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Word 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 1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山门圮于河, 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 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 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 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2、,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 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1_ 山门圮于河_尔辈不能究_阅十余岁_ 不亦颠乎_(2 2 )翻译下列句子。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 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B B 从表达方式来看,文章以记叙为主,最后一句的议论揭示了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C C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
3、。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 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D D 文章启示我们:遇到问题,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仅靠主观判断,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 论。(4) 结合链接材料和原文,说说为什么楚人找不到剑,而老河兵的方法却可以成功找到石 兽?链接材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不韦吕氏春秋 察今 【注释】遽(j j 0 :立即。 契:用刀雕刻。【答案】(1 1)倒塌;事物的道理、规律;经过,经历;颠倒,错乱(2) 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4、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 本来就颠倒; 在原地深处寻找石兽, 不是更颠倒吗?(3) C C(4 4 )楚人找不到剑是因为水在流动,舟在行动,一切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楚人只凭主观 臆断做事情,死守教条。这样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老河兵 成功的原因在于他根据实际经验,将石性、沙性和水流运动等因素全面地综合起来考虑, 从而做出了正确的判断。【解析】 【分析】( 1 1)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 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 “圮”是“倒塌”;“物理 ”是古今异义词, “事物的道理、 规律 ”的意思。(2 2) 句中的 “是(这)、木杮(指木片
5、)岂能(表反诘,怎么能)、为(被)、去(离 开) ”几个词是赋分点; 句中的 “下流(指下游)、固(本来,固然)、颠(颠倒,错 误)、求(寻找) ”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 “信、达、雅 ”。(3 3) 从文章内容看, 在打捞石兽一事上, 寺僧显得考虑不周, 忽而原地打捞,忽而沿河而 下,代表的是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讲学家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代表的是 “据 理臆断 ”的态度;唯有老河兵能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提出符合实际的结论,代表的是实 事求是的作风。由此可见,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据此,选项C C 的理解是不准确的。故答案为 C C。(4 4)本文中的老
6、河兵,之所以能够找到是因为老河兵能综合石兽的特点、沙子的特性和水 流运动等因素,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才得出了符合实际的结论。而 “刻舟求剑 ”故事中 的楚人找不到剑,是因为水在流动,舟在行进,楚人只凭主观臆断来判断,自然是找不到 剑了。据此理解分析作答。故答案为: 倒塌;事物的道理、规律;经过,经历;颠倒,错乱 这(石兽)不是木片 , ,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 ? 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 在原地深处寻找石兽,不是更颠倒吗?C; 楚人找不到剑是因为水在流动,舟在行动,一切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楚人只凭主观臆 断做事情,死守教条。这样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老河兵成
7、 功的原因在于他根据实际经验,将石性、沙性和水流运动等因素全面地综合起来考虑,从 而做出了正确的判断。【点评】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语进行积累。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 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考生要读懂文章, 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 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考查的是问题的探究能力。考生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
8、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主旨,进 行分析。【参考译文】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 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 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过了十多年, 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 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 寺僧们认 为石兽顺流而下了,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 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是石头的特点应该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很荒唐吗? 大家都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一位老河兵听说了之后,又笑着说:
9、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 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 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照这样多次冲刷,石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 停地转动,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寺僧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流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 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链接材料: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 他急忙在
10、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 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 .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 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 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 剑, ,不是很胡涂吗?2 2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 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 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1 1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读音与画线
