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锂辉石矿矿山生产勘查测量实施设计书_第1页
坝锂辉石矿矿山生产勘查测量实施设计书_第2页
坝锂辉石矿矿山生产勘查测量实施设计书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坝锂辉石矿矿山生产勘查测量实施设计书1.2 任务本次测量外业工作主要设计以下工作量:1、建立勘查区E级GPS空制网;2、地形测量 6.24Km2;23、1 :2000 数字地形图 6.24Km2;4、1:1000 勘探基线测量 3Km;5、工程测量,包括探槽、坑道、钻孔、地质点等。本次测量业工作主要设计以下工作量:1 、 1 : 2000 数字地形图;2、1:1000 勘探线剖面图;3、测量成果表;4、E级GPS网控制网网图;5、E级GPS网平差报告;6、测量技术工作总结。第 2 章 项目概况2.1 位置及交通马尔康党坝锂辉石矿区位于省马尔康县 230°方向。平距约 27 公里处,行

2、政区划属马尔康县党坝乡管辖。矿区有25km的简易公路与317国道相连,向北经马尔康、 刷经寺再向东经米亚罗、理县、过汶川、都江堰可至,全程约420km,向南过金川、拐向北东经小金、翻越巴朗山、过卧龙、映秀向东经都江堰市到,全程约380km区交通尚属方便。2.2 自然地理工作区地处川西高原南缘大雪山山脉北延部分大金河东岸,海拔高程22004200 米,相对高差 2000米,山势陡峭,悬崖叠出。地势为西高东低,属构造剥蚀高 山极深切割高山区,沟谷呈“ V'字形地貌形态。区发育有地拉秋沟、 高尔达沟两条水系, 自北东向南西流入大金河, 地拉秋沟冬 节流量 1.063m3/s ,可满足矿山生产

3、生活用水。工作为原始森林区,植被覆盖率 90%以上,主要以云杉、冷杉、桦木等乔木为主 及少量灌木、草坡。区属大陆性高原气候,因受亚热带气候影响,气候温和,日照充沛,全年日照2146h,年平均气温约12.8 C,最低气温-14 C,最高气温25C。年平均降雨量828mm 最小降雨量400-500mm雨量多集中在68月。区冬长夏短,无霜期仅148天,11 月次年4月中旬为冰雪期。因此,每年510月气温在525C之间,为开展野外 工作的最佳季节。2.3测区围本次测区面积6.24平方公里,由六个拐点圈闭,其坐标见下表2-1表2-1 测区围坐标表序号XY面积135169083450070326.24Km

4、235169083450116533515965345011654351596534502285535122883450228563512288345007032.4作业时间外业测量:2012年5月1日一2012年6月30日;业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制:2012年7月1日一2012年7月31日具体作业时间安排见表2-2 o表2-2测绘工作进度安排表工作容5月6月7月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控制测量地形测绘勘探工程测绘资料整理报告编制第 3 章 作业依据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GB/T18314-2009;2、工程测量规 GB5002620073、大比例尺地形图机辅助成图规 GB141

5、92-94;4、1 : 500、1 : 1000、1 : 2000 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5、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 GB/T18341-2001;6、 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7、本项目设计书。第4章技术路线4.1基础控制测量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本次测量工作首级控制为 E级GPS网,采用1980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投影类型为高斯投影(3度带),中央子午线为东经102度。控制网设计禾I用双江口水电站(省重点项目)布设的 D级GPS控制点S2& S29 (坐标值见表4-1 )两个点做为本次基础控制测量的已知点,根据测区形状及地形

6、条件,测区共 布设12个E级GPS空制点,控制点名称为 G1-G12顺序命名。表4-1已知控制点坐标表点名等级XYHS28D级3519560.875034491901.96802389.6278S29D级3519888.312034491228.72362312.3378GPS控制网设计采用边连式的方法,观测采用载波相位快速静态相对定位模式。作业方法是将四套GPS接收机分别安置在网中四边形的各个端点上, 同步观测4颗以 上的卫星,观测过的基线边构成一个闭合图形, 便于观测成果的检验,从而提高观测 成果的可靠性和平差精度。控制网概略设计方案图如图 4-1,设计方案根据实地踏勘后可做适当调整。G5

7、G4G6G.E级GPS空制点G1- G12保要求测站上空应尽可能的开Gl Io图4-1控制网概略设计图选点埋石在实地踏勘后,根据控制网概略设计图,布设测区 证每个GPS空制点至少一个GPS空制点与之通视。选点和埋石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 为保证对卫星的连续跟踪观测和卫星信号的质量, 阔,在10。一 15°高度角以上不能有成片的障碍物。2. 为减少各种电磁波对GPS卫星信号的干扰,在测站周围约 200m的围不能有强电磁波干扰源,如大功率无线电发射设施、高压输电线等。3. 为避免或减少多路径效应的发生,测站应远离对电磁波信号反射强烈的地形、 地物,如高层建筑、成片水域等。4. 为便于观测

