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专题复习专题1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复习纲要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一)、原子结构:原子的表示方法:,其中X是_,A表示_,Z表示_原子: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质量数相对原子质量阳离子:(aAm+) 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bBn-) 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 (二)、同位素:叫同位素。(要点)两同:质子数相同,同种元素;两不同:中子数不同,不同原子如:氢元素的同位素有,碳元素的同位素有,氧元素的同位素有,氯元素的同位素有。(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 的区域内运动,能量高
2、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 的区域内运动。据此可以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外距核由 到 ,能量是由 到 的方式进行排布。通常把能量最 、离核最 的电子层叫第一层,由里往外以此类推,共有 个电子层,分别用字母 表示,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个,而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 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 个),次外层不得超过 个(四)、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请画出以下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元素(原子)符号NaMgAlHCOSFCl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符号离子结构示意图二、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关系(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原子序数周期系数;主族系数最高正价(O、F除外)最高
3、正价负价周期表结构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与特点:周期:族:(二)、元素周期律: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除稀有气体元素外)、()都呈现变化。2元素的性质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3元素周期律是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三)A.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重点、难点)性质强弱判断依据金属性1、 2、非金属性1、2、3、同周期与同主族的变化规律同周期(从左到右)同主族(从上到下)结构核电荷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性质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金属性非金属性金属单质与水或酸置换出H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酸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以第三周期、第I
4、A 、A族为例:第三周期: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金属单质与水或酸置换出氢由易到难的顺序为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金属性: 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反应由易到难的顺序为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为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非金属性: 第IA族: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金属单质与水或酸置换出氢由易到难的顺序为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金属性: 第A族: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反应由易到难的顺序为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为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非金属性: 三、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化学键离子键共
5、价键定义离子键:共价键:形成过程得失电子共用电子对成键微粒成键元素实例表示方法(任举一例)分子间作用力:定义 分子间作用力仅存在于由构成的物质,它的作用力比化学键(“强”或“弱”),分子间作用力是影响物质的 和 重要因素之一。能用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表示常见微粒或物质元素(原子)符号NaMgAlHOSFCl原子电子式离子符号离子电子式用电子式来表示以离子键结合的物质,AB型:NaCl MgO (KCl CaO等)A2B型:Na2O K2S (Na2SK2O等)AB2型:MgCl2 CaCl2 (MgBr2 CaBr2等)拓展: Na2O2 NaOH NH4Cl 用电子式、结构式来表示以共价
6、键相结合的物质单质:H2 N2 (F2 Cl2等)化合物:HCl H2O NH3 CH4 拓展:CO2 H2O2 CCl4 用结构简式来表示下列物质甲烷乙烷正丁烷异丁烷乙烯乙炔苯乙醇乙醛乙酸乙酸乙酯甲醇甲酸*甲酸甲酯四、化学键与物质类别及晶体类型的关系不同类型晶体的比较自然界的固体物质有 和 之分。 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型,其本质原因是 。构成晶体的微粒可以是 、 、 等。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定义构成微粒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微粒间的作用力复杂的静电作用实例钠、铝、铁等物质类别金属晶体物理性质特点熔化时克服的作用力金属键熔沸点高低一般规律 “四同”的比较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
