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复习资料_第1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复习资料_第2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复习资料_第3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复习资料_第4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1.在实际应用中,统计的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与统计学)2.构成总体必须同时具备(同质性,大量性与差异性)3.要了解某工业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则总体单位是(该工业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4.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文化程度)5.统计工作的基础(统计调查)6.统计认识的过程是(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再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7.一个总体(可以有多个指标)8.某职工月工资位1800元,工资是(数量标志)9.统计工作于统计学的关系(统计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果) 10.对某市工业企业职工收入情况进行调查,总体(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全部工资)1.统计调查搜集的主要是原始资料,所谓原始资

2、料是指(B向调查单位搜集的尚待汇总整理的个体资料)2统计调查所搜集的资料包括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两种,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的关系是(次级资料是从原始资料过渡来的)3.统计调查有全面和非全面调查之分,它们划分的标志是(D是否对所有组成总体的单位进行逐一调查)4.全面调查是对构成调查对象的有单位进行逐一的调查,因此,下述调查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B对全国的人口进行普查)5.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统计调查可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下述调查中属于连续调查的是(D按旬上报钢铁生产量)6.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的关系是(B二者有时是一致的)7.对某省饮食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该省饮食业的( C所

3、有从业人员)8.对某省饮食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单位是该省饮食业的(D每个从业人员)9.我国的统计报表(B目前大多是全面的统计报表)10.统计报表报送周期不同,报表所反映的指标项目不同的详细程度。一般,同期越短,则报告的指标项目(C越少)11.对1990年6月30日24时的全国人口进行逐一调查,这是(C普查)12.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D远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13.通过调查鞍钢、武钢等几个大钢铁基地,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这种调查方式是(B重点调查)14.统计调查可以分为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划分的根据是(C调查的组织方式)15.如果调查对象是

4、全部工业企业,则调查单位是(D每一工业企业)16.典型调查是从被调查对象中(D按照调查目的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17.全面统计报表是一种(C报表法的方法)18.下列属于专门调查的是(A普查)19.调查时间是指(C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20.在统计分析中,需要已婚人口数的未婚人口数指标,则相应的调查标志是(A婚姻状况)21.下列属于一次性调查的是(A全面实有耕地面积)22.普查是专门组织的(B一次性全面调查)23.区别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的标志是(C确定调查单位的标准不同)24.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D选取单位方式不同)25.调查对象是指(A所要调

5、查的总体)26.某市工业企为业2006年生产经营成果提年报呈的时间规定在2007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一个月)27.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A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28.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的质量检查和控制应采用(D抽样调查)29.调查期限是指(B进行调查登记工作开始到结束的时间)30.下列资料属于原始记录的是(B个人生产记录)31.入户访问的优点之一是(A易于进行质量控制和调查较为复杂的项目)32.街头拦截面访的缺点之一是(D搜集的数据对总体的代表性不强)33.对某市自行进行普查,调查对象是(C该市所有自行车)34.对某市自行车进行普查,调查单位是(D该市每一辆自行车)

6、35.对某市自行车进行普查,报告单位是(A该市每一个人拥有自行车的人)36.为了了解职工的业余生活,某市统计局欲对该市职工2006年8月15日至21日一周的时间安排进行调查。此项调查宜采用(D抽样调查)37.某市统计局欲对该市职工2006年8月15日至21日一周的时间安排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A该市全部职工)38.某市统计局欲对该市职工2006年8月15日至21日一周的时间安排进行调查。要求此项调查在9月底完成。调查时间是(B8月15日至21日)第三章一、单项选择1统计分组是统计资料整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它能够区分:(总体中性质相异的单位)2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确定:(分组标志和分组界限)3按照

7、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进行分组称为按品质标志分组。下述中分组中属于这一类的是:(在校学生按性别分组)4按数量标志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距)5全国总人口按年龄分为5组,这种分组方法属于:(简单分组)6对某校学生先按年级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年龄分组,这种分组方法是:(复合分组)7对某在校学生分别按年级和年龄分组,由此形成的分组体系是:(平行分组体系)8组距数列中的上限一般是指:(本组变量的最大值)9组距和组数是组距数列中的一对基本要素,当变量的全距一定时,组距和组数:(有反向关系)10等距数列和异距数列是组距数列的两种形式,其中等距数列是指:(各组组距相等的数列)11用离散变量作为分组标志时,

