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法知识点_第1页
物权法知识点_第2页
物权法知识点_第3页
物权法知识点_第4页
物权法知识点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物权与物权法 第一节物权一、概念:物权是自然人、法人或是其它组织直接支配不动产或动产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二、物权的特征:1、直接支配性:物权是(受法律保护)的人对物的(直接支配)的关系;2、绝对性:物权是一种绝对权,义务主体为权利主体以外的不特定的任何人;3、客体具有特定性:客体应为特定的、独立的有形物。三、物权的种类:物权的种类、内容、效力、公示方式由法律规定。1)完全物权与定限物权(支配效力范围);他物权均派生于所有权从物权不能独立存在(如担保物权)2)主物权与从物权(是否有独立性);3)动产物权与不动产物权(标的物种类);4)登记物权与不登记物权(物权的变动是

2、否经登记为标准 );5)本权与占有(是否有物权的实质内容) 第二节:物权法一、概念广义:调整财产归属和支配关系的所有法律规范狭义:2007年3月16日颁布的物权法二、基本特征: 财产(归属)法、私法、强行法、即是实体法又是程序法(登记制度、质押制度) 第二章物权的客体1、概念:物权法的物是指既能被人们所感知,又能被人们所控制的物;2、物的特征:(1)非人格化,民法上的物必须是人体以及人体之外的物;(2)原则上应该是有体物,就是指占有一定的空间,并且能被人们所感知的物;(3)可供支配性,能掌握、控制、交付;(4)独立性。3、国家所有权:(1)只能归国家所有的物: 矿藏、水流、海域、无线电频谱资源

3、、城市的土地、国防资源(2)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铁路、公路、电力设施、电信设施和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文物、农村和城市郊 区的土地、野生动植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3)除法律规定的属于集体所有的外,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4、物的分类:(1)动产与不动产(土地及其定着物);区分意义:物权变动方式不同管辖权属不同公示方法不同动产无主物可以先占取得所有权,不动产国家享有先占权 用益物权大多只能在不动产上设定(2)主物与从物;(3)原物与孳息物(原物所生的物或收益);天然孳息:由所有权人取得;注:天然孳息在未与原物分离时,是原物的组成部分,不是 独立的物,不是物权客体。

4、(如 羊身上的羊毛,树上的苹果)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用益物权人取得;有约定的从约定。法定孳息:有约定的从约定,无约定的从交易习惯。第三章 基本原则(背诵、理解、结合实例加以说明)一、物权法定原则1、内容:1)以种类与内容法定为主:物权法第5条: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2)兼及其他:变动要件、效力、保护方法。2、违法的法律效果:1)设立没有规定的物权,无效;2)部分违反的,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3)物权行为无效的,不影响原因行为(如合同)的效力。二、一物一权主义原则内容:1)物权的客体只能是独立的特定之物;2) 一物之上只能设定一个所有权;3) 一物之上不能同时存在两个或以上性质、内

5、容、效力相互排斥的物权。三、公示公信主义原则(一)公示原则: 物权的变动经公示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1、不动产登记:登记生效主义:不动产物权的变动经登记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法律另有规定:1)法律文书、征收导致的物权变动,自文书或决定生效时发生效力;2 )继承、受遗赠取得物权(自死亡);3 )合法的事实行为;(如合法建造、拆除房屋)4 )依以上三条享有不动产的,处分时需办理登记的,登记为生效要化5 )归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注二餐元制度一I八、更正登记:权利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不动产记载事项错误的,可以申请更正登记12、异议登记:不动产登记薄记载的权利人不同意

6、更正的,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异议登记(15日内不起诉异议登|记失效)| 3、预告登记: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或者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买受人将其买卖债权申请预告登记。预告登记,|未经登记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但是不冻结登记簿,债权人仍可处分)。2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法律另有规定除外。法律另有规定:1)简易交付、占有改定、指示交付;6 )法律文书、征收导致的物权变动,自文书或决定生效时发生效力;7 )继承、受遗赠取得物权(自死亡);8 )合法的事实行为;(如合法建造、拆除房屋);9 )对动产抵押权和留置权的有关规定。注:交付(交付行为+交付意思,但不是法律行为

