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环境学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_第1页
(完整版)环境学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_第2页
(完整版)环境学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_第3页
(完整版)环境学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境学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一、解释题1.环境: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2.环境问题:由于环境受破坏所引起的后果,或引起环境破坏的原因3.大气污染: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造成危害的现象。4.大气污染源: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5.大气污染物:由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环境或人类产生影响的物质。6.水质:水的品质,指水与所含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征。7.水体: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指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

2、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有一定流速的江河沟渠和相对静止的水库、湖泊、沼泽、堰塘及受潮汐影响的三角洲和海洋8.水体污染:当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使水体的水质和水体底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被称为水体污染。9.水体自净:水体具有消纳一定量的污染物,使自身的保持洁净的能力水体的自净力10.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11.土壤环境背景值: 未受或尽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下的土壤化学元素的自然含量。12.土壤环境容量:一个土壤环境单元,在一定的时限内,遵

3、循环境质量标准,既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保证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也不使环境系统污染时,土壤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13.固体废弃物: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丢弃的固体、半固体物质14.危险性废物:能引起或导致死亡或疾病的增加,在管理不当时,能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即时的或潜在的危害的废弃物,包括: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性、易爆性、感染性、化学反应性等特点的废弃物。15.环境噪声: 随着人群生活与生产活动的频繁和多样化,人们生存的环境中,出现了一些过响的、防碍休息与思考的,令人感到不愉快的声音(包括杂乱无章不协调的声音) ,这些不需要的声音,被称为环境噪声。16.生态系统:生物群体与大气、

4、水、土壤、空气、阳光等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相关,相互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这种生物与非生物环境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统一整体就叫做生态系统。17.环境质量评价:对环境质量优劣的定量描述。即对环境质量价值(环境质量与人类生存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的判断和描述。二、简答题要点1、简答人类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第一次浪潮” :水土流失“第二次浪潮” :环境污染“第三次浪潮” :环境污染的扩大化及生态破坏严重。2、历史上“八大公害”事件包括哪些,简单介绍。( 1)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发生于 1930 年比利时马斯谷工业区,由于二氧化硫的粉尘,一周内近 60 人死亡,千人呼吸系统疾病。(

5、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于1943 年美国洛杉矶,由于大量汽车尾气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光化学烟雾,大量居民出现眼睛红肿、流泪等症状。( 3)多诺拉烟雾事件,发生于 1948 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由于大气严重污染,有 5900 多人患病, 17 人死亡。( 4)伦敦烟雾事件,发生于 1952 年英国伦敦,由于烟尘和二氧化硫在浓雾中积聚不散,先后死亡 1 万多人。( 5)四日市事件,发生于 1961 年日本四日市,由于废气严重污染大气,许多居民患上哮喘病,多人死亡。( 6)水俣病事件,发生于19531956 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人们食用被汞污染的鱼、贝等水生生物,造成大量居民中枢神经中

6、毒,60 多人死亡。( 7)富山痛痛病事件,发生于19551972 年日本富山县,人们食用含镉废水污染的河化和稻米而中毒,死亡一百多人。( 8)爱知米糠油事件,发生于1968 年九州爱知县一带,人们食用含多氯联苯的米糠油后造成中毒,患者超过1 万人, 16 人死亡。3.大气污染物包括那些?他们各自的特点及与环境的联系。大气污染物包括:( 1)气态污染物a:硫氧化物(主要为SO2、 SO3等)b:氮氧化物( NO、 NO2、 NO3、 N2O4、 N2O5 等)c:含碳化合物( 2)固体颗粒状污染物颗粒物质按粒径大小可分为:TSP( 0.1 100 m)降尘( 30 m)飘尘( 10 m)可吸如

7、颗粒物(=10 m)含这些颗粒物的介质包括粉尘、烟、飞灰、黑烟、雾、煤烟尘等。各自特点及与环境的联系(略)4.比较大气污染物中,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1)一次污染物: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如 SO2、NOx、CO、颗粒物等。其中,又可分为:反应物和非反应物( 2)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中的反应物之间,或反应物作为催化剂催化其他污染物之间产生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型的大气污染物。大气中常见的一次和二次污染物类别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含硫化合物SO2、 H2SSO3、H2SO4、MSO4含氮化合物NO、NH3 NO2、 HN