8、相邻组的上下限应:(间断)12某企业职工月工资收入最高者为何4260元,最低者为了2700元,据此分为六个组,形成闭口式等距数列,则组距应为了:(260)13在数距数列中,对各组的上限与下限进行简单平均,得到的是:(组中值)。14在组距数列中,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是因为:(不可能得到组平均数)。15在分组时,如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将此值归入作为下限的那一组)。16将企业按资产总额分组,使用的分组形式为:(组距式分组)。17企业按资产总额分组:(只能使用组距式分组)。18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了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什么1

9、70,则末组组中值为:(230)19统计整理主要是整理:(原始调整资料)20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主要区别在于:(各自采用分组标志个数不同)21分配数列包含两个组成要素,即:(分组和次数)22划分组限时相邻组的上下限如重叠,则:(与上限相等的标志值计入下一组)23在分配数列中,频数是指:(各组单位数)24将某地区30个商店按零售额多少分组而编制的分配数列,其变量值是:(各组的零售额)25比较法审查是:(主要审查数据之间的关系)26静态数列,也称为时点数列,是反映:(同一时间条件下总体内部的数量分布)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指标反映的是(A)。A总体现象的数量特征 B总体现象的社会特征C个体现象的数量

10、特征 D个体现象的社会特征2总量指标(D )。A能从无限总体中计算出来B数值大小与总体的范围无关C与数学中的绝对数是一个概念D反映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某种经济现象的总规模或总水平3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D )。A绝对数 B绝对数和相对数C:绝对数和平均数 D相对数和平均数4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B )。A预计指标和终期指标 B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C基期指标和报告期指标 D先行指标和滞后指标5统计指标体系是由(A )。A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的整体B若干个相互矛盾的指标组成的整体C若干个相互联系的数量指标组成的整体D若干个相互限制的数量指标组成的整体6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

11、不同,可分为(C )。A总体指标和个体指标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C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D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标志单位指标7反映同一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对比关系的是(C )。A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C动态相对指标 D比例相对指标8某企业计划规定单位产品成本降低2,实际降低7,则其单位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为(D)。A.1U2.3 B.94C.140 D.94.99假设计划任务数是五年计划中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的水平,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可采用(B )。A累计法 B水平法C简单平均法 D加权平均法10在不掌握各组单位数资料,只掌握各组标志值和各组标志总量的情况下,若计算平

12、均指标宜采用(B )。A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 B加权调和平均数公式C几何平均数公式 D简单算术平均数公式11甲、乙两数列的平均数分别为l00和14.5,它们的标准差为12.8和3.7,则(A )。A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乙数列B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甲数列C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D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无法比较12对于不同水平的总体,若比较其标志变动度,不能直接用标准差,而需分别计算各自的(A )。A标准差系数 B平均差C极差 D均方差1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D )。A长期指标和短期指标 B当期指标和远期指标C长期指标、中期指标和短期指标 D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14.200

13、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46619亿元;2002年全国金融、保险业增加值为5948.9亿元;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55566.61亿元;2003年全国城乡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l03617.7亿元。以上总量指标依次为(C )。A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点指标、时期指标B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点指标C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D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期指标15某企业有职工1000人,职工年工资总额为2846,4万元,要研究该地区40个企业状况,则(D)。A.1000人为总体单位总量、2846.4万元为总体标-心:lzc总量、40个企业为总体单位总量B.1130

14、0人为总体标志总量、28464万元为总体标志总量、40个企业为总体标志总量C.1(10人为总体标志总量、846.4万元为总体单位总量、40个企业为总体单位总量D.10130人为总体标志总量、2846.4万元为总体标志总量、40个企业为总体单位总量16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D )。A工资总额81.6亿元 B.2004年全省总人1716808.75万人C期末库存量 D人均GDP17某工业公司所属三个企业某年实际完成工业总产出分别为500万元、700万元、600万元,各企业计划完成相对指标分别为110、l 15、l05。则该公司工业总产出计划完成程度为(C )。A B C D 18某建设施工队

15、盖一栋大楼,计划320天完成,实际290天就完成了,若求计划完成程度,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B )。A计划完成程度为90.63,没完成计划B计划完成程度为90.63,超额9.37完成了计划C计划完成程度为l l0.34,完成了计划D计划完成程度为110.34,超额l0.34完成计划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如下:指标名称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投资额(亿元)32917.737213.543499.955566.6以2000年作为基期,则历年投资的发展速度为(A )。A.113.05 132.15 168.8B.13.05 32.15 68.8CI13.05 116.89 127.

