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际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方案_第1页
城际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方案_第2页
城际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方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编制原则 11 高效、适用原则 12 安全原则 13 符合本单位技术水平的原则 2 三适用范围 2 四工程概况 21 隧道概况 22 施工存在的风险 23 监控量测目的 24 监控量测手段 3 五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41 组织机构、人员及设备 42 监控量测程序和项目 53 监控量测点布置及方法 6104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与信息反馈 六无尺渐测现场应用 11 七监控量测工作制度 12 八附件 11表 A 开挖工作面地质状况记录表 11表 B 隧道净空变化量测记录表 13表 C 拱顶下沉量记录表 14 表 C 地表沉降观测原始记录表一编制依据1青荣城际铁路招标文件及新建青岛至荣

2、城铁路工程施工图;2 .青荣城际铁路W标段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3铁道部颁发的规范、规程、标准:(1)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 TZ204-2008 );(2)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7 2006 );( 3)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TB10601-2009);(4)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 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 TB10063-2007 J774-2008 );(5) 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 (铁建设2008105 号)。4 青荣城际铁路建设指挥部有关要求。二编制原则1高效、适用原则监控量测是新奥法施工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内容, 是监

3、视围岩和支 护稳定性的重要手段,是判断设计、施工是否正确合理的主要依据,是监 视施工是否安全可靠的眼睛。为了更精确更迅速的了解围岩的动态变化, 判定其稳定性,从而保证施工安全。本方案的高效运行, 能确保预报质量并有效的指导施工, 适合本工程 所有隧道。2安全原则隧道施工中开挖形成后,必须立即喷射不小于 4cm 厚的混凝土及时 封闭围岩作为初支初喷层,紧跟监控量测,监控量测应在开挖后 2-4 小时进行,否则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掌子面作业本方案的操作实施要安全,并能指导安全施工。3符合本单位技术水平的原则本方案拟投入的设备、实施人员均符合本单位现有水平,能确保方案 顺利实施。三适用范围适用于青荣城际铁

4、路W标段隧道监控量测。四工程概况1隧道概况本标段共有隧道10座,总长度11.017Km。隧道全部位于山东省烟台 市境内,地貌形态为剥蚀丘陵,地形高低起伏,部分地段冲沟发育,基岩 大部分裸露。隧道穿越的地层岩性多为片岩、花岗岩、变质岩等,岩性变 化较大。隧道概况表见下页。2施工存在的风险 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地质资料,不难发现,本标段隧道施工中存在坍 塌、冒顶、突水、突泥等风险。3监控量测目的(1 )通过监控量测了解各施工阶段地层与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把握 施工过程中结构所处的安全状态,判断围岩稳定性,支护、衬砌可靠性。(2)用现场实测的结果弥补理论分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把监测结 果反馈设计、指

5、导施工,为修改施工方法、调整围岩级别、变更支护设计 参数提供依据。隧道工程及围岩分级表序号隧道名称起止里程长度(m)围岩级别(m)n级川级"级V级W级1土峻头隧道DK184+505- DK185+185680852903052谭家庄隧道DK186+410- DK186+700290951953西庄隧道DK190+175- DK190+550375125851854东珠岩隧道 (单线)右 DK196+958-右 DK197+6306721751501851085西珠岩1#隧道 (单线)DK196+005- DK196+6105951401702856西珠岩2#隧道 (单线)DK196+

6、970- DK197+645675245145751407车山1#隧道 (单线)烟荣上行DK200+050-烟荣上行DK200+7306801601952008车山2#隧道 (单线)烟荣下行DK199+925-烟荣下行DK200+5756502202351579车山隧道 (单线)青烟 DK199+820-青烟 DK200+71089016014511532010蓁山隧道青烟 DK206+010-青烟 DK211+5205510214317704791118(3 )通过监控量测对施工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监控。(4)通过监控量测进行隧道日常的施工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质 量。(5)通过施工

