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国际收支分析报告_第1页
2012年国际收支分析报告_第2页
2012年国际收支分析报告_第3页
2012年国际收支分析报告_第4页
2012年国际收支分析报告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内容摘要2009年,在世界各国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动下,全球经济触底反弹,复苏迹象 日益凸显。但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存在,我国国际收支交易活动总体上放缓,货物贸 易、服务贸易、直接投资等主要项目收支规模较 2008年有所下降。到了 2010年,全球 经济总体呈现复苏态势,但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下,国际金融市场出现较大波动。 我国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我国涉外经济总体趋于活跃,国际 收支交易呈现恢复性增长,总体规模创历史新高,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95%较2009年上升13个百分点,贸易、投资等主要项目交易量均较快增长。然而在 2011年, 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国际上,

2、欧美债务危机不断发酵,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 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国内看,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增速温 和回落,物价涨幅得到初步控制,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进一步增强。涉外经济继续保持健 康发展势头。对外经济交往更加活跃,全年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较2010年增长22%总体看,近三年来,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式失衡问题依然突出。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 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年内呈现一定波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持续保持“双 顺差”格局,经常项目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逐年下降,国际收支状况持续改善。2012 年,预计我国国际收支仍总体保持顺差格局,但顺差规模将继续稳步回落,短 期

3、波动可能加大。下一阶段,外汇管理工作将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巩固 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进一步提高外汇管理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稳步推 进贸易外汇管理等重点领域改革,防范和打击“热钱”流入,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 展。目录一、(一)、国际收支总差额分析(二)、经济政策对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分析(三)、金融政策对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分析(四)、及重大国际事件对中国近三年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进行分析二、项目分析(1)货物项目的分析(重点分析)货物贸易顺差与逆差的分析货物进出口数量与价格的分析(2)服务项目的分析(3)收入项目的分析(4)经常转移的分析(5)资本项目的分析(重点项目)(6

4、)对官方储备资产变动项目的分析黄金储备变化的分析 外汇储备变化的分析(重点分析)(7)错误和遗漏项目的分析(一)、国际收支总差额分析表1-2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 年2011 年2007-2011 年 国际收支顺 差结构表1-2 2007-2011 年 国际收支顺差结构单位:亿美元项目国际收支总差额44914587442052474228经常项目差额35404124261123782017占国际收支总差额比重78.8%89.9%59.1%45.3%47.7%与GDP之比10.1%9.1%5.2%4.0%2.8%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951463180828692211占国际收支总2

5、1.2%10.1%40.9%54.7%52.3%差额比重与GDP之比2.7%1.0%3.6%4.8%3.0%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统计局。差额形成的原因分析我国经济中储蓄大于消费的结构性失衡。长期以来,我国国内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 是低消费、高储蓄。我国最终消费率占 GDP的比重已从上世纪80年代超过62%下降到 2005年的52.1%,居民消费率也从1991年的48.8%下降到2005年的38.2%,均达历 史最低水平。储蓄率则从 2001年的38.9%上升到2005年的47.9% , 5年间快速增长了 9个百分点。消费不足带来储蓄过高,而高储蓄带来的是则高放贷和高投资。 在国内消费

6、不旺的状况下,高投资形成的过剩产能只能通过对外出口来释放,由此导致了不断扩大 的贸易顺差。我国长期实施的出口导向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资金、外汇短缺与经济发展 的矛盾,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发展沿海外向型经济,尤其是1994年人民币汇率的并轨改革更是有力地促进了出口。1998年以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出口乏力、内需不振的形势,国家调整了出口退税率,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2005年初,纺织品配额被取消。这些有 利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实施和体制环境的形成,都使得我国出口商品竞争优 势得以进一步发挥,出口高速增长。国内长

7、期实行的对外资的优惠政策。鼓励外资进入的各种优惠政策使得国外资金可 以通过合资和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带来的外汇流入并不是以 购买外国资本品的方式,即通过经常项目逆差的形式流出,而是这些外商将直接投资带 来的外汇简单地卖给中国人民银行,然后用换来的人民币购买国内资本品,投资生产的 产品进一步通过出口产生经常项目顺差,从而产生了 双顺差”的格局。国际间产业结构的转移。通过分析十多年来的海关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 论:第一,在双边贸易中,我国顺差增加较大的市场主要是美国、欧盟和香港,而同一 时期我国对亚洲地区却由顺差转变为逆差;第二,在商品结构上,我国顺差集中在工业 制成