16、74D.13.05 16.89 27.74一单项选择提1下列数列中,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C)C,时期数列2在时间数列中,件为计算其他动态分析指标基础的是(A) A,发展水平3已知各时期发展水平之和之最初水平及时期数,要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应采用(B)B累计法4已知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及时期数,要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应采用(A)A水平法5假定其产品产量2007比1997年增加了235%,则1997-2007年期间平均发展速度为(B)B,根号下335%6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是(D)D,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其发展速度7环比增长速度与其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是(D) D二者无直接代数关系

17、8其企业的职工人数比上年增加5%,职工工资水平提高2%,则该企业职工工资金总额比上年增长(B)B,7.1%9速度是(A)A,定基发展速度10以1980年为基期,2006年为报告期,若求平均发展速度须开方计算,应开几次方,下列选项正确的是(C)C 26一、单项选择题1、 反映现象总规模或总水平变动程度的指数是:(数量指标指数)2、 反映多种项止或变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称为:(总指数)3、 公式K=KW/W称为:(固定权数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公式)4、 某企业2007年总生产成本比2006年上升了50%,产量增加了25%,则单位成本提高了:(20%)5、 若物价上涨,销售额持平,则销售指数:(降低)6、

18、 平均指数是通过下列哪项指数加权平均而成的指数:(个体指数)7、 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8、 计算商品销售量指数的目的是测定以下哪项的总变动:(各种商品销售量)9、 指数划分为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和依据是:(按总指数编制方法不同)10、利用下列哪项可以建立对国民经济发展变动的评价和预警系统:(指数法原理)第七章 抽样调查基础知识一、 单项选择题1、 一项调查,当数据需从总体每一单位中搜集时,称为(普查)2、 一项调查,当数据仅从随机抽取的总体部分单位来获取时,称为(抽样调查)3、 下列属于抽样调查的是(1%人口调查)4、 下列属于概率抽样的是(简单随机抽样)5、 按照某一

19、标志,先将总体分成若干层(组、类),再在层内按简单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样,此种方法为(分层随机抽样)6、 先将总体中各单位按一定的标志排队,然后每隔一定的距离抽取一个单位构成样本,此种方法为(系统随机抽样)7、 将某居民小区的4000户居民从14000编号,在1100号中随机抽取1个号码为3,则3、103、2033903构成抽样调查样本,这样的抽样方法为(系统随机抽样)8、 某校高三年级学生共1000人参加考试,将1000份试卷编好号码后,从中随机30份计算平均成绩,此种抽样方法为(简单随机抽样)9、 为获得某批日光灯产品平均寿命数据,现随机从中抽取100件产品,测得平均寿命为2000小时,则样

20、本平均数为(2000小时)10、 某商品的100件样品中, 测得的优质品为98件,则样本优质品成数为(98%)11、 为了了解某地区职工家庭生活状况,调查时,将职工家庭按居委会分组,并以居委会为单位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再对抽中的居委会所辖每户职工家庭一一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组织方式为(整群随机抽样)12、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抽样误差(与总体标志变异程度成正比)13、 对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调查,按平原、丘陵、山区分组来抽选样本单位,此种抽样方法为(分层抽样)14、 影响样本单位数的主要因素是:总体标志变异程度;极限误差的大小;抽样方法与组织方式的不同;人力、物力、财力的可能条件;以及(抽样推断

21、的可靠程度)一、 单选题1、 成本费用利润的计算采取的是: 弹性分析法2、 在分析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的关系里,常采用:相关分析法3、 在进行企业综合竞争力排序时,常采用:综合评价分析法4、 连环替代分析法属于:因素分析法5、 年距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去年同期水平之比6、 一些经常性的说法以,如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等,采用的是:对比分析法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数列中,属于时期数列的有(BE)B 某省近5年钢铁产量 E 某商场1990-2006年商品销售额2已知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和时期数,就可计算(AC)A,平均发展速度 C 定基发展速度3用水平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被开方的数是(ACE

