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诺实验(参考内容)_第1页
雷诺实验(参考内容)_第2页
雷诺实验(参考内容)_第3页
雷诺实验(参考内容)_第4页
雷诺实验(参考内容)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参考资料-页眉页脚可删除-雷诺实验实验报告姓名:史亮班级:9131011403学号:913101140327仅供参考#参考资料一一页眉页脚可删除-一第4章雷诺实验4.1实验目的1) 观察层流、紊流的流态及流体由层流变紊流、紊流变层流时的水利特征。2)测定临界雷诺数,掌握园管流态判别准则。3) 学习应用量纲分析法进行实验研究的方法,了解其实用意义。4.2 实验装置雷诺实验装置见图 4.1。工有色水'供水水箱仅供参考#图4.1雷诺实验装置图说明:本实验装置由供水水箱及恒压水箱、实验管道、有色水及水管、实验台、流量调节阀等 组成,有色水经有色水管注入实验管道中心,随管道中流动的水一起流动,观

2、察有色水线形态判别 流态。专用有色水可自行消色。4.3 实验原理流体流动存在层流和紊流两种不同的流态,二者的阻力性质不相同。当流量调节阀旋到一定位置后,实验管道内的水流以流速v流动,观察有色水形态,如果有色水形态是稳定直线,则圆管内流态是层流,如果有色水完全散开,则圆管内流态是紊流。而定量判别流体的流态可依据雷诺数的2000来判(4.1)大小来判定。经典雷诺实验得到的下临界值为2320,工程实际中可依据雷诺数是否小于定流动是否处于层流状态。圆管流动雷诺数:Revd血代i v 冗 d v式中:P流体密度,kg/cm3;v流体在管道中的平均流速,cm/s;d管道内径,cm; 叱动力粘度,Pa?s;

3、V 运动粘度,V - , cm2/s; PQ流量,cm3/s;K常数,K3, s/cm3。TT d V4.4 实验方法与步骤1) 记录及计算有关常数。管径 d = 1.37 cm,水温 t= 14.8 C水的运动粘度=0.01147 cm2/s0.0177520.0337t 0.000221t常数 K= 81.03 s/cm3冗d v2) 观察两种流态。滚动有色水塑料管上止水夹滚轮,使有色水流出,同时,打开水箱开关,使水箱充满水至溢流, 待实验管道充满水后,反复开启流量调节阀,使管道内气泡排净后开始观察两种流态。关小流量调 节阀,直到有色水成一直线(接近直线时应微调后等待几分钟),此时,管内水

4、流的流态是层流,之后逐渐开大调节阀,通过有色水线形态的变化观察层流转变到紊流的水力特征,当有色水完全散 开时,管内水流的流态是紊流。再逐渐关小流量调节阀,观察由紊流转变为层流的水力特征。3)测定下临界雷诺数。I、 将调节阀打开,使管中水流呈紊流(有色水完全散开),之后关小调节阀,使流量减小。当有色水线摆动或略弯曲时应微调流量调节阀,且微调后应等待稳定几分钟,观察有色线是否为直 线,当流量调节到使有色水在全管中刚好呈现出一条稳定的直线时,即为下临界状态;停止调节流 量,用体积法或重量法测定此时的流量,测记水温,并计算下临界雷诺数。将数据填入表4.1中。II、测完一组数据后重复上述步骤测定另外2组

5、数据。测定下一组数据前一定要确保开始状态为紊流流态,且调节流量时只能逐步关小而不能回调。测定临界雷诺数必须在刚好呈现出一条稳定 直线时测定。为了观察到临界状态,调节流量时幅度要小,每调节阀门一次,均须等待稳定时间几 分钟。4)测定上临界雷诺数。当流态是层流时,逐渐开启阀门,使管中水流由层流过度到紊流,当有色水线刚好完全散开时 即为上临界状态。停止调节流量,用体积法或重量法测定此时的流量,测记水温,并计算上临界雷 诺数。测定上临界雷诺数 1-2次。操作要领与注意事项: 、测定下临界雷诺数时,务必先增大流量,确保流态处于紊流状态。之 后逐渐减小阀门开度,当有色线摆动时,应停止调节阀门开度,等待 1