8、品,尤其是轻纺和机电产品上,而同一时期初级产品进出口却由顺差变为逆差;第 三,从经营主体看,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已经由逆差变为顺差;第四,从贸易方式看, 加工贸易顺差远远大于一般贸易顺差。如果也对比一下同期我国一些主要贸易伙伴国的 统计,就会发现,在我国对美、欧贸易顺差迅速增加同时,亚洲几个主要经济体对美、 欧的顺差是逐渐缩小的。也就是说,原来设在亚洲其他几个经济体的加工出口产业,尤 其是其末端加工工序,已经大量转移到我国,这样也就把他们对美、欧的贸易顺差转移 了过来。所以,十多年来我国商品进出口的迅速增长和顺差的扩大,与国际间产业结构 的调整、一部分加工出口产业以外商投资形式由其他亚洲经济体向

9、我国转移有着直接的 关系。这归根到底是我国在世界产业结构中的分工角色造成的。全球过剩流动性的输入2001年以来,美联储开始实施了长达两年多的低利率政策, 与其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步,我国资本项目顺差开始持续增长,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国际压 力也日益高涨,这些事件均不是巧合。事实上,正是由于世界三大经济体长期的低利率 政策,创造了全球过剩的流动性,推动石油价格和全球资产价格上涨,也强行推动着过 剩的流动性流入我国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我国开始被动地被制造流动性过剩。四、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及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建议(一)在进行国际收支平衡及宏观调控政策搭配时,要做好五个结合:短期政策和中长期政策的结合。不同指

10、标周期不同,要保持各项政策的前瞻性,从容 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可能向好的也可能向坏的方面演变。国内政策和对外政策的结合。 在宏观经济政策四大目标结合时,控制国际收支差率和外经比率,通过内外政策的搭配 化解内外均衡的冲突。总量政策和结构政策的结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需求结构 被动的变化到主动的调整、由需求结构转变到供给结构的调整。宏观政策和微观政策 的结合。要协调地方和中央、政府和企业之间目标。防止地方、企业各行其是,不顾宏 观利益和长远效益。(D外汇政策和其他政策的结合。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和汇率稳定、凋 控国际收支差率和外汇储备率等,外汇政策是重要方面,但其作用主要在外汇兑换环节, 因此贸易、外资

11、、外债等前位环节的政策也要加强配合。(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谨慎的货币政策。稳定出口和增长、鼓励个人消费均需要低税,而来自普遍陷于困境的企业、重挫的股市 和萧条的房地产业等方面的税收减少,赤字政策在危机时期又风险很大,故宽松的财政 政策是难于为继的。鉴于国内外资金面十分宽松而经济增长难于很快提升,因而实施货 币政策要审慎、由偏松转偏紧,关键在于保持信贷投放的有效性,切不可流入股市和房 地产。(三)实施低水平(即国际收支规模小)的国际收支平衡政策,对内实施适度投资和扩大消费的政策。这是在国际收支顺差缩小情况下稳定 差率、保持国际收支平衡、防范世界金融危机冲击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策略措施。为 此

12、要转变出口依赖型且以出口加工贸易为重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扩大内需、增加消费以 弥补外需下降。但过度投资因内外需求不足将难于实现收益、影响经济再循环,且不利 于防通胀。目前应通过强化财政手段,改善民生、促进消费,增加农业投入以促进农村 消费,普遍地提高基础性的消费水平以促进内部循环;推动股权全民化和住房福利化以 增强消费支出预期,促进国民储蓄有效转化为消费和投资、促进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发 展的健康结合。(四)实行国际收支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相结合。促进内外均衡。我国出口、贸易顺差持续大幅增长,主要是依赖初级产品出口、通过充 当“世界加工厂”方式、借助大量引进外资来实现,形成了现在的产业结构和国际

13、收支 结构格局。这在世界金融危机中遭受了很大的冲击.而且将不能适应危机之后各国国际 收支变化联动国内经济结构变化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我们必须调整产业政策。淘汰一 些落后的、严重过剩的生产能力,优化进出口商品、利用外资项目、对外投资的结构, 促进过剩的出口产能与扩大内需接轨,外需下降与消费扩大互补,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 均衡。实现以投资收益顺差不断增加来弥补贸易顺差的减少。(五)实施灵活的管制性调控政策,运用外汇储备扩大进口。继续树立外汇收支均衡管理理念,坚持资本项目管理,强化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防范投机资金冲击的影响。在既纠偏差又防逆转前提下积极运用外汇储备 加大对重要物资的进口、促进产业转换