7、,而是事实行为)1、现实交付:2、简易交付:动产物权设立和转让前,权利人已经占有该动产的,物权自法律行为生效时发生效力。3、占有改定:动产物权转让时,又约定出让人继续占有的,物权自该约定生效时发生效力。4、指示交付:让与动产为第三人占有时,返还请求权转让给受让方,就完成交付。(二)公信原则: 当真实的权利人与名义(形式上)权利人不一致时,因信赖公示而从名义(或形式)上权利人处取得物权的人。(前提是登记出错)1、不动产登记的公信力1) 推定不动产登记薄上权利人为所有权人,有相反证据证明的除外;2) 不动产权属证书记载事项与不动产登记薄不一致时,以不动产登记薄为准3) 不动产登记薄上登记错误给善意

8、第三人带来不利的,错误登记不发生效力。茬二箭三天玄可产公彳的根齐;3、条件:1)善意,即交易第三人不知不动产登记错误;I2)只看登记薄,无法发现错误;i 3)第三人基于合法有效的法律行为获得物权;4)无异议登记。12、具体保护:1)善意取得(原权利人可以向无权处分人追偿);2)抵押权为登记的,善意第三人取得无抵押负担的所有权;i3)善意第三人取得了登记了的本应撤销或者不存在的抵押权,可以对该物行使抵押权;|4)不动产登记薄上登记了错误的权利人,善意第三人向其滤芯给付义务,认为是有效给付,真正i权利人不得再要求其给付;ji出让人对物权处分有限制,该限制没有登记的,善意第三人获得没有限制的物权。2

9、除非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规定,动产的实际占有人被推定为物权的权利人。第四章 物权的效力(物权的共同效力)一、排它性效力:一个物上不允许有两个性质不相融的物权存在。二、优先效力:1、物权之间1)先成立的物权优先于后成立的物权2)定限物权优先于所有权3)担保物权优先于用益物权4)费用性担保物权优先于融资性担保物权2、物权优于债权例外:买卖不破租赁、法定优先权三、效力追及效力:物权会随着物的转移而转移,不会随着物的转移而消灭。这是物权支配性的体现。但是受到善意取得制度的限制。四、物上请求权:1、概念:物权人在其物被侵害或者有被侵害的危险的时候,享有要求恢复圆满状态或者防止侵害的权利。2、返还原

10、物请求权 (权利人要求无权占有人转移占有)3、妨害除去请求权 (妨害需为不法的,妨害除去包括涂销与变更登记)4、危险消除请求权(面临遭受侵害的危险)注:不适用消灭时效。36条:修理、重作、更换、恢复原状请求权37条:损害赔偿请求权问题:物上请求权与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区别【物权请求权与损害赔偿请求权比较】物权请求权损害赔偿请求权产生基础物权债权(合同、不当得利、侵权行为)消灭时效不完全适用完全适用构成要件妨害物权(无权占有或其他妨害)或 有妨害之危险主观过错、责任能力 损害后果、因果关系目的重在恢复圆满状态、预防损害重在损害补偿标的物灭失权利消灭不消灭第五章物权的变动一、物权的变动: 是物权的产生

11、、变更和消灭的总称。1、物权的发生: 包括物权的取得和物权的设定。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原始取得:依法律规定,不根据他人既存的权利而取得物权(先占、添附、征收、法定继承)继受取得:基于他人既有的权利取得物权。(让与)2、物权的变更: 狭义的物权变更指物权客体和内容的变更,指在不影响物权归属的前提下变更物权的效力 和范围等内容。1)客体变更:标的物量上的增减。如因附合而增加,因毁损而减少。2)内容变更:如用益物权期限的增减,抵押权次序的变化,地上权使用方式之变更。3、物权的消灭: 分绝对消灭和相对消灭。前者,因标的物灭失而消灭;后者,因权利移转、混同或抛弃而 消灭。抛弃:物权权利人以意思表示放弃物权