11、句中濯”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A.A. 著我旧时裳(木兰诗)B.B.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杞人忧天)C C 槕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河中石兽)D.D.徐以杓酌油沥之(卖油翁)(2 2)下列句子中 之”与 水陆草木之花”中 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A. 何陋之有?(陋室铭)B.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C.C.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D.D.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河中石兽)(3 3) 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A.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铭)翻译:苔藓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12、B.B. 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河中石兽)翻译:一位讲学家为寺庙搭建帐篷,听闻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懂得物理学的原理。”C C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翻译: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D D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褒玩焉。(爱莲说)翻译: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莲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4 4)下面对诗文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蕴含着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 境界的人生思考。B.B.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与 “欲穷千
13、里目,更上一层楼 ”有异曲同工之妙。C C 爱莲说通过赞颂莲花、菊花、牡丹花的品格,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D.D.木兰集众多优秀品质于一身,既有劳作不已的勤、对父母的孝、对国家的忠,也有女扮 男装的智、征战沙场的勇。【答案】 ( 1 1) A A( 2 2 ) D D( 3 3 ) B B(4 4)C C【解析】【分析】(1 1)濯”读“zhu/Azhu/A 项,著”读“zhuqzhuq”B B 项,躇”读“chfCchfC 项, 棹”读“zhzh a;D D 项,杓”读“shsh a;o o 故选 A Ao(2 2) “水陆草木之花 ”中的 “之”是助词, “的”的意思; A A 项
14、,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B B 项, 之:代词,它;C C 项,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意;D D 项, 之: 助词,的;故选 DoDo( 3 3) B B 项, “物理 ”古义是 “事物的原理 ”,故选 B Bo( 4 4) C C 项,爱莲说通过赞颂莲花的形象和品格的描写,赞美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人 格,从而表现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故选C Co故答案为:A A;D D;B B;C 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能力。尤其是古汉语中有些古音异读的字要注意。本题考查学生对 之”的用法掌握能力。D D 项中的 之”作做助词用,与例句用法相同。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
15、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 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 使字 不离词, 词不离句。B B 项,“物理 ”古义是 “事物的原理 ”不是 “物理学 ”故翻译错误。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以及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诗文的字词理解、词句赏 析、词语作用、 主要内容、 文章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 爱莲说通过赞颂莲花的形象和品格的描写, 赞美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人格,从而表现自己洁身 自好的品格。而不是通过赞颂莲花、菊花、牡丹花的品格来表现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附参考译文】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 可以喜爱的有很多。 晋代陶渊明
16、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 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 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 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 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 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 人该是很多了。3 3.课内文言文阅读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
17、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 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 尔 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 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_ 本文作者 _ (人名),除 醉翁”之外,他晚年又自号 “”(2)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1以此自矜_2释担而立_3但微颔之_4笑而遣之_(3)请结合作者对卖油翁的描写,分析康肃由问”到 忿然”的原因。(4) 请写出两点卖油老人的过人之处。【答案】(1 1 )欧阳修;六一居士(2) 自夸;放
18、;点头;打发(3)对于自己的射箭技术,卖油的老头不仅不表示出赞叹、惊讶,而是睨之”微颔”之,康肃生疑而 问”;当老者说出 无他,但手熟尔”这样轻描淡写的话之后,使康肃变得忿然”。(4)见多识广;技艺精湛;富有智慧;善于说理【解析】【分析】(1 1)本文是北宋欧阳修所著的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欧阳修:吉州 吉水(今属江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 叔,谥号文忠,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意为:藏书一万卷、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醉翁一人”这六个一”)。(2)本题中的 颔”名词用如动词,点头” 遣”是 打发”的意思。(3)陈康肃公 尝射于家圃”,
19、而卖油翁看后表现出睨之”微颔”的神情,便使得陈康肃产生疑问;当卖油翁对陈康肃的射箭技艺用无他, 但手熟尔”这样轻描淡写的话进行回应后,使康肃变得 忿然”。作答时结合语境将陈康肃从问”到 忿然”的过程概述出来即可。(4)结合文本内容对人物的特点进行概括即可作答。文章叙写卖油翁酌油时,用取”置”覆”酌”沥”等词语,突出了他有娴熟的技能;而用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平静坦然的话语,则充分体现了他的朴实沉稳、见多识广;从卖油翁用行动来印证自己的话语并 让陈康肃笑而遣之”可见其思维敏捷、富有智慧。据此可概括作答。故答案为:欧阳修;六一居士自夸;放;点头;打发 对于自己的射箭技术,卖油的老头不仅不表示出赞叹、
