSC ;双环氧基化合物氨基;巯基;羟基胺;仲胺;硫醚;醚金属基硫醇或二硫醇硅羟基硅烷共价结合胶乳微球的参考方法A. 一步法 1. 配制 50 mM 的 MES 反应缓冲溶液,pH 值为 6.0; 2. 将蛋白质溶解于反应缓冲溶液中,其浓度为 10mg/ml; 3. 用反应缓冲溶液稀释胶乳微球,使其

8、浓度为 1%(W/V); 4. 将上述蛋白质溶液与胶乳微球混和,混和后在室温培育 20 分钟; 5. 用去离子水配制 EDAC 溶液,浓度为 10 mg/ml(52 mol/ml); 6. 取计算量的 EDAC 溶液加到蛋白质与胶乳微球混合液中; 7. 用 0.1 M 氢氧化钠(NaOH)溶液调整该反应混合液的 pH 值至 6.5±0.2,在摇床室温 培育 2 小时; 8. 将未结合的蛋白质除去,贮藏于缓冲溶液中。 B. 二步法 简单二步法 1. 用反应缓冲溶液稀释胶乳微球,使其浓度为 1%(W/V); 2.1ml 胶乳微球悬浮液,加入 20 mg EDAC,在室温培育 40 分钟,

9、在 20 分钟后第二次加入 20 mg/ml; 3.用相等体积的该缓冲溶液来洗涤胶乳微球,离心,用 1 倍体积的缓冲溶液重复处理; 4.将蛋白质溶解于 50-100mM 的 MES 缓冲溶液中,蛋白质浓度为 1mg/ml; 5.再将胶乳微球悬浮于去离子水或结合的缓冲溶液中, 迅速加入溶解的蛋白质, 37搅拌反 应 3 小时; 6.按 1ml 反应混合液加入 2.5 l 乙醇胺混合,搅拌反应 10 分钟; 7.除去未结合的蛋白质,贮藏与贮存的缓冲溶液中。 生成 NHS-酯的中间体二步法 1.每 ml 反应混合物加入下列各物: a.去离子水是最后容积为 1.0 ml; b.0.1 ml 的 10x

10、 的贮备缓冲溶液,其 pH 值为 6.0-6.5(一般可用 0.5 M MES 缓冲溶液); 胶乳微球最终浓度为 1%(W/V); c.0.23 ml 的 50 mg/ml 的 NHS 在去离子水中的溶液; d.19.2 mg/ml (100 mM)的 EDAC 在去离子水中的溶液(注 5、6); 2.在室温将此混合物反应 15-30 分钟,不断搅拌; 3.用 MES 缓冲液或纯化水洗涤胶乳微球悬浮物,除去未反应的 NHS 和 EDAC; 4.重新将胶乳微球在去离子水中悬浮,使其浓度为 1%(w/v); 5.将结合的蛋白质溶于50-100mM 的MES缓冲溶液中,浓度为1 

11、mg/ml; 6.立即加入蛋白质溶液(胶乳微球、蛋白质和缓冲溶液的浓度分别为0.5%(w/v)、0.5 mg/ml、25-50 mM); 7.将混合物反应至少2小时,轻轻搅拌; 8. 按1ml反应混合液加入2.5 l乙醇胺混合,搅拌反应10分钟; 9.除去未结合的蛋白质和乙醇胺,贮与适宜的贮存缓冲溶液中。C 、蛋白质与带醛基的胶乳微球反应 带醛基的胶乳微球是疏水性的胶乳微球,能吸附并能与蛋白质在中性 pH 条件下生成 Schiff 碱, 这是脂肪族醛基与蛋白质的氨基发生的反应 (赖氨酸的伯胺) 。 这些胶乳微球不需事先 活化而生成共价链。 Schiff 碱的生成是可逆反应。此 Schiff 碱能被氰基氢硼化钠( sodium cyanoborohydride ) 反应还原至稳定的烷基胺。 当肽类或其他有单一反应氨基的分子与带醛 基的胶乳微球结合时,由于还原而趋向稳定。 下面说明蛋白质与带醛基的胶乳微球结合的方法: 1. 配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