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使用者对即时通讯软件使用意愿之实证研究_第1页
影响使用者对即时通讯软件使用意愿之实证研究_第2页
影响使用者对即时通讯软件使用意愿之实证研究_第3页
影响使用者对即时通讯软件使用意愿之实证研究_第4页
影响使用者对即时通讯软件使用意愿之实证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影响使用者对即时通讯软件使用意愿之实证研究摘要: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开展,挪动即时通讯软件作为一个迅速增长的潜力产品,却很少有学者从使用者的角度去进展研究。以创新扩散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为理论根底,结合微信在中国市场创新使用问题,构建了消费者创新感知特性对创新使用意图的影响模型,并在模型中引入了社会认同感理论。通过问卷调查,并以SPSS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影响使用意愿的因素。研究结果说明,促使人们使用通信软件的因素包括创新特性中的相对优势和相容性,消费者特性中的自我效能和创新性以及社会认同感,这对于即时通讯软件产品的推广和营销理论具有一定的借鉴参考意义。关键词:创新扩散理论;即时通讯;社会认同感;使用

2、意愿即时通讯或即时通信,简称为IM是指可以即时发送和接收互联网消息等的业务。网络科技的迅速开展,人们的生活进入了全球化的多媒体时代,使得挪动即时通讯软件成为一个新兴及具有无限潜力的市场,将来市场的商机是不可预期的。微信作为与人联络的一种新型即时通讯软件,本身完全免费,也因为更灵敏、方便、智能,且节省资费受到大家喜欢。截至2021年11月微信注册用户量已经打破6亿,而且仍在加速普及中。然而即时通讯软件作为一项人们沟通的新科技,即使功能多么的完善,假设使用者没有意愿使用,这项科技便失去了它的用途意义,因此本研究将从使用者的观点,讨论影响使用者对即时通讯软件使用意愿的因素,并理解使用者对即时通讯软件

3、的认知与需求。本研究以创新扩散理论为理论根底,其主要是用于解释或预测扩散速度和采用行为提供理论根底和根据,并结合社会认同理论,透过访谈及文献讨论,发现创新扩散理论不能完好解释影响使用者对即时通讯软件的使用意愿的因素,所以本研究将延伸结合创新扩散理论中的创新产品特性,消费者特性和社会认同感理论,从中发现何种因素影响微信的使用意愿。一、文献回忆及假设的提出一创新扩散理论Innovation Diffusion Theory, IDT二 消费者特性Rogers1995认为使用者特性的重要意义在于其可以直接影响使用者是否采纳创新产品以及采纳的速度,即使用者创新性的程度越高,其采纳创新的速度就越快,而使

4、用者对自身使用创新才能评价的程度,也会影响到创新采用程度,使用者特性就是一致行为状态的使用者,它同时影响使用行为,也会受使用行为影响。选取影响使用者的使用才能与意愿的使用者心理变数物质为研究变量,包括:自我效能、创新性及需求。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H5: 消费者创新性与即时通讯软件使用意图正相关;H6: 消费者自我效能与即时通讯软件使用意图正相关;H7: 消费者需求与即时通讯软件使用意图正相关。三 关于社会认同感理论Social Identity Theory, SITTajfel1978将社会认同定义为:个体认识到他或她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同时也认识到作为群体成员带给他的情感和价值意义。T

5、ajfel提出的社会认同理论,区分了个体认同与社会认同。社会认同是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信仰、价值和行动取向的集中表达, 本质上是一种集体观念。与利益联络相比, 注重归属感的社会认同更加具有稳定性。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通过社会分类,对自己的群体产生认同,并产生内群体偏好和外群体偏见。个体通过实现或维持积极的社会认同来进步自尊,积极的自尊来源于在内群体与相关的外群体的有利比较。当社会认同受到威胁时个体会采用各种策略来进步自尊。Ellemers et al. 1999将社会认同的概念分为认知上的自我归类,情感上的团体承诺和评价上的团体自尊三个构面。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H8: 认知性社会认同与即时通