20、惊讶,而是睨之”微颔”之,康肃生疑而 问”;当老者说出 无他,但手熟尔”这样轻描淡写的话之后,使康肃变得忿然”见多识广;技艺精湛;富有智慧;善于说理【点评】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把握,注意平时的积累。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 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把握,注意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分析人物性格。【参考译文】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在世界上没有第二
21、人(能同他相比),康肃公也凭这种(本 领)自夸。(有一次)他曾在自己家(射箭的)场地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 站在场边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翁)看见康肃公射十箭能中八九 箭,(对陈尧咨的射箭技术)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康肃公问(他)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精深吗?”老翁说:“(这也)没有别的(原因),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听后)气愤地说道: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 ”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就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注入,但钱币却未被打湿。(卖油翁)于
22、是说:我并没有别的 (本事),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苦)笑着打发他走了。4 4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 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 _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 闻。莲之爱,同子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夏日赏荷李盛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_亭中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
23、澜不 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 白诗云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余以为妙绝。(1 1 )对下列语句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A. 世人/ /甚爱牡丹B.B. 中通/ /外直C.C. 陶后鲜/ /有闻D.D. 荷花/ /为雨所洗(2 2)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A.可爱者甚也(蕃:多)B.B.亭亭净植(植:种植)C C 宜乎众矣(宜:应当)D.D.少时,雨过天晴(少时:不久)(3 3) 下面对甲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A. 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
24、中长出却不被污染。B.B.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翻译: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C.C.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翻译:可以远远地看望,但是不能亲近而庄重地和它玩啊。D.D.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翻译: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4 4)把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5 5)甲文称莲为 花之君子”,乙文称荷为 花中仙子”,这都是什么修辞手法,分别写出 莲花、荷花的什么特征?【答案】(1 1)C C(2 2)B B(3 3)C C(4 4)(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5 5 )都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君子”表现莲的坚贞高
25、洁的品格,仙子”表现荷的清爽美丽的姿态。【解析】【分析】(1 1)C C 项 陶后鲜/ /有闻”,应该在主语和谓语部分断开,正确地应该是陶后/ /鲜有闻”。故选 C Co(2 2) B B 项植”的主要意义,名词有 户植,木柱,支柱、根本,植物、草木”;形容词有 直,与横、曲、歪斜相对;刚强 ”;动词有 种植、栽种”。在本句中是 笔直、竖立”的意思。故选 B Bo(3 3) C C 项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中,观”是多义词,在这个语境中是观赏、观看”的意 思,不能翻译成 看望”;亵玩”指轻慢地玩弄”,原题把 亵玩”翻译为亲近而庄重地和它 玩”,理解错误。故选 C Co(4 4) 偕数友,观荷
26、于湖边亭中”,从句式上,是状语后置句,翻译时要把于湖边亭中”放 在动词 观荷”前面;偕”是关键词,翻译为 偕同、一起”;句子主语省略,翻译时补充主语我”。所以这个划线句翻译为:(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5 5)莲,花之君子者也”、实为花中仙子也”,都是判断句,从修辞上说是比喻中的暗 喻,比喻词是 是、为”。君子的品格是坚贞不屈,仙子的特点是清新脱俗、清爽美丽,所以把甲文莲花比作 君子”表现莲的坚贞高洁的品格,乙文把莲花比作仙子”表现荷的清爽美丽的姿态。故答案为:C C;B;C C;(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都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君子”表现莲的坚贞高洁的
27、品格,仙子”表现荷的清爽美丽的姿态。【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 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 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 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 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注意在翻译的基础上,揣摩选项正误。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 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
28、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 到词达句顺。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后可提炼作答。【参考译文】【甲】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 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 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 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 人呢?对
29、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乙】我回忆年轻的时候,居住在西湖边。每当到了夏天,便到湖边欣赏荷花,就会高 兴得忘了吃饭。有一天,我和几个好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当我看得)兴致正 浓时,忽然(天上)有大雨倾盆(似的)降下来,湖中荷花全部显现出飘动摇摆的姿态。不一会儿,雨过天晴,湖中波澜不起,湖面和天空呈现出相同的颜色,荷花被雨水所冲 洗,光彩艳丽,明丽妩媚,荷花枝叶柔软摇曳,形态多样,清秀美丽,优雅别致,真是花 中的仙子啊。李白诗中说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我认为绝妙极了。5 5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周敦颐为官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
30、立辨。邑人惊曰: 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王逵欲深治 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注释】 分宁:地名。 主簿:官名。 委:抛弃,扔弃。 手版:即笏(h hu)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1 1) 下列加下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1有狱久不决/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囚得免/ /获五人,囚于狱中3将弃官去/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4王逵欲深治之/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2 2)用三条“ / /线给下面语句断句。逵酷悍吏也众莫敢
