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二物理第二章初二物理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运动的世界 复习总结复习总结上海科技版上海科技版【本讲教育信息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复习总结1. 运动是绝对的,运动和静止都具有相对性。2. 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参照物的选择。3. 长度及时间的单位及其单位换算。4. 会使用刻度尺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5. 比拟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及速度是如何定义的。6. 会用公式计算速度、路程和时间7. 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8. 能用科学的方法探究物体速度的变化。二. 重点、难点:重点:以上主要内容均为本章的重点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长度的测量、路程和时间的计算。三. 知识要点
2、分析:一机械运动:1运动是个多义词,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2运发动、足球、列车、地球、人造卫星、太阳系、银河系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即使是我们认为不动的铁轨,地球上的树木、高山,我们教室中的课桌和椅子它们都在跟随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他们也在做机械运动。所以: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3在上?动与静?这节课时,我列举了同一个乘客由于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所以对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描述也不同。判定汽车、司机和乘客都在做机械运动。但是司机和男孩
3、所说乘客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说法都有道理。因为他们在研究乘客的运动情况时,选定的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在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定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4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在农田里并排行驶,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飞行,说它们是运动的,选大地为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如果选卡车或收割机为参照物,如果选受油机或加油机为参照物,另一物体是静止的。因为它们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像卡车和收割机这样两个物体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变,那么称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一
4、名法国飞行员在天空中抓住了一颗飞行的子弹就是这个道理。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举例说明当所选的参照物不同时,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不相同。例如列车中的乘客以地面为参照物是动的,以车厢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二长度的单位与测量1. 长度的单位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规定它的单位。我们已经知道“米是国际统一的长度根本单位,其他的长度单位是由米派生的。米的代表符号是 m。其他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 km,dm,cm,mm,m,nm。同学们要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单位长度能心中有数,有个粗略的概念。例如:
5、常用铅笔笔心直径大约 1 毫米,小姆指宽约有 1 厘米,手掌的宽大约有 1 分米,成年人的腿长大约 1 米左右。完成以下长度单位的换算。 千米=_厘米。 答:2104厘米500 微米=_米。 答:米2. 时间单位3. 使用刻度尺测长度认真观察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要做到三看:一看刻度尺零刻度在哪里?是否清楚?二看它的量程。三看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也就是 1 个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值。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应注意的问题:首先,刻度尺要放正不可歪斜。其次,测量时要将刻度尺的零刻度与被测物体的起始点对齐。第三,视线要垂直待测物体的长度和直尺的刻度面。第四,由于同学们手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所以我们测量的结
6、果只能准确到毫米,毫米的下一位要用眼睛来估计,所以这一位数字是不准确的, 这样做比不估计更准确些。 但它是有意义的。测量结果应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不写单位没有意义。测量时被测物体的末端如果正对着刻度线,此时的估计值就是数字“0,记录时不可少。如下图两物体的长度如下:此物体的长度为或 33.2mm.此物体的长度为或 30.0cm。3误差:什么是误差:由于测量长度结果中估计值不可能是准确的,有的同学可能估计得偏大一些,而有的同学估计的数值可能小一些,而一个物体它的真实长度总是一定的,这个真实的长度叫做真实值,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误差与错误不
