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克和克的认识_第1页
千克和克的认识_第2页
千克和克的认识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千克和克的认识“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那么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如今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渐渐“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老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老师的

2、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那么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清楚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老师应具有

3、的根本概念都具有了。千克和克的认识一、教学内容:北京市21世纪教材小学数学第四册6163页。二、教学目的:1、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2、在测量活动中,初步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才能。4、培养学生观察才能、动手操作才能及合作学习的才能。三、教学重点: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kg=1000克g。2、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四、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五、教具准备:课件、台秤、各种实物。六、教学过程:一 兴趣引入、初步感知:1、同学们都玩过跷跷板

4、吧?假如老师和明明玩跷跷板,会怎样呢?为什么?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物体是有轻、有重的。说一说,你身边那些物体轻,那些物体重?3、感受身边物体的质量拿出包装大小相似的一袋盐和一袋薯片,分别掂一掂,说说自己的感受。二 充分感受、自主探究:1、认识计量工具“秤。1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有质量。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质量,就要借助测量工具“秤去称。生活中有哪些秤呢?2把你认识的秤介绍给大家。课件演示:台秤、电子秤、杆秤、盘秤、弹簧秤、安康秤2、认识常用的计量单位“千克、“克。1测量长度要用到长度单位,称物体的质量要用到质量单位。你们知道有哪些质量单位吗?2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和“克板书课题。“千克用

5、字母kg表示,“克用字母g表示。对于学生提到的“斤、“两,告诉学生是我们生活中人们习惯的说法。3认识台秤:当指针指向1时,表示1千克,指向2时表示几千克呢?看一看,想一想最多能称几千克的物品?3、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1我们每组桌上都有一袋盐,请把它放在秤上称一称,看看这袋盐的质量是多少?2每个同学把这袋盐放在手上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物品到底有多重,把你的感受告诉小组同学。3请各组称出1千克的苹果,装在塑料袋里掂一掂,再数一数有多少个?4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那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一千克?4、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1每个同学都有一枚2分硬币,把它拿在手中掂一掂,感觉怎么样?很轻一般,称比较轻的

6、物体的质量,我们通常用“克作单位,用天平来称。2简单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3操作理论:小组合作用天平称2分硬币的质量,并汇报称得的结果。4把1克重的2分硬币拿在手中再掂一掂,闭上眼睛感受一下1克的质量,换只手再掂一掂。5用天平称出1克瓜子,看看有多少粒。6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大约重1克?7再掂一掂100克的薯片大约有多重,500克的饼干大约有多重。5、千克与克的关系。1谁愿意把你们手中的100克的薯片借老师用用?向学生借100克的薯片,装在一个大袋子里,边借边数,借了多少克。2老师借了1000克的薯片,放在台秤上称一称,是多少千克?1000“克是以克作单位,1“千克是以千克作单位,它们之间

7、是什么关系呢?3小结、板书:1千克kg=1000克g。4比照:一手掂2分硬币,一手掂1千克的物品,有什么感受?想像:多少个2分硬币的质量是1千克?三、解决问题、拓展延伸:1、分别称出1千克的毛线和1千克的钉子,说说自己的感受。体会要知道物品的质量,不能仅凭它的外观、用处去判断,而要实际去称一称。2、先估计物品的质量,再称一称,填入表中。表略3、小组活动。课下称出本组同学的体重,填入表中,并提出问题。表略四质疑小结、概括评价: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2、概括:今天我们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比一比,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而且能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般说来,“老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非常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