14、和结构调整,结合平衡要求战略性地组织对外进 行实业投资。进而降低国际收支差率、外汇储备率、外经比率以调节国际收支,实现内 外均衡。(六)保持汇率、利率和物价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稳定发展。汇率、内外资金利率差、价格差.是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因素。无论在当前还是中 长期,均需要保持汇率、利率和物价稳定。尤其是近两年人民币汇率升值使汇率对进出 口和国际收支调节的边际效应逐渐增大,但汇率继续升值在当前对企业进出口、国际收 支和外汇储备就会变得越来越不利。(七)降低我国过高的储备率。加快改革我国初次收入分配制度和工资形成机制改革。大力发展金融市场,完善金融运 行法律、法规的建设。中央银行应当继

15、续加息,并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控制流动性。(八)调整进出口产业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把我国的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努力改造成技术密集型产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使产 品更有技术含量,能用更少的人力物力获得更多的利润。(九)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投资。国家应该要支持企业到境外去发展,尤其是去发展有技术含量的产业,这样就能弥补我们境内的不足。(二)经济政策及其对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分析(一)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涉外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200孙四季度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扩散蔓延,国家全面实施并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 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主要措施包括:1.1、 、出台稳定外需政策

16、。加快调整加工贸易政策,从限制类目录和禁止类目录中分 别剔除1730个和106个十位商品编码。完善机电产品出口政策,2009年8月以来,先后5次 调整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退税率达到 17%的机电产品约占机电产品总税号的 70%,覆 盖了机电产品出口的60%。出台421亿美元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保险专项安排以及优惠 出口买方信贷100亿美元。在广东、上海等部分地区开展跨境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完善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7制度,提高预收货款和延期付款等基础比例,调增 2009年度金 融机构短期外债指标用于支持企业贸易融资。1.2、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贸易平衡。大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新增20家科

17、技兴贸创新基地,积极扩大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时着力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 部件和重要能源资源进口。修订出台禁止进口限制进口技术管理办法、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等相关规定和措施,进一步完善技术进出口管理体制。修改完善了服 务贸易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完善服务贸易促进政策。加快落实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在财政、税务、信贷、外汇等管理环节出台多项配套措施,支持20个示范城市开展服务产业外包。大力促进重点领域服务出口,重点支持文化、中医药、软件等领域的服务出 口。1.3、 加强对外资引导,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简化审批程序,下放融资租赁、投资性 公司等外资企业审批权限。加强对外商投资的引导,出台鼓励

18、外商投资研发中心的税收 政策。修订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推动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加快生态 园区建设,增强了开发区的产业集聚功能和节能减排、集约利用资源方面的示范效应。 鼓励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境内市场开展中长期证券投资,将单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 资额度上限由8亿美元调整至10亿美元,将养老基金、保险基金、开放式中国基金等进行 中长期投资的本金锁定期缩短至3个月。1.4、 支持“走出去”战略。出台境外投资管理办法,进一步改善国内企业对外投资环境。发布162个国家和地区的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整合建成对外投资 合作信息服务系统。鼓励企业在发达国家设立研发中心,支持以获取能源资源

19、、先进技 术和营销网络为目标的并购投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资金来源审核和资金汇出核准调整 为登记管理,在汇兑环节上对境外直接投资基本不再限制。允许符合条件的各类国内企 业在一定限额内使用自有外汇或人民币购汇等多种方式进行境外放款,支持境内企业对 外投资。1.5、 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公正合理的贸易投资环境。针对国际金融 危机爆发后贸易摩擦明显增多的严峻形势,利用 G2(&融峰会等各种多边、双边场合,坚 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通过 WT够边平台,妥善处理美国等国玩具进口措施、日本肯定列 表制度、欧盟危险化学物质分类等对我国有较大影响的技术性贸易摩擦,维护了我企业 和产业的正当利益

20、。进一步加强贸8易救济和反垄断调查,200处对外发起反倾销调查8起、反补贴调查3起。积极开展经营 者集中反垄断审查执法,依照反垄断法对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公司不予批准,有 条件批准英博啤酒公司收购AB卑酒公司,促进了市场公平竞争。(二)2010牛,我国注重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涉外经济政策调整取得显著进展。 主要措施包括:2.1、 加大贸易政策调整力度,改善贸易平衡状况。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 产品出口,取消406个税号产品的出口退税。加快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修改加工贸 易管理办法,将44种“两高”商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利用国家融资保险专项安 排支持成套设备出口,累计支持

21、项目75个,合同金额221亿美元。积极扩大进口,利用进 口贴息政策支持先进技术、关键设备、重要能源原材料进口。2010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扩大到全国20个地区,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业务,出口试 点企业从365家扩大到67724家。201办12月起,将7个省(市)开展的进口付汇核销制度 改革试点推广到全国。在全国4个省(市)开展出口收入存放境外试点,允许企业在境外 存放具有真实合法交易背景的出口收入。上述措施的实施,加大贸易政策调整力度,改善 贸易平衡状况。优化了进出口结构,降低了 “两高”商品的出口,增加了成套设备的出 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经常项目下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