7、同:教师指出说明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及进行测量的人有关。测量时误差是不可绝对防止的。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防止的,而误差是不可防止的。减小误差的方法:对同一长度可以屡次测量,把几次测量结果相加再除以测量的次数所得到的值。即为这几次测量的平均值。屡次测量的平均值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求取平均值,平均值小数点后保存的位数与原测量值中小数点后位数相同,其最后一位要四舍五入。三比拟物体运动的快慢1比拟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具有普便意义的是用速度来比拟。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是指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
8、通过的路程。2公式:vst3单位:m/s 或 km/h 且 1m/s=3.6km/h4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做直线运动,且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这样我们计算物体的运动速度可知,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速度是不变的,我们称这种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在自然界中真正的匀速直线运动是不存在的,但它却是自然界中最根本的运动。我们只所以研究它,就是因为任何复杂的运动都可以分成无数个匀速直线运动或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而如果物体做直线运动,且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一定相等,这样我们计算这个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运动速度后发现,这个物体的运动速度是不断变化的,我们称这种运动为变速直
9、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那么是比拟复杂的运动了。5平均速度 从甲地到乙地,自行车用了 1 小时,而摩托车那么只用了 20 分钟。他们都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可他们的运动快慢如何表示呢?所以在物理学中引入了平均速度的概念。可以用平均速度粗略地表示变速运动的快慢,把复杂问题简化处理。即将变速直线运动当成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它的计算公式为:vST总总其实我们平时所说的速度都是指的平均速度。我们在探究物体速度的变化时,其实测量的就是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学海导航 【思维根底】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机械运动、参照物、速度、平均速度、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本章的重点是速度的概念。在理解这一概念的根底
10、上,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并能应用它计算速度、路程和时间,这是很重要的。 做下面一组填空题 1.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_ 。在描述物体运动情况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_。 2.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 3. 人坐在向前行驶的汽车里,看到路旁的树木向车前方退去,他是以_作参照物。 4. 运动的_不变,经过的路线是_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5. 速度是表示_的物理量.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_。计算公式是=_ 6.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读作_,交通运输中常用的速度单位是_。 7. 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在相
11、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一般_。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用_来表示。计算公式为_。 参考答案 1. 机械运动,参照物. 2. 参照物,相对性. 3. 汽车自己 4. 快慢,直线. 5. 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的路程,st 6. 米/秒,米每秒,千米/时. 7. 不相等,平均速度,. st 【学法指要】 在表达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即事先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运动是绝对的,这是指整个宇宙是由运动着的物质组成,绝对不动的东西是没有的. 我们平时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这是指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同一个物体,相对于这个参照物是运动的,相对于另一个物体都是静止的。