22、)A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C,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 E 总速度4定基增长速度等等(ACD) A累计增长量除以基期水平 C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减1 D定基发展速度减15时间数列的特征主要有(ABCE)A长期趋势 B季节变动 C不规则变动 E循环变动6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循的原则包括(ABCDE)A 指标数值所属的总体范围应该一致。B指标的经济涵义应该相同 C 指标数值的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应该一致,D指标数值的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应该一致,E指标数值所属的时期长短或时间间隔应该一致7时点数列的特点主要有(AE)A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不能相加E数列中每个指标是通过每隔一定时期登记一次取和的8计算

23、序时平均数的方法有(ABCD)A简单算术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 简单序时平均法 E加权序时平均法9当时间数列中的指标数值存在负数时,不宜采用水平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因为计算结果(AC) A 可能为负数 C 可能为虚数10反映现象发展变化程度采用的指标有(ABD)A发展水平 B 发展速度 D 平均发展水平三判断题1时间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它不属于变量数列。(错)2在实际统计工作中,为消除长期趋势的影响,常计算年距增长量,年距发展速度和年距增长速度(错)3发展水平是计算其他动态分析指标的基础,它只能用总量指标来表示(错)4保证时间 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具有可比性是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24、。(对)5间隔相等的间继时点数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方法采用简单序时平均法(对)6平均增长速度等于平均发展速度减1(对)7序时平均数与一搬平均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没有共同点(错)8若将某市初会商品库存额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时间数序属于时期数列(错)9平均增长速度不能根据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直接求得(对)10时间数列中的指标数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对)四综合应用题1某市2006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数数列资料如下表 某市2006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数 单位 时间1月1日3月1日7月1日11月1日12月31日从业人员140.2142.5144.1149.5148.8请回答(1)关于此数列,

25、下列表述正确的有(BD)B属于时点数列 D数列中的每个指标数值不能相加(2)2006年该市的年平均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数为(C)万人 C 145.15(3)计算2006年该市年平均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数的方法称为(B) B 加权序时平均法(4)为了列真实地反映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的变动情况,应尽可能地收集(A)A月度数据2某企业2001-2006年期间工业增加值资料如下表 某企业2001-2006年期间工业增加值 单位 万元年份2001年2001年2001年2001年2001年2001年工业增加值200220231240252262请回签(1) 应企业2001-2006年期间工业增加值数列属于(AC

26、)A问量指标时间数列 C时期数列(2) 该企业2001-2006年期间工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量为(B)万元 B 12.40(3) 该企业2001-2006年期间工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C)C 更号下200分之262一1(4) 该企业2001-2006年期间年平均工业增加值为(D) D 234.17二多项选择1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总体,总体单位,标志,变量,指标)2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商品零售额,工龄,计划完成百分数,合同履行率)3. 下列各项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有(全国总人口,某市三资企业个数,)4作为统计信息管理机构,统计部门的职能有(信息,咨询,监督)5.统计的工作过程一般

27、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6总体的基本特征有(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7统计阶段的结果有(统计报表制度,统计调查方案,统计分类目录,统计指标体系)8当前我国的统计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房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对国民经济和社会房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提供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9统计分析阶段的任务包括(分析和评价所掌握的统计资料,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对未来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测10.在全国人口普查中(全国人口数是总体,每个人是总体单位,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人口的平均年龄是统计指标,人口的性别比是总体的品质指标二、多项选择题1.非全面调查是仅对一部

28、分调查单位进行调查的调查种类,下列各项中属于非全面调查的有A重点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2.制定一个周密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的内容有A确定调查目的 B确定调查对象 E确定调查项目3.全面统计报表是一种A全面调查方法 B报告法调查 C经常性调查方法 4.通过调查鞍钢、首钢、宝钢等几个大钢基地来了解我国钢铁的基本状况,这种调查属于B重点调查 E非全面调查5.重点高调查是一种B非全面调查 C就重点单位进行的调查 D可用于经常性调查也可用于一次性调查方法E能够大致反映总体基本情况的调查方法6.重点调查的实施条件是C重点单位的标志值在总体中占绝大比重 D调查目的不要求掌握全面数据,只须了解基本状况