31、争敦颐独与之辩。(3 3 )联系全文,说一说 王逵悟”一句中王逵最终明白了什么道理?【答案】(1 1)A A(2 2)逵/ /酷悍吏也/ /众莫敢争/ /敦颐独与之辩。(3 3)做事不能一意孤行,要根据实情来断案。【解析】【分析】(1 1)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 较,得出正确选项为 A A 项。意思都是 案件”。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B B:囚犯/ /囚禁。C C:离开/ /距离。D D:判刑/ /研究。(2 2)本题可以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为: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 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3 3)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
32、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 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王逵明白的道理是:做事不能一意孤行,要根据实情来 断案。故答案为:A A逵/ /酷悍吏也/ /众莫敢争/ /敦颐独与之辩。做事不能一意孤行,要根据实情来断案。【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把握,注意结合句意理解一词多义。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 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 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本题考查文章道理的把握,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明确“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的道理。【参考译文】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县人
33、。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 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 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 ”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 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 辞官而去,说:橡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6 6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 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 _出淤泥而不染
34、,濯清连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 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1_可爱者甚也2不蔓不枝_3香远益清_(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 这篇课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质,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势态的厌恶。B.B. 爱莲说和陋室铭两篇短文在写作上都运用了托物言
35、志的写作手法,一者借陋室 抒发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怀,一者借赞美莲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美德。C.C.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但在本文中,却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说 明、议论、抒情均有所见。D.D. 本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答案】(1 1)多;横生枝蔓;远播(2 2) 我只喜欢莲花,它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对于牡丹的喜爱,那应 当是有很多人了。(3 3)C C【解析】【分析】(1 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以及句意理解词语,注意蔓”“”属于词类活用。(2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
36、规范翻译。 独:只,仅仅。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出:长出。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只喜欢莲花,它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 宜:当。众:众多。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对于牡丹的喜爱,那应当是有很多人了。(3 3)ABDABD 分析正确。C C 错在却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均有所见”的表述,这篇文章没有运用记叙和说明的表达方式。故答案为:多;横生枝蔓;远播我只喜欢莲花,它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对于牡丹的喜爱,那应当是有很多人了。C C【点评】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 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
37、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 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另外还要掌握一些常用实词含义推断的方法,如:字形推断法,语 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 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答这样的题,首先要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文章写作手法、表达方式及语言特点,最后再辨析每个选项并作出选择。7 7.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金山夜戏袁中道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日晡
38、,至北固,舣舟江口。月光倒 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天为白。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余呼小奚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薪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锣鼓喧阗?,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摋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 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注】 金山:在今江苏镇江西北,金山寺位于此处。 崇祯二年:16291629 年。兖:即兖州。脯(b bu):古代时刻,申时,相当于现在的下午三点到五点。 北固:即北固山,今江苏镇江北长江边上。舣(y
39、y)舟:船停靠岸边。 噀(x xun :喷水,喷吐。漆静:漆黑寂静。 小奚:小奴仆,未成年仆人。韩蕲王:韩世忠,两宋名将,死后被追圭寸为蕲王。?喧阗 (titi a)n :形容声音大而杂。?摋(shsh q):揉。翳(y y ),眼翳,妨碍视力的白斑。?翕(X X)然张口:张大嘴巴合不拢,形容目瞪口呆的样子。(1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余道镇江往兖_2有老僧以手背摋眼翳_3呵欠与笑嚏俱至_4以何事何时至_(2 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 之”与目送久之”中的 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A.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十则)B.B. 何陋之有(陋室铭)C C 久之,目似暝
