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历史选择题高分技巧(超级管用)_第1页
全国卷历史选择题高分技巧(超级管用)_第2页
全国卷历史选择题高分技巧(超级管用)_第3页
全国卷历史选择题高分技巧(超级管用)_第4页
全国卷历史选择题高分技巧(超级管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全国卷历史选择题高分技巧总结第一方面,基础知识和技巧准备。1.掌握历史史实(实)很多考生对一些重要历史事实了解不够全面,对重要历史问题认识不到位,相关知识的掌握不牢固,尤其对历史事物之间某些隐性的、内在的联系缺乏了解和认识。 2.掌握审题、解题方法技巧(活)(1)三审题干一审:审时、空、角度等限制条件明确选择范围二审:审关键的词句明确中心内容及内涵、外延三审:审整体明确考查意图 (2)三辨选项(咬文嚼字)确定最后答案一辨:是否符合历史史实;二辨:是否符合题干主体内容;三辨: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3.精品题目,多练精评,提高训练效率(勤)第二方面,分类强化理解。一

2、、文字类材料选择题 【题型特征】 在题干中引入一些新材料创造新问题情景,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以“能力立意”“素养立意”为主,注重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关注社会,以史为鉴。1.读:解读史料信息及反映的主旨内涵2.找:时间、人物、地点、事件;注意材料当中的转折词(转折词后面往往是材料强调的重点)3.联: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思考史料有效信息4.析:分析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史料和题意要求例题:1、(2016·新课标全国乙卷文综·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

3、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解析:A 本题考查皇帝制度。从材料信息看,宋太祖之所以闷闷不乐是因为他顾忌史官(对帝王的日常行为秉笔直书 )对其言行的记载和由此产生的后世的评价。此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重史传统对君主个人行为的影响,故选A项。受皇权影响,史官撰写的内容不可能全部可信,故B项错误。史官主要为皇权服务的,史官记录皇帝真实言行,客观上促进皇帝减少误失,二者存在尖锐矛盾有点夸大,故C项错误;材料中宋太祖不愿意史官记载对自己不利的言行,而非所有言行,故D项错误。2、(2016·新课

4、标全国乙卷文综·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从材料信息看,英国女王干预议会中两党的权力安排,这说明女王还有一定的权力,而非“统而不治”,国王成为“虚君”是在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之后,故选B项。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故A项错误;英国内阁制度于1721年开始逐渐形成,故C项错误;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仍然拥有行政权,

5、因此女王的做法不违背该法案,故D项错误。二、图表类材料选择题【题型特征】(1)近几年高考大量将图表作为材料引入试题,扩大了历史资料的来源,活跃的命题形式。(2)历史表格类材料选择题主要以数字表格、各种柱状图及坐标曲线等为载体,借助于具体数字信息考查学生对表格的材料处理能力及灵活迁移所学知识的能力。1“三看” 看图表头及出处:确定历史事件、现象及历史时期看图表中的项目:数据信息的时间、空间、数量的变化(升降)看图表中的数据:观纵横变化并综合分析表格中的有效信息所反映的现象。2“四注意” 注意围绕数据而展开的描述性的语言注意时间变化与数据变化的关系注意分析数据变化的特征注意分析数据变化的原因具体操

6、作:曲线数据图“边边角角看拐点” 柱状数据图“上下左右看趋势” 表格数据图“纵横驰骋看变化” 饼状数据图“阴晴圆缺看大小”例题:1、(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7)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表1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解析 B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的关系。材料反映了从唐朝到清朝河南地区的状元人数越来越少,而江苏的状元人数越来越多,这说明自唐代以来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文化重心随之发生南移,故B项正确。理学兴起于河南,影响

7、扩大而非转移,故A项错误;中原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落后于南方,但并没有急剧衰退,故C项错误;从唐宋至明清时期,政治重心逐渐北移,故D项错误。2、(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1)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解析 A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从图表可以看出,在“一五”计划(19531957)期间,中国钢、生铁和发电量的增长率大大超过英、美两国,这是因为中国在原有工业基础薄弱情况下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故

8、A项正确。冷战下的东西方对抗不会制约美英工业发展,而军备竞赛等促进了重工业发展,故B项错误;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两极格局下巩固国防的需要,急躁冒进出现于“大跃进”期间,故C项错误;美英传统工业产业年均增长速度不及中国,是因为其已经确立优势地位,达到较高水平,与产业衰落无关,故D项错误。三、地图、图片类材料选择题 【题型特征】地图、图片类材料题主要以地图、历史照片、图片或漫画等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处理能力及依托图片信息分析说明历史问题的阐释能力。这类试题不仅提供了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试题意境,使试题呈现图文并茂的效果,而且也为考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材料和直观印象,为命题和能力考查提供了更为

9、广阔的空间,反映了文综试题命题改革的方向。1.“四审”:审时间和空间 审图片反映历史事物的实质和特征 审关键信息,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审多幅图片间是否有明确的联系与变化2.对被选项要“三判”:判选项是否符合图片所反映的史实判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判定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3.对图片和文字要“二补”:是要以图补文;是要以文补图;4.对图片、漫画蕴含的信息要准确理解例题:1、(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5)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

10、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解析:D 从图中可以看出,黄河流域使用丝帛实物货币,长江流域使用铜钱货币,岭南和河西走廊地区使用金银货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改朝换代非常频繁,因此很多地区拒绝使用铜钱,而金银和实物则不会因改朝换代而产生损失。因此,使用铜钱的地区是经济发展比较稳定的地区,故D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直到两宋,江南经济才超过北方,所以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B项错在“发展速度最快”上,C项无法通过货币的使用得出。四、程度型、限定词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 其特点是:题干与各备选项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在题干中往往用一个表示程度