8、作业和今后的应用,测站应选在交通便利,上点方便的地方。5. 测站应选择在易于保存的地方。GPS点应埋设具有中心标志的标石,标石与标 志必须稳定坚固, 便于长期保存和利用。 在基岩裸露地区, 也可直接在基岩上嵌入金 属标志。4.1.4 外业观测GPS卫星的观测是待GPS卫星离开地平线一定的角度后才开始的,高度角越小越 有利于减小三维位置图形强度因子即 PDOPS。但卫星高度角越小,对流层影响越显 著,测量误差越大。PDOPfi越大说明观测条件越差,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着最 佳值。另外还需分析星历预报,并与实地的情况结合,选定最佳观测时段,以确保工 作顺利进行,减少作业返工,节约费用。外业观测时

9、, 应将天线定向标志线指向正北, 对于定向标志不明显的天线, 按统 一规定的记号安置天线并指向正北。 天线安置需严格对中。 每时段观测前后各量取天 线高一次,量至毫米,两次量高较差不应大于 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观测组必须严格遵守调度命令, 确保各站按规定时间同步观测同一组卫星。 测量 手簿必须现场逐行、逐栏认真记录各项数据,严禁事后补记。4.1.5 数据处理采用中海达HDS200漱件进行解算处理,基线解算的数据采用率均大于 80%在 基线各项质量检核要求合格, 并且网中无单节点和自由基线存在及所有独立基线组成 闭合图形满足要求的基础上, 再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 二位平差和高程拟合,

10、最后输 出平差报告。gpss制网的应满足以下主要技术指标:相邻点间弦长精度:二(bd)2式中:a= 5mm b=1ppm d =平均边长(km)。1. 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不超过 1/20000 ;2. 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w 2*23. 各独立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符合下式规定:Wx < 3 nWyC 3n x; WW 3 n x; WW 3、3 n 4. 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的改正数绝对值:VXW3c;'YW3c; Sw3c4.2图根控制测量图根点应选在通视良好、易于测图的位置上,并埋设木桩或标石,编号自T1、T2顺次编号,无重号,无掉号,其密度为 15点/KmL图根点的布设采

11、用GPS-RTK 方式施测,在GPS控制点下直接加密。加密的图根点主要用于地形测绘和勘查工程测 量。图根点对最近的基GPS空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应不大于图上 0.1mm高程中误 差应不大于1/10等咼距。4.3地形测量地形碎部测量采用GPS-RT!和全站仪在各级控制点的基础上进行全数字化测图,外业数据由仪器采集记录。测图同时应绘制草图。草图的容应包含所有观测点和推算点的位置、点号,以及各点之间连线、符号和注记。草图以测站分幅,每站可转绘邻 站上的接图部分的地形和点号,为便于区别,邻站的点号应加注括号。在地形破碎、 地物密集的地区应适当增加。注记点应在尽量选取明显地物、地貌特征点的基础上力 求分

12、布均匀。地形测图时对仪器的设置和测站上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1、测站点的对点误差,1:5000比例尺测图不得大于0.25m, 1:2000比例尺不得大于0.1m, 1:1000比例尺不得大于0.05m;2、以较远的点定向后用其他方向进行检核,其平面的方向偏差,图上不超过0.3mm用经纬仪测图时应有两个定向点,在测图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定向点的方向;3、 检查测站点的高程,高程较差不应大于1/4等高距。4.4勘探线剖面测量在各级控制点的基础上采用 GPS-RT或全站仪作业方式对勘探线剖面进行实测, 其测量精度应不大于表4-2。表4-2勘探线剖面测量限差项目平面位置中误差(mr)高程中误差剖面控制点0

13、.11/8(等高距)测站点0.31/6(等高距)剖面控制点平原、丘陵地区1/8(等高距)1/3(等高距)山地1/8(等高距)4.5勘探工程测量1、探槽测量在各级控制点的基础上采用 GPS-RTI或全站仪作业方式对探槽工程进行实测,其测量精度应不大于表4-3。项目平面位置中误差(mm高程中误差备注探槽重要0.151/3平面位置中误差 指在地形地质图 上的距离一般平丘陵0.31/3山地0.81/3地质点平原、丘陵地区0.81/32、坑道测量利用坑道周边各级控制点采用极坐标法对坑道施测,坑道布设导线点,用全站仪施测左右角各一测回,高程采用全站仪三角高程,其测量精度应满足表4-4要求。表4-4 勘探坑

14、道测量技术指标项目平面位置中误差(m高程中误差 (等高距)备注近井点-4M- 1041/10平面及高程中误差指对最近三 角点、水准点而言坑口、井口位置点M- 10-41/8平面及高程中误差指对近井点 或最近图根点而言注:表中M为地形地质图比例尺分母。3、钻孔及其它工程点测量在各级控制点上按图根测量的精度,采用GPS-RT作业方式根据设计的钻孔坐标 进行钻孔布设、校正及定测,定测后需再次复核。其测量精度应不大于表4-5要求。对于重要的地质工程点,采用采用GPS-RTK或全站仪作业方式实测,其测量精度 应不大于表4-5要求。困难条件下,次要工程,地质点可用手持GPSW定。表4-5勘探工程点定位测量