12、,但不将物权转让给他人。混同:1)概念: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以相互吸收或者兼容且不必共存的物权同属于一个人的法律事实。2)例外:定限物权的存续对所有人还有法律上的利益;定限物权的存续对第三人还有法律上的利益。3)中国的物权法没有对混同的规定。二、物权变动的原则:公示原则和公信原则。第六章物权行为理论一、基于法律行为导致的所有权变动所采取的立法模式:1、世界各国采取的立法模式:1)物权形式主义(物权合意 +生效要件)2)债权形式主义3)债权意思主义(债权合意 +登记交付对抗要件)2、我国通说认为采取债权形式主义(债权合意+登记交付生效要件),但是有例外情况,土地承包经营权、地役权的变动以及动产抵押权

13、以登记为对抗要件。二、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分离原则抽象原则物权法第15条强调物权行为的效力不影响债权行为的效力,这与债权行为的效力影响物权行为的效力完全 是两个概念,债权行为作为原因行为影响物权行为的效力,恰恰是物权行为没有无因性和独立性的证明。第七章所有权第一节所有权的概念与特征一、所有权的概念权利人对于客体全面支配的权利叫作所有权,具体有四种权能: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其中是否具有处分权是所有权跟其它权利的最大区别,处分权分为法律处分和事实处分。二、所有权的内容1、积极权能: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占有:对于财产的实际管领或控制。使用:是不损毁其物或变更其性质,而依物之用法以供需用之事实

14、作用。收益:是收取所有物的新增利益。处分:是所有权内容的核心,是所有权最基本重要的内容。2、消极权能:即基于所有权的物上请求权三、所有权的特征1、所有权具有全面支配性;2、所有权具有永久性;3、所有权具有弹性:某一权能在一定期限内可以授予他人,期限结束后回复。第二节所有权的限制一、私法的限制1、权利不得滥用;2、相邻关系(基于不动产相邻关系的请求权,类似于物权请求权,不是过错责任);3、诚实信用。二、公法的限制(征收与征用)征收征用不返还返还以公益为前提只要有紧急需要即可补偿不需补偿1、私有权利的行使不得损害国家或社会的公共利益;2、受环保法的限制;第三节所有权的保护一、对已经发生的所有权侵害

15、用返还请求权来保护;二、对正在发生的所有权侵害用排除请求权来保护;三、对将要发生的所有权侵害用预防请求权来保护。第四节所有权的分类一、根据所有权的标的分为 动产所有权和不动产所有权;二、根据享有所有权的人数分为 单独所有权和共同所有权:1 、一个物的所有权是一个人享有就是单独所有权;2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享有所有权就是共同所有权,具体又分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按照所有制的不同分成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和个人所有权。第五节 所有权的取得一、原始取得(基于法律规定)1、生产劳动2、取得原物孳息3、先占4、添附5、时效取得(我国暂无规定)回1、事实行为6、善意取得7、国家强制取得8、国家或集

16、体取得无人继承的财产9、遗失物拾得2、条件:占有的是动产;无主物(认识错误不论按事实来);以所有的意思占有。附合、混合与加工之比较表附合混合加工形态物十物物十物劳动+物适用对象动产、不动产动产动产是否可识别原物可不口无关要旨归属原则1、不动产吸收动产2、动产与动产:共有法则+主物法则共有法则+主物法 则材料法则+ “主物” 法则善意取得一、构成要件:1、第三人善意:受让人不知道出让人是无权处分人,即非因重大过失而不知让与人无权处分交易物。2、受让人支付了合理的价格3、已登记或交付4、需无法律另外规定(交易物是可交易的,不能是盗赃物,一定条件下遗失物适用善意取得)二、回首取得善意取得的原因行为无

17、效后,出于对原权利人的保护,所有权自动回复,为原权利人所有,同时 该物上的其他权利也一并回复。遗失物拾得1、遗失物的构成要件:1)需为他人之物2)所有人非出于自愿而丧失占有3)动产4)非为隐瞒物2、遗失物拾得人的权利义务:1)通知、交存和招领义务2)保管义务 3)费用、赏金请求权(拾得人侵占的,无权索要费用)物113:遗失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六个月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第六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一、概念: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 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专有所有权、共有权、成员权)二、特征:1)以专有所有权为基础2)不可分性:三权结