29、和发展趋势,调查少数重点单位能满足需要7.抽样调查的特点包括A是一种非全面调查 B专门调查 C根据样本的资料推断总体的数值8.统计调查按组织方式的不同可分为B专门调查 E统计报表9.统计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有A确定调查目的 B确定调查时间的期限 C确定调查单位和调查对象的报告单位 D确定调查项目的调查表 E确定调查的组织计划10.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CATI)的优势有A能够建立良好的跳问模式 B能够当场对数据进行审核 D支持程序问卷的再使用11.在全国工业企业普查中B全国每一个工业企业是调查单位 C全国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报告单位 E每个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是变量12.在工业企业设备调查中B工业企业的

30、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 E每个工业企业是报告单位13.下列统计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的有(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14.下列哪种调查方式属于面谈访问D入户调查 E街上拦截访问15.原始记录必须具备的特点是B最初性 D直接性16.统计台账的特点是A.按时间的顺序统计资料进行登记B.是一种账册D.随着时间的进程不断循序地汇总或积累资料二、多选题1统计分组是将统计总体按一定标志区分为若干部分的统计方法,它:(是统计研究中的基本方法,是在统计总体内部进行的,对总体而言是分,对个体而言是合)。2统计分组有按品质标志分组和按数量标志分组两种,下述人口总体分组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是:

31、(按年龄分组和按收入水平分组)3指出下表表示的分布数列的类型:(变量数列,组距数列,不等距数列)按劳动生产率分组(件/人)职工人数506060707080801005102015合计504对一些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不同分为三组:第一组为80%100%,第二组为100%120%,第三组为什么120%以上,则会:(若将上述各组组别及次数依次排列,就是变量分布数列;该数列的变量属于连续变量,所以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迭;各组的下限分别为80%,100%,120%,某企业计划完成任务00%应当归第二组。)5某地区20052007年粮食产量如表所示:200520062007粮食总产量(万公斤)粮食作物耕地面积

32、(万亩)亩产(公斤亩)1113041271.5124042267.61128041275.1该表属于:(简单表,分析表,时间数列表)6下列分组中,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有:(企业按产值分组,企业按工人数分组,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7统计分组是:(在统计总体内进行的一种定性分类,将同一总体区分为不同性质的组)8在次数分配数列中:(各组频率大于0,频率之和等于1)9按下面品质标志分组的有:(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企业按所有制分组,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10统计整理的内容包括:(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和检查,对各项指标进行分组综合汇总,编制统计表与分析表,对统计资料进行系统积累)11报送统计资料的组织形式有:(

33、邮寄报送,电话报送,计算机远程传输,使用磁介质报送,网上直报)12选择分组标志应考虑:(研究目的与任务,能反映事物本质或主要特征,现象所处历史条件与经济条件)13组中值的计算公式为:组中值=(上限+下限)除2,组中值=下限+(上限下限)除2,组中值=上限(上限下限)除214将某班学生的统计学考试成绩分为60分以下、6070分、7080分、8090分、90100分共5个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一组的假定下限是50,相邻组组限是重叠的,第三组组中值为75,它属于等距分组)15在某厂工人按日产量(件)分组的变量数列中,下面正确的说法有:(“日产量”是分组的数量标志,各组工人的日产量数值是变量值或标

34、志值,各组的工人数是次数或频数,各组工人数的比重是频率,分组变量是离散变量)16按所起的作用不同,统计表可分为:(调查表,汇总表,分析表)17统计整理的基本方法包括:(分组,汇总,编制统计图表)18计算机汇总的步骤一般包括:(编程,编码,数据录入,数据编辑,计算与制表)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有(ABD )。A工资总额 B钢材消耗量C商业网点密度 D年度国内生产总值E流动资产周转次数2下列属于统计指标的有(BD )。A生活质量B.2001-2005年原煤产量87.4亿吨C某家庭的年收入5万元D.2005年末发电装机容量比2000年末增加l.8亿千瓦E空气污染3相对指标的计量单位

35、有(ABCDE )。A百分数 B千分数C系数或倍数 D成数E复名数4时期指标的特点是(ACE )。A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可以相加B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不能相加C某时期的指标数值与该期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D某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该期时间长短无关E更长时期的指标数值可通过连续相加得到5下列属于总体标志总量指标的有(BCDE )A企业数 B利润总额C产品销售收入 D固定资产原值E工资总额6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BE )A销售额 B设备台数C工业增加值率 D利税总额E库存7下列属于两个总体之间对比的相对指标为(AB )。A比较相对指标 B强度相对指标C动态相对指标D比例相对指标E结构相对指标8下列指

