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C注射液含量(精)_第1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C注射液含量(精)_第2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C注射液含量(精)_第3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C注射液含量(精)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药品鉴定 ·2011年 9月第 8卷第 27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C 注射液含量刘国如,刘永锁,陈振玲,王伟,丰廷宗,周毓瑾中国民用航空局民用航空医学中心(民航总医院),北京100023摘要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C 注射液中维生素C 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 Phenomenexluna-NH2分析色谱柱( 4.6mm×250mm,5m),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钾缓冲液 -乙腈( 11,磷酸调至 pH3.0);流速: 1.0ml/min ;检测波长: 245nm。结果:维生素 C 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Y=29560X-21310(r=0.9995),线性

2、范围为 5 30g/ml,平均回收率为 98.30%( n=9,RSD 为 2.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测定维生素 C 注射液中维生素 C 的含量。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维生素C 注射液;维生素C;含量测定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 2011) 09(c)-050-02DeterminationofVitaminCInjectionbyHPLCLIUGuoru,LIUYongsuo,CHENZhenling,WANGWei,FENGTingzong,ZHOUYujinCivilAviationMedicineCentre(Civ

3、ilAviationGeneralHospital),CAAC,Beijing100023,ChinaAbstractObjective:TodevelopaquantitativemethodforthedeterminationofVitaminCinVitaminCInjection.Methods:Phenomenexluna-NH2column(4.6mm× 250mm,5m)wasusedaschromatographiccolumn,amixtureofacetonitrileanddibasicpotassiumphosphatebuffersolution(11,v

4、/v)wasusedasmobilephase,whichwasadjustedtopH3.0byphosphoricacid,andthedetectionwavelengthwasat245nmwithaflowrateof1.0ml/min.Results:TheregressionequationwasY=29560X-21310(r=0.9995),whichwaslinearoverarangefrom5 g/mlto30 g/ml.Theaveragerecoverywas98.30%(n=9,RSD=2.1%).Conclusion:Thismethodissensitive,

5、rapidandaccurate,whichiscanbeusedfordeterminationofVitaminCinVitaminCInjection.KeywordsHPLC;VitaminCInjection;VitaminC;Determination维生素 C 在临床上不仅用于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的辅助治疗,而且在眼科、口腔科和外科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中也十分常用 1 。维生素 C 注射液的 pH 偏酸性,且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某些条件下氧化型结构和还原型结构可以互变,但是它们均有生物活性,氧化剂、光及金属离子等,均可加速其失效 2 。因此,加入抗氧化剂、温度为 25、 pH

6、为 5.66.0 时,维生素 C 注射液在此条件下最为稳定 3 。维生素 C 注射剂含量的测定方法有很多,例如,滴定分析法4 、分光光度法 5 、荧光法 6 、电极法 7 等,常见的滴定法存在滴定终点难以准确判断,分光光度法操作耗时。因此,本研究以维生素 C 注射液为研究对象,建立维生素 C 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1 仪器与试剂度99.5%);去离子水(由超纯水仪 Millipore 纯水系统制备)。其余试剂均为色谱纯。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色谱柱为 Phenomenexluna氨基柱( 4.6mm×250mm, 5m);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钾液和乙腈的混合液(体积比 11

7、),浓度为 0.02mol/L,pH 由磷酸调至 3.0;柱温为 25;系统流速为 1.0ml/min ;检测波长为 245nm。2.2 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称取 0.10g 维生素 C 对照品,用流动相溶液溶解并定容至 100ml ,得 1mg/ml的储备液,避光保存。稀释储备液得浓度分别为 5、 10、15、 20、25、30g/ml的溶液,用 0.45 m滤膜过滤,进行 HPLC 色谱分析。以维生素 C 对照品峰面积(Y )对相应的浓度( X )进行线性回归,从而得到维生素 C 的标准曲线方程为: Y=29560X-21310(r=0.9995,n=6)。 2.3 精密度试验取维生素 C

8、标准曲线项下低( 10g/ml)、中( 20g/ml)、高( 30g/ml)三种浓度,日内精密度分别连续进样 5 次;日间精密度分别于第 1、 3、 5 天测定,各进样 5 次。结果维生素 C 三种浓度的日内 RSD 分别为 0.17%、0.53%和 0.21%,日间1.1 仪器美国 Waters公司的高效液相色谱仪(附2998 光电二极管矩阵检测器);瑞士梅特勒 -托利多酸度计(上海斯坦福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德国赛多利斯 BT25S 十万分之一天平(上海台衡仪器仪器表有限公司)。 1.2 试剂 CDEZ-VIT-004N 维生素 C 对照品(美国;批号: 18976;规格: 1g/瓶);