18、合,不可分离,一并处分。3)权利主体身份具有多重性(同时是专有所有权人、共有权人、成员权人)4)权利内容多样性三、专有所有权:区分所有人对其专有部分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四、共有所有权:区分所有人依照法律或管理规约的规定,对区分所有的建筑物的共用部分所享有的 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1、客体:1)建筑物的基本构造部分2)建筑物的共用设施3)建筑用地(基地、绿地、公共设施、庭院)注:房屋、外墙、电梯、公共通道、绿地、物业用房归小区业主共有2、车库问题:1)优先提供给业主使用;2)地下车库(民房工程),所有权为开发商所有,由当事人通过出售、附赠或出租方式约定;3)地上车位(公共道路

19、或其他场地上的),属于业主共有。五、成员权1、管理组织1)业主会议:全体业主参加,决定物业之重大事项。决定重大事项,通常应由专有部分占建筑面积1/2以上的业主且人数占1/2以上的业主同意;特别重大的事项,应由业主人数和所持份额的2/3以上表决通过。(筹集维修资金、改建重建)2)业主委员会(管理委员会):业主会议之常设机构,代表业主会议行使权利。注意物权法第83条 取消了业主委员会的当事人资格。3)物业管理人:通常由物业公司担当(委托管理)。物权法第81、82条2、管理经费:物业基金。系业主共有,经业主会议或业主委员会决定,用于物业之修缮、改良。物 权法第79条3、管理规约:指区分所有权人为了增

20、进共同利益、确保共同生活,经业主会议决议以兹共同遵守的事 项。物权法第78条4、成员之权利和义务:a表决权;b参与订立规约权;c请求权;d遵守规约及决议,接受管理等。第八章 共有(所有权分类的一种)一、概念共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事主体对同一财产共同享有所有权的法律制度。二、按份共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事主体,按照各自享有的份额,分别对动产或不动产共同享有所 有权的共有形态。1、 特 征: 1) 数个共 有人之间的联 系是偶然的; (基于合 意或法律 规定 , 例如混合 )2) 存在 “应有部分” (既定的份额 , 抽象的) ;份额的确定方法:有约定的从约定;无约定的按出资额;不能确定出资额

21、的,视为等额。3) 各 个共 有人按 照各 自 的 份额对 共 有物 享有不 同 的权 利 ;4) 按份 共 有人可 以 请求 分 割 、 转 让 或 抛 弃 自 己 的 权利 。2、 内 部效 力1) 应有份额 的处分:A、 共 有 人 可 以 要 求 将 自 己 的 份 额 从 共 有 财 产中 分 出( 分 出 权),有 约 定的 从约 定 ;B、 共 有 人 可 以 转 让 自 己 的 份 额 , 其 他 共 有 人 在同 等 条 件 有 共 同 或 单 独 优先 购 买 的 权 利 ;C、 共 有 人 可 以 以 自 己 的 份 额 设 定 负 担 ;D、 共 有 人 可 以 抛 弃

22、 自 己 的 份 额2) 共有 物 的 使 用 和 收 益 : 各 共 有 人 , 按 照 其 应有 部 分 , 对共 有 物 的 全 部 有 使用 收 益 之 权 。 但需要协商确定 , 或者1/2以上的同意。3) 共有物 的处分:处分或重大修 缮 ,需获得 占份额2/3 以上 的共 有人 同意 ,否则 不得 为之 。4) 共 有 物 的 管 理:有 约 定 的 从 约 定 ,无 约 定 , 共同 管 理 。5) 共有 物 的 费 用分担 : 有 约 定 的 从 约定 , 无 约定;无 约 定或 约定不明 ,按 份额 分 担 。3、 外 部 效 力1) 基于应有份额得向第三人 提出各 种请求

