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通信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计算机网络通信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计算机网络通信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计算机网络通信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计算机网络通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技术/Computer 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 Technique课程代码:020743学时:48 学分:3 讲课学时:48 上机/实验学时:0 考核方式:考试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一门电子信息等电类专业的专业课程,本课程主要内容: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工作原理和体系结构,OSI七层参考模型的各协议内容及设计原理(着重于低层协议),局域网构造技术和通信硬件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以及Internet的TCP/IP协议、IP交换技术、路由选择和应用等。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网络(特别是局域

2、网)工作原理和构造配置,并具有一定的实际运用能力。先修课程:微机原理、数字电子技术适用专业: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电类专业开课院系: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系教材:谢希仁 编著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主要参考书:高传善 等主编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刘志华 等主编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阮家栋 等主编 计算机通信技术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应满足自动化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应注重基础原理与基本概念的教学,也重视必要的理论分析,另外应能够反映出计算机网络的一些最新发展。理论联系实际,为以

3、后工程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楚的了解。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种类常用的网络协议有较清晰的概念。应学会计算机网络中最基本的实验方法。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基本要求:第一章 概述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及其分类方法。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性能指标、体系结构,ISO/OSI参考模型,TCP/IP模型,数据在各层中的传递过程。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第二章 物理层理解:物理层的概念、数据通信模型、物理层的标准。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信道最高码元传输速率的计算,信道最高传输速率的计算,信道复用技术。了解:物理层下的传输媒体。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理解:

4、数据链路层的概念、功能及主要任务,停止等待协议的工作原理、连续ARQ协议的工作原理,滑动窗口的工作原理。掌握:停止等待协议、连续ARQ协议的性能分析,点对点协议PPP的主要内容及其帧的格式。了解:用户接入Internet的方法。第五章 广域网理解:虚电路、数据报的概念,广域网中的分组转发机制,路由原理。掌握:广域网的分组转发机制,路由选择算法。了解:路由算法。第六章 网络互连理解:网络互连的概念,因特网的网际协议IP,IP地址和物理地址之间的转换关系,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路由选择的原理。掌握:IP地址及其分类,划分子网及子网掩码的设置。了解:常用的网络互连设备,路由器的作用。第七章 传

5、输层理解:传输层在TCP/IP体系结构中所处的地位,端口的概念,面向连接的和无连接的概念,UDP数据报文格式,TCP数据报文格式。掌握:TCP协议的传输机制:数据的编号与确认、滑动窗口对流量的控制原理、重传机制、连接管理。了解:网络拥塞产生的原因。第八章 应用层理解:因特网的域名结构、域名服务器对域名的解析,FTP的工作原理,远程终端协议TELNET,电子邮件传输原理,超媒体的概念,HTTP的工作过程。掌握:因特网的域名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服务器配置,FTP的使用方法,电子邮件传输的实现方法,HTTP协议的报文格式。了解:远程终端协议TELNET,其他应用层协议。教学内容:第一章 概述1 计算机网

6、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第二章 物理层1.物理层的基本概念2.数据通信基础知识3.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4.信道复用技术5.物理层标准举例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1.数据链路概念的理解2.停止等待ARQ协议3.连续ARQ协议4.选择重传ARQ协议5.Internet的点对点协议第四章 局域网1.局域网概述2.传统以太网3.以太网的MAC层4.扩展的局域网5.高速以太网第五章 广域网1.广域网的基本概念2.广域网中的分组转发机制第六章 网络互连1.网络互连的概念2.因特网的网际协议3.划分子网和子网掩码第七章 传输层1.传输层协议概述2.TCP/IP体系中的传输层

7、3.用户数据报协议UDP4.传输控制协议TCP第八章 应用层1.域名系统DNS2.文件传输协议FTP3.远程终端协议TELNET4.电子邮件5.万维网WWW三、实验(上机、习题课或讨论课)内容和基本要求四、教学时数分配课程内容讲课实验习题课讨论课课程设计上机小计第1章 概述66第2章 物理层66第3章 数据链路层44第4章 局域网1010第5章 广域网44第6章 网络互连1010第7章 传输层66第8章 应用层44考 查22共 计4848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1、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通信的工作原理2、要求学生熟悉计算机通信系统的组成和性能特点3、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通信的特性及相关技术的应用。六、说明1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的先修课为:微机原理、数字电子技术。后续课程:无 2 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课程的重点是计算机通信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课程的难点是计算机通信相关技术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