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片康保方言入声的社会原因初探_第1页
呼片康保方言入声的社会原因初探_第2页
呼片康保方言入声的社会原因初探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科学版)Jo ur na l of H ebei N orth U niv ersity ( Social Science Editio n)Vo l 25 N o 6Dec. 2009第 25 卷第 6 期2009 年 12 月晋语张呼片康保方言入声舒化的忻 丽 丽初探(南开大学 文学院,300071)摘要: 晋语是北方官话中特殊的一种, 它保留了古代的入声调。但发展到今天, 不少的入声调正在消失, 喉塞尾脱落, 变成了舒声调, 即 入声舒化 。入声舒化, 有着深刻的语、方言与方言之间的接触, 为入声舒化提供了条件, 而在的心理则推动了入声舒化的进程。: 晋语; 康保方言; 入声; 舒化;

2、 语言接触。以康保方言点为例, 方言内部、方言与共同不发达的环境下, 人们求标准、求文雅号: H 172 2文章编号: 1672 9951( 2009) 06 0036 05文献标识码: A温端政先生认为, 晋语是指山西省及毗连地区有入声的方言。晋语四周的官话方言都没有入声, 有入声是晋语区别于周围官话区方言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晋语分布于山二、康保方言入声的特点康保方言的入声, 既有整个晋语区入声特点的共性, 也的个性特征。下面笔者通过晋语区与康保方言点这有西省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山西省毗连的内中西部黄河以两个系统中的对比, 看康保方言入声的特点。( 一) 塞音韵尾/p/ 、/t/ 、/k/

3、丢失, 只保留喉塞尾/ / 。康保方言亦然。汉语方言中, 保留塞音韵尾最完整的是广州话, /p/ 、/t/ 、/k/ 俱全。其次是南昌话/t/ 、/k/ 和福州话/k/ , 再次是吴语( 苏州话) , 塞音韵尾全部丢失, 只有/ / , 这与晋语是一样的。东、陕西北部、河北西部、河南黄河以北等地区。康保方言属于晋语张呼片, 是晋语在河北省西北部的一个方言点。笔者把这个方言点放在晋语这个大的方言背景 下来研究。一、晋语和康保方言康保县地处河北省张家口地区的最西北部, 与山西东北角、内直接相邻, 地势高, 较平坦, 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地广人稀, 属欠。该地方言属于晋语张呼片,是山西省外晋语的一个

4、部分。该地晋语区主要是垦荒( 三) 晋语的入声的调类有进一步合并的趋势。中古入声本是分阴阳的, 但晋语的入声存在着向一个入声转化的趋势 ! ! ! 入声不分阴阳。康保方言的入声只有一个调类, 不分阴阳。( 四) 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古入声今 舒化 和古舒声今 促读 两种现象。康保方言中古入声字大部分保留入声, 部分已经舒化或者开始舒化。所形成的, 多数的来自邻近的山西省, 因此带来了晋语。康保县及其所管辖的区域, 历史上一直是匈奴人的牧场, 也是北方各的杂居地, 因此其方言是带有融合性特点的, 有少数语言的痕迹, 比如 淖 ( 较大的沼泽)来自语, 康保 这一名称本身就是语 康巴诺尔( 淖尔) 的

5、译音。还有许多地名, 也有着北方游牧的特色,比如一个村子的名字 毛不拉 就是语 泉水 的意思。以上 4 个特点共同了康保话入声系统, 这些特点有元明时期曾经有垦荒, 后来一度中断, 直到清朝前中期,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该方言入声舒化的情况。王公垦荒, 招来。历史上这里人烟稀少, 人称 三道边 。当地民谚有: 一出三道边, 除了牲口没人烟。 康保方言具有晋语的基本特征, 这些特征, 正文部分不欲详述, 有关内容参看附录 1 。三、康保方言入声舒化的分析对于入声舒化, 笔者以方言字表#( 以下简称 字表# ) 6 所收的入声字为参照, 首先从数量上进行简单统计。收稿日期: 2009 08 19作者简

6、介: 忻丽丽( 1983 ) , 女, 河北康保人, 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 36 。2009 年12 月忻丽丽 晋语张呼片康保方言入声舒化的初探第6 期字表#共收录入声字 604 个, 在康保方言中完全保留入声的 411 个, 在当地方言完全读舒声的 84 个, 有舒声、入声两读的 70 个, 属于生僻字、其他方言字的 20 个, 这 20 个字在康保方言中几乎从来没有出现过, 因此这些字的读音在康的, 一次获得的是一个读书音 ! ! ! 舒声。方言发生变化的另一种常见的, 是受共同语或其他方言、甚至其他语言的影响, 这就是语言间的相互渗透,这种变化称 他变 。这种变化涉及语言的接触, 属于语言

