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帕酮治疗各类心律失常疗效及电生理效应_第1页
普罗帕酮治疗各类心律失常疗效及电生理效应_第2页
普罗帕酮治疗各类心律失常疗效及电生理效应_第3页
普罗帕酮治疗各类心律失常疗效及电生理效应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普罗帕酮治疗各类心律失常疗效及电生理效应陈次滨吴沃栋黄致坤黄清福沈彦木焱 普罗帕酮已成为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治疗各类心律失常中,以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显著,国内外报道较多。但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其电生理效应,报道较少。本文报道本院自19851997年诊断心律失常查因及药物筛选病人,进行食道调搏术(TEAP),比较各类心律失常用药后疗效及急性电生理效应,以探讨其临床疗效与电生理效应,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90例收集本院19851997年临床诊断心律失常速查因和药物筛选的病人,由1870岁,平均年龄(39.3

2、±3.2)岁,男33例,女57例。 2. 病人分组:按心电图分为房性期前收缩(APC)8例,心房纤颤(AF)5例(均为调搏中诱发的病人),室上性心动过速SVT 45例,室性期前收缩(VPC)48例,其中按Lown"s分级,级10例,级23例,级8例,级7例。 3.检查和给药方法:全部病人检查前停用所有抗心律失常药5个半衰期以上,按常规用S1-S1及S1-S2,S2-S3等方法行心房调搏检查1。分别测量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纠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窦房传导时间(SACT),房室结不应期(AVNERP),和诱发心动过速,测旁道不应期(APERP)等。后推注普罗帕

3、酮按1.52mg/kg体重加入50% GS2030mL稀释后静脉推注,用药后5 min,10min,15min,20min各做一分钟心电图记录观察用药后心电图变化和统计疗效。20min后重测上述各种电生理参数和再诱发心动过速试验。 4.观察疗效指标: (1)(参考柳氏等标准判断)2AF和SVT病人:用药后不能诱发PSVT和AF;或再诱发仅见回波者,为显效。能诱发但呈自限性(发作持续时间不超过30s而自行终止),为有效,凡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 (2)(按徐氏等标准判断)3VPC和APC病人用药后异位节律较用药前减少90%为显效;75%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 5. 促心律失常观察:参考徐

4、氏等标准3凡用药后早搏增加310倍以上;用药后出现新的心律失常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增加10倍;用药后出现持续性或非持续性VT、尖端转型VT判为促心律失常反应。 6. 统计学方法:所测数据输入计算机处理,以(±s)表示,采用配对计量资料t检验,组间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有显著差异。 终止(20%),总有效40例(88.9%)。其余的房性心律失常病例较少没统计学意义(见表1)。 结果 1.普罗帕酮治疗各类心律失常的疗效比较。45例SVT静注普罗帕酮即时终止有44例(97.7%),但经诱发试验,有16例可再诱发(35.6%),9例发作后可自行终止(20%),总有效40例(8

5、8.9%)。其余的房性心律失常病例较少没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可见SVT与VPC对普罗帕酮静注疗效显著,P0.05有显著差异。而两类心律失常之间比较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 2.普罗帕酮静注对治疗各类室早的疗效评定。发现48例各级VPC中,级室早疗效较好有显著性,P0.05。其余各级VPC对普罗帕酮疗效没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可见静注普罗帕酮对VPC减少95%21例(43.7%),减少75%17例(35.4%)。 3.普罗帕酮静注后对窦房结及房室结的影响。66例各类心律失常中静注普罗帕酮前后均测定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见表3)。 表1普罗帕酮治疗各类心律失常的疗效比较

6、类型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n (%) n (%) n (%) n (%) AF 5 1 (20) 4 (80) 1 (20) APC 8 4 (50) 1 (12.5) 3 (37.5) 5 (62.5) SVT 45 26 (57.8) 14 (31.1) 5 (11.1) 40 (88.9)* VPC 48 21 (43.8) 17 (35.4) 10 (20.8) 38 (79.2)* *P0.05。 表2普罗帕酮对VPC的疗效评定 分级 病例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n % n (%) n (%) n (%) 10 3 (6.25) 2 (4.16) 5 (10.41)

