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教案《六年级计算复习课》教学案例_第1页
六年级数学教案《六年级计算复习课》教学案例_第2页
六年级数学教案《六年级计算复习课》教学案例_第3页
六年级数学教案《六年级计算复习课》教学案例_第4页
六年级数学教案《六年级计算复习课》教学案例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年级数学教案?六年级计算复习课?教学案例听课选择上复习课?这是我绝对不会做的,更确切地说-是不敢做!原因很简单:第一,复习稳固旧知识,学生觉得无味;第二,以练习为主,讲练结合,形式单一,缺乏新意;第三,复习课主要针对学生存在的典型错例有的放矢地进展辅导,后面那么多老师听课,一旦学生暴露的都是问题,不知该如何有效地调控课堂。不久前的一节公开教学观摩课彻底打破了我的这种固执、可笑的想法,这是一堂六年级数学复习课。这堂课既没有生动鲜亮的多媒体课件,也没有丰富多样的练习形式,全课的展开就围绕着一张综合测试题:1.请认真地把试卷读完,然后在试卷左上角写上自己的姓名。2.脱式计算:1.25320.25。

2、3.解方程:6.8+3.2x=26。4.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4小时后离甲地多少千米?5.带着小狗的小明和小兵同时分别从相距12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行55米,小兵每分钟行65米,小狗每分钟跑240米,小明的小狗遇到小兵后立即返回向小明这边跑,遇到小明后再向小兵那边跑。当小明和小兵相遇时,小狗一共跑了多少米?6.假如你已经认真读完了7道题目,就只要完成第1题。这样的测试有意思吗?那就笑在心里,等待5分钟的到来,好吗?7.小红的房间长4米,宽3.2米,她爸爸准备把南墙刷上彩漆,这面墙上窗户的面积是2.8平方米。算一算,小红爸爸至少需要买多

3、少千克彩漆?每平方米大约用彩漆0.4千克你在耍我们!【精彩回放】上课伊始,老师宣布进展一次5分钟比赛。随着一声口令,全班伏案疾书,5分钟很快就过去了。完成这张试卷的同学请举手!老师满脸期待。学生一脸沮丧,面面相觑。一个都没完成?看得出,老师心有不甘。沉默片刻,一个愤愤不平的声音传来:老师,你在耍我们!此言一出,满堂哗然!老师一脸迷惑:我怎么耍你们了?你看,第6题.随着他的提醒,大家将目光聚焦于试卷的一处-6.假如你已经认真读完了7道题目,就只要完成第1题.学生们恍然大悟,忍不住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老师连忙追问道:真是我耍了你们?这一追问引发了学生的自我反省:不是,因为第1题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而

4、我连名字都没写!我把名字习惯性地写在了右上角了!假如我们按要求认真地把试卷读完的话,我们当然能看清第6题的要求。【且听且思】我们总习惯于在学生做练习时反复提醒:先审题,再下笔。然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提醒得到的仍然是学生的我行我素,拿题即做,结果仍然是屡说屡错,屡错屡说。于是我们便常常心生抱怨:怎么老师的话到了学生那里就成了耳边风?这份试卷的特殊价值就在于不经意间让学生真真切切地自我反思,实实在在地体会到认读提示语是多么重要。这种体验远比老师在学生做题前反复叮咛要有效、要深化,它绝非只是学生停留在外表、承诺在口头的应答。我们又受骗了!【精彩回放】既然大家觉得这张试卷很有意思,那么我们就来研究

5、一下,请把其中的第4题、第5题和第7题做完,时间为6分钟。.开场交流了,一位矮个男孩首当其冲:第4题的算式是300-604,其余学生纷纷颔首点头。老师并未急于表态,而是将目光投向另一位眉头紧锁的女孩,他注意到刚刚这位女孩曾迟疑地举了一下手。我觉得应该是604,她吞吞吐吐地答复道。奇怪!一般来说,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会有不同的方法,如今怎么会有两个不同的答案呢?老师一脸惊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渐渐地,举手的人多了:我们又受骗了,问题是离甲地多少米?300-604求的是离乙地多少米?求离甲地多少米?实际上是求已经行了多少米?这好比要我们去某个地方,地址都没听清就撒腿便跑,结果南辕北辙。老师适时点评:错