7、外保方言里没有。有的只是人们通过字典音。这部分字参考价值不大, 本文不加探讨。等得到的舒声部的。上面说的第二类完全舒化的字, 属于这种情况。李如龙先生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提到, 早期方言演变多自变, 晚近方言演变多他变。方言之间的相互影响较为明 7显的多见于交界地区。据此, 我们看到, 康保方言中完全舒化的常用字, 其方言演变更要早, 其舒化过程早已完成, 其以上数据显示, 康保方言对于中古入声字, 大部分是保留的, 有一部分舒化了, 一部分正在舒化。( 一) 完全舒化的入声字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方言也是如此, 随着时间的推移, 地域的变化, 会有新的发展。方言在新的地域、新的历史时期所发

8、生的变化, 可称为 自变 。也就是说, 语言( 方言) 系统内部各要 间出现的平衡 ! ! ! 不平衡 ! ! ! 平衡的自我调整过程, 它涉及各要素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属于语言内部 。完全舒化的入声字分两类:1. 该方言区人们日常生活、口语中常用的字, 已经完全读舒声, 这一部分可以看作是由于自变而形成的舒化, 或者说, 它们的舒化过程已经结束, 现在并不能从中看到其舒化也多为语言内部的自变, 或者说, 其舒化的、条件等到现在已经看不到了。而那些处在边缘状态的有舒、入两读的入声字, 其舒化已经开始, 远没有结束, 正处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 是语音变化过程的一个横断面, 对这些字的分析, 有助

9、于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其变化的。这些字舒化属于晚近的方音的演变, 多是他变。我们就从 他变 角度来分析。( 二) 舒、入两读的入声字字表#604 个入声字中, 有 70 个入声字在康保方言中舒、入两读, 分布于入声九摄的每一摄中。这些字有两种情况:1. 比较固定的两读字。就是说, 最地道的康保方言的人, 对于这些字也是两读, 有时读入声, 有时则读舒声。两种读音都是被当地方言区的人们所接受的, 而且运用自如。这些字的舒化已经完成。例如:咸摄: 拉( 1) : / la / ( 拉稀) ;拉( 2) : / la/ ( 拉扯、拉车) 等。的。例如: 咸摄入声字 乏 , 康保方言读舒声/ fa/ ,

10、如: ( 1) 干了一天的活了, 真/ fa/ 呀! ( 2) 你/ fa/ 不/ fa/ ? 要不要歇一歇? 这个字在康保方言里老人和年轻人都读舒声, 这说明它的舒化已经完成了, 大家已经把它当作一个舒声字来对待了。这一类字, 是语言自变的结果, 不是我们分析的对象。杂( 1) : / t sa / ( 杂子儿) ( 即 杂种 )杂( 2) : / tsa/ ( 杂种、杂交)类似还有: 咸摄: 磕、眨、掐、甲、页、蝶;山摄: 撒、拔、抹、察、别、撇、截、撮、姪、日; 臻摄: 饽;宕摄: 托、託、落、嚼、削; 江摄: 觉;曾摄: 塞;梗摄: 伯、拍;通摄: 幅、熟、粟。这些字的两个读音是互补的

11、, 在不同的词语组合时才会有不同读音。舒入两读从来不出现在同一位置。2. 不固定的两读入声字。这些字都有的不是康保方言的话, 相当于普通话的2. 该方言区人们不常用的、比较化的字, 比较文雅,但不生僻。由于口语中不常用, 人们不知道其 本来 的入声读法, 而是通过字典、普通话等途径来识读它们,因此人们得到的是一个舒声的音。这个舒声可以直接填补 这些字在康保方言中留下的语音空白。例如: 咸摄入声字 狭 , 在康保方言读舒声/ ia/ , 但是这个字在当地口语方言中不常用, 很少有人说 这条小路真狭窄 , 而是说 这条小路真窄 。因此这个舒声音/ ia/ 只是来自普通话读书音, 因为在该方言中找不

12、到与此对应的入声读法。可以说, 康保方言对于 狭 字的读音, 是直接从普通话里来的。类似的字还有:咸摄: 峡、洽、胛;深摄: 泣;山摄: 辖、屑( 不屑) ;宕摄: 鄂;梗摄: 宅、碧、璧、昔、夕; 通摄: 郁、淑这些字都不是生僻字, 都是共同语( 普通话) 常用的字,但对于康保县城及乡下大多数人来说, 这些字在口语中不常用, 都比较文, 只有读书时会看到, 是通过上学或者字典认识中常用的字, 都是比较化的文雅的字, 很少在口语中出现。有的是方言中常用的字, 但存在两读现象, 这与第一种情况一样, 但是这种两读不固定, 或者说这两种读音是对立的, 在使用中, 或者入声, 或者舒声, 不分场合。

13、这些字是可以从语言接触角度进行解释的。例如:咸摄: 鸽、恰、鸭、摄、涉; 深摄: 涩; 37 2009 年12 月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科学版)第6 期 38 2009 年12 月忻丽丽晋语张呼片康保方言入声舒化的初探第6 期其次, 康保的也没有发扬光大。这个地方的地域文化其实很有特色, 是农耕和游牧的有机融合, 但是, 使外边的人不能了自信心, 不能很好地基于落后,也没能更好地解, 更不可能学习, 而自身也丧失了保留方言的特点。近年来, 东北话似乎很风靡, 与其分不开。比如每年的东北小品, 接二连三的东北农村剧、二人转, 以及流行歌曲对东北的美好描绘, 都使得知道了东北, 知道了富有特色的东北话

