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硝酸盐中毒及救治_第1页
亚硝酸盐中毒及救治_第2页
亚硝酸盐中毒及救治_第3页
亚硝酸盐中毒及救治_第4页
亚硝酸盐中毒及救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l基本概念基本概念l中毒机制中毒机制l临床表现临床表现l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l临床诊断临床诊断l一般治疗一般治疗l特效解特效解毒治疗毒治疗l辅助治疗辅助治疗l特效解毒药应用注意事项特效解毒药应用注意事项l食物中毒的分类食物中毒的分类 1.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 2.真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 3.动物性食物中毒(河豚、鱼胆)动物性食物中毒(河豚、鱼胆) 4.化学性食物中毒(亚硝酸盐、毒鼠强等)化学性食物中毒(亚硝酸盐、毒鼠强等) 5.植物性食物中毒(毒蘑菇、蓖麻籽等)植物性食物中毒(毒蘑菇、蓖麻籽等) 亚硝酸盐是一种常见的物质,是广泛亚硝酸盐是一种常见的物质,是广泛用于食品加工业中的发

2、色剂和防腐剂。用于食品加工业中的发色剂和防腐剂。它有三方面的功能:一、使肉制品呈现它有三方面的功能:一、使肉制品呈现一种漂亮的鲜红色;二、使肉类具有独一种漂亮的鲜红色;二、使肉类具有独特的风味;三、能够抑制有害的肉毒杆特的风味;三、能够抑制有害的肉毒杆菌的繁殖和分泌毒素。菌的繁殖和分泌毒素。 亚硝酸钠是工业用盐,它是一种白色亚硝酸钠是工业用盐,它是一种白色不透明晶体,略带有浅黄色,外观很像不透明晶体,略带有浅黄色,外观很像食盐,熔点为食盐,熔点为271 。亚硝酸盐对人体。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害,可使血液中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有害,可使血液中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的能力而成高铁血

3、红蛋白,失去运输氧的能力而引起组织缺氧性损害。亚硝酸盐不仅是引起组织缺氧性损害。亚硝酸盐不仅是致癌物质,而且摄入致癌物质,而且摄入0.20.5 g即可引起即可引起食物中毒,食物中毒,3 5g可致死。可致死。 而亚硝酸盐是食品添加剂的一种,起而亚硝酸盐是食品添加剂的一种,起着色、防腐作用,广泛用于熟肉类、灌着色、防腐作用,广泛用于熟肉类、灌肠类和罐头等动物性食品。鉴于亚硝酸肠类和罐头等动物性食品。鉴于亚硝酸盐对肉类脆制具有多种有益的功能,现盐对肉类脆制具有多种有益的功能,现在世界各国仍允许用它来腌制肉类,但在世界各国仍允许用它来腌制肉类,但用量严加限制。用量严加限制。 亚硝酸盐主要指亚硝酸钠,亚

4、硝酸钠为亚硝酸盐主要指亚硝酸钠,亚硝酸钠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颗粒状,味微咸,易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颗粒状,味微咸,易溶于水。外观及滋味都与食盐相似,并在溶于水。外观及滋味都与食盐相似,并在工业、建筑业中广为使用,肉类制品中也工业、建筑业中广为使用,肉类制品中也允许作为发色剂限量使用。允许作为发色剂限量使用。l亚硝酸钠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颗粒状,亚硝酸钠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颗粒状,味微咸,易溶于水。外观及滋味都与食盐味微咸,易溶于水。外观及滋味都与食盐相似,并在工业、建筑业中广为使用,肉相似,并在工业、建筑业中广为使用,肉类制品中也允许作为发色剂限量使用。类制品中也允许作为发色剂限量使用。工业盐:

