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最喜爱的一本书论语 平庄矿区二小 曹秀华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为什么这样说呢?这半部论语就能治天下,靠的是什么呢?靠的就是论语中蕴藏的大智慧啊!要问这本论语是谁写的,大家一定会脱口而出孔子。其实,这是错误的,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孔子死后其学生写的。最初比较认真系统的读论语是在师范读书的时候,怀着一半好奇一半功利的想法,我第一次完整读了论语。遗憾的是,我并没有找到赵普用于治天下的道理。不过收获还是很大,我第一次比较客观的认识了孔子这个人,读到了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对圣贤王道的憧憬向往,对仁道的执着追求,对弟子的谆谆教诲,以及他对君子的崇尚和对小人的痛恨。从论语中,我看到
2、的是一个实实在在,有血有肉的孔子,而不再是那个冷冰冰的符号,不是高高在上的“至圣”。随着读的次数的增加,以及更多相关书籍的阅读,我对论语的感触也越来越多,对孔子也越来越尊崇。其实在中国古代人物中,我最喜欢的是庄子、陶渊明之流,喜欢他们的浪漫清高、安贫乐道。但最尊重的还是孔子、杜甫这些“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圣贤。“神于天,圣于地”。虽然孔子不愿意接受圣人的称号,但能够脚踏实地的去实践,坚守自己的政治理想,能够把百姓挂在心上的人,就是百姓心中的圣贤,人民是不会忘记他们的。这样的荣誉,又岂止是封建统治者所能给予的。通读论语,这本经典讲述的到底是什么呢?客观的回答是:记录了孔子、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的
3、言行。再深一点,我想就是:阐释了孔子学派的“仁道”思想,这一思想的内容定义、现实表现、实行手段,以及记录了孔子学派推行其思想的整个过程和结果。下面说一下我对这一思想的理解。孔子学派的几个关键字:道,德,仁,礼,乐,政。述而一章的第六段,完整的提出了前五个关键字:“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主要包括礼和乐)”。而这一切的服务对象就是“政”。我想这也是“神”与“圣”的另一个不同。“神于天”,所以就离人民远了,关注的更多是自身,其中之道也就不足为外人道,把自己弄得越神秘,则膜拜者越多,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圣于地”,脚踏实地,扎根于群众,所以论语不厌其烦的向读者阐述“仁义道德”,从抽象到具
4、体,正面到侧面,理论与实事,低级到高级由上文可以清晰得出几个关键字的层次:道高于德,德高于仁,仁高于礼和乐,而孔子学派推行的“道”是要能够服务于“政”,从而造福天下的大道。“道”居于最高层,难免有些笼统和虚幻,似乎难以琢磨。不过我认为,“道”说的直白些,其实就是共产主义。人人安居乐业,社会安乐祥和,领导人(而非统治者)清廉敬业,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所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不正是共产主义吗?当然孔子学派的“道”,不只是注重经济的发达,更侧重于人民整体道德素质的提高。宪问一章有一段论述:“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
5、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君子是实行“道”的先锋队,而真正能做到君子的,在孔子心中,连尧舜之类的大贤都恐怕难以做到。可见“道”的遥远,与共产主义的遥远异曲同工。所以,“道”是孔子学派的最高理想。“德”,则自然是与人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有着坚定的“道”的理想的人,就是有德之人。当然,坚定的理想不是一句空话,是要付诸实践,严格遵守的。尧舜、文王,自然是有德的典范。孔子学派的一个优点就是其灵活性,创新性。如果用严格的“德”来鉴定人,恐怕称得上有德的,少之又少。这样就限制了“道”的推行。所以,孔子学派对“德”做了巧妙的妥协,提出“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只要思想大方向