22、的进口增加。2.2、 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 录,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出台引导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指导 意见,修订中西部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促进中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以发展 服务外包为重点,出台近30项支持性政策,鼓励跨国公司在国内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 心。上述措施的实施目的在于转变利用外资政策,提高利用外资质量。2010年,全国服务外包企业突破1万家,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执行金额接近 150亿美元。同时,加强了对境 外机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管理,优化外资的产业分布。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资本的利用 结构,促使外资的合理流动,对资本和金

23、融项目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3、 支持“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有序开展对外投资。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的融 资支持和服务保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合作与并购。积极探索人民币跨境 资本项目业务,以个案方式开展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试点。上述措施的实施有利于我国 在外直接投资,促使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合理变动。(三)2011年,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外贸、外资和外汇领域的政策调整取得成效,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趋向平衡。主要措施包括:3.1、 贸易政策:“稳出口、扩进口”,促进贸易平衡和结构升级。取消部分钢材、有 色金属加工材等406个税号的退税率,抑制“两高一资”及部分农产品出口。积极扩大 进口,

24、自7月1日起先后取消或大幅下调汽油、柴油等原材料,以及千万吨炼油设备、 天然气管道运输设备等重大技术设备的进口关税和增值税。在戛纳峰会上宣布,对同中 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最不发达国家的 97烦目产品给予零关税彳f遇。公布关于 2012年关 税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适用进口暂定税率的730多种商品平均税率为4.4%,比最惠国 税率低50%Z上。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步伐,通过税收杠杆鼓励来料加工企业转型为 法人企业。发布服务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高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 重。3.2、 直接投资和金融政策:规范和引导并重,促进“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合理 发展。建立我国跨部门的外国投资者并购

25、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出台相关管理规定。 修改外商直接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外商投资现代化农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领域。 综合运用多种措施支持国内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进一步下放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权限。用好非洲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贷款,支持国内企业对非开展直接投资。允许境内机构以人 民币对外投资、境外投资者以人民币到境内开展直接投资,明确商业银行开展境外项目 人民币贷款条件,支持企业“走出去”。允许境内金融机构到香港等境外市场发行人民币 债券。3.3、 外汇管理政策:统筹防风险和便利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切实把减缓银行 结售汇顺差过快增长作为中心工作,启动应对异常跨境资金流入预案,加强银行结售汇

26、头寸、出口收结汇、短期外债等外汇业务管理。发挥外汇检查手段的作用,集中力量查 办重大违规案件。2011年,共查处外汇违法违规案件3488件,收缴罚没款达到5亿元人 民币,较2010年增长1倍多;破获39起地下钱庄、非法买卖外汇等违法犯罪案件,涉 案金额合计达717亿元人民币。同时,稳步推进进出口核销制度改革,降低企业和银行 财务成本;将出口收入存放境外政策推广至全国,便利经济主体持有外汇;下放贸易信 贷、对外担保等五项业务的审批权限,便利个人通过电子银行渠道办理结售汇业务;发 布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业务试点办法,有序拓宽资本市场开放;大力引 导外汇市场产品创新和业务发展,推出人民币

27、对外汇期权交易。(三)、金融政策及其对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分析2009年中国经济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面对极其严峻的国际形势,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 一揽子计划,2009年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2009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 3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7%,增速比上年低0.9个百分点,经济增速逐季加快。最终 消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对 DP的贡献率分别为52.5%、92.3%?口-44.8%。居民消费价格 (CPI)比上年下降0.7%,较上年低6.6个百分点。贸易顺差196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 020亿美元。在20

28、08年9月份以来五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2009年利率政策保持稳定,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维持在2.25%, 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维持在5.31%。 同时,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继续积极培育货币市场基准利率,指导金融机构完善 利率定价机制。2010 年,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 币政策。2010年前三季度,利率政策保持稳定。第四季度以来,为稳定通货膨胀预期, 抑制货币信贷快速增长,中国人民银行于10月20日、12月26日两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2.25%上调至2.75%,累计上调0.5个 百分点1年期贷款基