6、分钟后,观察有色线形态, 之后继续微调再等待 1分钟,直到有色线刚好为直线时,才是紊流变到层流的下临界状态。注意等 待时间要足够,微调幅度要小,否则,测不到临界值。、只能单一方向调节阀门,不能回调,错 过临界点必须重做。、实验时,不要触碰实验台,以免流动受到外界扰动影响。4.5 实验成果与分析记录及计算数据至下表中:表4.1雷诺数测定数据表实 验 次 数有色 水线 形态体积法测流量雷诺数R阀门开度备注水体积V (cm3)时间T (s)流量Q(cm37s )1稳定90045.2619.8916121547测下临界值测定下2直线93050.8318.301483.5时减小临界雷诺数34完全散开90

7、07.81115.249338测上临界值 时 增大测定上 临界 雷诺数5直线摆动67894.6 实验分析与讨论1)流态判据为何不采用临界流速而选用无量纲参数雷诺数?答:流速只能代表惯性力。雷诺数是惯性力与粘性力之比。判断一个流态是层流还是湍流要看它的雷诺数是否超过临界雷诺数。只看速度是不够的,比如两个相同速度的流动,一个在光滑的管内进行,一个在粗糙的管内进行,则光滑管中的可能保持为层流,而粗糙管中的可能已是湍流。可见速度并不能说明问题的实质。 雷诺实验完成了 K值的测定,以及是否为常数的验证。结果得到K=2320。于是,无量纲数vd/便成了适合于任何管径,任何牛顿流体的流态转变的判据。因此,选

8、用无量 纲参数雷诺数而不采用临界流速。2)为何采用下临界雷诺数作为层流与紊流的判据而不采用上临界雷诺数?实测下临界雷诺数 (平均值)为多少?与下临界雷诺数公认值(2320)进行比较,并分析原因。答:(1)根据实验测定,上临界雷诺数实测值在 30005000范围内,与操作快慢,水箱的紊动度,外界干扰等密切相关。有关学者做了大量实验,有的得 12000,有的得20000。有的甚至得40000 0 实际水流中,干扰总是存在的故上临界雷诺数为不定值,无实际意义。只有下临界雷诺数才可以作为判别流态的标准,凡水流数小于下临雷诺数者为层流;(2)实测下临界雷诺数为 1547.5比下临界雷诺数公认值(2320

9、)偏小。P vd vd 4q由下临界雷诺数公式Re vKQii v 冗 d v由于K冗d v0.01775丫 =21 0.0337t 0.000221tK只由管径与水温决定,且管径水温已知,所以K对雷诺数的影响忽略。参考资伴一一页眉页脚可删除一一所以Q偏小。由于肉眼观察误差较大,当有色水在全管中呈现出一条稳定的直线后仍在关小调 节阀,导致测的的流量偏小所致。另一方面,在用量筒测量水量时,可能有部分水残余在漏斗里导致最后流量偏少。此外,桌子的抖动使得管中直线看似不稳,所以会继续调小调节阀导致测的流量偏小。3) 仔细观察实验转波过程,分析由层流过渡到紊流的机理。答:从紊动机理实验的观察可知,异重流

10、(分层流)在剪切流动情况下,分界面由于扰动引发细微 波动,并随剪切流速的增大,分界面上的波动增大,波峰变尖,以至于间断面破裂而形成一个个小 旋涡。使流体质点产生横向紊动。正如在大风时,海面上波浪滔天,水气混掺的情况一样,这是高 速的空气和静止的海水这两种流体的界面上,因剪切流动而引起的界面失稳的波动现象。由于园管 层流的流速按抛物线分布,过流断面上的流速梯度较大,而且因壁面上的流速恒为零。相同管径下,如果平均流速越大,则梯度越大,即层间的剪切流速越大,于是就容易产生紊动。紊动机理实验所 见的波动一破裂一旋涡一质点紊动等一系列现象,便是流态从层流转变为紊流的过程显示。4) 了解下表中层流和紊流在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方面的差异,并分析为何可以依据有色水线 形态(有色水形态有:稳定直线,稳定略弯、旋转、断续、直线抖动,完全散开)判别层流和紊流?表4.2层流和紊流在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方面的差异流态运动学特性动力学特性层流a) 质点有规律地作分层流动。b) 断面流速按抛物线分布。c) 运动要素无脉动现象。a)流层间无质量传输。b)流层间无动量交换。c) 单位质量的能量损失与流速的一次方 成正比。紊流a)质点互相混惨作无规则运 动。b)断面速度按指数规律分布。c) 运动要素发生不规则的脉 动现象。a)流层间后质量传输。b)流层间存在动量交换。c) 单位质量的能量损失与流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