40、,意暇甚(狼)D D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观潮)(3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大意。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4 4 )通读全文,请概括文段内容。(5 5 )请赏析下列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锣鼓喧阗,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搬眼翳,翁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答案】(1 1)取道、经过;介词,用;一起;因为(2 2)C C(3 3)树林里,从树缝里漏下皎洁的月光疏疏落落,像残雪一般。(4 4) 文章回忆了作者在崇祯二年(16291629 )路过镇江金山寺,兴致大发,即兴表演韩世忠抗 金戏剧的故事。(5 5) 总写(全景)写出了全寺人一起看戏,具体(特写)写出了老僧摋眼翳,翕然张 口
41、,呵欠与笑嚏俱至”惊喜交加的情态,刻画细致传神。【解析】 【分析】( 1 1)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 “道 ”:取道、经过。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 古。而 “俱”在现代汉语中也有 “一起,都 ”的意思;“以 ”属于文言虚词,其意思和用法要理解 好上下文内容。( 2 2) A A 项,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取独,不译。B B 项,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不译。 C C 项,与题干句 “目送久之 ”中的 “之”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起凑足音节作用的语气助 词,无实在意义。 D D 项,结构助词, “的 ”。故选 C C。(3 3)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 “漏”:洒漏。 “疏疏 ”:稀稀疏疏,疏疏落落。
42、(4 4) 文章写的是作者在崇祯二年路过镇江金山寺, 即兴表演韩世忠抗金戏剧的故事。文中 通过细致描写一位老僧的一连串动作,展现出了被惊醒的僧人们惊疑不定、惊喜交加的复 杂情绪。( 5 5)首先要读懂文句的大意。 “锣鼓喧阗,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搬眼翳,翁然张 口,呵欠与笑嚏俱至 ”:锣鼓喧哗,一寺的人都起来观看。有一个老年僧人,用手背擦着眼 翳,突然张嘴,呵欠和笑、喷嚏一起出来。这句话既有 “锣鼓喧阗 ”一“寺人皆起看 ”等热闹 场面的渲染,又有老僧 “以手背摋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 ”的特写,两者相映成 趣。故答案为: 取道、经过;介词,用;一起;因为; C C;树林里,从树
43、缝里漏下皎洁的月光疏疏落落,像残雪一般; 文章回忆了作者在崇祯二年( 16291629)路过镇江金山寺,兴致大发,即兴表演韩世忠抗金 戏剧的故事;总写(全景)写出了全寺人一起看戏,具体(特写)写出了老僧摋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 ”惊喜交加的情态,刻画细致传神。【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 的首要环节, 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 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思,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答题关键是熟记常见 的一些虚词的用法;文言文翻译首先做
44、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 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 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 与优美;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 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考查的是对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赏析。解答此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一是修 辞角度、二是描写角度、三是表现手法角度,分析完角度后再分析具体的知识点的作用,再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最后套用答题模式进行规范答题。【附参考译文】 崇祯二年,中秋的第二天
45、,我由镇江前往兖州。日暮时分到达北固山,将船停靠在江 口。月光如同流水从囊中倾泻而出,江中波涛汹涌,露气吸收着月光,喷薄至天空都成了白色。我感到极大的惊喜。戈働小舟去拜访金山寺,已经是二更时分了。经过龙王堂,进 入大殿,十分寂静。树林下洒漏的月光,稀稀疏疏如同残雪一般。我呼唤小奴携带演戏的 用具,在大殿中大张灯火,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 等几出戏。锣鼓喧哗,一寺的人都起来观看。有一个老年僧人,用手背擦着眼翳,突然张嘴,呵欠和笑、喷嚏一起出来。 慢 慢地定睛到底该看作什么人, 为了什么事情, 什么时候来到的,都不敢去问。戏演完了,将要天亮了,解开缆绳,划船过江。山僧送到山脚,久久地目送我们,弄不
46、清楚我们到底 是是人、是怪、还是鬼。&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 1 )解释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蒙辞以军中多务 _2孰若孤_3及鲁肃过寻阳_(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
47、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 本文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省略了吕蒙就学的过程,更加突出人物的风采。B.B. 本文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生动再现三位人物的情态。 C C 鲁肃和吕蒙的对话,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也突出了孙权的善劝。D.D.非复吴下阿蒙一句表达了鲁肃对吕蒙当年不学无术的轻视、嘲笑之意。【答案】(1 1)推托;谁,哪一个;至打等到(2 2) 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士别三 日,就要重新拭目相看,长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3 3)D D【解析】【分析】(1 1)本题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 语
48、境做出判断。辞”,推辞,推脱; 及”,等到,至叽(2 2) 本题翻译重点字词:欲”,想要; 卿”,你; 博士”,讲授儒家经典的人;更”,重新。(3 3)D D 项,错误。 非复吴下阿蒙”一句表达了鲁肃对吕蒙的表现十分惊奇。因为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鲁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这名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故选D Do故答案为:推托;谁,哪一个;至腹等到;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士别三 日,就要重新拭目相看,长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D D。【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49、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 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 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 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 与优美;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 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出选择。【附参考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
50、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 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吕蒙说: 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 物这么晚啊! ”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9 9 阅读河中石兽一文,完成下面小题。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 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