8、O3、 MNO3含碳氧化物CO、 CO2碳氢化合物(碳氢氧化合物)C1 C5Hn醛、酮、过氧乙酰硝酸酯含卤素化合物HF、 HCl、 ClFC3颗粒物重金属元素、多环芳烃H2SO4、 SO42-、NO3-5.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大气中污染物时空分布的因素:(1)内因 :污染物总量;( 2)外因 :a.气象条件 ;b.气象动力学因子 ;c.风 ;d.大气湍流 ;e.气象热力学因子 :大气稳定度 ;f.地理因素 ;g.地形地物的影响 ;h.山谷风 ;i.海陆风 ;j.城市热岛效应6.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中,烟尘的控制技术可通过以下方法对烟尘进行控制(一)改变燃料的构成。(二)在烟尘排放

9、到大气之前,采用控制设备将烟尘去初。除尘装置包括:( 1)机械式除尘;( 2)袋式除尘;( 3)湿式除尘;( 4)电除尘。7.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中,SO2的控制技术:燃料脱硫:在煤等燃料燃烧之前将硫去除,主要括对煤炭的洗选、煤炭的转化和重油脱硫。燃烧脱硫:燃烧过程中脱硫。可分为湿法和干法两大类。 a、湿法:用含亚硫酸钙和硫酸钙的石灰 / 石灰石浆液洗涤或用氨水吸收。 b、干法: SO2被雾化了的 Ca( OH)2 浆液或 Na2CO3溶液吸收,同时温度较高的烟气使液滴干燥,形成干的固体废物。烟气脱硫:对排放的烟气中SO2进行去除。8.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中,NOX的控制技术: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催

10、化剂Pt 等贵重金属或Co、Ni、 Cu、Cr、 Mn等金属的氧化物还原剂氢或甲烷等温度400 500特点还原 NOx 的同时,还对一定量的还原剂和烟气中O2 还原选择性催化还原法催化剂Pt 等贵重金属或Co、Ni、Cu、Cr、等金属的氧化物还原剂NH3、 Cl2-NH3、H2S、 CO等温度250 450 特点仅针对 NOx 进行还原吸收法吸收剂碱液、熔融盐、硫酸、氢氧化镁等9.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中,汽车尾气的控制技术催化转换法:通过控制温度和调节空 / 燃使产生的废气之间进行反应 ,调节空 / 燃,使剩余的 CO 和 CH化合物被 O2 氧化:10.水质标准包括哪些?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1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生活饮用水标准, 灌溉水标准,渔业用水标准等。11. 简单介绍水体污染物( 1)物理性污染物:温排水,悬浮固体,放射性等( 2)化学性污染物:无机无毒物,无机有毒物,有机无毒物,有机有毒物( 3)生物性污染物:病原菌,病毒等。12. 简单介绍水体自净的内容( 1)污水在河流中的稀释( 2)生化自净( 3)细菌的衰亡13.一个水体的水环境容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水体的容积,水体所适用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地面水第该污染物的自净能力14.水处理技术包括哪几类,各类中又包括哪些方法?( 1)物理法:截留、过滤、沉淀、气浮、离心分离、膜分离( 2)化学法:混凝、化学沉淀、氧化还原、中和、

12、磁力分离、电解、溶剂萃取、离子交换( 3)生物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生物处理法,天然的生物净化系统。15.介绍城市污水处理流程。城市污水处理分为三级处理,污水从格栅到一沉池为一级处理,之后为二级处理。格栅、沉砂池、一沉池等设备(装置)的作用;污泥回流作用。16.介绍土壤净化 :a.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换等过程,使污染物浓度降低直至消失 ;b.由于土壤的以下几个过程使之具备净化能力: ;c.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对污染物的降解 ;d.土壤胶体对污染物的 “蓄积功能” ;e. 土壤植物的吸收17.土壤污染物包括有机物质、 氮素和磷素化学肥料、 重金属、放射性元素、有害微生物18.

13、土壤中污染物迁移和转化包括哪些过程?a.物理过程 ;b.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挥发、 扩散、稀释 ;c.受土壤温度、 含水量、土壤结构和质地的影响 ;d.化学过程 ;e. 溶解和沉淀 ;f.络合螯合作用 ;i.中和作用 ;j.氧化还原作用 ;k.物化过程:吸附解吸 ;l.生物过程:植物、动物、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19.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转化的土壤条件有哪些?a.土壤氧化还原条件 ;b.土壤酸碱度 ;c.土壤胶体吸附 ;d.土壤对重金属的络合螯合20.污染土壤的修复措施:a.物理方法:客土、排土、深翻;b.化学改良法:施加抑制剂 ;c.生物改良法:种植高富集植物、引入具有特殊降解能力的微生物 ;d.改