23、权2) 对第 三 人 享 有 连带 债 权 、 连 带 债 务共有人享有连带债权时,任一共有人都可以向第三人主张债权;共有人承担连带债务时,第三 人可以向任一共有人主张债权,偿还债务超过自己应当承担份额的,可以追偿。3、 按 份共 有 的 消 灭 : 分 割 共 有 物 、 协议 终 止 、 归 一 人 所 有 、 灭 失 。三、共同共有:依据一定原因成立共同关系的数人,基于共同关系而共有一物的制度1、 特 征: 1) 基于某一共 同关系而产 生 (婚姻关系、 家庭关系、 共同继承关系、 合伙)2) 不 分份 额3) 不 得 随 意 要 求分 割 共 有财 产4) 对 第 三 人 享 有 连

24、带 债 权 、 连 带 债 务2、 共 同 共 有与 按 份 共 有 的 区 别1) 成立 原因不同2) 权 利 的 享 有 不 同3) 分 出 应 有 部 分 的 条 件不 同4) 分 割 限 制 不 同5) 共有 物 管 理 规 则 不 同6) 存续 期 间 不 同【按份共有与共同共有之比较表】按份共有共同共有成立原因约定共同关系权利学后按份学后权利共有人权利及于全部对象共启物(不包括债权)集合财产(包括债权)管理行为保存行为单独为之同改良行为1/2以上同重大修缮行 为2/3以上全体同意共有物之处分2/3以上全体同意应有份之处分自由处分尢口处分之应后份额对外关系原则上连带。法律另有规定或

25、第三人明知其另有约定除外同对内关系按应有份承担,追偿权不分份额共同承担,无追偿权分割共有物时间随时分割,有约定除外共有关系存续期间,不得分割方式约定实物、折价、变价同瑕疵担保责 任有同存续期间较长短暂2、内部效力:1) 各共有人的权利及于共有物的全部2)共有人对共有物的权利受共同关系的制约3)在共同关系存续期间,共有人不得请求分割共有物3、外部效力:1)任一共有人均有权就共有物之全部行使物上请求权2)共有人对共有物承担连带责任3)承担共有人无权处分共有物的法律后果4、共有关系的终止:按份共有以外,还有共同关系的破裂。第四章用益物权第一节用益物权概述一、概念:用益物权指的是对他人之物在一定范围内

26、使用和收益的一种定向物权。二、用益物权的主要特征:1、用益物权的基本目的是使用和收益,以占有为条件;2、用益物权一般来说是在他人之物上成立的;3、用益物权的标的一般以不动产为限。(我国用益物权限于不动产)4、是独立的物权三、用益物权的种类:包括地上权、地役权、永佃权,以及我们国家特有的典权。我国物权法规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以占有为内容的: 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地上权)用益物权不以占有为内容的:地役权占有土地进行耕作可以进一步分为一般承包(承包耕地),特殊承包(承包荒地、滩涂)。前者 流转性弱,后者流转性强。(鼓励开发荒地、滩涂)

27、四、地上权的取得1、基于设立;2、基于继承;3、基于房屋的拍卖或土地的拍卖。第二节地上权一、地上权是指因建筑而使用他人土地的权利。二、地上权作为物权与债权有明显的区别。三、地上权与土地租赁的区别:1、地上权是物权,非经登记不生效力,但是租赁权是一个债权,一般不需要登记;2、很多国家的法律对地上权的存续期间没有限制,但是对租赁关系却有限制;3、地上权是以建筑或者以种植林木为目的,既可以是有偿的,也可以是无偿的,而租赁关系必须是有 偿的;4、发生不可抗力的时候,一般来说地上权不能减少租金,而租赁关系有的时候可以。第三节永佃权一、永佃权是指在他人土地上进行耕种,而使用他人土地的一种物权。二、永佃权与

28、地上权都是在使用他人的土地,但是它们的目的不一样,为了盖房和种植林木,就是地 上权,为了进行季节性的收获,就是永佃权。第四节地役权一、地役权是指的是为自己土地的便利而使用他人土地。二、地役权与相邻关系相似,其种类是完全一样的,只是界线不一样,相邻关系是一种法定的关系, 只要有不动产就有相邻关系,但地役权是在相邻关系之外用协商的方式设定出来的。第五章担保物权第一节担保物权一、担保物权概念:担保物权是指以为了确保债务的实现,由债务人或第三人将物或财产性权利的交换价值让渡给债 权人支配的一种定限物权。二、担保物权特征:1、以变价优先受偿为内容:实现担保物权时,担保物权人得就担保物之价值,通过折价、拍