29、准利率由5.31%上调至5.81%,累计上调0.5个百分点。12月26日同 时上调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其中1年期流动性再贷款利率由3.33%上调至3.85%; 1年期农村信用社再贷款利率由2.88%±调至3.35%;再贴现利率由1.80%上调至 2.25%。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总体积极。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速,贸 易顺差过快增长态势得到缓解。人民币适度升值降低了消费品和初级产品的进口价格, 直接支持扩大进口。 2010年6月份以来,我国月度进口额保持在1200亿美元左右;尽管 面临较多不确定因素,但我国出口增长依然强劲,已全面恢复至危机前的水平。2010年

30、以来,月度出口额屡创历史最好水平,有8个月超过1300乙美元。2010年实现贸易顺差1831 亿美元,同比减少6.4%。进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出口区域结构更趋合理。在进口 产品结构中,初级产品进口快速增长,2010牛,我国进口原油2.4亿吨,同比增长17.5%, 较200孙增长33.8%。汇率弹性增强促使企业加大研发和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加快 产品升级换代,以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2010年,机电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出口分别增长30.9%?口30.7%,增速比上年大幅提高。企业也开始关注美元之外的其他结算货币, 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我国的出口集中度下降,出口区域结构优化。2010年以来,

31、我国对美、欧出口占出口总量的比重已分别从6月份的18.6%口19.8%降至12月份的17.0%?口18.8%。由于人民币汇率预期总体平稳、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发展以及境外企业资金状况 好转导致境内外企业贸易信贷增加等因素,2010年企业外币贷款需求下降。2011年前三季度,面对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 围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一宏观调的首要任务,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宏观审慎管 理,先后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3个百分点,3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共 0.75个百分点,灵活开展 公开市场操作,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引导货币信贷增长平稳回调,保持合理的社

32、会融资规模。 进入10月份以后,针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继续蔓延、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价格涨幅逐步回落等形势 变化,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暂停发行三年期央票,下 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调整优化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有关参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 型微型企业、“三农”和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信贷支持。总体看,稳健货币政策实施成效逐步显 现。货币信贷增速平稳回调,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2011年年末,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总体稳步上行,12月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8.01%,比年初上升1.82个百分点。2011年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 6.

33、3009元,比上年末升值5.11%。2011年前三季度,国际收支经常项目、 资本和金融项目继续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加。经常项目顺差为1412亿美元,同比减少30.7%,与GDP之比降至3%;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为 2501亿美元同比增长92.2%;国际储备资产增 加3754亿美元。第四季度以来,在欧美债务危机、市场预期变化和以减顺差、促平衡”为导向的外 汇管理政策调整的影响下,跨境资金净流入趋缓,个别月份银行代客结售汇出现逆差,国际收支不平 衡的压力有所缓解。截至 2011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 31811亿美元。(四)、及重大国际事件对中国近三年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进行分析(1)

34、金融危机及对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分析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存在,我国国际收支交易活动总体上放缓。 国际收支 交易总规模为4.0万亿美元,较上年下降12%;与同期GD吆比为81.9%,较上年下降 18.9个百分点。各主要交易项目收支规模较2008年有所回落。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货 物贸易总额21581亿美元,下降14%;服务贸易总额2885亿美元,下降6%;外国来华 直接投资流入1100亿美元,下降32%;对外直接投资流出481亿美元,下降14%。图 1-1 中国国际收支交易规模及其占 GDP 比例亿美元国际收支交易规模(左轴) 占GDP比例(右轴上半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国际收支

35、交易总规模较2008年同期下降27%,其中,货物贸 易、服务贸易总额分别下降24%和14% , 6月末外债余额较2008年末小幅下降4%。2009年,我国货物贸易总体呈现下降走势。 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货物贸易进出口 总值21581亿美元,同比减少14%。其中,出口 12038亿美元,减少16%;进口 9543 亿美元,减少11%;货物贸易顺差2495亿美元,减少31%。据海关统计,2009年我国 货物贸易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贸易顺差明显下降,进口降幅小于出口。2009年进出口总额22072亿美元,较上年下降14%,其中:出口 12017亿美元,下降16%;进口 10056亿美元,下降11%,

36、进口降幅 低于出口降幅5个百分点。全年货物贸易顺差1961亿美元,下降34%,净减少1020亿 美元。自2008年10月起进出口连续数月下挫后,2009年3月货物贸易开始企稳,但仍 未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一般贸易出现逆差,加工贸易顺差降低。2009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 10637亿美元,较上年下降14%,其中:出口 5298亿美元,下降20%,降幅高于总体出口;进 口 5339亿美元,下降7%,降幅低于总体进口;出口降幅大于进口降幅 13个百分点,一 般贸易由上年顺差899亿美元转为逆差41亿美元。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 9093亿美元, 下降14%,其中:出口 5870亿美元,下降13%;进口