7、现场的监控量测,确定二次衬砌合理施作时间。(6)通过监控量测了解该工程条件下所表现、反映出来的一些地下工 程规律和特点,为今后类似工程或该工法本身的发展提供借鉴、依据和指 导作用。4.监控量测手段本标段主要采用精密水准仪、收敛仪、全站仪等先进测量设备对隧道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围岩收敛、断面变化等监控项目进行量测五.监控量测实施方案1. 组织机构、人员及设备为了确保隧道监控量测能顺利、有序开展,及时准确指导施工,项目 部各队均设一个监控量测作业班,配备了一定的监控量测设备,并成立监 控量测领导小组。(1)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组长:朱雷敏副组长:王喜民、杨文组员:樊万里、王贞友、陈俊鹏、周

8、道明、季武军、陈俊鹏、薄彦杰、 赵得辰监控量测负责人:樊万里责任划分表序号隧道名称监控量测负责人职责1土峻头隧道王贞友负责组织现场进行 监测、资料整理、数 据分析,及时对出现的各异常情况向隧 道主管工程师、项目 总工进行汇报2谭家庄隧道3西庄隧道4东珠岩隧道(单线)季武军5西珠岩1#隧道(单线)6西珠岩2#隧道(单线)7车山1#隧道(单线)周道明8车山2#隧道(单线)9车山隧道(单线)10蓁山隧道溥彦杰、赵得辰(2 )主要设备隧道监控量测的主要测量设备配置情况见下表主要测量设备配置表编号名称测试精度主要特点1JSS30A型数显收敛仪0.1 mm可靠、方便、精度高2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0.

9、3mm/Km可靠、方便、稳定3全站仪2秒可靠、方便、稳定450米钢卷尺1mm可靠、方便、稳定2. 监控量测程序和项目(1) 监控量测必测项目必测项目在采用喷锚构筑法施工时必须监测。监控量测必测项目表序号监测项目测量方法和量测仪器测试精度备注1洞内、外观察现场观察、数码相机2衬砌前净空变化收敛计、全站仪0.1mm3拱顶下沉水准仪、钢挂尺、全站仪1mm一般进行水平收敛量测4地表沉降水准仪、铟钢尺、全站仪1mm隧道浅埋段必测(H)< 2b)5二次衬砌后净空变化收敛计、全站仪0.01mm注:隧道埋深;b隧道最大开挖宽度。(2)监控量测选测项目选测项目根据工程规模、地质条件、隧道埋深、开挖方法及其

10、它要求 选择监测。监控量测选测项目表序号检测项目常用仪器测试精度备注1围岩压力压力盒0.001MPa2钢架受力钢筋计、应变计0.1MPa3喷混凝土受力混凝土应变计10庄4二次衬砌内力混凝土应变计、钢筋计0.1MPa5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接触压力压力盒0.001MPa6锚杆杆体应力钢筋计0.1MPa7隧底隆起:水准仪、铟钢尺、全站仪1mm8围岩内部位移多点位移计0.1mm9爆破振动振动传感器、记录仪临近建筑物10孔隙水压力水压计11水量三角堰、流量计(3 )监控流程监控流程见监控量测流程框图现 场 量 测洞内、外观察浅埋段地表 下沉量测综合判断分析修改支护刚度数据处理1调整施工程序非线性函数数学

11、变换后进行线性回归变更设计水平净空收敛、 拱顶下沉量测监控量测流程框图3. 监控量测点布置及方法根据设计提供地勘资料,本标段隧道进出口偏压、浅埋较多,部分地 段线路地表有水塘,隧址区域节理裂隙发育,部分隧道内有断层、岩溶, 部分地段有突水突泥隐患。因此,监控量测过程中要把地表沉降观测和围 岩收敛变形观测作为重点,其它选测项目根据实际情况选测,以满足指导 施工为准。测点安装保证在开挖后12小时内和下一环开挖前读数。监控量测点保 证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妥善保护,当量测值频率变化不大时,适当降低 量测频率;各项监控测量作业均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 23周。(1)浅埋、偏压地段地表沉降量测a.洞口段、洞顶