12、例 1. 人坐在小船上,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河岸上有树,如果用树作参照物,人是运动的,小船是运动的,河岸是静止的。如果以人作参照物,小船是_,河岸是_,河岸上的树是_。 分析:人坐在小船上顺流而下. 假设以船上的人作参照物即假定该人是静止不动的 。来研究船、河岸和岸上的树,那么与人没有相对位置变化的船是静止的,与人有相对位置变化的河岸和岸上的树是运动的。 答:此题应填 静止的,运动的,运动的。 例 2. 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探险队乘坐的中华勇士号橡皮艇在长江上游顺流而下,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以橡皮艇为参照物,江水是静止的 B以江水为参照物,探险队员是静止的 C以岸边的树为参照物,探险队员
13、是静止的 D以探险队员为参照物,橡皮艇是运动的 分析:假设以岸边地面参照物,探险队员、橡皮艇、江水都向下游运动,而且运动得一样快,而岸边的树是不动的。因此,上面的几种说法中只有“以江水为参照物,探险队员是静止的的说法是正确的。 答:此题应选B 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物体经过的路线的长度,叫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用时间去除这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就可以得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用公式表示是V=st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在数值上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应当注意,上式中速度与路程 s 不能认为是正比关系,速度与时间 t 也不是反比关
14、系。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个确定值。它描绘的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在物理学里,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由上式还可以得出路程 s 与时间 t 的函数关系,即 s=t. 前后两个公式分别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路程公式。在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须知道速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读作米每秒。在交通运输上常用千米每小时做单位。1 千米/时=米/秒。136 .例 3. 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1 分钟通过了 1200 米的路程,小汽车的行驶速度是 A1200 米/秒B20 米/秒C60 米/秒D米/秒分析:小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的时间 t=1 分钟
15、=60 秒,通过的路程 s=1200 米,小汽车行驶的速度 =st =秒米601200 =20 米/秒 答:此题应选B 例 4. 长 20 米的一列火车,以 36 千米/时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铁桥,铁桥长 980 米。问这列火车过桥要用多少秒? 分析:在火车过桥的全部过程中,火车头所通过的路程 s 应等于桥长与列车长之和。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t=,=36 千米/时=10 米/秒,即可求 tstsv 解:列车过桥时间 tsv =9802010米米米秒/ =100 秒 例 5. 两个火车站之间的铁轨为双轨。两列火车同时从两个火车站相向开出。一列火车的速度是 20 米/秒,另一列火车的速度是
16、千米/时. 开出后两列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经 90分相遇。两个火车站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分析:在 90 分钟的时间里,两列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行驶的路程分别为 s1和 s2。两个车站之间的距离 s 应等于 s1和 s2的和。 解:其中一列火车的路程 s1=1t =20 米/秒9060 秒 =108103米 =108 千米 另一列火车的路程 s2=2t千米/时时9060千米 两个车站间的距离 s=s1+s2 =108 千米千米千米 例 6.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 米/秒,一个人面对一高山喊一声,4 秒后听到回声. 问人距离高山大约是多少千米? 分析: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可以认为是匀
17、速的。4 秒是声音在人和高山之间来回的时间,所以计算距离时 t 应取 2 秒。 解:人和高山之间的距离 S = t =340 米/秒2 秒 =680 米千米 例 7. 解放军某部队以 6 千米/时的速度从驻地出发,当部队出发两小时后,由驻地派出一辆摩托车,预定在 15 分后追上部队。摩托车需要用多大的速度行驶? 分析:部队在被摩托车追上时,共走了小时,部队在这段时间里所走的路程与摩214托车在 1/4 小时的时间里行驶的路程相等。 解:部队所走的路程 s = t =6 千米/时时214千米 摩托车的速度 =st =13514. 千米 =54 千米/时例 8. 甲、乙两人同时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18、甲的速度1=1 米/秒,乙的速度2=2 米/秒。甲、乙两人的出发点相距 s=1500 米。那么甲、乙两人经_秒就可以相遇,相遇处距甲的出发点_米。分析:由图来分析,甲、乙两人分别从 A、B 出发,各以1、2的速度同时相向运动,经 t 秒在 C 点相遇. 甲、乙分别走过的路程为 s1、s2。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公式应有以下二式成立 s1 =1t s2 =2t 又依据题意 s1和 s2之和应等于出发前两人之间的距离,即 S =s1+s2 将与式代入式得出 S =1t+2t =(1+2)t 甲、乙两人由出发到相遇所经过的时间 t =s()12 =150012米米秒()/ =500 秒 相遇处距甲的