36、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BE )。A资产库存 B耕地面积C全年出生人口数D进出口总额E年末全国城市数9属于同一总体内部之比的相对指标有(ACD )。A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C动态相对指标D结构相对指标E强度相对指标10相对指标数值的计量形式有两种,( BCD )。A一种是复名数,另一种是百分数B一种是复名数,另一种是无名数C一种是以百分数、千分数、系数或倍数、成数等表示,另一种是复名数D一种是无名数,另一种是以分子分母的复合单位计量E一种是系数,另一种是复名数11下列指标中属于总体单位总量指标的有(BE )。A.2008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10488亿元B.2008年末北京常住人口

37、1695万人C.2008年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25元D.2008年北京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589亿元E.2008年末北京市共有卫生机构6590个12下列指标中属于总体标志总量指标的有(AD )。A.2008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10488亿元B.2008年末北京常住人口1695万人C.2008年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24725元D.2008年北京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589亿元E.2008年末北京市共有卫生机构6590个13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BE )。A.2008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10488亿元B.2008年末北京常住人口1695万人C.2008年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38、收入24725元D.2008年北京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589亿元E.2008年末北京市共有卫生机构6590个14下列指标中,属于同一总体内部之比的相对指标有(ABC )。A.2008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B.2008年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0.56C.2007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8.14D.2005年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l04680元人年E我国2007年每万人口医院、卫生院床位数为26.3张15下列指标中,属于两个总体之间对比的相对指标有(DE )。A.2008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B.2008年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0

39、.56C.2007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8.14D.2005年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l04680元人年E我国2007年每万人口医院、卫生院床位数为26.3张16统计指标的特点主要有(DE )。A同质事物的大量性 B事物的差异性C事物的大量性 D同质事物的可量性E量的综合性17按统计指标的作用和表现形式来划分,统计指标可分为(BDE )。A数量指标 B总量指标C质量指标 D相对指标E平均指标18标准差系数是(BCDE )。 A平均数和标准差的比值B可衡量平均指标不同的总体标志变动度的大小C标准差和平均数的比值D用相对数表现的标志变动度指标E离散系数19企业职工工资总额是(AE )

40、。A数量指标 B质量指标C相对指标 D时点指标E时期指标20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BE )。A产品产值。 B产品库存量C产品销售量 D销售收入E职工人数21数量指标(AC )。A与总体规模大小有关 B不随总体范围的变化而变化C它是总体中单位的数目 D它是内涵指标E没有计量单位22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BCDE )。A餐饮业销售额 B物资库存量C企业固定资产数 D职工人数E储蓄存款余额23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ABC )。A总体单位总量指标 B总体标志总量指标C总量指标 D人均年收入E发展速度 24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BDE )。A工资总额10656.2亿元 B职工

41、平均工资9464元C.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89403.6亿元D我国人口密度132人平方公里E钢材利用率87.525.2006年全国居民消费支出为80120.5亿元,其中农村居民消费支出21114.9亿元,城镇居民消费支出59005.6亿元。若求比例相对指标,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有(AD )。AB C D E 26某城市人口数为20万人,零售商业机构600个,求该城市零售商业网密度,并指出此概念的定义。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有(DE )。A商业网密度正指标333人个,逆指标3个千人B商业网密度为比例相对指标C商业网密度为同一总体不同部分总量指数之比D商业网密度为强度相对指标E商业网密度正指标为3个千

42、人,逆指标为333人个三二、多项选择题1、综合指数:(ABC)A 是总指数的一种形式B 可变形为平均指数C 是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而形成的指数D 是由两个平均指标对比而得到的指数E 是对个体指数进行加权平均而得到的总指数2、平均指数(ACDE) A 是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数 B 是计算总指数的唯一形式 C 是计算总指数的一种形式 D 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指数形式 E 可作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形式来使用3、三种商品的综合价格指数为105%,其绝对影响为68万元,这表明(ACD) A 三种商品的价格平均上涨5% B 由于价格上涨使销售额增长5% C 由于价格上涨使居民在维持一定生活水准的情况下多支出68万元