6、讯软件使用意图正相关;H9: 情感性社会认同与即时通讯软件使用意图正相关;H10: 评价性社会认同与即时通讯软件使用意图正相关。图1即时通讯软件使用意图模型二、实证研究一 样本选定及统计工具研究调查主要是透过在线问卷调查系统以及电子邮件对微信誉户施行了调查,历时一个月,回收有效问卷共计274份,见表1。随后,利用SPSS18.0对其进展分析,分析的内容主要有信度、效度的检验以及因子分析。二 变量测量及信度和效度检验本研究借鉴现有研究中的成熟量表对各变量进展测量。创新产品特性中的相对利益4个题项,相容性4个题项,复杂性4个题项,感知风险5个题项,消费者特性中的创新性3个题项,自我效能3个题项,需

7、求3个题项。社会认同感分为认知性社会认同5个题项,情感性社会认同5个题项和评价性社会认同4个题项。均采用李克特七点量表。另外,本研究通过测定Cronbachrsquo; alpha;值,对数据进展了信度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各变量的Cronbachrsquo; alpha;值均在0.80左右及以上,说明各变量的工程一致性程度较好。三 假设检验本研究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法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对研究模型中提出的假设进展了验证。在进展多种回归分析之前,首先考虑了各自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multicollinearity。假设自变量间存在相关关系,那么自变量间

8、就会互相影响,进而无法进展准确的多元回归分析,也就无从确认自变量与附属变量之间的关系。因此本研究首先对各自变量的VIF值进展了测定,以断定各自变量的多重共线性。测定结果显示各自变量的VIF值均在10以下,说明自变量间并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然后施行了多元回归分析,对研究模型提出的各条假设进展了验证。三、结论与展望本研究首次将创新扩散理论和社会认同感理论联络起来,调查了使用者在使用即时通讯软件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并结合了使用者的特性,通过验证模型假设,分析了创新产品特性,使用者特性和社会认同感三类变量,更加充分的说明了影响即时通讯软件使用的因素,结论如下:1.即时通讯软件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即时

9、交流消息的工具,使用者可以明显感知在社交化网络中相对于传统的交流工具在功能等方面的优势,因此使用者感知到了即时通讯软件相对于传统的交流工具的优势,显著影响了即时通讯软件的使用意愿。2.即时通讯软件在操作上与过去的传统交流工具使用经历不太陌生,并延伸过去的使用习惯,因此产品的相容性显著影响了即时通讯软件的使用意愿。3.即时通讯软件的复杂程度以及使用者特性中的需求和使用意愿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相关假设没有通过验证。这是由于互联网的开展,在新产品的推广中,使用者在对新科技产品的使用上存在着疑虑。而用户对于自我效能和创新性,即对于自身能否纯熟使用即时通讯软件的自信程度却影响到了使用意愿。4.感知风险的

10、影响在本研究的创新属性中和使用意愿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年轻的消费群体对于风险的偏好和承受才能相对较高,在选择产品时也多是受到好奇和获得群体认同的心理驱使,风险感知往往受到无视且比较薄弱。5.社会认同感的三方面对即使通讯软件的使用意愿都呈正影响,这表示当使用者在进展即时联络时,使用者越是想要找到与所属群体相似的的特征,或是使用者想从周围的人群中得到正面的评价,此时使用者会觉得参与群体的意见值得参考,另外,这也能让使用者觉得可借由与周围的人一起参与即时通讯能给自己带来精神层面上的好处,进而增加使用意图。根据研究结论,以下是对挪动即时通讯软件的运营商提出的建议:第一,在充分考虑使

11、用者真实需求的前提下,在软件的功能和内容等方面着手,使使用者感知到相对于其他软件的优势;第二,简化软件的复杂程序,让使用者能充分自信的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最后,利用互联网的交流信息互动优势,扩大软件的影响力,让使用者能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找到归属感。本研究没有考虑功能相近的新科技产品的差异,将来的研究将比较使用者对几种相近产品的承受使用程度,另外,在本文的调查对象为微信软件的使用者,没有考虑到潜在使用者与不使用者,这三类人在每个因素的认知程度上是否存在差异是值得研究的。参考文献:3赵英, 张美, 谢彩云;用户承受物联网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213:133-138.8Lewis W, Agarwal R,Sambamurthy V.Sources of Influence on Beliefs abou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e:An Empirical Study of Knowledge WorkersJ.MIS Quarterly,2003,27: 657-678.11Tajfel H.D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