12、浅埋地段开挖前垂直隧道纵轴线横向埋设地表监控量 测桩及水平基准点,第一个监测断面布置在明暗洞交界里程往洞内方向 2m 处,其余断面间隔见(地表沉降观测横断面纵向间距表),布置尽量与洞内 拱顶下沉、净空水平收敛断面布置一致(也可根据情况调整)。每个地表下 沉量测断面测点横向间距为 25m (横断面布点应结合地形),横向布点 埋设在隧道开挖影响范围内、同一量测断面取 711个测点,开挖影响范 围按D二B+2htan (45 ° -/2 )计算,式中D开挖影响范围,B隧道开挖 宽度,h隧道开挖高度,6围岩内摩擦角。(见地表沉降横向测点布置示意 图)。b .隧道开挖时及时根据量测数据绘制地表

13、下沉位移-时间的关系曲 线,绘制地表下沉位移值-距开挖面距离的关系曲线,地表沉降量测用精 密水准仪观测。c.观测元件说明:桩体选择20mm不锈钢棒,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 线,底部焊接弯钩,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通过测量埋置在设 计位置,埋置深度不小于 0.4m ,桩周 0.15m 用 C20 混凝土浇筑固定,完 成埋设后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d .在布置测点时应注意在位移量较大的地段将测点布置密一点。e .地表量测与地下洞室各项监测同步进行。f .监测精度: h=0.1mm。地表沉降横向测点布置示意图地表沉降观测横断面纵向间距表埋深与开挖宽度(m纵向测点间距(m)2.5 Bv Hv

14、2B20 50Bv H0< 2B10 20Ht< B510注:H。-隧道埋深;B-隧道最大开挖宽度。(2)拱顶下沉和净空变化(围岩收敛)量测a .拱顶下沉测点和净空变化(围岩收敛)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根据设计要求,V级围岩每 5m、W级围岩每10m、皿级围岩每30m 级围岩每50m布设一个断面,第一个监测断面布置在明暗洞交界里程往洞 内方向2m处,拱顶下沉测点原则上布置在拱顶轴线附近。隧底隆起观测 点布设在仰拱中心,与拱顶下沉观测点在同一量测断面上。拱顶下沉及净 空变化量测点布置见下图。b .量测方法:采用全站仪监测。量测精度:拱顶沉降精度可达 0.5 1mm ;净空变化在位移量

15、比较小的情况下,一般为0.1mm,在变位比较大的情况下为1mm拱顶下沉监测点收敛测线拱顶下沉监测点收敛点收敛点、川级围岩w、v级围岩收敛测线7位移量测1/ /和11拱顶下沉及净空变化量测点布置图净空变化量测线数地段开挖方法一般地段特殊地段全断面法一条水平测线一台阶法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两条斜测线分部开挖法每分部一条水平测线上部每分部一条水平测线,两条斜测线,其余分部一条水平测线(3 )必测项目的检测频率应符合下表要求监控量测各断面量测频率应符合按距开挖面距离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表的要求;按距开挖面距离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表监控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m)监控量测频率(0 1) B2

16、次/d(1 2) B1次/d(2-5) B1 次 /2-3d> 5B1 次 /7d备注:B为隧道开挖宽度对监控量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位移速度,再按位移速度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表所确定频率监测按位移速度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表移动速度(mm/d)监控量测频率仝52次/d1-51次/d0.5-11 次 /2-3d1 次 /3d< 0.21 次 /7d4. 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与信息反馈(1)现场量测应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测点埋设、日常量测和数据处理,及时反馈信息,并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化和施工异常情况,及时调整 监控量测计划。(2)现场测点读数读三次,取其平均值。并详细记录。(3)监控量测数据分

17、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a .拱顶下沉、净空收敛的位移量,绘制时态曲线。b .围岩压力与支护间距接触压力值,绘制时态曲线和断面压力分布图 c .初期支护、二次衬砌应力(应变)值,绘制时态曲线,反算结构 内力并绘制断面内力分布图。d .地表沉降值,绘制纵向和横向时态曲线。e .孔隙水压力值,绘制孔隙水压力的时态曲线及孔隙水压力与深度 的关系曲线。f.爆破振动速度,绘制振动速度与测点至震源距离关系曲线。(4)在分析数据时,可根据散点图进行回归分析,并将回归分析得出 的变形值与允许变形值比较,从而确定下一步施工采取的措施(见变形管 理等级对策表)。V级围岩变形管理等级对策表管理等级管理位移施工状态出U