9、维生素 C 注射液(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 1009301;规格:每支1.0g/5ml);磷酸二氢钾(北京北化精细化学品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090810;分析纯,纯MEDICALRSD 分别为 2.98%、2.06%和 2.78%。2.4 回收率试验精密量称取已知含量的供试品溶液 0.5ml,共 9 份,分2011年 9月第 8卷第 27期·药品鉴定 ·的比值来计算加样回收率。结果其平均回收率为 98.30%, RSD 为 2.1%(n=9)。2.5 稳定性试验取维生素 C 对照品储备液,用流动相稀释成浓度为20.0 g/ml的溶液,分别在0.0、 0.5、

10、1.0、 1.5、2.0、2.5、3.0、3.5、4.0、 6.0h 进样,记录色谱图。结果 0.03.5h,RSD 为 1.67%, 4h 后峰面积明显减小。 2.6 重复性试验取同一批号的样品 6 份,按含量测定的方法进行重复性试验,记录维生素 C 色谱峰面积。结果 RSD 为 2.3%。2.7 样品含量测定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 3 个不同批次的样品含量,结果以标示量计, 3 批样品标示量含量分别为: 104.1%、100.1%、102.3%,均在 95.0% 105.0%之间。 3 讨论在 200 400nm 波长处扫描,维生素 C 在流动相中于 245nm 处有最大吸收,故把

11、检测波长定为 245nm。经稳定性试验测定,供试品溶液在实验温度( 18 22)下置棕色量瓶中,分别于 0.0、0.5、1.0、1.5、2.0、2.5、3.0、3.5、4.0、6.0h 测定含量,结果 0.03.5h,RSD 为 1.67%,4h 后峰面积明显减小。表明对照品溶液在3.5h 内稳定。由于维生素 C 见光不稳定,所以须避光操作,以提高该方法的准确性。与传统的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相比,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维生素 C 含量的测定。参考文献 1 江明性 .新编实用药物学 M.2 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536.2 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 .新编药物学

12、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630.3郝志耘 ,夏惠娟 .维生素 C 稳定性实验研究 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1997,18 (1):13-15.4 库尔班江 ,赛丽曼 .碘量法测水果蔬菜中维生素 C 的含量 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7,3:28-32.5 张捷莉 ,高雨 ,侯冬岩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多康中维生素 C 的含量J.食品科学 ,2004,25(11):235-237.6 童裳伦 ,项光宏 ,刘维屏 .间接荧光法测定维生素 C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25(4):598-600.7 张秋灵 ,邹华 ,常文贵 .聚中性红修饰电极测定维生素

13、C 的方法研究 J.饮料工业 ,2007,72(11):33-36,40.(收稿日期: 2011-04-26)A :维生素 C 对照品; B:维生素 C 注射液; C:维生素 C 注射液阴性样品图 1 维生素 C 对照品、注射液及阴性样品色谱图别加入维生素 C 低( 10g/ml)、中( 20g/ml)、高( 30g/ml)三种浓度对照液0.5ml,每个浓度分别配制3 份。混合均匀后,按 “ 2.1项”下的色谱条件进行测定,通过测得量与加入量(上接第47 页)在诊断胃部早期癌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其价格因素,限制了其在基层医院的应用,而醋酸亚甲蓝染色技术简便、花费少,能清晰显示病

14、变结构,镜下诊断符合率与窄带内镜相似,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参考文献 1KudoS,TamuraS.DiagnosisofcolorectaltumorouslesionsbymagnifyingendoscopyJ.GastrictestEndosc,1996,44(1):8-14.2 佐野宁 ,掘松高博 ,片桐敦 ,等 .Narrowbandimaging(NBI)colonoscopy用大腸腫瘍微細血管診断学J消化器内視鏡 ,2005,17(1):2129-2138.3MachidaH,SanoY,HamamotoY,etal.Narrowbandimaginginthediagnosisofcolorectalmucosallesions:apilotstudyJ.Endoscopy,2004,36(12):1094-1098.4KuznetsovK,LambertR,ReyJF.Narrowbandimaging:potentialandlimitationsJ.Endoscopy,2006,38(6):76-81.5GonoK,ObiT,YamaguchiM,etal.AppearanceofenhancedtissuefeaturesinnarrowbandendoscopicimagingJ.J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