51、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 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 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 断欤?(1 1 )下面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 阅十余岁阅:经过,经历B.B.竟不可得竟:竟然C C 转转不已已:停止D D 遂反溯流逆上
52、矣遂:于是(2 2 )对尔辈不能究物理”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A.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B.B.我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C C 你们这些人不能研究物理学这门学科。D.D.我们这些人不能研究物理学这门学科。(3 3)下面对选文写作特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 本文条理清晰,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写的。B.B. 本文语言平易,风格简淡,叙述精到明快,没有多余的修饰。C C 本文作者善于在叙述中制造节奏波澜,平而不板。D.D.本文寓意于事,立意高远,作者兴趣所在是渲染寻找石兽的神奇过程。【答案】 ( 1 1)B B(2 2)A A(3 3)D D【解析】【分析】(1
53、 1)B B 项的解释有误, 竟”在这里是 最终”的意思。(2 2) “尔辈”的意思是 “你们这些人 ”, “究”是“探求”的意思,“物理”指“事物的道理 ”,故选 A A。( 3 3) D D 项有误,作者不是渲染寻找石兽的神奇过程,而是讲述寻找石兽的几种思路。故答案为:B B;A A;D D【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 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要忠于原文, 不遗漏、 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
54、为主,意译为辅。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参考译文】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 找到石兽的踪迹。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 ?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 ?”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
55、)是精当确切的言论。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 “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 寻找它。 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 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 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 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 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 狂; ;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 ?”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
56、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10.10.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昔吕文懿公,初辞相位,归故里,海内仰之,如泰山北斗。 有一乡人,醉而詈之,吕公不动,谓其仆曰:醉者勿与较也。”闭门谢之。逾年,其人犯死刑入狱。吕公始悔之曰:使当时稍与计较,送公家责治,可以小惩而大戒;吾当时只欲存心于厚,不谓养成其 恶,以至于此。”此以善心而行恶事者也。【注释】 泰山北斗:像群山拱卫着泰山,像众星环绕着北斗星,比喻对某人的极度尊 崇、敬仰。詈(I I):辱骂,责骂。(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1归故里归:_2吾当时只欲存心于厚欲:_(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此
57、以善心而行恶事者也。(3 3)吕公后悔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 1)归:回,回到;欲:想,想着,打算(2 2 )这就是因为发善心而做错事的一个例子啊。(3 3)原因:因为心存善念而没有追究醉后辱骂他的人,从而导致这个人越发嚣张,继续为 恶,最终犯了死罪。启示:宽容待人可能会 姑息养奸”。 行善时,要考虑后果,避免 好心办坏事”。【解析】 【分析】 (1 1)归故里”翻译为回到故里”归”意思是回, 回到”。 吾当时只欲 存心于厚”翻译为 我只想到保持自己的厚道 ” 欲”意思是 想,想要”。(2) 此以善心而行恶事者也”句中 以”意思是 因为” 者”在这里是“的例子”语序正
58、常,据此翻译。(3)文中吕公因为心存善念当初没有和醉汉计较,从而导致养成其恶,以至于此 ”。所 以吕公很后悔。至于启示,我们结合文章内容来谈即可。文中的吕公当初的目的是想做件好事,没想到却没有好的结果,所以告诫我们做事要考虑后果,别以善心而行恶事”。据此作答。故答案为:归:回,回到:欲:想,想着,打算这就是因为发善心而做错事的一个例子啊。原因:因为心存善念而没有追究醉后辱骂他的人,从而导致这个人越发嚣张,继续为 恶,最终犯了死罪。启示:宽容待人可能会 姑息养奸”。行善时,要考虑后果,避免好心办坏事”【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 用法,如通假字、词
59、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 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 为辅。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参考译文】吕文懿公初辞相位回到故里,海内外的人都十分景仰尊重他,就像是群山拱卫着泰山。偏偏有一乡下人喝醉酒后大骂文懿公,但是吕公并没有因为被他骂而生气,并向自己的用人说:这个人喝酒醉了,不要和他计较。吕公就关了门,不理睬他。一年后,这个人
60、触犯死罪入狱,文懿公才后悔说:假使当初稍微和他计较,送去官府责问,施以小小的惩罚,可以给他很大的警戒。我只想到保持自己的厚道,反而养成他的恶行,而陷入犯罪的 地步。”这就是存善心,反倒做了恶事的一个例子11.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 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 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粉末冶金在磁性材料领域的应用考核试卷
-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讲座》课件
- 《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基本知识》课件
- 租赁设备的绿色制造与循环经济模式考核试卷
-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发展趋势考核试卷
- 煤化工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措施考核试卷
- 小种子的成长之旅家长会课件
- 小学期末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 数字化转型企业战略规划BLM模型培训课件
- 2025年中级会计职称之中级会计实务能力提升试卷A卷附答案
- 医院感染管理笔试题及答案
- 10.1 认识民法典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 海南旅游演艺融合发展问题探讨
- 初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课件
- 2025年北京大兴区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及答案详解(精校打印)
- 房地产公司2025年度项目开发计划
- 物业保盘计划制作与实施指导
- 2025年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初三一模英语试卷(含答案)
- DB32T 4793-2024球墨铸铁管排水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 5.3基本经济制度 同步教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