43、 D 由于价格上涨使商店在一定销售量条件下多收入68万元 E 报告期价格与基期价格的绝对差额为68万元4、在计算综合指数时,同度量因素时期的选择(ABCD) A 应根据指数的经济内容来决定 B 在计算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 C 在计算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 D 在实际应用中,可将不变价格作为同度量因素 E应根据基期或报告期资料是否全面来决定5、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ACE) A 产品销售量指数 B 产品成本指数 C 工业总产出指数 D 零售物价指数 E职工人数指数6、编制总指数的方法有(ABCD) A 综合指数法 B 平均指数法 C 数量指标指

44、数法 D 质量指标指数法 E 因素指数法7、编制综合指数首先必须明确的概念有(AB) A 指数化指标 B 同度量因素 C 数量化指标 D 权数 E 指标间的数量关系8、指数的作用有(ABCDE) A 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 B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程度 C 分析经济发展变化中各种因素的影响方向和程度 D 研究现象的长期变动趋势 E 对经济现象进行综合评价和测定9、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BDE) A 产品销售量指数 B 产品成本指数 C 工业总产出指数 D 零售物价指数 E 劳动生产率指数10、假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为115.4%,则说明(BCD) A 甲商品零售价格上涨了

45、15.4% B甲商品零售价格上涨可能超过15.4% C甲商品零售价格上涨可能低于15.4% D 总体上看,零售物价上涨了15.4% E 总体上看,零售物价上涨了115.4%二、 多选题1、 统计分析的特点有:数据性、目的性、时效性。2、 企业统计分析的作用是:企业在其产品和营销方面评价的最有力的工具之一、企业在其服务和管理方面评价的最有力的工具之一、企业经营决策的依据、统计分析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提高统计人员综合水平的途径。3、 统计分析的程序包括:确定分析课题、拟定分析提纲;搜集、整理统计资料;编制统计分析表;进行系统分析;撰写统计分析报告。4、 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特点有:文体的特殊性、明

46、显的综合性、鲜明的实践性、明确的目的性。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原则是:主题要突出;结构要严谨;观点和材料要统一;语言要力求准确、简洁、通俗易懂;写作态度要严肃认真。判断题1.统计,是指对某一现象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活动(对)2.统计学是先于统计工作儿发展起来的(错)3.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对)4.品质标志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对)5.总体的同质性和总体单位的变异性是进行统计核算的条件(对)6.标志的具体表现是在标志名称之后所表明的属性(错)7.对有限总体职能进行全面调查(错)8.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所有标志上都相同(错)9.有限总体是指总体中

47、的单位数是有限的(对)10.某工业企业作为总体单位时,该企业的工业增加值是数量标志;若该企业作为总体,则该企业为的工业增加值是统计指标(对)11.总体与总体单位,标志与指标的划分都具有相对性(对)三、判断题1.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的各方面都进行调查.()2.我国的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种经常性调查方式()3.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有时是一致的.()4.调查时间是指开始调查工作的时间.()5.普查可以得到全面、详细的资料,但花费较大.()6.各种调查方式的结合运用,会造成重复劳动,因此不应提倡.()7.要想通过非全面调查来取得全面资科,应选用典型调查方法.()8.在统计

48、调查中,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是不一致的()9.统计报表是按国家有关法规颁布的,是必须腹行的义务.故各级领导部门需要统计资料时,都可以通过颁布统计报表来收集。()10.普查可以取得被研究事物总体的全面情况,且不需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11.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中最有科学根据的方式方法,因此,它适用于完成任务调查任务。()12.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三、判断题1统计整理仅指对原始资料的整理。错2统计分组是统计整理的第一步。对3分组标志是将统计总体区分为不同性质的组的依据。对4根据数量标志下的各变量值,很容易就能判断出现象性质上的差异。错5各组次数占总

49、体次数的比值通常称为频数。错6某一变量分为下述两组:15-20,21-25,由此可以判断该变量为一连续变量。错7用组中值可近似地表示一组中各个体变量值的一般水平。对8用统计表表示次数分布,各组频率相加之和应等于是100%。对9统计表是表达统计整理结果的唯一形式。错10统计分组实际上是通过分组保持组内统计资料的同质性和组间统计资料的差异性。对11复合分组就是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组标志对同一总体进行的并列分组。错12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对13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错14统计整理是统计由对个别现象的认识上升到对总体现象认识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在统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15统计资料整理就是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汇总,并按要求进行各种分组。错16统计分组是根据研究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组标志将统计总体分为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