7、概念研究对象实例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知识要点:1化学反应速率:(1)概念: 。(2)表示方法: 。(3)单位: 。(4)注意事项: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2)外因: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其他因素:例题解析:例1.在给定条件下,氮气与氢气在密闭容器中合成氨。起始时加入氮气和氢气且浓度分别为1.0 mol/L 和3.0 mol/L,2秒后,氮气的浓度为0.8 mol/L ,氢气的浓度为2.4 mol/L,氨气的浓度为0.4 mol/L 。分别用氮气、氢气和氨气的浓度变化表示的这2秒内的化学反应速率是多少?有什么关系?分析:例2:在25时,向100ml含14.6g的盐酸溶液
8、中放入5.6gFe,(不考虑反应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反应开始至2min末,收集到1.12L(标准状况)H2.在此之后,又经过4min铁完全反应.则:(1)在前2min,用FeCl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2)在后4min,用HCl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3) 前2min和后4min相比,反应速率较快的是 .其原因是 .例3.对于反应N2+O22NO,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哪些条件能加快该反应的速率?( )A.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 B.体积不变充入N2 使压强增大C. 体积不变充入He 使压强增大 D.压强不变充入N2使体积增大。知识要点:1.化学反应限度: .2.可逆反应: .3.化学平衡
9、:(1)研究对象: .(2)平衡状态的建立:A.速率-时间图象: B.浓度-时间图象:(3)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 .(4)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 等: 动: 定: 变: 同: .例题分析:例1:将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气)(气)2(气)若经2s(秒)后测得C的浓度为0.6,现有下列几种说法: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其中正确的是()。 分析:例2:在一定的条件下可逆反应(气)3(气)2(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
10、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生成nmolA的同时生成3nmolBC.A、B、C、的浓度不在变化 D.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分析:【知识要点】1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总不会相等的。在新物质产生的同时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放热反应:_。(2)吸热反应:_。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对于该“示意图”可理解为下列形式:能量反应过程反应过程反应物生成物能量H0反应物生成物由能量守恒可得: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热量(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热量(吸热反应)【例题解
11、析】例1白磷(P4)是正四面体构型的分子,当与氧气作用形成P4O10时,每两个磷原子之间插入一个氧原子,此外,每个磷原子又以双键结合一个氧原子。(1)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kJmol-1)。PP键:198 kJmol-1;PO键:360 kJmol-1;O=O键:498 kJ mol-1;P=O键:585 kJ mol-1。试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出以下反应的反应热Q的值:P4(白磷)+5O2=P4O10+Q。(2)P4O10极易与水化合,反应过程可表示为如下形式:POP+H2O2POH。若每个P4O10分子与四个水分子发生化合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2、_。分析例2下列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A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 B铁和稀硫酸的反应C氢氧化钡晶体的粉末和氯化铵晶体混合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知识要点】1.回忆学过的化学反应中,哪些是放热反应,哪些是吸热反应?2从微观(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的角度讨论:为什么有些反应是放热的,而有些反应是吸热的?3 叫反应热;反应热用符号 表示,单位一般采用 。在中学化学中,一般研究的是在 下,在 中发生的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对放热反应,H 0;对吸热反应H 0 。4_叫做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 (1)(2) (3) (4) 【例题解析】例1.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Q2Ql的是
13、( )(A)2H2(g)+O2(g)=2H2O(g);H=-Q12H2(g)+O2(g)=2H2O(1);H=-Q2(B)S(g)+O2(g)=SO2(g); H=-Q1S(s)+O2(s)=SO2(g); H=-Q2(C)C(s)+ O2 (g)=CO(g); H=-Q1C(s)+O2(g)=CO2(s); H=-Q2(D)H2(g)+Cl2(g)=2HCl(g); H=-Q1H2(g)+Cl2(g)=HCl(g);H=-Q2例2.已知(l)H2O(g) H1a kJ(2)2H2O(g) H2b kJ(3)H2O(l) H3c kJ(4)2H2O(l) H4d 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14、Aac0 Bbd0 C2ab0 D2cd0【知识要点】1燃烧热复习:什么叫燃烧?燃烧过程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1)在 时, 物质 燃烧生成 的氧化物所 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利用燃烧热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什么以及燃烧热数据的意义。2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_。(2)_。3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 (1)重要的化石燃料:_。 (2)煤作燃料的利弊问题:【例题解析】例1 几种常见燃料的热值燃料主要成分酒精焦炭(C)天然气(主要是CH4)氢气汽油(C8H18为例)热值(kJmol)13673008962865472回答:(1)由表分析, 是一种理想的燃料。(2)试简述这种理想能源的