5、略带浅黄色的白色工业盐:略带浅黄色的白色固体固体亚硝酸钠与氯化钠的区别亚硝酸钠与氯化钠的区别 氯化钠是立方晶体,或是细小的结晶粉末,呈白氯化钠是立方晶体,或是细小的结晶粉末,呈白色;而亚硝酸钠则是斜方晶体,略带有浅黄色,色;而亚硝酸钠则是斜方晶体,略带有浅黄色,通过两者外观上的差异可对它们进行初步鉴别。通过两者外观上的差异可对它们进行初步鉴别。外观差异外观差异食盐食盐亚硝酸钠亚硝酸钠立方晶体,或是细小立方晶体,或是细小的结晶粉末,白色的结晶粉末,白色斜方晶体,斜方晶体,略带有浅黄色略带有浅黄色在室温时,称取在室温时,称取1g1g等量的亚硝酸钠和氯化钠分等量的亚硝酸钠和氯化钠分别置于小试管中,加

6、别置于小试管中,加2mL2mL水使其溶解。由于亚水使其溶解。由于亚硝酸钠溶解时吸热,一支试管中的溶液温度显硝酸钠溶解时吸热,一支试管中的溶液温度显著下降(著下降(55左右),且固体逐渐溶解,此为左右),且固体逐渐溶解,此为亚硝酸钠的试管;另一支试管为氯化钠的试管。亚硝酸钠的试管;另一支试管为氯化钠的试管。氯化钠和亚硝酸钠虽然都溶解于水,但是两者氯化钠和亚硝酸钠虽然都溶解于水,但是两者溶解度却大不相同。温度对氯化钠溶解的影响溶解度却大不相同。温度对氯化钠溶解的影响很小;而亚硝酸钠极易溶于水,且溶解时吸热,很小;而亚硝酸钠极易溶于水,且溶解时吸热,其在热水中溶解得更快。其在热水中溶解得更快。溶解性

7、溶解性 2002年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年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确定亚硝酸盐每日摄入量确定亚硝酸盐每日摄入量(ADI值值)按体重计按体重计为为0.07mg/kg。我国一般人群膳食每人每日。我国一般人群膳食每人每日摄入量为摄入量为3.2mg,以体重,以体重60kg计,每日摄计,每日摄入量为入量为04.2mg,不超过,不超过JECFA的标准的标准(60kg计为计为4.2mg),处于安全水平。,处于安全水平。食品类允许限量标准人消费量亚硝酸盐摄入蔬菜蔬菜4mg/kg310.2g1242.2g粮食粮食3439.91319.7鱼类鱼类(鲜鲜)327.582.5肉类肉类(鲜鲜)358.9

8、176.7蛋类蛋类(鲜鲜)51680.0食盐食盐213.927.8酱腌菜酱腌菜209.7194.0牛奶牛奶,奶粉奶粉214.929.8合计合计3151.7中毒机制中毒机制l亚硝酸盐为强氧化剂亚硝酸盐为强氧化剂l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失去输送氧的功能,致使组织缺氧,而失去输送氧的功能,致使组织缺氧,出现青紫而中毒出现青紫而中毒。l 亚硝酸盐的中毒量为亚硝酸盐的中毒量为 0.30.30.5g0.5g,致死,致死量为量为3 35g5g。 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血液血液Fe+2氧化为氧化为Fe+3 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组织缺氧组织缺氧肠原性青紫肠原性青紫

9、中枢神经受累,大脑皮层抑制中枢神经受累,大脑皮层抑制 使血红蛋白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氧功能,导致缺氧发生。 直接作用于血管,而引起周围血管扩张。 食入亚硝酸盐来源:食入亚硝酸盐来源: 贮存过久的新鲜蔬菜、腐烂蔬菜及放置过贮存过久的新鲜蔬菜、腐烂蔬菜及放置过久的煮熟蔬菜久的煮熟蔬菜 刚腌不久的蔬菜(暴腌菜)含有大量亚硝刚腌不久的蔬菜(暴腌菜)含有大量亚硝酸盐,尤其是加盐量少于酸盐,尤其是加盐量少于1212、气温高于、气温高于2020的情况下,可使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增高,的情况下,可使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增高,一般于腌后一般于腌后2020天消失。天消失。 苦井水含较多的硝酸盐,当用该水煮粥或苦井水