29、卖或变卖等方式优先于其他债权人受偿。而不是以优先取得所有权威内容,所以原则上流质、流抵押无效。2、从属性:担保物权的存在以债权存在为前提;债权无效或消灭,担保物权随之无效或消灭;担保物 权随主债权的转移而转移。债权时效经过后,抵押权也不受保护。3、不可分性:债权分离的,每个债权人都对抵押物有完整的担保物权;抵押物分离了,每个抵押物上 都存在完整的抵押权。4、物上代位性:标的物意外灭失或部分灭失的,债权人可以请求担保人以其他财产代替担保物;担保 物因第三人原因损毁、灭失时,担保人对第三人有损害赔偿请求权,对赔偿有优先受偿权。5、可保全性:为了防止将来到期不能清偿债务时,抵押物价值的减少,抵押权人

30、有权采取一定措施。三、担保物权的种类1、法定担保与约定担保:法定:留置权(直接基于法律规定);约定:抵押权、质权(基于担保合同)。2、动产担保物权、不动产担保物权与权利担保物权:1)动产担保物权:动产抵押权、动产质权、动产留置权2)不动产担保物权:不动产抵押权3)权利担保物权:权利抵押权、权利质权第二节、抵押权一、概念:抵押权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 将该财产抵押给债权人的,债务人不覆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 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二、特征:1.抵押权的标的物不转移占有,抵押人可以继续占有、使用;(约定转移占有的,转

31、移占有无效)2、抵押的标的物可以是不动产、动产和某些财产性权利;3、抵押物的提供人既可以是债务人本人,也可以是第三人;4、抵押权可就标的物卖得价金优先受偿三、取得1、依法律行为取得(设立 or转让)2、依法律规定取得(无需意思表示和登记)3、依继承而取得四、抵押权的设定(一)订立书面合同(二)抵押合同自合同成立时生效(三)抵押权的生效要件动产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经登记可对抗;不动产抵押权自登记时生效。(四)抵押物范围1、可抵押的标的物:(1)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和其它的地上定着物;(2)抵押人所有的机器,交通运输工具和其它财产;(3)抵押人依法有权处分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房屋和其它地上定着物

32、;(4)抵押人依法有权处分的机器、交通运输工具和其它财产;(5)抵押人依法承包并经发包方同意抵押的荒山、荒丘、荒沟、荒滩等荒地的使用权;(6)依法可以抵押的其它财产。2、不可抵押的标的物:(1) 土地所有权;(2)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的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3)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等其它公 共设施;(4)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是有争议的财产;(5)依法被查封、扣押和监管的财产;(6)依法不得抵押的其它财产。?注:建筑物和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抵押(五)债权范围依当事人约定,无约定时,效力及于主债权、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以及实现债权时

33、的费用。(六)禁止留置(七)抵押权及于抵押物的范围(1)从物、从权利;(2)附合物,如抵押物被添附;(3)孳息(在抵押期间孳息不纳入,当抵押物被依法扣押后,孳息纳入);(4)抵押物之代位物。(韩强认为不是,代位物上没有抵押权了,只是优先受偿)注: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后,新增建筑不属于抵押财产,但一并处分。(物200)(五)抵押权消灭1)债权消灭; 2 )抵押物消灭;3)除斥期间经过;4)抵押权实行。五、抵押权的效力1、优先受偿效力同一物上的抵押权:1)抵押权已登记的,按照登记的先后顺序清偿;顺序相同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2)抵押权已登记的优先于未登记的;3)抵押权未登记的,各抵押权按照债权比例清