14、变耕作方式21.土壤退化大概包括哪几类?介绍他们的成因和防治措施荒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渍化土壤沼泽化土壤酸化成因气候干燥或土壤的人为不合理利用由于土壤植被减少等原因,在水、风力作用下,土壤被剥蚀、搬运、堆积。自然或人为原因,地下水位升高、矿化度增加,气候干旱蒸发增强土壤长期淹水,通气不良,有机质不能彻底降解,产生潜育层长期施用酸性废料,酸性矿物开采,大气沉降防治措施防止过牧、控制农垦、因地制宜的营造防护林、种灌植草,建立生态复合经营模式因地制宜的植树造林、种灌植草、封山育林;生物措施结合工程措施,水土保持结合经济开发合理的灌溉排水,调控地下水位, 精耕细作, 多施有机肥, 改良土壤。开沟排水,消

15、除渍害,多种经营,综合利用。合理施肥,妥善处理尾矿,控制大气污染22.工矿业固废的综合利用技术( 1)用作建筑材料( 2)用作冶炼金属的原料( 3)回收能源( 4)用作农肥、改良土壤23.工矿业固废的处理、处置技术( 1)露天堆存法( 2)筑坝堆存法( 3)压实干贮法( 4)土地耕作法( 5)海洋投弃法24.危险性废物的处理技术 :a.物理处理 :通过浓缩、相变等方式减容,使之更便于加工或处置。 处理技术还包括磁选、 液固分离、干燥、蒸馏、蒸发、洗提、吸收、 溶剂萃取等 ;b.化学处理 :通过化学反应改变危险废物成分。用于单一或几种化学特性类似的成分;c.生物处理 :固化和包胶。 固化:适用于

16、液体、半液态或容易浸出有害成分的危险废物。如利用吸收剂(石灰等)将湿块干化 ;包胶:固化有害废物,稳定有害成分。采用沥青、有机聚合物等材料25.填埋法技术要点 :a.废物控制及其预处理: 针对经预处理的毒性和腐蚀性无机废物,必须经过预处理;b.场址选择:人口密度低,土地使用价值低,地表水和地下水利用潜力低;土壤和地质条件能控制污染物迁移;交通方便 ;c.防渗层:双层复合衬垫(美国)、单层复合衬垫(德国) 、黏土( 11.5m)+纤维织物和集水网格+HDPE膜 ;d.浸出液收集、处理和集排气系统;d.封场及关闭后的管理26.焚烧法技术要点:a.废物的物理、化学、热力学性质对焚烧的影响b.毒物去除

17、率:评价焚烧设备性能的依据c.焚烧系统:进料、焚烧炉、烟气净化装置、热能回收、废水处理、自动控制与监测室d.焚烧炉:根据废物的物理性质来选择炉型。稳定要求,危险废物为 1200以上,一般废物为800 1200 。e.烟气净化装置:除尘、S 和 Cl 等酸性组分、除N、除二呃27.城镇垃圾的堆肥工艺a.预处理:剔除微生物不能降解、大块废物垃圾;破碎;调节C/N;接种酶种。b.主发酵:机械通风,3040下发酵 3 8 天。中温菌完成c.后发酵:难分解的有机物进一步分解,2030 天d.后处理:去除残存的塑料、玻璃、金属等e.脱臭贮存28.影响堆肥质量的因素:垃圾中有机物含量、堆肥过程空气含量、碳分

18、含量、水分含量、 pH29.噪声污染控制技术a.吸声(消除室内噪声)吸声材料:疏松多孔、透气材料,如玻璃棉、矿渣棉、泡沫塑料、毛毡、木丝板、甘蔗棉等b.消声,针对空气动力性噪声。 在空气动力设备的气流通道上安装消声器。c.隔声隔声罩;隔声室;换气通道、门、窗;隔声屏(墙、堤);隔振与阻尼30.放射性来源:a.核工业三废 核工业包括:铀矿开采和冶炼,核燃料制备,核燃料燃烧乏燃料运输,乏燃料后处理和回收,核废物贮存、处理和处置等。核工业的不同环节均会有放射性核素向环境逸散,形成污染源。b.意外事故核电站泄漏等。例如,美国三喱岛和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泄漏。c.核试验核武器的试验影响全球,沉降

19、灰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如90Sr 和 137Cs。31.电磁辐射可能造成的危害:引燃引爆;干扰信号;危害人体健康32.热污染的危害 :热污染对水体的影响、对水质的影响、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影响 :CO2等化学物质的量增多,并导致城市上空温度升高33.生态系统的特征: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处于一种动态平衡。34.生态系统结构a.形态结构 ;b.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种群数量、种的空间配置和时间变化等,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 ;c.营养结构35.生态系统功能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36.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有哪些应用?a.对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和生物评价;b.生物净化 ;c.利用生态学原理制定生态规划方案; d.发展生态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