6、得好,说得更好!只要我们有收获、有长进,那么刚刚的错误就有了价值!在交流第5题的感想时,很多学生觉得:题目太长,理解题意比较费力。是啊,题目确实很长!老师启发大家:你们觉得这道题绕来绕去关键在哪?小狗在不停地、来回地跑。学生的答复一针见血。既然如此,那该怎么解答呢?老师顺水推舟。应该用55+65=120米,1201920=10分,10240=2400米,理由是.听了他的分析,老师点头赞同,随后又问:还有不同意见吗?有!应该再用24002=4800米一位瘦瘦的男孩坚决地说。见大家不明所以,他继续补充道:题目上说带着小狗的小明和小兵,问题是小狗一共跑了多少米?可以理解为求一只小狗跑的路程,也可以理

7、解为求两只小狗跑的路程。这样的解释出人意料又符合情理,而且很显然,老师并未预设到这种生成,他冲动地询问了这位学生的名字,然后大声成认:我原以为刘梁丰同学错了,所以才让他交流,事实上他是完全正确的,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且听且思】也许应该感谢那位眉头紧锁的女孩,是她的迟疑使得课堂在那一刻峰回路转;也许还应感谢那位瘦瘦的男孩,是他的坚决使得课堂在那一刻精彩纷呈.学生们的考虑让教学有了生成的空间。但再深化仔细地想想,仅仅有了生成就足够了吗?假如华应龙老师缺少智慧独到的目光,缺乏让过失显露出可贵的思想,那么即便是面对再多的生成也会熟视无睹!试想,假设不是华老师的关注细节-发现了女孩的迟疑;假设不

8、是习惯于倾听不同的声音-给了男孩表达的时机,也许上述这些有价值的生成都将被悄无声息地吞没在我们的声音中,一种以权威者的身份妄加评判的声音。这题没有答案!【精彩回放】第7题的交流非常热烈。第一位学生说:用43.2=12.8平方米,12.8+2.8=15.6平方米,15.60.4=6.24千克。错了,错了!话音刚落,教室里便传来此起彼伏的否认声。老师连忙摆手:别说错了,说不定有对的道理呢?应该说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另一位学生答复道:粉刷墙壁时要把窗户的面积去掉,所以应该用12.8-2.8=10平方米,100.4=4千克。他的分析有条有理,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认同。正当大家的观点趋于一致时,又有一位学生

9、举手:我认为这两个答案都不对。因为要求南墙的粉刷面积必须知道长和高,而题目中并没有告诉我们高是多少,所以这道题目没有答案!没有答案?大家满脸震惊,而后再次恍然。老师也深有感触地说:我很佩服这位同学,一是佩服他发现了这个大家容易无视的环节,二是佩服他能在大家的声音特别高、特别一致时,有勇气站起来说明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一条船在茫茫大海上航行,船上装了75头牛、45头羊,问这条船上的船常年龄多大?学生哄堂大笑。【且听且思】这题没有答案!初闻此言,满心震惊!平心而论,在平时的练习中,我们已习惯于出有答案的题目,学生也已习惯于解有答案的题目。正是因为习惯于这种定式,所以当学生绕了

10、一大圈发现题目本无答案时,才会在震惊中领会出题者的深意。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锋利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程度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程度以上的

11、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根本构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才能,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

12、汇、理解词义、开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才能和语言表达才能的进步。一颗数学思维的种子,不管我们是有心还是无意,只要播进了学生的心田,它就会以别人难以感知的方式存活、生长起来,而且,它的果实会成倍地膨胀。透过习以为常的现象,我们是否该再次认真考虑-何为数学思想?何为有用的数学?我想这位老师的这堂课已作了绝妙的诠释。让我们为这简约而精彩的复习课叫好!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拟,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程度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才能,课堂上,我特别重视老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上下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