11、的副词、形容词作为限定条件,如“根本的”、“最突出的”、“主要”、“直接”、“最早”、“主要影响”、“本质”等。该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等。 【解题技法】 1.排除法:排除错误的、不够严密的与题干没有必然联系的选项。2.比较分析法:分析比较选项与题干的关系,选取对于题干来说更直接、更具体、更全面或更具根本性的选项。注意不能“以偏概全”“范围过大”“ 过于间接”等。 例题:1、(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12、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解析 A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良二千石(郡太守)”是指称职的郡守,材料强调地方官员的贤明对维护国家统治的重要性,此治国理念后被历代帝王重申,可知古代重视地方官吏的管理,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中央和地方权力关系的变化,故B项错误;后来帝王传承的是汉宣帝重视地方官员贤明的治国理念,未涉及汉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延续性,故C项错误;D项过于绝对化,故D项错误。2、(2016·新课标全国甲卷文综·35)20世纪50年代,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赞助和安排下,

13、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解析 D 本题主要美苏冷战。依据题干材料可知美国政府机构大力支持这位黑人演唱家赴非洲等地巡演,是为了让非洲等地的黑人们由此了解美国,支持美国,进而达到与苏联争夺非洲等中间地带的目的,故D项正确;A、B均与材料无关;不结盟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五、比较型选择题【解题技巧】1.认真审读题目:弄清题意究竟是让“求同”还是让“识异” 2.明确比较对象:如比较历史

14、事件一般从背景、性质、方式、特点、结果、影响等方面思考。例题:1、(2016·新课标全国乙卷文综·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解析:B 本题考查明代地方行政机构的变革。从材料信息看,明代地方体制经历了从权力分割到权力集中的过程,权力的集中有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选B项。巡抚是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集中了地方权力,但并没扩大权力,更没有削减六部原

15、有的权力,故A、C项错误; 材料反映了地方权力的分合,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但并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对立关系,故D项错误。六、因果关系型选择题【解题技巧】注意:要正确理解概念的含义:如客观、主观、主要、次要、直接原因、间接、历史、根本原因等;注意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谁是因谁是果;方法:采取时间顺序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例题:1、(2016·新课标全国乙卷文综·34)表一推动表1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发达国家

16、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B.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D.经济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解析:B 本题考查当代世界经济。茶叶、石油、可可和天然橡胶多属于资源类和初级产品,而从事此类生产的国家大多属于新兴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弱势地位,为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而成立行业国际组织,故B项正确;这些行业国际组织与发达国家无关,且材料未体现资源紧缺,故A项错误;经济全球化具体表现为贸易的全球化、生产的全球化、资本的全球化,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国际组织的发展规模和水平,且国际组织的成立是全球化的产物,故D项错误。2、(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

17、·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解析:A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材料信息强调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这实质上是在肯定小农经济对农耕的促进作用,因此农业收益的增加进一步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所以A项正确。春秋末年,铁犁和牛耕的出现,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C项表述与材料因果关系颠倒,故排除。农业收益的增

18、加是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础,且材料未体现出战国时期农业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小农经济规模小且脆弱,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与此同时发生的就是土地兼并,故D项错误。七、历史概念型选择题特点:概念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释能力,要求对历史概念能准确理解,并对其内在规律和本质进行把握。此类题在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备选项则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在题干中经常出现的主要标志性用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准确的理解是”等。解题技巧:理解材料或课程上的历史概念进行判断例题:1、(2016·新课标全国乙卷文综·31)1

19、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注意“1957年”“1965年”两个时间信息。切入点是“外交背景”。从材料信息看,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与1957年相比,有了较大提高,这与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有关。新中国成立后,外交上采取“一边倒”方针,经济体制和政治制度受苏联影响较大,且中国大陆的对外贸易对象多为苏联和东欧国家;进入60年代后,中苏关系恶

20、化,苏联减少了对中国的援助和支持,中国加大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而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是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后,故A项错误,B项正确;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故C项错误;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打破了欧美对华的封锁和制裁,故D项错误。 2、(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解析 C 本题主要考查汉代政治制度。据材

21、料信息可知,年幼的皇帝往往封外戚(舅舅、外祖父)为列侯,用他们来辅政,以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这正说明了皇帝的母亲亲属关系受到重视,故C符合题意。材料“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表明外戚也可能掌握相权,但并未说明重用外戚是为了抑制相权,故A项错误;“家天下”的观念指的是帝王将国家当作私产,世代传承的观念,外戚干政反而不利于皇权的集中,故B项错误;刘氏同姓诸侯王反映的是父系血缘关系,且存在于汉初,武帝后同姓诸侯王势力被削减,非题干中的两汉时期,故D项错误。八、评价型选择题特点: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观点以及历史结论等的分析、判断和评价的能力。命题形式:一是主体评价类,即题干给出被评价的主体,选项提供对该主体的评价,从中选择最合适的评价。经常呈现的形式是“关于某某(可以是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概念)的评价(或者说法、解释、表述、分析)正确的是”。二是评价主体类,即题干给出对某事物的评价,选项提供与评价相关的主体,从中选择最合适的主体。例题:1、(2016·新课标全国乙卷文综·35)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