7、5 (10.41) 23 12 (25.0) 9 (18.75) 2 (4.16) 21 (43.75)* 8 1 (2.08) 6 (12.5) 1 (2.08) 7 (14.58) 7 5 (10.41) 2 (4.16) 5 (10.41) 合计 48 21 (43.8) 17 (35.4) 10 (20.8) 38 (79.2) *P0.05。 表3各类心律失常治疗前后电生理效应±s 参数 房性早搏(n=8) 室上性心动过速(n=26) 室性早搏(n=32) 用药前 用药后 用药前 用药后 用药前 用药后 SRNT(ms) 1 067.5±53 1 090±

8、;43 1 095±37 1 067±43 1 108±25 1 163±28 SNRT(ms) 341±39 350±38 377±22 369±22 358±18 373±44 SACT(ms) 134.5±9.9 150±7.6 201±73 158±11 131±3.8 136±66 ERP(ms) 272.5±8.1 303±10 264±9.3 381±12 272±12 3

9、23±12* W"s·p(bpm)* 152±9.2 143±6.6 152±3.8 138±3.3 148±3.9 133±3.0 *P0.05,W"s·p=文氏点。 表3可见1各类心律失常对普罗帕酮的急性电生理效应,以房室结的不应期延长显著,P0.05。对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纠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窦房传导时间(SACT);均没有明显影响。P0.05。 4.促心律失常反应。本研究90例静注普罗帕酮均没有发现促心律失常的反应,个别病例用后早搏增加,但没达到促心律失常

10、的标准。 讨论 1.应用TEAP来评价药物疗效和药物应用后的电生理效应测定,方法简易,且无创性,病人易于接受,本文通过TEAP术来了解普罗帕酮静注后对各类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其急性电生理效应的研究,发现普罗帕酮治疗PSVT的总有效率达88.9%,较国内柳氏等报道53%为高2。而普罗帕酮对VPC的疗效仅次于SVT,为79.2%,较国内徐氏等报道69.2%为高3。可能原因是徐氏报道均是口服普罗帕酮,而本文是静注,是否存在生物利用度和代谢差异有关。本研究应用普罗帕酮治疗其他房性心律失常欠佳,是否与本文房性心律失常的病例太少有关,仍待进一步探讨。 2.普罗帕酮对心脏传导系统的影响,国内报道不一,本文66例

11、作了用药前后的食道电生理检查,发现普罗帕酮静注后对SNRT;CSNRT;SACT等都有轻度延长,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对房室结功能影响大,尤其AVNERP延长有显著差异,P0.05。文氏点也有提前,但与用药前比较没有显著差异。这与国内贺氏等人报道临床有效剂量的普罗帕酮使窦房结自律性,传导功能受抑制不同4。而张氏和李氏等报道普罗帕酮对窦结无影响5,6,本文与后两者相似。 3.促心律失常的观察。本文90例静注普罗帕酮治疗各类心律失常的观察中,仅见3例应用普罗帕酮后早搏增加,其中VPC 2例,APC 1例,但均未达到促心律失常的标准。可见按1.52 mg/kg剂量静注普罗帕酮,仍为安全的有效剂量

12、。但国内徐氏等报道口服普罗帕酮产生促心律失常作用2,可能与个体的代谢差异外,还与长期应用组织内有一定积蓄,尤其心肌组织的蓄积而产生心律失常作用,所以,在临床应用时,还需密切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心律失常变化,有否新的心律失常发生,尤其长期应用的患者更需注意调整剂量,以防止普罗帕酮的促心律失常发生。临床应用应强调个体化,不能根据普罗帕酮血浓度来预测它的治疗作用或促心律失常反应。本方法评价普罗帕酮,证实普罗帕酮的疗效确切,尤其是SVT,VPC疗效达88.9%和79.2%。普罗帕酮目前仍是常用和理想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作者单位:510150广州市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陈次滨,沈彦木焱. 临床心脏电生理.广州医药,1985, 4:37 2柳俊, 邓昭文,黄自珍,等. 普罗帕酮对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电生理效应,临床心电学杂志, 1994, 3(3):106108 3徐超,蒋文平. 心律平药动力学和药效学观察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 1995, 9(3):127129 4贺峰,赵秀芬,陈秀琳,等. 食道调搏对心律平临床急性电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