14、。而康保在这方面恰恰相反。所以当康保话遇到了别的方言, 注定要被同化。以上都是从语言的外部看入声舒化的, 其实康保方言乃至整个晋语区, 其入声的舒化都有着语言内部的,有语言自身演变的规律。所以我们对于已经舒化了的字, 和一些舒入两读被当地人普遍接受的字, 只用外部的是没有办法解释的。因为这些字已经经过了方音由外向内变化 的过程, 它们的方音完全内化了。语言接触理论, 只能对那些正在受到外部影响的字进行分析。这些字的音变属于晚近的变化, 多他变。它们的音变还没有固定,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入声舒化的早期阶段的状态。方言内部、方言与共同语、方言与方言之间的接触, 使入声舒化的一个条件, 而求标准、求文

15、雅的心理则是入声向舒声靠拢的内推力。康保方言入声读舒声的变化, 大多起于年轻人, 因为他们有的机会接触方言以外的普通话和其他方言( 或方言变体) ; 入声读舒声的变化, 大多起于不常用的、处于语和口语边缘的字, 因为这些字最不稳定, 容易受到强势方言的影响。语言的接触是不可避免的, 两种方言( 共同语) 接触时, 总会形成强弱相对的局面, 强势的、高级的、标准的方言对弱势的方言进行影响、同化。弱势方言中的一些不稳定成分就 会被同化掉。比如康保方言不常用、几乎不用的入声字。入声的舒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需要语言内部的规律和外部的条件共同作用。从语言接触的角度分析康保方言入 声舒化现象, 可以帮助

16、我们看清入声舒化早期的情况。把社会因素考虑进去, 使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入声舒化这个现象。另外, 我们在发展的同时, 要大力, 更要树立正确的语言观、方言观, 认识到语言( 方言) 没有优劣之分,没有高级、低级的区别, 不要盲目地、随意地改变的方言, 因为每言都有它的特殊的价值, 比如晋语的入声,为我们研究古代的入声提供了活的材料。在普通话为通行语的大环境下, 要保持方言的纯粹, 这样在语言接触中,少一些被同化, 多一些保留, 求同存异, 保持和特殊价值。参考文献:方言的特色 1温端政. 晋语区的形成和晋语入声的特点 J .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1997, ( 4) : 93 102.( 下转第

17、44 页) 39 2009 年12 月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科学版)第6 期品的接受上存在差异。编剧在对同一部进行移植和改转化是的, 在处理上也是需要非常巧妙的心思。观编时, 分别加入了本土化的标志性特征, 以便使本的受改编的一众在接受的时候必须要区别开文学与本质的不同, 不要众能够欣然接受, 所以个重要方面。主体的改变也是跨用文学带来的审验去与带来的视觉享受一比高下。参考文献:和文学始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 尽管在某些地方是相通的。两者并不存在孰高孰低的较量, 文学永远 1米克 巴尔. 叙述学: 叙事理论导论( 第二版) M . 谭君强, 译. 北京: 中国科学是最重要的素材, 改编世界名

18、著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2003. 2祖国颂. 论小说的叙述视角 J .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会科学版) , 2003, ( 2) : 34.所以一流的文学永远是导演永恒的追求, 也是永恒的。尤其想要将西方经典的故事放在中国, 其中的A letter f rom an Unknown Woman : Conversion betw en Fiction and MovieWU Shu hong( G raduate Schoo l, Sichuan Internat ional Studies U niversit y, Chong qing 400031, China)Abstract:

19、 Adapted f rom the Austrian nov elist Stefan Zw eig s novel of the same name, the f ilm A letterhas br oug ht contr oversy . T he gains and losses o f the f ilm ad f r om an Unknow n Woman releasedfilm adaptatio n o f for the r eproductio n after theaptatio n have been debated endlessly. From the pe

20、rspective of culture, theeig n novels is not just a simple contr oversy of copy and gains and losses, butcultural collisio n. The f ilm based on the respect for the original film , r econstructs the narrativ e tim e andspace and narr at ive perspectiv e, displaces the cultural subject and chang es a

21、 Western classic nov el into a styledescription.Key words: novel;description; narrativ e t im e and space; narrativ e perspective; cultural subject( 责任编辑 白 晨) 5刘淑学. 中古入声字在河北方言中的读音研究 M . 保( 上接第 39 页) 2河北省康保县志编纂委员会. 康保县志 M . 北京: 新定: 河北大学 6社科院语言书馆, 1981., 2000. 方言字表 M . 北京: 商务印华, 1991. 3侯精一. 现代晋语的研究 M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9. 7李如龙. 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 M .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1. 4王钟翰. 中2004.族史概要 M . 太原: 山西教育,Social Reasons of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Short to GentleTone in Kangbao Dialect of Jin dialect s Zhang Hu PartXIN L i li( Colleg e o f A rts, Nankai U niversit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