18、o< 50mm可正常施工n50mm< Uo< 100mm应加强支护IUo> 100mm考虑采取特殊措施注:Uo实测位移值。W级围岩变形管理等级对策表管理等级管理位移施工状态出Uo< 30mm可正常施工n30mm < Uo< 60mm应加强支护IUo> 60mm考虑采取特殊措施注:Uo实测位移值。皿级围岩变形管理等级对策表管理等级管理位移施工状态出Uo< 25mm可正常施工n25mm< Uo<500mm应加强支护IUo> 50mm考虑采取特殊措施注:Uo实测位移值。(5 )根据位移变化速度判别a .净空变化速度持续大于 5.

19、0mm/d 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形状态, 应加强初期支护。b .水平收敛(拱脚附近)速度小于0.2mm/d,拱顶下沉速度小于0.15mm/d,围岩基本达到稳定。六.无尺渐测现场应用(1)监测系统及测点布设监测系统采用日本索佳SET2X全站仪+方形十字反射片(边长2cm) 组成现场观测系统,测点由锚杆与3mm的钢板(5cm X5cm )组成,待掌 子面开挖完毕后,将钢板焊接在锚杆上,反光片贴在钢板上。其他施工过程 中应保护反射片不被破坏,以确保量测精度。全断面开挖每一断面布设测点 三个,位于隧道拱顶与两侧拱腰位置。台阶法开挖每台阶一条测线,拱顶一 个测点。(2)观测方法采用自由测站法进行洞室变形观

20、测。量测时 ,先将仪器架设至任意与测 点通视位置 ,然后设定仪器参数。每测站观测 6 测回。为减小测试误差 ,可 对同一断面进行左右测站测试。数据记录在仪器自带的 PC 卡上 ,待全部断 面测试完毕 ,用专用软件将全站仪内数据传输至电脑内 ,由处理程序将现场 数据进行处理。经计算得出测点间测线长度 ,本次量测测线长度与上次测测 线长度相比较即可得本次收敛值和累计收敛值。七监控量测工作制度1组建监控量测工作机构:项目部由总工程师总负责,各工区由工 区总工程师负责,监控量测小组负责人负责日常工作,各隧道施工相关技 术人员全面配合。2每个隧道开工前,由各工区编制监控量测方案:根据隧道地质剖 面图和施

21、工进度,结合隧道施工进度安排,适时安排布点监测。3各隧道监控量负责人负责日常监控量测的全权工作,对监控量测 所采集的数据负责,当天采集的数据当天必须处理完,经分析、处理的数 据资料作为工程资料存档。4监控量测如发现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净空变化或其它项目出现 异常情况,监控组负责人应及时将情况向工区总工程师、项目部隧道工程 师、项目部总工程师详细汇报。监控量测资料在第一时间可以网络传递, 但最终必须形成纸质文件。5各工区总工程师接到监控量测异常情况汇报后,应立即停止施工 作业,及时与监理联系解决,如需要和设计、业主联系,可由项目部协调解决。6监控量测时,测量人员应按照隧道施工技术安全措施注意洞内各种安全突发事件,及时撤离至指定的安全地点。八附件表A开挖工作面地质状况记录表 开挖工作面地质状况记录表编号:XXX隧道开挖工作面里程埋深(m)地层 岩性围岩级别设计饱和极限抗压强度 Rb(MPa)极硬岩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取样编号试验编号实际 施工>6030601530515<5开挖 工作 面上 围岩 岩体 结构 特征层里产状单层厚度(m)层面 特征与遂轴夹角节理 裂隙组次产状间距(m)长度(m)缝宽(mm)充填物与遂轴夹角1234断层产状破碎带宽度(m)破碎带特 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