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_第1页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_第2页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_第3页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_第4页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目录1 前言.12 模型的建立与分析.1 (一)模型的初步设定.2 (二)模型的参数估计.3 (三)模型的检验.4 1.经济原理的检验.4 2.计量经济学的检验.4 (1)多重共线性的诊断与修正.4 (2)异方差的检验与修正.5 (3)自相关的检验.7 (四)模型的确认.9 (五)模型的评价.9 1.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9 2.模型中存在的不足.103 结论.104 参考文献.10 专心-专注-专业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突飞猛进,农村经济也得到很大发展,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也在不断增加。本论文将运用计量经济学所学到的多元线性回

2、归法的方法,对1978至2003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播种面积、价格指数、从事农业的人口比重、国家从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以及农业税构对其的影响,构造模型分析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检验。关键词 多元线性回归;人均收入;播种面积;价格指数;农业税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农村人均收入不断增加,但尽管如此,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如果任由这种情况的发展,贫富差距继续扩大,极有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因此,找到最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人均收入提高的因素迫在眉睫。影响农村居民收入增加的因素是很多的,但是他们起到的作用的程度很

3、显然是不可能相同的,为此,我采用经济计量学课程中学到的办法,对各项原因进行回归分析,希望能够找到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起关键作用的因素,为农村的进一步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意见与建议。二、模型的建立与分析(一)模型的初步设定 通过我对农民居民收入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我认为有五个因素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其中包括:农作物的播种面积(X2)、农产品的生产价格指数(X3)、从事农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X4)、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X5)以及农业税的缴纳情况(X6)。 影响农民收入不可能只是简单地农业内的因素或者农业外因素,所以我在选择变量的时候既摘取了农村外的相关因素例如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也摘取了

4、农业本身的因素例如农作物的播种面积来综合进行分析,把这些单个因素和农民的收入作简单线性回归,得到以下线性五元方程: Y=C1+C2X2+C3X3+C4X4+C5X5+C6X6+U 通过访问国家统计局,我得到以下数据资料: 年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千公顷)(X2)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上年=100)(X3)从事农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X4)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X5)农业税的缴纳情况(X6)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元)(y)1978.07103.90.150.66108.07133.61979.87122.10.174.3394.6160.21980.53107.10.149.9589.13

5、191.31981.07105.90.110.2190.65223.41982.6102.20.120.4993.42270.11983.47104.40.132.87104.16309.81984.331040.141.29109.66355.31985.87108.60.153.6298.22397.61986106.40.184.2103.94423.81987.531120.195.72107.69462.61988.931230.214.07112.43544.91989.931150.265.94102.17601.51990.2797.40.307.84107.75686.319

6、91.8980.347.57100.24708.61992.1103.40.376.02105.097841993.7113.40.440.45105.01921.61994.6139.90.532.98105.5312211995.3119.90.574.931101577.71996.6104.20.700.43108.981926.11997.295.50.766.39108.872090.11998.7920.1154.76110.9921621999.8187.80.1085.76162.442210.32000.8596.40.51231.54123.122253.42001.86

7、103.10.51456.73124.12366.42002.5199.70.51580.76249.52475.62003.96104.40.1754.45268.352622.2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Y: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单位:元)X2: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单位:千公顷)X3:农产品的生产价格指数(单位:%)X4:从事农业人口占就业总人口的比重(单位:%)X5: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单位:亿元)X6:农业税的缴纳情况(单位:亿元)(二)模型的参数估计 得到如上的统计数据后,我用EWIEWS软件对模型进行回归并得到模型的参数估计值。如下:图一由图一可得本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为:Y=-980.0

8、080+0.X2-1.X3-5170.440X4+0.X5-1.X6(三)模型的检验1. 经济原理的检验 从图一可以看出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农产品的生产价格指数、从事农业的人数比重、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农民缴纳的税收每增加一个单位,农民的人均收入就会相应的增加0.03个单位、减少1.61个单位、减少5170个单位、增加0.78个单位、减少1.13个单位。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x2、x4、x5、x6 的符号是正确的,但是x3的符号与经济学意义相悖,所以我们可能要把把x3排除在模型之外。2.计量经济学的检验(1) 多重共线性的诊断与修正 a.由图一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该模型的整体拟合效果比较好,R2

9、=0.983 F=236.3>F(5,20) =4.10(显著性水平=0.05),模型从整体上看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有明显的线性关系。但是x3的t值为0.59,x6的t值为0.109,在5%的睡水平下,自由度为20的t的临界值为1.712 ,x3 、x6的t值不显著,可能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我用EVIEWS计算解释变量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得到: 图二由图二可以看到x2 x4 x5之间存在高度的线性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都超过了0.5达到了0.7甚至0.8。 b.下面将用逐步回归的方法来减少本模型当中多重共线性的严重程度。1 利用OLS方法分别求Y对各解释变量x2、 x3、 x4、 x5