15、主要优点。 ; ; 。例2计算50mL0.5mol/LH2SO4溶液与100mL0.5mol/LKOH溶液完全反应放出多少热量。【知识要点】1原电池(1)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2)形成条件:_,_,_。(3)原理正极_, 负极_。(4)微粒流向 外电路_, 内电路_。2.应用【例题解析】例1.以下现象与电化学腐蚀无关的是 ( )A.黄铜(铜锌合金)制做的铜锣不易产生铜绿B.生铁比软铁芯(几乎是纯铁)容易生锈C.铁质器件附有铜质配件,在接触处易生铁锈D.银质奖牌久置后表面变暗分析例2. Pt和Zn为电极材料埋入人体内作为心脏起搏器的功能,它跟人体的体液中含有一定浓度的溶解O2、H+和Zn2
16、+进行作用。其正极的反应式为_,负极的反应式为_。【知识要点】1.原电池的设计方法2.常见化学电源及原理【例题解析】例1.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的发电效率,因而受到重视。可用Li2CO3和Na2CO3的熔融盐混合物作电解质,CO为阳极燃气,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为阴极助燃气,制得在6500下工作的燃料电池,完成有关的电池反应式:阳极反应式: 。 阴极反应式:O2+2CO2+4e-=2CO32-总电池反应式: 。分析例2. 以多孔的铂为电极,采用右图装置在两极分别通入CH3OH和O2,使其在KOH溶液中发生反应产生电流,经测定,电子运动方向由a到b。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A处通入O2 B正极的电极反应
17、为12OH+12e=3O2+6H2OC负极的电极反应为2CH3OH+16OH12e=2CO32+12H2OD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OH+3O2=2CO2+4H2O【知识要点】1装置特点:将电能转化转化为化学能2形成条件:_,_,_。3反应原理: 阳极:_, 阴极:_。4.电解产物的判断: (1) _, (2) _, (3) _。5.应用【例题解析】例1. 若某电能与化学能的转化装置(电解池或原电池)中发生反应的总反应离子方程式是: Cu+2H+=Cu2+H2,则关于该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装置可能是原电池,也可能是电解池B该装置只能是原电池,且电解质溶液为硝酸C该装置只能是电解池,且金属
18、铜为该电解池的阳极D该装置只能是电解池,电解质溶液不可能是盐酸例2. 以石墨棒作电极,电解氯化铜溶液,若电解时转移的电子数是3.011023,则此时在阴极上析出铜的质量是A 8g B 16g C 32g D 64g例3. 可以将反应Zn+Br2=ZnBr2设计成蓄电池,下列4个反应Br2+2e=2Br-2Br2e=Br2Zn-2e=Zn2+Zn2+2e=Zn其中表示充电时的阳极反应和放电时的负极反应的是A和 B和 C和 D和【知识要点】1目前世界上所需的能源绝大多数来自于_、_、_。由于_和_所以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2太阳能具有_、_、_的特点。利用的方式有_、_、_。3生物质能具有_、_、_
19、的特点。利用的方式_、_、_。4氢能具有_、_、_的特点。 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5能源 一般能源:水能、风能、地热能、核能 新型能源: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一次能源:_、_、_、太阳能、风能、水力、潮汐能、地热能、 6能源 核燃料等二次能源:电能、汽油、煤油、柴油【例题解析】1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能源又可划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以既成形式提供的能量称为一级能源;需要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它可以由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水来制取,反应如下:2H20(l)=2H2(g)+ O2(g)-5716kJ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
20、叙述正确的是 ( )A.电能是二级能源 B.水力是二级能源 C.天然气是一级能源 D.焦炉气是一级能源(2)关于用水制取二级能源氢气,以下研究方向不正确的是 ( ) A.构成水的氢和氧都是可以燃烧的物质,因此可以研究在水不分解的情况下使氢成为二级能源 B.设法将太阳光聚集,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C.寻找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同时释放能量 D.寻找特殊的化学物质,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制取氢气 2近年来,有科学家提出硅是“21世纪的能源”、“未来的石油”的观点:假如硅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新型能源被开发利用,关于其有利因素的下列说法中你认为不妥当的是 ( ) A.硅便于运输、贮存,从
21、安全角度考虑,硅是最佳的燃料 B.硅的来源丰富,易于开采,且可再生 C.硅燃料放出的热量大,且燃料产物对环境污染较低,容易有效控制 D.寻找高效催化剂,使二氧化硅分解产生硅的同时释放能量,是硅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一项关键技术 3既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又属于可更新能源、二次能源和新能源的是 ( ) A.水能和风能 B.地热和核能 C.焦炭和汽油 D.风力发电和人工沼气高一化学必修二专题3、4复习 31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一、天然气的利用 甲烷(一)、甲烷的元素组成与分子结构 分子式:_ _ 结构式:_ 电子式:_ 空间构型:_(二)、甲烷的物理性质 (三)、甲烷的化学性质:1、甲烷的氧化反应:
22、2、甲烷的取代反应: 3、甲烷受热分解: (四)烷烃:烷烃的结构特点: 烷烃的通式:_(五)同系物:同系物的特点:_(六)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的特点:_相同,_不同,性质也不相同。二、石油炼制 乙烯(一)石油的炼制:过程原理产品及用途分馏催化裂化轻质液体燃料(裂化汽油)裂解乙烯(有机化工的原料)(二)乙烯、乙炔的组成、分子结构乙烯乙炔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分子构型(三)乙烯、乙炔的化学性质1、乙烯的氧化反应燃烧反应(请书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被氧化,高锰酸钾退色。(乙烯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2、乙烯的加成反应:与溴的加成反应(乙烯气体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退色)
