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案 (2)_第1页
校本教案 (2)_第2页
校本教案 (2)_第3页
校本教案 (2)_第4页
校本教案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桃园中学七年级论语校本课教案 2015年3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1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2.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3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教学目标: 1理解论语中关于子女与父母关系的三句话。2.背诵这三句话。3能够反思与父母的关系,理解父母的苦心,正确处理与父母发生的矛盾。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不易,能够换位思考,改善与父母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每个人都有父母,小时候我

2、们都非常依赖父母,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有些同学会觉得父母总是唠唠叨叨,让人心烦,也许有些同学会觉得父母对自己要求太严,毫无自由,当然也会有些同学觉得父母就像自己的朋友,亲密无间,请大家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和父母的关系。(要求学生作简短发言,教师及时总结。) 我国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他是怎样看待子女与父母之间关系的?我们今天学习论语中的三句话。 二、自主、合作、探究。1教师板书第一句,学生抄写。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不远走高飞,如果走,也要有一定的方向。”)(1)学生翻译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教师强调“方”字的解释。(

3、方:方向)(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对这句话的理解。(3)教师提出问题:现在有人认为这句话已经不再适用,因为有飞机、汽车等快速交通工具,虽然地理位置远但往返时间短,出门没必要向父母说明。你是怎样看的?(4)学生发表自己见解。(5)教师总结并过渡到第二句话:其实孔子的这句话重点不在于不要远游,而在于不使父母过分思念和过分忧虑。这样就体现了子女对父母的孝敬。三、学生大声诵读,并尝试背诵。四、小结五、布置作业课后阅读和摘录论语中语句。第二课时 论语(节选)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孔子,走进他的思想世界,亲身体验和了解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综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综

4、合培养学生查阅、整理、筛选、运用资料的能力,综合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查阅、整理、筛选、运用资料的能力,综合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教学准备:1查阅论语中的典故及名言警句;2整理所学过的内容。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被尊为“圣人。他的一句句叮咛,曾成为了几代人的座右铭和不懈的追求。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大家再次走近这位先哲,让他美丽的光环也闪耀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中!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大家搜集、积累了一些资料,收获了不少成果

5、。今天,我们将把这个成果展示出来,愿大家在这次交流展示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二、我会读:朗读优美的句子,就等于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积累好的句子,则如同给自己的未来添注前进的能量。 1朗读句子我能行。(指导朗读,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大致谈谈对句意的理解。)2比比谁记住的多。(个体问、小组问,问后评价对与错。) 三、我会讲:生动的故事,犹如丝丝春雨,可以浸润人的心田,让人从中受益无穷。(听我讲论语故事,然后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四、我会悟: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好似一颗颗闪亮的珍珠,令人赏心悦目,又常引领我们人生的航向。(论语中的名言警句我知道。) 五、总结: “半部论语,可治天下。”论语记载了

6、孔子很多闪耀着金子般光辉的想法和愿望,语言朴实,而且有些内容也极富趣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倡导的人生理想。想象在一个晴朗的下午,一片清凉的树阴下,打开论语,听一位心怀伟大理想的老人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将是多大的享受啊!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利用工具书注音、解义。2了解作品及作者相关知识。3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把所学知识、道理付诸于实践。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

7、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能力提升。1学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注音:说(yuè) 愠(y

8、9;n) (2)解义: 学:学习。 而:表示顺接;表示转折。 时:按时。习:复习。亦:也是。说:通“悦”, 高兴,愉快。知:了解。愠:生气。君子:品格高尚的人。(3)画出朗读节奏。(4)翻译: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5)课文探究: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2学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注音:省(xng) 传(chuán)(2)解义: 吾:我。日:每天。三:多次。省:反省。为:替。谋

9、:出主意。而:转折。信:诚实。传:传授的知识。(3)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三、学生大声诵读,并尝试背诵。四、小结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利用工具书注音、解义。2了解作品及作者相关知识。3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把所学知识、道理付诸于实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检查上一课的背诵情况。二、新授。学习:子曰:“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1)注音:逾(yú) 矩(j)(2)解义:有:通“又”。而:表示顺承。立:独立。惑:迷惑。天命:自然

10、规律。逾:超过。矩:规矩。(3)画出朗读节奏。(4)翻译: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5)课文探究: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三、学生大声诵读,

11、并尝试背诵。四、小结第五课时教学目标:1利用工具书注音、解义。2了解作品及作者相关知识。3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把所学知识、道理付诸于实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检查上一课的背诵情况。二、新授。1.学习:子曰:“温/而知,可以/为师矣。”(1)解义:温:复习。故:旧的知识。新:新的领悟。可:可以。以:凭借。为:成为。(2)画出朗读节奏。(3)翻译: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4)课文探究:本章谈学习方法。2.学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注音:罔(wng) 殆(dài)(2)解义:而:表示转折。罔:迷惑。殆

12、:有害。(3)画出朗读节奏。(4)翻译: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5)课文探究: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三、学生大声诵读,并尝试背诵。四、小结第六课时教学目标:1利用工具书注音、解义。2了解作品及作者相关知识。3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把所学知识、道理付诸于实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检查上一课的背诵情况。二、新授。1.学习: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1)注音: 箪(dn) 瓢(piáo) 陋(lòu) 哉(zi)(2)解义:贤:品质高尚。堪:忍受

13、。乐:乐于学。(3)画出朗读节奏。(4)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5)课文探究: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 三、小结 四、完成相关练习:默写学过的内容。第七课时教学目标:1利用工具书注音、解义。2、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把所学知识、道理付诸于实践。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从论语中学到了很多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方面的知识。这前六章的语言都很简练,但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学习后,每个人都会受益匪浅。论语是处成语最多的文化典籍,我们就更

14、不能小视对这篇课文的挖掘。接下来,我们就继续学习论语的相关内容。一、能力提升。1.学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注音:好(hào)(2)解义:之:代词,学问。者:的人。好:喜欢、爱好。乐:以为乐趣。(3)画出朗读节奏。(4)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5)课文探究: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是:以学习为快乐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顶真,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2.学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15、于我/如浮云。”(1)注音:肱(gng)(2)解义:饭:名词作动词,吃饭。疏:粗粮。水:冷水。曲肱:弯着胳膊。而:顺承。乐:乐趣。不义:不正当手段。于:对于。(3)画出朗读节奏。(4)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5)课文探究:本内容讲人的道德修养。三、小结四、完成相关练习:默写学过的内容。第八课时教学目标:1利用工具书注音、解义。2了解作品及作者相关知识。3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把所学知识、道理付诸于实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检查上一课的背诵情况。二、新授。1.学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解义:三:几个。行:走。焉;在其中。其:代词,他。而:顺承。善:优点、长处。从:跟从、学习。(2)画出朗读节奏。(3)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