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研究_第1页
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研究_第2页
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研究_第3页
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研究_第4页
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研究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第二中学 王健松【摘要】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方法,教会学生独 作者简介:王健松(1972),男,建阳人,南平市建阳第二中学英语教师,中教一级,英语教育本科学历。立思考,提高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课堂交际活动的展开,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程度,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本文从课堂提问的目的、类别、策略等方面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正确地进行课堂提问,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课堂提问、目的、类别、策略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

2、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3 然而,合理“提问”是构建这种运行体系,促进师生、生生互动的催化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创造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重要渠道。”1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觉得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提问的目的要明确如果教师提问缺乏目的性,无的放矢,随意发问,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要考虑通过提问让学生得到什么,思考和认

3、识什么,形成何种能力或品质等等。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教师设置的问题的目的性也是不一样的,如:能唤起学生注意;鼓励学生参与;发动学生回忆、运用有关知识;检查学生对某一学习任务的准备情况;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学生对特定内容的基本事实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诊断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调控教学进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做出色表演;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必修2 Unit1 Cultural relics 时,通过展示琥珀的图片,并问What is it?,很自然地进入词汇amber的教学,接着问Can

4、you imagine a room made of amber?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由琥珀制成屋子有多么的壮观。通过此问题使得学生对琥珀屋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进一步问 Do you know the amber room in Russia?这样通过一系列目的性的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一步步地导入本课教学。二、提问的类别要多样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采用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才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目的。1、检测性提问 此类问题多用True or False或Yes or No 的形式,也可用其它类型的问句。目的是为了检测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熟

5、练程度。之所以多用True or False 或Yes or No,主要是为了增加师生回答的速度和问题的数量,同时,通过快速反应可使学生形成适度紧张的心理。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在适度紧张的精神压力和焦虑状态下学习效果最佳。2、提示性提问 此类问题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理解所学内容上少走弯路,从而尽快步入获取新知识的正确途径。设置这类问题时,教师必须深思熟虑,要从问与答两方面来细加思考。要尽可能准备好,万一学生不朝教师预期的方面进行回答怎么办。我在向学生介绍水果的好处时,曾设计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Do you like eating grapes? 满以为学生肯定会回答Yes ,结果相反,一些

6、学生却回答说No !于是我又问Why not?学生答Because they are sour.虽然在教师机智的提示下,学生又慢慢回到了预期的思路上,但从中可以看出,在课堂内,教师课前预料不及的事常会发生。因此,教师在设问时,必须尽可能从正反两方面来多加准备。3、展示性提问和咨询性提问 展示性提问是指教师已知答案的提问。例如教师手里拿着一个苹果,然后问:What is this? /Is this an apple? 又如,教师就课文内容进行提问:What did the man upstairs do when he came back every evening? 由于展示性提问多半是操练

7、性提问或学生在课本中能找到现成答案的提问,很少在日常交际中使用,而且师生之间缺乏信息沟,思维水平也较低,因此,它不利于学生进行交际性的语言实践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展示性问题是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是英语课堂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展示性问题所引发的可能的确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但它是真正交流的前奏和准备。”4 “咨询性提问(referential questions)指教师不知道答案的提问。此种问题要求学生经过思考,然后认真组织自己的语言来传递信息。它体现了语言交流的特点,也给学生创造了实践的机会。”1 如教师问学生:How can you get well with your n

8、eighbors?/Do your neighbors ever do anything that disturbs you? 通过 这种咨询性提问,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促进了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又如,在学习了人教版必修5 Unit3 First impressions 后,不妨就故事内容提一些问题,供同学们讨论、分析:(1)、Why did Li Qiang go into the future? (2)、How did he feel when he left his own time?(3)、Wha

9、t did he notice first when he arrived in AD 3008?(4)、What else did he find that was different?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用咨询性提问来培养他们分析、思考、判断的能力。4、鼓励性提问 鼓励性的提问,会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学生的动力,对于性格内向和胆小的学生,教师更要关注、激励他们多开口,经常提供表现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逐步培养他们主动参与、勇敢顽强的性格。对表达能力差的学生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使其逐渐掌握学习、思维的方法。同时教师对学生所回答的课堂提问要做出公正、合

10、理、有指导性的评价,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如回答正确,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Good / very Good / Excellent / Thank you /”等,如不完全正确,也应加以适当的肯定和鼓励:“ Thats almost right ”,“ Better than last time,”.“ I think youll do better later on ”,如果不会回答或回答错误,不要完全否定学生的答案,更不要责骂,讽刺挖苦学生,要尽可能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起师生间的深厚感情。心理学家证实:“表扬做得很好的,比惩罚或批评做得不好的更能鼓励学