6、正确,生活作风中出一些小问题,还是可以理解的。这样一来,能做到“德”的人就多了。不过这一妥协也实属无奈。虽然孔老先生言不由衷的说某某某可以算是有德之人了,但我想其实老先生还是嫌他做的不够好。这也导致孔子常常感慨:“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也只能对知心的弟子说道:“由,知德者鲜矣!”“仁”相对来说更加具体。而且“仁”也更容易做到。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可见“仁”并不远。对颜渊,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对仲弓,他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对樊迟,孔子说:“爱人。”可惜樊迟悟性不高,于是老师再次教导:“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对子
7、张这样的得意门生,孔子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即“恭、宽、信、敏、惠。”可见,“仁”的表现方式很多,关键在于心中有“仁”。至于表现方式,则因人而异。为一国之君的,需要有“敬天保民”之心;居于庙堂之高的,要“勤政廉洁,奉上爱民”;普通百姓,则只要做到遵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每个人都要做到“仁”,“仁”不分大小高低贵贱。孔子还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仁”之重要,可见一斑。可以认为,“仁”是君子以及向往君子之道的人们的行事标准和原则。在论语中,“仁”与“知”,仁者与知者常常并列。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知者不惑,
8、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而且“仁、义、礼、智、信”也将仁与知并列,我想可以把二者同归于德。虽然他们的目的心态不同,但是都在行仁道。知者,当然不是耍小聪明的人,而是有大智慧的人。知者行仁道,从侧面证明了“仁”的正确性。“仁”是一种具有普世性的规则。在任何的社会体制,社会阶层,“仁”都是必须遵守的。可以看出,“仁”中包含了“为人之道,处事之道,人伦之道”。我想这也正是论语能流传千年,享誉海内外的原因之一。“礼”则是“仁义道德”的制度化。为政一章第三段讲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可见,“礼”和“刑”一样,是起到约束的作用。但“刑”是一种威胁,让人因为害怕而不
9、敢为。“礼”却是一种教育,让人知耻而不为,达到“无讼”的地步,是从根源上杜绝不和谐的事情。孰优孰劣,显而易见。孔子最推崇的是周礼,盛赞组织制定周礼的周公。可见在西周就建立起了很完善的“礼”制。随后的几千年,虽然“礼”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多改变,但历朝历代无不重视“礼”,无不称自己为“礼仪之邦”。相比之下,西方则更重视“刑”,即法律。中国各朝虽然都有很详细的法律,不过“礼”在其中所显示的作用却不容忽视。“刑不上大夫”,便是“礼”对于法律公平性的粗暴干涉。在古代的经典故事中,也不乏法外开恩之事。法律的平等性遭到破坏,就很难保证能够有力彻底的贯彻实施。从现代观点看来,似乎“礼治”不如“法治”。其实
10、我觉得这是由于封建统治者对“礼”的有意曲解所致。从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后,孔子的思想便被不断的歪曲,成了统治者愚弄百姓的工具。到了民国时期,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痛斥封建礼教,孔家店成了封建礼教的藏污纳垢之所。可是,如果我们回归到论语中,会发现,两千多年的封建礼教,并不是孔子的思想。一个能说出“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一个爱好文学,熟读诗经,以“思无邪”来“一言以蔽之”的人,怎么会古板到固守那些腐朽的封建礼仪。只有那些腐儒和伪君子才会花费心思曲解诗经,为统治者漏洞重重的制度打上一个个补丁。孔子推崇“礼”,但他更加深知,“礼”只是一种制度或者仪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准则。
11、从孔子对“孝”的论述可以看出,“礼”固然重要,但是“德”才是核心。再如:“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齐奢也,宁俭;丧,与齐易也,宁戚。”这句明确指出,“礼”并不是繁文缛节,重在内心。“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为也?子曰:绘事后素。”这句更加形象的说明,“礼”的重要性,还是建立在“德”的基础上。没有“德”,徒抹一堆脂粉般的“礼”,只会成为后世的笑柄。更何况,人是活的,社会是不断变化的,“礼”也是与时俱进的。孔子固然推崇周礼,也没说周礼就是完美的不可改变的,这也是“礼”与“法”的一个区别。子罕一章的第三段:“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