37、 3223亿美元,下降15%。加工贸易顺差2647亿美元,下降11%。图 2-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出 口总值及其变动情况flqpOOCOOOOODpqOOODpOOCOOCOeiOOOCOOOOOOOOOO6 Ci Ci 6 Gi Oi Ci Ci 6 6 Oi 6 Ci 6 6 0sl 6 D O C? O O C)。Ci O1I T 11 11 I T 11 11 111111 11 11 CMZ PM Z Z E Z Z Z Z 进出口总值(左轴)一进出口总值增速(右轴)外商投资企业顺差降幅小于总体降幅, 国有企业逆差扩大,民营企业进口增长。2009 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规模变化与总

38、体相当,其中,出口 6722亿美元,下降15%;进 口 5452亿美元,下降12%;顺差1270亿美元,下降26%,低于总体贸易顺差降幅 8 个百分点。国有企业进出口规模受金融危机影响更大,出口 1910亿美元,下降26%,高 于总体出口降幅10个百分点;进口 2885亿美元,下降19%,高于总体进口降幅8个百 分点;逆差975亿美元,净增加9亿美元。民营企业出口 3384亿美元,下降12%;进 口 1719亿美元,增长8%;顺差1665亿美元,减少549亿美元。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银行境外资产运作面临较大风险且收益逐步下降。随着美国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伦敦同业拆借市场一年期美元利率由

39、2009年初的1.9%左右降至12月末的1%左右,而国内一年期美元贷款加权平均利率 2009年初为3%, 12月份 为1.9%,高于境外同业拆借利率1个百分点。在这种情况下,2009年我国银行部门减少境外资产 663亿美元,其中,减持境外(中) 长期债券442亿美元,减少境外贷款(主要为同业拆放)129亿美元,减少境外货币和存 款(主要为同业存放)92亿美元,占减持境外资产的比例分别为 67%、19%和14%。同 期,银行部门境外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负债增加121亿美元。综上,银行部门境外资金净流入784亿美元,占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顺差的74%,占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的54%。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变

40、动很大。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逐步趋稳以及国内银行间外汇市 场询价交易净额清算的推出,2009年市场交易止跌回升,已恢复并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 危机发生前的水平。全年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成交量较2008年增长19.3%,日均成交量增长20.3%。即期外汇市场仍以询价交易为主,全年询价与竞价交易量之比为249:1。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2009年,银行间远期外汇市场累计交易 2501笔,成交97.67亿美元, 日均成交0.40亿美元,总成交量和日均成交量较 2008年分别下降43.8%和43.3%。(2)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分析2010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呈现一定波动。一季度,

41、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延续前一年复苏势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12亿美元。随后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下,国际资本避险情绪加重,跨境资金净流入套利倾向减弱,二、三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分别 降至319亿和141亿美元,较2009年同期土§下降50犯上。四季度,随着国际金融市场逐步 企稳和境外流动性日益充裕,我国资金净流入出现明显反弹,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达到1189亿美元。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2010年5月,中国对欧盟出口同比增长49.7%, 12月降至18.3%。2010年,主要受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下美元走弱,以及全球经济复苏好于预期的影 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上涨,上半年以区间波动

42、为主,下半年总体呈现上升态势。 价格上涨推动我国进口快速增长,贸易条件有所恶化。2010年我国进口价格指数同比上涨较快,尤其是资源类商品进口中的价格因素影响明显。其中,原油进口数量增长 18% 金额增长51%铁矿砂进口数量下降1%金额增长58%铜进口数量与上年持平,但进口 金额增长了 44% 2010年5月份起出口价格指数同比持续上涨,但涨幅低于进口。总体看, 截至2010年底,出口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分别较上年同期上涨 4.9和10.1个百分点,贸易 条件指数较上年同期下降4.7个百分点。图2-3 2008-201C吁各月进出口商品价格同比指数与贸易条件指数130120 110 100 90

43、80 70底6卅0I0Z 吹 K 卅OTOE 底6卅叫E科0I0E 吹I卅0I0Z 巴I卅G00Z 叫 S&600E 底I卅G00Z 巴 TW-00OOE 皿磔胃Z 叫f 卅 8OOZ 它6卅800Z 叫 m卅 8OOZ 底一卅 8OOZ贸易条件指数出口价格同比指数进口价格同比指数数据来源:海关总署。2011年,跨境证券投资净流入延续下降。2011年,我国证券投资项下跨境资金净流 入196亿美元,较上年下降18%其中,我国对外证券投资净流入 62亿美元,上年为净 流出76亿美元;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净流入 134亿美元,较上年下降58%(见图2-14)。图 2-142000-2011 年