10、含较多的硝酸盐,当用该水煮粥或食物,再在不洁的锅内放置过夜后,则硝酸食物,再在不洁的锅内放置过夜后,则硝酸盐在细菌作用下还原成亚硝酸盐。盐在细菌作用下还原成亚硝酸盐。 食用蔬菜过多时,大量硝酸盐进入肠道,食用蔬菜过多时,大量硝酸盐进入肠道,消化功能欠佳者,其肠道内的细菌可将蔬菜消化功能欠佳者,其肠道内的细菌可将蔬菜中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且在肠道内过多中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且在肠道内过多过快的形成以至来不及分解,结果大量亚硝过快的形成以至来不及分解,结果大量亚硝酸盐进入血液导致中毒,出现青紫,称为酸盐进入血液导致中毒,出现青紫,称为“肠源性青紫症肠源性青紫症”。 腌肉制品加入过量硝酸盐及亚硝

11、酸盐,或腌肉制品加入过量硝酸盐及亚硝酸盐,或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加入食品。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加入食品。l原因多为:原因多为:1.将亚硝酸盐误作食盐、面碱等食用。将亚硝酸盐误作食盐、面碱等食用。2.掺杂、使假。掺杂、使假。3.投毒。投毒。4.食用了含有大量亚硝酸盐的蔬菜,尤食用了含有大量亚硝酸盐的蔬菜,尤其是不新鲜的叶类蔬菜。其是不新鲜的叶类蔬菜。l原因多为:原因多为:1.饮用含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含量高的苦饮用含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含量高的苦井水、蒸锅水。井水、蒸锅水。2.食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腌食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腌制肉制品、泡菜及变质的蔬菜。制肉制品、泡菜及变质的蔬菜。l中毒发

12、病急速。中毒发病急速。l轻者表现为头晕、头痛、乏力、胸闷、恶心、轻者表现为头晕、头痛、乏力、胸闷、恶心、呕吐,口唇、耳廓、指(趾)甲轻度紫绀,血呕吐,口唇、耳廓、指(趾)甲轻度紫绀,血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在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在10103030。l重者眼结膜、面部及全身皮肤紫绀,心律快,重者眼结膜、面部及全身皮肤紫绀,心律快,嗜睡或烦躁不安,呼吸困难,血液中高铁血红嗜睡或烦躁不安,呼吸困难,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往往超过蛋白含量往往超过5050。l严重者昏迷、惊厥、大小便失禁,可因呼吸衰严重者昏迷、惊厥、大小便失禁,可因呼吸衰竭导致死亡竭导致死亡。l当体内高铁血红蛋白达到当体内高铁血红蛋白达到20

13、%20%40%40%就出现缺氧就出现缺氧症状,达到症状,达到70%70%以上可导致死亡。以上可导致死亡。l体征体征指端紫绀指端紫绀l临床表现与高铁血红蛋白浓度有关;临床表现与高铁血红蛋白浓度有关;l与呼吸困难不成比例。与呼吸困难不成比例。l高铁血红蛋白浓度测定高铁血红蛋白浓度测定 高铁血红蛋白达血红蛋白总量的百分比高铁血红蛋白达血红蛋白总量的百分比衡量中毒的程度:衡量中毒的程度:Met Hb1015%时时出现缺氧症状;出现缺氧症状; Met Hb30%为中度中为中度中毒;毒; Met Hb50%为重度中毒可导致死为重度中毒可导致死亡。亡。l相关脏器功能检查相关脏器功能检查 心肌酶、肝功能、肾功

14、能等心肌酶、肝功能、肾功能等l判定原则判定原则 按按WST861996食源性急性亚硝酸盐中毒食源性急性亚硝酸盐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执行。执行。l符合流行病学特点,确认中毒由亚硝酸盐引起;符合流行病学特点,确认中毒由亚硝酸盐引起;l临床表现符合亚硝酸盐中毒;临床表现符合亚硝酸盐中毒;l剩余食物或呕吐物中检出超过限量的亚硝酸盐;剩余食物或呕吐物中检出超过限量的亚硝酸盐;l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超过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超过10。l催吐催吐l洗胃洗胃l导泻导泻l留取呕吐物送检留取呕吐物送检l重者行心电、血压等检测重者行心电、血压等检测l用法和用量:用法和用量: 治疗亚硝酸盐中毒治