19、出发点之间的距离,即 s1 s1 =1t =1 米/秒500 秒 =500 米 答:此题应填 500,500如果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但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在粗略研究这种变速直线运动时,也可以用求它的速度。不过这时求出的速度表vst示的是物体在通过路程 s 中的平均快慢程度,应该叫平均速度。 例 9. 从甲地到乙地全长 60 千米,汽车以 30 千米/时的速度行驶 15 千米后,接着又以 45千米/时的速度行驶到乙地. 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分析:汽车行驶的总路程是 60 千米。汽车在前 15 千米行驶的速度是 30 千米/时,由此可以求出汽车行
20、驶这 15 千米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汽车在后一段行驶的路程是 60 千米15 千米=45 千米。速度是 45 千米/时,汽车在后一段行驶的时间也是可以求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根据汽车行驶的总路程和总的行驶时间求出它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了。解:汽车行驶的总路程 s=60 千米。汽车在前 15 千米行驶的时间 t1=s11 =1530千米千米时/时汽车在后一段行驶的路程 S2=SS1=60 千米15 千米=45 千米,行驶的时间 t2=s22 =4545千米千米时/ =1 时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 st stt1260051千米时时. =40 千米/时【思维体操】1. 甲、乙、丙三人各乘一汽车沿
21、平直公路同向开行,他们各自以自己为参照物,甲看见乙乘坐的汽车静止不动,乙看见丙乘坐的汽车离自己远去,丙看见甲乘坐的汽车在后退. 假设以地面为参照物时,_ 汽车运动得最快。分析:甲、乙、丙三个人各以自己为参照物,即事先假定自己为不动的物体来观察另外两辆汽车的运动。从甲看见乙乘坐的汽车静止不动,可以断定乙汽车和甲汽车运动得一样快. 从乙看见丙乘坐的汽车离自己远去,和丙看见甲乘坐的汽车往后退,可以断定丙乘坐的汽车行驶在甲乘坐的那辆汽车的前面、所以它运动得最快. 当然上面的两个判断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进行观察,得出的结果。答:此题应填丙2.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位法国飞行员在一次空战中发现脸旁有一只小“
22、昆虫在飞,他顺手抓过来一看竟然是一颗德国的子弹. 你能用物理知识说明这件事发生的条件吗?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螺旋浆飞机的速度一般为 150 米/秒现在超音速飞机的速度可超过 340 米/秒. 我们知道枪弹的速度一般比这个值要大,它刚出口时的速度可到达800 米/秒左右。但是子弹在飞行中受到空气阻力,速度将逐渐减小。题中所说的那颗子弹飞行一段距离进入座舱后速度可以到达 150 米/秒,这时子弹对于飞机是相对静止的,所以法国飞行员顺手可以把它抓住。答:发生这件事的条件是,子弹与飞机沿同一方向飞行,而且他们速度的大小很相近。 【心中有数】各级各类考试中涉及到本章的内容主要是参照物和速度这两局部知识
23、。题目出的都不难,但是每年都必考,所以学生一定要学会。例题 1 某人坐在匀速行驶的列车中,他以车厢为参照物,他是 的. 填“运动或“静止答:此题应填静止. 例题 2 汽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10 秒钟通过了 150 米的路程,汽车的速度是 A1500 米/秒B160 米/秒 C50 米/秒D15 米/秒答:此题应选D【动脑动手】一. 填空题1. 我国发射的同步卫星,它相对于 是静止的,相对于太阳是 . 2. 月亮躲进云里,是以 为参照物. 3. 坐在行驶的汽车中的乘客,以路旁的树为参照物,他是 的. 4. 坐在教室里的同学,以地面为参照物时,他是 的. 5. 一只小船在小河里行驶,以这
24、只小船作参照物,岸是 的. 6. 一架飞机匀速飞行,10 分钟的路程是 120 千米,它的速度是 米/秒,合 千米/时. 7. 隧道长 900 米,长 100 米的火车以 25 米/秒的速度匀速通过这个隧道,所用的时间是_ 秒. 8. 如下图,钢球沿斜面滚下后又在水平面上滚过 25 米. 斜面长 20 米. 钢球在斜面和地面上滚动的时间分别为 5 秒和 10 秒. 钢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是_米/秒. 钢球在地面上的平均速度是 米/秒,钢球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米/秒. 二. 选择题1. 在平直公路上,一辆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30 分钟通过的距离是 36 千米,那么 A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20 米
25、/秒B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10 米/秒C汽车行驶的速度为千米/时D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36 千米/时2. 甲、乙两汽车同时从相距 10 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是54 千米/时,乙车的速度为 10 米/秒,它们相遇时,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B甲车比乙车多走 2 千米C甲车比乙车少走 1 千米D甲车走 7 千米,乙车走 3 千米参考答案一. 填空题1. 地球,运动的 2. 云层 3. 运动 4. 静止5. 运动 6. 200,7207. 40 8. 4, ,3二. 选择题1. A 2. B 【创新园地】与创造活动关系至为密切,可以说是创造思维的中心是发散思维