44、 跨 境 证 券 投 资 净 额 注亿美元80。-1002000100-400-600-8004000-1200出 800Z 闿H 好 9007 炒00E 料 KOOZ 卅 700Z 卅 LO07 建00Z0 我国对外证券投赞净额 Z 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贯净额-一-聘境证券投贲净额注:我国对外证券投资正值表示净回流,负值表示净流出;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正值表示净流入,负 值表示净流出。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一方面,我国对外证券投资下降。2011年,美国和欧洲主权债务问题叠加并不断恶化,国际金融市场大幅震荡,国内投资者避险动机增强,对外投资意愿减弱。全年,我国对 外股票投资新增额和撤资额分别为

45、101亿和112亿美元,较上年分别下降49%口 2%两 项合计净流入11亿美元,上年为净流出84亿美元另一方面,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下降。在股票投资方面,2011年全球资本市场在美欧 主权债务危机冲击下遭遇寒冬,而国内企业更面临境外做空力量的持续打压,使境外上 市首发和再融资规模由2010年的354亿美元大幅回落至116亿美元,加上合格境外机构 投资者新增投资8亿美元,全年境外对我国股票投资净流入 53亿美元,较上年下降83% 二、项目分析(1)货物项目的分析(重点分析)货物贸易顺差与逆差的分析2009 年贸易收支差额=12,038-9,543=2,4952010 年贸易收支差额=15,814-

46、13,272=2,5422011 年贸易收支差额=19,038-16,603=2,435 故三年的贸易收支差额均为顺差.1. 2009年货物贸易进出口多年来首次回落 2009年,由于外部需求依然较低,国内经济增速相对前些年有所回落, 我国 货物贸易进出口继续呈现下滑趋势。 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9年货物贸易 出口 12038亿美元,进口 9543亿美元,分别较上年下降16%和11%,是近 20年来的首次下降;货物贸易顺差 2495亿美元,下降31%。2. 2010年货物贸易顺差与2009年基本相当201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但进口增速快于出口, 货物贸易顺差未现大

47、幅增长。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10年货物贸易出口15814亿美元,进口 13272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增长31%和39%。货物贸易 顺差2542亿美元,较上年略增2%。3. 货物贸易货物贸易顺差略有下降。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11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 19038亿美元,进口 16603亿美元,分别较 2010年增长20%和25%;货物 贸易顺差2435亿美元,下降4%。数据分析如下:结论:进口增速快于出口,进出口顺差进一步缩小。2011年,我国出口较2010年增长20%,进口增长25%,顺差1551亿美元,下降15%。进出口顺 差与同期GDP之比为2.1%,较2010年下降1.0个百分点,较

48、2007年的历 史高点下降5.4个百分点(见图1-1)。图1-1 2000-2011年进出口差额及其与 GDP之比20000180001600014000120001000080006000400020000亿美元%DIOOOOzrslem寸OOOOGO rxirslzm9foO6 口 I000001TOOGOOO Grsizrsizrsiz rsi109876543210进口进出口差额与GDP之比(右轴)数据来源: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结论:加工贸易是进出口顺差的主要来源,而外商投资企业又是加工贸易顺 差的主体。2011年,我国加工贸易顺差3656亿美元,较2010年增长13%,同期进出口顺

49、差总额下降15%。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顺差 3144亿美元,增长16%,占加工贸易总顺差的86%,显示“顺差在境内、利润归外 国”的国际分工格局进一步强化。当年我国一般贸易逆差903亿美元,较2010年扩大了 91%,是推动我国进出口顺差总体收窄的重要因素(见图1-2)。图1-2 2000-2011年中国货物贸易差额构成OGO OOOGOGOOO 7ZZ77Z Z7ZZ7Z 一股贸易差额 a加工贸易差额 进出口差额数据来源:海关总署。我国对新兴市场国家进出口增长强劲,对外贸易多元化成效明显。2011年,欧盟、美国仍为我国前两大贸易伙伴,但受欧美经济放缓的影响,其进出口 总额合计占我国贸易

50、总额的28%,较2010年下降1个百分点。我国对东盟 进出口总额较快增长,东盟超过日本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第三大伙伴。此外,我国与巴西、俄罗斯和南非等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双边贸易发展迅速(见图1-3)图1-32011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总额增长率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货物进出口数量与价格的分析结论:据海关统计,2011年我国货物贸易呈现以下特点: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但外贸依存度较前几年明显下降。2011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 加23%,与同期GDP之比为49.9%,较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较2006年 的历史高点回落15.0个百分点,显示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进一步增强。 其 中,出口与GD