11、生把学习搞好。5、激发性提问 激发性提问可消除学生的等待心理。这种提问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因为大多数问题都是课前无法准备的,而且时机的把握非常重要,这种机会常常稍纵即逝。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牢牢把握每一个可能出现的机会。因为此类问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方面的作用是其它任何手段都无法代替的。三、把握好提问的策略教师还必须掌握好提问的策略,这样才能顺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提问的策略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应该重视:1、讲究效率的策略 教师在课堂上犹如乐队的指挥,起主导作用。提问效果的好坏,效率的高低。与教师掌握提问的速度和密度有关。要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就要充分利用有限

12、的课堂时间。因此,教师从教学一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快速答问的习惯。教师可采用one by one 或group by group 的操练方式训练学生。一般情况下,若问题难度不大而学生又答不出来,不要等待,应立即叫另一个学生回答。要抓紧分分秒秒。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紧张的积极的节奏。速度快,容量就大,被提问的人数就多,往往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迅速反应的能力。此外,进行课堂提问练习要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使大多数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及时补充纠正学生回答的问题,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比如:采用连珠炮似的提问方式,即:教师快速地口头提问,要求学生迅速反应。如:Whats your name?

13、 How old are you? Which row are you in? Where are you from? 等等。这样能培养学生在无法准备的(即真实的)情况下运用英语的能力。还有“对话操练” “组排做游戏”等方法,都能培养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良好风气,养成语言习惯,预防两极分化。2、角色互换策略 “提问的方向上,要给学生以充分的提问机会。课堂提问不应当只是单向式地教师向学生发问,而应是对话式的双向提问,即师生、生生相互提问。这样,师生之间可以相互激发,充分开拓师生的思维空间。”5 因此我们可经常进行转换式问答,比如由学生问,教师答;或两个学生之间一问一答;或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提

14、问题,另一组准备回答;也可以请一个学生充当“小老师”提问,让其他学生来回答;或全班学生分别提问,请一个学生在讲台上回答。这些方法不但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消除被动心理,还可以激发学生积极的参与,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性的机会,并将激起的探索兴趣深入下去,可以推动学生进行集体的或独立的探究。3、难易适中策略 教师提问的难度要适中,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问题所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没有内在联系,这个问题就太难了,学生无法回答,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当问题所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完全相同,这个问题就太容易了,学生凭借记忆就能回答,这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当问题所要求的知识与

15、学生已有知识有联系,但又有些不同,那么这个问题难易适中,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回答,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就非常有效。如所提问题空泛,难度太大,就会出现“冷场局面”如提问过于简单,多数为yes/no questions 或single-word questions,或学生只要读课文中现成的句子就能回答的问题,则不利于学生的语言实践和思维水平的提高。4、适时性策略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师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的时机与学生的兴奋点稍纵即逝,需要教师善于捕捉,因势利导,把握好提问的时机。”2 因此在设置问题时,教师要注意提问的时机,不同目的的提问在时序上的安排应有所不同。如,检测性提

16、问要安排在学习结束之后,而提示性提问多在学习一项新的内容之前。这前后需隔多长时间以及是否还要插入其它什么辅助措施,要根据问题的目的和难易而定。有时同一个问题由于时序的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如:What kind of people was Anne? 如在学习课文之前问,那是提示性的问题,如在课文学完后问,则是检测性的问题。激发性的提问由于是有感而发,所以较为随意,可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加以发挥。5、信息沟策略 “信息沟”是指交际双方在交流信息时存在的差距,交际活动究其本质来说是人们的信息对话活动。由于“信息沟”的存在,人们之间信息的传递才具有真实性。众所周知,交际者之间如果没有了信息差,

17、交际就没有了动力,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一定要尽可能考虑信息沟的设置。不然,则不能激发学生的抢答欲望,从而失去了提问的意义。如:在教学必修1 Unit4 Earthquakes 前,教师可设置如下问题,激起学生对本课话题的兴趣:(1)、Imagine your home begins to shake and you must leave it right away. You have time to take only one thing. What will you take? Why? (2)、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before

18、an earthquake?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每个人的观点不可能一样。这正是学生感兴趣的,因为在这里,交际者之间有信息落差。6、艺术性策略 提问的语调、节奏和表情要做到随心所欲、收发自如,有时还要增加必要的辅助手势,以获取更好的效果。有时问题要问的细致入微,使学生浮想联翩;有时要暴风骤雨、连珠炮似的发问,以使学生的思路不致中断。在提问的艺术性方面,教师在语音、语调和思维方面的反应乃至表演上都必须要有较高的造诣。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各种能力,才能使自己的提问具有艺术性。7、趣味性和真实性策略 提问要尽量有趣味性,这样才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在注意趣味性的同时,决不可以忽视问题的真实性。教师提的每一个问题都要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甚至有一种不说不为快的感觉,但尽量不要提那些虚无缥缈、不着边际的问题,否则,学生听了会不知所云,结果无法开口。总之,提问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对启发全体学生迅速进入思维过程,积极主动思考,发展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同时,教师的课堂提问也是一门学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提问也一样,关键在于根据教学实际,结合教学实体进行精心设计;在“善问”、“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