15、疗亚硝酸盐中毒 用用1%溶液溶液510ml(12mg/Kg),稀释于),稀释于25%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2040ml中,缓慢静脉注射中,缓慢静脉注射(10分钟注完)。若注射后分钟注完)。若注射后3060分钟发绀不分钟发绀不消退,可重复注射首次剂量一次。消退,可重复注射首次剂量一次。34小时后,小时后,根据病情还可注射半量。若口服本品,可用根据病情还可注射半量。若口服本品,可用150250mg,每,每4小时小时1次。次。 亚甲蓝注射液:亚甲蓝注射液:20mg/2ml,避光保存于阴凉处。,避光保存于阴凉处。l肾功能不全者慎用肾功能不全者慎用l用药注意:不可作皮下、肌内或鞘内用药注意:不可作皮下、肌

16、内或鞘内注射,以免造成局部坏死和中枢器质性注射,以免造成局部坏死和中枢器质性损害。治疗高铁血红蛋白症,本品一损害。治疗高铁血红蛋白症,本品一日用量约日用量约120mg即可,重者可用即可,重者可用23日,日,不需大量反复应用。因本品排泄需要不需大量反复应用。因本品排泄需要35日,大量反复应用,可导致体内蓄积而日,大量反复应用,可导致体内蓄积而产生不良反应。产生不良反应。l静脉注射剂量过大(静脉注射剂量过大(500mg)或注射速度过快)或注射速度过快时,可引起恶心、腹痛、眩晕、头痛、呼吸困时,可引起恶心、腹痛、眩晕、头痛、呼吸困难、血压降低、心前区痛、心律失常、出汗和难、血压降低、心前区痛、心律失

17、常、出汗和神志不清等,严重者有心肌损害(一般静脉注神志不清等,严重者有心肌损害(一般静脉注射速度,稀释后的溶液每分钟射速度,稀释后的溶液每分钟2ml左右。一次左右。一次注射剂量不得超过注射剂量不得超过200mg,24小时总量不得超小时总量不得超过过500mg)。)。l用药后,尿呈蓝绿色,有时有尿路刺激症状,用药后,尿呈蓝绿色,有时有尿路刺激症状,如尿道灼痛等。如尿道灼痛等。l概念概念 正常人血红蛋白含二价铁(正常人血红蛋白含二价铁(Fe+2),与),与氧结合为氧化血红蛋白,如血红蛋白中氧结合为氧化血红蛋白,如血红蛋白中Fe+2被氧化为三价铁(被氧化为三价铁(Fe+3)时,称为)时,称为高铁血红

18、蛋白(高铁血红蛋白(Met Hb)。)。 Met Hb氧氧亲和力高,使氧不能释放到组织,体内亲和力高,使氧不能释放到组织,体内Met Hb10%时,称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时,称高铁血红蛋白血症。l获得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获得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由于药物或化学物质(如硝酸盐和含硝由于药物或化学物质(如硝酸盐和含硝酸盐化合物、苯胺、磺胺等)引起血红酸盐化合物、苯胺、磺胺等)引起血红素铁氧化;临床症状严重度取决于素铁氧化;临床症状严重度取决于Met Hb含量、发病速度及患者心、肺和造血含量、发病速度及患者心、肺和造血系统对缺氧的代偿能力。系统对缺氧的代偿能力。lMet Hb15%时,常有脑缺血症状;达时,常有脑缺血症状;达10%时可产生心悸、乏力、呼吸困难等时可产生心悸、乏力、呼吸困难等缺氧表现;缺氧表现; 60%时可出现虚脱、出汗、时可出现虚脱、出汗、昏迷甚至死亡。昏迷甚至死亡。l慢性型多表现发绀,缺乏全身症状。不慢性型多表现发绀,缺乏全身症状。不能用心、肺疾病解释的发绀,且吸氧无能用心、肺疾病解释的发绀,且吸氧无效者,应考虑本病。效者,应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