51、P之比为26.0%,较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较2006年下降 9.7个百分点;进口与GDP之比为23.9%,较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较2006 年下降5.3个百分点(见图2-1)。胃口出口/GDP 进口/GDP 进出口总额(右轴)数据来源: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结论:进出口商品价格均较快上涨。2011年,出口商品价格涨幅创下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反映了进口成本增加、劳动力价格上升和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除12月份外,其他11个月,进口商品价格同比增速均快于出口,我国贸易条件指数趋于恶化(见图 2-2)。从出口增长的贡献构成看,2011年6月起,出口商品价格上涨的贡献总体超过出口量

52、增长,显示中国外贸出口面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及成本上升的压力,更多转向非价格竞争(见图2-3);但从进口增长的贡献构成看,主要由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拉动,反映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商品市场上话语权较弱(见图2-4)。20ixO11-0090O8回6卅II0Z 四LCI料 II0Z 四T卅II0Z 或6卅OIOZ 叱6卅OIOZ 皿I出口I0Z 共6卅600E % 卅G00Z 叫I卅G00E 它6卅MODE 区S好800E 四T卅gooz 四 6afooz 四心卅AOOE 皿T-I抒 fooz 共6卅900E 共6卅9 am 叫 I 卅9OOE 哎6卅SOOE 四LCI6SOON 哎T卅SOOZ贸易条件指数出

53、口价格同比指数进口价格同比指数数据来源:海关总署。吹6科它*H 吹L卅二0Z 皿6升OIOZ 吹5升20 叫I野ZOZ 殴 6*600川 吹g肝600 呷卧6007 吹 6 处00007 共6时8007 吹I肝800 吹6科20£ 53 吹一:*ZOD 双G卧9007 吹S卅©007 叫 IHgoof 吸6肝6007 四G卅S007 叫一:料60072-3 2005-2011年出口额增长的贡献构成数据图出口量贡献率 出口价格贡献率数据来源:海关总署。图2-4 2005-2011年进口额增长的贡献构成O O 4-叱6汗二07 吹6升。E0Z 叫S肝0WZ 吹 T皿6 M 5Q

54、QZ 叫S肝5007 吹E料60M 皿6科80Gz 吹6升8。07 吹1:升8007 皿6批fow 叫 LMfooz 吹6升9007 叫g丹900Z 吹I卅900Z 一 皿HZ 叫S肝6Q07吹E料C007进口价格贡献率达口量贡献率数据来源:海关总署。(2)服务项目的分析(3)收入项目的分析收入包括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两大类交易:(一)职工报酬方面职工报酬即支付给非居民工人的工资、薪金和其他福利200 9 年, 收、八项 目顺 差433 亿 美项目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2010年2011 年国际收支 总差额2351285444914587442052474228经常项目

55、 差额1341232735404124261123782017收益项目106.35151.57256.88314.38433304-119占国际收 支总差额 比重4.5%5.3%5.7A%6.9%9.8%5.8%-2.8占经常项 目差额比 重7.9%6.5%7.3%7.6%16.6%12.8%-5.9元,较08年增长4%增幅回落57个百分点。随着我国对外投资规模的进一步扩大,2009 年投资收益流入944亿美元,增长7%其中大部分是国家外汇储备取得的收益。在全球 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国海外务工人员的劳务收入增幅放缓,2009年职工报酬净流入7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2%增幅回落35个百分点。2

56、010年,收益项目顺差30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2倍。由于我国对外资产规模持 续扩大,投资收益净流入182亿美元,2009年净流入1亿美元。同时,我国海外务工人 员的劳务收入继续增加,2010年职工报酬净流入122美元,较上年增长70%2011年收益项目逆差下降,收益项目收入1446亿美元,较2010年增长2%支出1565 亿美元,下降7%逆差119亿美元,下降54%其中职工报酬净流入150亿美元,较2010 年增长23%(二)投资收入方面投资收入包括居民因持有国外金融资产或承担对非居民负债而造成的收入或支出。投资收入包括直接投资收入、证券投资收入和其他形式的投资收入,其中其他形式的投资 收入是指其他资本如贷款所产生的利息。应注意的是,资本损益是不作为投资收入记载 的,所有由交易引起的现已实现的资本损益都包括在金融帐户下面。2009 年,证券投资项下净流入387亿美元,较上年下降9%其中,我国对外证券投 资净回流99亿美元,较上年下降7%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流入288亿美元,增长191%2010年,证券投资项下净流入 240亿美元,较上年下降38%其中,我国对境外证 券投资净流出76亿美元,2009年为净回流99亿美元;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净流入 317 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0%2011年,证券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