26、. 因此,改革教育加强思维教学,重点是要加强发散思维的教学。发散思维通常又可以分为三种: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和求异思维。什么是逆向思维呢?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儿最先提出逆向思维的概念。他认为人们的思维活动就其途径和程序来看,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按事物的开展程序,从事物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开始,逐步导出结果,可称之为正向思维。反之,假设已经知道了结果或结论来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和条件,就叫做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方向,它在培养创造性人材方面有重要作用。在进行思维教学时,要通过物理学史上科学运用逆向思维取得成功的例子,引导学生对逆向思维的重视. 例如开普勒在 1609 年到 1619 年
27、之间先后发表了关于行星运动的三条定律。开普勒三条定律只说明了行星如何在运动。后来牛顿依据逆向思维,找到了产生行星运动的原因,并在 1687 年发表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请思考并答复以下两个问题. 1. 甲和乙两位女同学比赛 50 米短跑,甲跑的快,跑完 50 米到达终点时,乙才跑了 40米。甲说我们再跑一次,这次你落后了 10 米,下次我从起跑线后退 10 米,我们还按这回的速度跑。我多跑 10 米,你和我就可以同时到达终点了。乙同意后两人又跑了一次,结果还是甲先到达终点. 这是为什么?2. 乘坐汽艇先在平静的水库里往返行驶一次,之后又在流动的河水里往返行驶一次,两次行驶汽艇相对于水的速度相同
28、,驶过后距离也相等. 有人说:“在河里行驶顺水和逆水所用时间虽不同,但是一慢一快相互抵消,就等于在水库中往返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事实上这两种情况所用时间却不相同. 你知道为什么会不一样?哪种情况下所用的时间少些?创新园地问题答案1. 因为,尽管甲从起跑线后退 10 米,开赛后甲跑的快,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跑完 50 米,乙跑完 40 米,最后每人还要各跑 10 米. 这是一次 10 米短跑赛,甲跑得快,最后甲还是要先到达中点. 2. 设汽艇速度为 ,水流的速度为 u(且 u),距离是 s. 在静水中往返一次的时间 ts2在流水中,顺流而下用的时间 tsu1逆水而上用的时间 tsu2往返一次总时间
29、+tt12susu 2212222susu() = 21122su比拟与式可知t1t2t也就是说在静水中所用时间比流水中所用时间短. 【模拟试题模拟试题】 答题时间:80 分钟A 组一. 填空题1. 将下面的单位进行变换1150 厘米= 米。22 分米= 毫米。3270 千米/时= 米/秒。440 米/秒= 千米/时。2. 速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3. 静止站在上升的电梯中的乘客,以地面为参照物他是 的,以电梯为参照物他是 的。 填“运动或“静止4. 一辆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 2 分钟内通过了 1.8 千米的路程,那么这辆汽车最后300 米内的速度是 米/秒。5. 甲、乙两地相距 600
30、0 米,一辆汽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 30 米/秒的速度行驶,后一半路程以 20 米/秒的速度行驶,那么这辆车在甲乙两地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米/秒。6. 一个骑自行车,先以 7 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 21 千米,又以 10 千米/时的速度行驶20 千米。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千米/时,约合 米/秒。7. 某骑车人以 4 米/秒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2 分钟内他通过的路程是 米。假设要通过 4 千米的路程,他需要 秒,合 分钟。二. 选择题1. 甲同学看到路边树木向东运动,乙看到甲静止不动,假设以地面为参照物应当是 。A. 甲向西乙向东运动 B. 甲、乙都向西运动C. 甲向东乙向西运动 D. 甲、
31、乙都向东运动2. 关于参照物,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作参照物。B. 一切物体都可能被选作参照物。C. 参照物就是绝对不能动的物体。D.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由于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可能不同。3. 小船在河水中逆流而上,船上的乘客是 。A. 岸为参照物,河水是运动的 B. 以水为参照物,船是静止的C. 人为参照物,船是静止的 D. 以船为参照物,岸是静止的4. 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比拟适合测量 。A. 教室的长度 B.一根头发丝的直径C. 物理课本的宽度 D. 天安门旗杆的长度5. 正常运行的客车速度是 20 米/秒,这句话的意义是 。A. 客车
32、每秒钟运动的速度是 20 米 B. 客车每秒钟通过 20 米 C. 客车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 20 米 D. 客车通过的路程是 20 米6. 甲、乙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的速度是乙的 3 倍,那么 。 A. 甲通过的时间是乙通过路程的 3 倍 B. 甲所用的时间是乙所用时间的 1/3 C. 在相同的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是乙通过的路程的 1/3 D. 通过相同的路程,甲所用的时间是乙用时间的 1/37. 有关速度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物体速度越大,那么物体的运动路程越长。 B. 物体速度越大,那么物体的运动时间越短 C. 物体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越快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8.