23、CH2CH2+BrBr 1,2二溴乙烷(无色)与水的加成反应:CH2CH2+HOH 乙醇(酒精)乙烯与氢气反应 乙烯与氯气反应 乙烯与溴化氢反应 3、乙烯的加聚反应: nCH2CH2 4、乙炔的加成反应:CHCH+Br2 CHBr=CHBr+Br2 CHCH+HCl 三、煤的综合利用 苯(一)煤的综合利用1、煤的综合利用的主要方法有 、 和 。2、煤的气化就是把煤转化为 体,作为 或作为 。3、煤的液化可以获得洁净的 和 。在一定温度、压力及催化剂存在下,可以用水煤气合成 和 。4、从煤干馏得到的煤焦油中可以分离出 、 、 等有机化合物。利用这些有机物可以制得 、 、 、 、 和_。5、比较干
24、馏、蒸馏、分馏的差别蒸馏 分馏干馏操作方法加热和冷凝加热和冷凝隔绝空气加强热变化类型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应用分离精炼加工煤(二)苯的组成与结构 1、苯的组成与结构分子式 C6H6 结构简式 结构特点 2、苯的物理性质: 3、苯的主要化学性质苯的氧化反应2C6H615O2 苯在空气中燃烧冒黑烟的原因:注意:苯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苯的取代反应:与液溴反应 与硝酸反应 苯的磺化反应 在特殊条件下,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32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一、乙醇1乙醇的分子结构:分子式: _ 电子式: 结构式:_ 结构简式:_ 官能团:_2物理性质:乙醇俗称: ,它是一种_ 、有
25、的液体,密度比水 ,易 ,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是优良的有机溶剂。 医疗消毒用酒精是体积分数为 的乙醇溶液。3化学性质:1)与金属钠的反应: 2)氧化反应:燃烧反应:_催化氧化(催化剂:铜或银):_乙醛还可以进一步氧化生成乙酸:_3)酯化反应:_二、乙酸1乙酸的分子结构:分子式:_ 结构式:_ _ 结构简式:_ 官能团:_2物理性质: 乙酸俗称: , 它是一种 色,有 气味的液体。3化学性质: 1)具有酸的通性:_ 酸性强弱顺序:HClO H2CO3 CH3COOH HCl 2)与醇发生酯化反应_ _ 在这个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混合酸的顺序:先加乙酸,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最
26、后加冰醋酸加热的目的 增大反应速率,有利于乙酸乙酯的挥发 饱和碳酸钠的作用 溶解乙醇,除去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利于分层 导管的作用导气,冷凝,不能伸到液面下,防止倒吸 三、酯、油脂1酯的物理性质:无色,油状的液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易溶于有机溶剂中。2酯的化学性质(水解反应):酸性:CH3COO CH2 CH3 _、碱性:CH3COO CH2 CH3 _3油脂: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反应得到的酯 植物油通常呈液态,叫油;动物油脂通常呈固态,叫脂肪。4皂化反应:油脂在 性条件下的水解 写出硬脂酸甘油酯与烧碱溶液混和加热,水解生成的硬脂酸钠的反应:_5肥皂的去污作用: 四、糖类1糖类是由_、_ _、_ _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可以分为单糖、多糖、二糖。2糖类的颜色、状态和水溶性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颜色、状态水溶性3糖类的化学性质之一:水解反应 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和水作用完全转化为葡萄糖,反应为:_、_4葡萄糖 1)结构:化学式:_,结构简式:_ 2)化学性质:银镜反应:在试管壁上形成了 。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在试管中生成了 。氧化反应,放出热量:_5含淀粉和纤维素的物质可以酿酒,反应为: 、 6.淀粉特性:遇I2变 色。五、蛋白质和氨基酸1蛋白质1)分子组成:蛋白质中含有_ _、 _、_ _、 _元素,还可能含有_P_、_S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来电显示电话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木浆小盘纸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有源射频收发器集成电路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智能数字光柱显示调节仪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无尘布切割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无刷电动螺丝批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新型手摇二折床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数字显示滑动式剖面沉降仪数据监测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精密微型互感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工艺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防晒护理洗发露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太阳能照明系统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模拟卷(五)历史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有关“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日活动工作方案
- 油气管道输送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非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台球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数学 第4章 概率与统计 4.3 统计模型 4.3.1 第2课时 相关系数与非线性回归说课稿 新人教B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 虚拟电厂接入配电网电力系统调度优化
- 用户能耗监测的智能插座原型设计
- 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