12、违众,吾从下。”可见“礼”并非一成不变。而且从论语中看出,孔子对于寻常百姓,并不是很强调“礼”,但对于自己,弟子,以及诸侯大夫却严格要求。每当有诸侯大夫不遵“礼”时,老先生总是愤愤然。因为他知道,如果这些身居高位的,有社会影响力的人都不严格要求自己,怎么能给老百姓树立好榜样呢。到了后世,很不幸的“礼”却成了统治者欺压老百姓的工具,而他们自己却败坏伦理纲常。如今,我国提倡“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也正是“礼”与“刑”的相结合。“乐”常和“礼”列在一起。“礼以约之,乐以养之”。“乐”可以陶冶人的高尚情操。不过孔子也知道,“乐”只能作为辅助手段,毕竟不是所有百姓都能欣赏了“阳春白雪”。论语中多次
13、提到孔子对于音乐的喜爱,有对韶的盛赞,对郑国音乐的厌恶,以及谈到音乐的教化作用。对音乐我理解不深,也不愿从科学、心理学角度解释“乐”的巨大作用。不过很清楚的是,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对于人的道德情操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孔子听到当今社会的诸多“靡靡之音”,真不知老人家会做何感想。至于“为政”,“学而优则仕”,是孔子学派的入世思想。也我觉得也正是他能成为“圣人”的重要原因。孔子很感慨身不逢时,但他不会选择隐居逃避,却一直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十四年周游列国都不得重用,他还是不放弃。以至于门吏都知道他“知其不可而为之”。楚狂接舆等人的明劝暗讽,也改变不了他的志向。他知道,国无道,贤士可以明哲保身,隐居
14、山林,受苦的却是天下百姓。虽然志士也难以阻止昏君的无道,但毕竟螳臂当车也能唤醒一些良心。孔子称赞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孔子仕鲁四年,自己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周游列国十四年,仍然没有人愿意重用他。只因为心中装着老百姓,遵守“道德”“礼制”,损害的是统治阶层的利益。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一颗“仁德”之心。想想孔子家马厩失火时,他没有想去责怪当事人,而是关切的问:“伤人乎”。他深知以人为本的思想。孔子虽然在野,但国中发生大事,他会连忙跑去报告国君,以及素有纠葛的权臣,他的理由仅仅是:我也曾是臣子。虽然在野,他却依然用自己的影响力,为国家贡献一些力量。孔子的才能品德,光从他弟子身上便可清晰反映出来。泱泱楚国,楚王都得承认自己没有子贡那样优秀的使臣,颜回一样出色的辅相,子路一般英勇的将帅,宰予那么难得的官尹。而这些弟子对于老师的评价更凸显了孔子的才与德。我想子贡的一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TS 16551:2025 EN Health informatics - Reference model for virtual reality (VR)-based clinical practice simulation
- GB/T 12789.1-2025核反应堆仪表准则第1部分:一般原则
- 材料力学与智能材料重点基础知识点
- 高考数学应试技巧试题及答案辅导
- 信息处理技术员考前指导试题及答案
- 斗轮机火灾应急预案(3篇)
- 行政法与民主体制的关系试题及答案
- 护士火灾应急预案问题分析(3篇)
- 高考作文撬动未来的试题与答案
- 网络协议与实现试题及答案
- 电气控制及PLC应用技术(基于西门子S7-1200)活页式 课件 项目九 西门子S7-1200高级应用
- 初中函数-图像练习坐标纸(A4)直接打印版本
- 各级无尘室尘埃粒子测量表
- 成人本科学士学位英语词汇
- 第7课《溜索》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WMO五年级初级测评专项训练
- 班主任节PPT幻灯片课件
- 北师大高中英语必修一 (Celebrations)课件(第8课时)
- 中兴(ZXA10-XPON)高级工程师认证考试题库(含答案)
- 单值-移动极差X-MR控制图-模板
- 建筑水电安装施工专项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