15、的技术指标项目图上平面位置中误差(mm)咼程中误差(等咼距)探槽、探井、坑口、 井口取样钻孔、地质 占八、重要0.31/6一般平地、丘陵地0.61/3山地0.8钻孑L0.151/8注:1.平面及高程中误差均指对最近图根点而言。2.在森林荫蔽及其他困难地区,按常规作业困难时,表中探槽、探井、坑口、井口、取 样钻孔及地质点的平面和高程中误差可放宽0.5倍。4.6 业成图外业数据采集后, 于当日及时对数据进行了检查并转储到计算机中妥善保管; 采 用CASS软件根据草图上各点的点号、位置、连线情况,编辑成各种具有属性的点、 线图形要素文件;地形图上的等高线,根据野外采集的高程点数据由CASS软件进行合

16、理构网并自动生成等高线, 对部分不合理的等高线需进行局部修改; 地形图的整饰、 标注、图名、图幅等都必须严格按“图式”规定实施。图形的图层、文件命名规则、 格式,按照CASS数字化成图软件规定执行;业数据编绘中点、线、面、注记按规定 的图层进行存储。第5章保障措施5.1人员组织与仪器设备人员组织本次测量工作组由4人组成,其中负责人1人,测量技术人员3人,分为两个测量小组。其中组长负责全面工作安排、管理和质量工作;其他人员负责野外测 图及业图件编制工作。测量组成员详细情况见表4-5。表4-4测量组主要人员组成表担任职务承担工作军测量组负责人全面测绘工作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廖飞测量员野外作业、

17、业成图平测量员野外作业、业成图任超测量员野外作业、业成图、安全管理嘉辰测量员(实习生)野外作业仪器设备本次测量工作由于测量精度要求高,任务重,测区困难大,为按期完成本次详 查工作,野外需配备如下仪器设备,见表4-5。表4-5仪器设备配置一览表序号仪器名称型号精度等级数量1GPS接收机中海达8200X5mm+1ppm4台2RTK-GPS中海达V8 GNSS10mm+1ppm1套3全站仪拓普康PT-3002LN2 1mm+2ppm1台4全站仪中纬ZTS6022 1mm+2ppm1台5计算机联想4台6对讲机4部5.2 质量管理部质量管理是矿产勘查测量工作的核心。 为了保证本次测量成果质量, 在项目作

18、 业过程中执行三检(自检、互检、抽检)两审(审核、审查)的质量控制制度。三检 是指:测量人员要 100%自检,小组间要 100%互检,测量组负责抽检,抽检比例不低 于 30%。两审是指:项目负责人负责成果的审核,总工程师负责成果的审查。具体要 求如下:1、明确质量目标,实行目标管理,该项目的质量目标是:以委托单位文件、规、 规程及技术要求为依据,对成果进行质量检查,并认真做好各项检查记录。2、强化质量意识,健全规章制度,质量与报酬挂钩,以经济手段激发全体人员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项目质量的提高。3、加强现场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根本上杜绝质量事故 的发生。4、严格执行技术规

19、的要求,完善检测设备和手段,做好测量仪器校验和调试工 作,以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5、主动接受委托单位对项目质量的指导、监督和检查,自觉接受委托单位对项 目质量的监督和管理。6、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一个作业步骤按允许偏差进行控制,未达到规要求的必 需进行返工并整改,返工或整改后重新验收合格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7、各级人员均应服从质检人员的监督,质检人员也应认真负责检查。8、加强沟通协调,及时反应问题,根据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及时调整工作计划和技术方案,保障勘查测量工作的顺利完成。5.3 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化探队的安全管理制度,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思想上高

20、度重视,牢固树立“安全出效益”的观念。认真执 行外业测绘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加强监督检查, 并保持相关记录。 定期组织对外业现 场安全进行宣传教育与检查; 作业组长、安全员应加强日常性的安生生产教育和监督 提醒,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教育和监督检查情况应予记录。 使员工充分认识到外 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并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自我保护。1、严格遵守作业规程,出收工、装卸、运输、操作仪器时要严格执行仪器使用、 保护制度。 行程中携带仪器人员不得与仪器分离, 要采取防震措施。 作业过程中仪器 操作员不准离开仪器,作业迁移及收工时要认真检查设备,以免发生损坏、丢失。2、爱护仪器设备,不将 GPS全站仪、对讲机等贵重设备与其它杂物混装。不 得将垂直杆当手杖使用,防止尖端磨损、中部弯曲。3、现场作业严防踏空和山上坠物,避免人员伤亡。不卸掉仪器迁站时,要轻搬 轻放,谨防地面羁绊物,防止人员摔倒和仪器损伤。4、在工作中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