10、、 x6进行一元回归。依据调整后可决系数R2最大原则,选取x5作为进入回归模型的第一个解释变量,形成一元回归模型。2 将剩余解释变量分别加入模型,进行逐步回归。根据逐步回归的思想,我们结合回归分析的结果来看,新加入变量x4的二元归方程的R2最大,且x4的符号也符合经济学的意义,因此保留变量x4。3 如此方法进行逐步分析。在x5 x4 x2的基础上,加入变量x3以后R2没有明显的变化,同时x3的参数符号为负,不符合经济学的意义;在加入变量x6以后R2不仅没有增加反而还变小了,并且x6的t值也不显著。这说明x3 x6易引起多重共线性应该予以剔除。所以最后保留的变量时x5 x4 x2,其相应的回归结

11、果为:Y=-1747.731+0.X5-5105.793X4+0.03616X2其中R2=0.98 F=425.5(2) 异方差的检验与修正a. 利用White检验法来检验异方差,White检验的估计结果如下:由上图可得:R2=0. nR2=19.33842 White 统计量 该值在大于5%显著性水平下自由度为3的分布的相应临界值 0.05 (3) =7.8147,因此拒绝同方差性的原假设。b.利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对异方差进行修正 通过eviews中加权最小二乘法得到的模型结果为:Y=-1048.5+0.03x2-5027.232x4+0.799x5其中R2=0.997 D.W.=1.081

12、F=3912.9 而且相关系数项的t统计量都有明显的增加。下面检验经过加权的模型是否还存在异方差的问题,怀特检验的结果如下: 图四由图四中的数据,得到White统计量 nR2=25.05449,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其对应的临界值为7.8147,7.8147*3=23.4441<25.05449所以不能拒绝同方差的假设。(3) 自相关的检验在排除x3、x6以后得到的回归模型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五其中R2=0. D.W.=0.6103 F=425.5,该回归方程的可决系数较高,回归系数显著。对样本容量为26、三个解析变量的模型、5%的显著性水平,查D.W.统计表可知dL=1.143 dU=1

13、.652 D.W.<dL,显然模型中存在正自相关。这一点从残差图也可以看出: 图六在图六的残差图中,残差的变动有系统模式,连续为正或者连续为负,表明残差存在一阶正自相关。由于所学的只是范围有限此时虽然模型中存在自相关的问题,但是不能找到较好的方法来修正。(四)模型的确认 在经过经济学理论上的检验和计量经济学两个方面的检验后,模型尽量避免了多重共线性和异方差问题,并且在解决异方差问题后模型解释变量的各个系数的t统计量的显著性都有相应的增强,此时也不存在与经济理论不符的问题,所以最后得到的模型的结果为: Y=-1048.5+0.03X2-5027.232X4+0.799X5 (五)对模型的评

14、价1. 模型具有一定合理性 a.在最初的模型假定阶段,我考虑了五个因素,但是到最后模型确定时最后只保留了三个因素,由于我考虑的主要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情况,所以很明显的看出在改革开放以后农业人口占劳动总人口的比重以及国家的财政支持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是比较显著的。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重视农业发展的同时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很多农民进入城市发展,这使得从事农业人口的比重占就业人口的比重迅速降低,农村居民的收入也变得多样化,农村居民的收入也增加明显;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包括了农业科技的研发投入,对农业的补助,农村基本设施的新建与改造等多方面,这对农民收入的增加影响可以说是根本性的;另外就是一个较为普遍的因

15、素,农村播种面积与收入显然是成正相关的。 b.虽然在最后的模型确定阶段,我之前所考虑的农业税的缴纳和农产品的生产价格指数被排除在模型之外,我想主要原因可能是从长期来看他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可能并不是那么明显。从农产品的价格来说,我们知道,农产品的价格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价格弹性是有限的,不可能会有很高的,因此依靠提高农产品价格来促进农民增收是有一定困难的。从农业税的角度来说,国家征收的农业税一直都不太高,即使在2003年后免征农业税对农民收入的提高也是没有多大影响。2. 模型中存在的不足 a.忽略了其他的影响因素的影响,因为我们所研究的是农村居民的收入影响因素,而不是研究某一个方面,所以难免会有些

16、因素没被考虑到,有些甚至是一些十分重要的因素。如天气、灾害等因素对农业、农民收入的影响就是十分显著的。而这些因素是难以统计的。 b.在论文最终确定的时候由于我没有进行自相关问题的修正,所以最后确定的模型可能仍然存在严重的自相关问题,影响到最后的估计结果,这个问题是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并且克服的。三、结论 到目前为止我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仍然是我国政府关注的首要问题,通过本次模型的分析,我们清楚地了解了对农民收入起重要作用的几个因素,虽然模型在考虑时仍然存在一些瑕疵和漏洞,但是本次模型的估计结果从整体上来看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同时我认为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加强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劳动的转移才是现在或者将来的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办法,政府应该更加注重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的巨大作用和潜力。发展二、三产业是促进农村城镇化的根本途径。一定程度上,农村城镇化的水平主要取决于二三产业的繁荣程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