33、甲、乙两人分别坐在并列的两个升降机中,甲看到乙在上升,楼房也在上升,乙看到楼房在上升,甲在下降。假设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 。 A. 甲在上升,乙在下降 B. 甲、乙都在下降,但乙比甲降得快 C. 甲、乙都在下降,但乙比甲降得慢 D. 以上三种分析都不对9. 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是 10 米/秒,乙车速度 8 米/秒。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走 800 米 B. 相遇时距甲车出发地 800 米 C. 相遇时甲车走了 4200 米 D. 两车在中点相遇 三. 计算题1. 某同学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千米,他以 5 米/秒的平均速度
34、骑车上学,问他在路上需多少时间?2. 甲同学骑车的平均速度是 8 米/秒,乙同学骑车的平均速度是 10 米/秒,甲、乙两同学同时从 A 地出发到 B 地。当乙到达 B 地时,甲、乙相距 100 米。求 A、B 两地的距离?3. 某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前 2 秒经过的路程是 24 米,后 4 秒经过的路程是 42 米,求在 6 秒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秒?4. 一列火车长 80 米,2 分钟内通过了 1120 米的路程,这列火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按这个速度通过一座长 600 米的大桥需多少时间?5.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 1450 米/秒,从船上向深度为 580 米的海底发出声波,经过多少长时
35、间能收到回音?B 组一. 填空题1. 完成以下单位换算:13.7 千米= 分米。250 厘米= 微米。354 千米/时= 米/秒。420 米/秒= 千米/时。2. 选择适当的单位填空:1一根头发丝的直径为 75 。2大拇指指甲宽约为 。3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 。3. 某同学跑完 100 米用了 13 秒,问这位同学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 米/秒。4. 汽车以 54 千米/小时的速度前进 15 分钟后,又以 72 千米/小时的速度前进 15 分钟。那么汽车在前 20 分钟的平均速度是 米/秒,最后 20 分钟的平均速度是 米/秒。5. 甲同学以 8 米/秒的速度从 A 点跑到 B 点用时间 20 秒,乙同学从 A 点到 B 点需要 25秒,那么乙同学在这段路上的平均速度是 米/秒。6. 在站台上停有甲、乙两列火车,当甲车向东开动后,乙车上的乘客觉得自己向西运动,他选的参照物是 。7.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108米/秒,太阳距地球1011米/秒,太阳发出的光经 秒到地球。8.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和乙,甲的速度是乙的 4 倍,乙走的路程是甲的 1/3,那么乙用的时间是甲所用时间的 倍。二. 选择题1. 甲乙三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机械工程材料及其成形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医学院《机械工程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化工原理理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中高考语文试题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管理工程数学基础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媒介公关与危机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司法文书写作与法律文献检索》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大气污染控制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护理学基础实验(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房产抵账协议书范本
-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 舞蹈基本功训练与舞蹈鉴赏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兰州文理学院
- 《化妆品原料》课件-油脂的基本特性
- MOOC 英语口语进阶-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招标代理服务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Unit9SectionA(1a-2d)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 下课了助农直播-大学生助农电商实践平台(简略版)
- 热辐射的一般知识
- 雾化吸入评分标准
- 肺外结核诊治概况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