34、偿。注:没有登记的抵押权仍优先于一般债权。抵押权与租赁的关系。2、保全效力抵押物价值减少防止权、要求恢复原状或增加担保请求权、要求提前清偿。(物193)3、物上代位效力174抵押期间,抵押财产转化为其他价值形态时,抵押权仍得于抵押物的代位物上存在。(物和 191 (1)4、处分效力1)抵押权人处分权利: 抵押权让与、以抵押权设定担保、抵押权的抛弃、次序的抛弃2)抵押人:重复抵押、设定用益物权、租赁权5、追及效力经过登记、抵押物不论因何种原因落入第三人之手,抵押权人都能主张抵押权。第五节抵押权的实行一、实行方法双方协议:拍卖、变卖、折价(多退少补)协议不成:抵押权人申请法院拍卖、变卖二、抵押权实

35、行的顺序问题:1、同一债权有两个以上抵押人的,当事人对其提供的抵押财产所担保的债权份额或顺序没有约定或者 约定不明的,抵押权人可以就其中任意一个或各个财产行使抵押权,抵押人承担担保责任后可以让债 务人赔偿,也可以要求其他抵押人清偿其应该承担的份额;2、同一动产向两个以上债权抵押,如果当事人办理了抵押物登记的,按登记顺序来实行,如果没有进 行登记的按债权比例来行使;3、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顺序在先的抵押权与该财产的使用权归于一人时,该财产的所有 权人可以以其在抵押权中的顺序对抗在后的抵押权;4、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债权人的债权到期日与抵押权的顺序不一致的采用提存的方式来解决。

36、六、特殊的抵押权一、最高额抵押1、概念:最高额抵押主要是指的抵押人跟抵押权人协议在最高债权的限额之内以抵押物在一定期间也 连续发生的债权作担保;2、特点1)限额抵押实际额超过最高额的,以最高额优先受偿,其余的转为普通债权;实际额不足最高额的,以实际额优先受偿2)不以主债权存在为前提3)最高权额确定,但实际发生额不确定4)对在一定期间内连续发生的债权作担保一定期间指约定的抵押权担保期间,但是经当事人同意,最高额抵押设立前的债权可以纳入;连续发生是指发生债权的次数不确定,且接连发生。5)独立性债权额未届决算期而未确定时,其中部分债权转让的,抵押权不发生转让效力,受让人受让的是 普通债权(有约定或债

37、权确定后除外)。例:甲向乙借款,以鱼苗抵押,乙将一部分债权转移给丙,则丙不是抵押权人,只是甲的普通债权人。注:债权确定期间、债权范围、最高债权额都可以协议变更二、浮动抵押1、条件1)主体: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2)抵押物范围: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均为动产)3)书面协议2、特征:1)主债权确定,抵押财产数额不确定,抵押权实现时才确定2)抵押权人对抵押财产的处分不需要经过抵押权人同意,抵押财产确定前企业卖出的财产不追回,买进的财产算作抵押财产。3、效力1)自书面合同生效时设立,以登记为对抗要件2)优先受偿的例外:不得对抗正常经营活动中已经支付合理价款并取得抵押财产的买受人3)

38、效力序位:全部浮动抵押财产未特定之前,其他担保物权应优先于浮动抵押权;浮动抵押财产特定 为抵押财产后,浮动抵押的效力优先于在此之后设立的担保物权以及其他无担保债权。三、权利抵押我国规定了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质押权与抵押权的区别:(1)标的物不完全相同,一般来说抵押权的标的物是不动产,质押权的标的物是动产或者权利;(2)本质的不一样,抵押权上抵押人不转移标的物占有,但是质押权不一样,质押权必须转移标的物占有。问题:留置权与质押权、抵押权的区别:1、性质不同,抵押权和质押权是约定的,但是留置权是法定的;2、具体实行不同,当债务人不覆行债务的时候,债权人就可以实行抵押权和质押权,而留

39、置权的实行还得经过一定的程序。注意准物权的概念第十二章占有一、概念:是指占有人对物具有事实上的管领和控制的状态。(占有是一种事实)占有的体素:对物事实上的管领;占有的心素:对物管领时所具有的状态。二、占有的功能和价值:1、保护现状免受他人的自力侵犯,物权法第245条(秩序保护功能);2、作为物权变动的公示要件,物权法第23条;3、保护合法占有人免受所有权人之权利继受人的侵犯(持续功能) :a.债权性法律地位的强化,如买卖不破租赁;b.作为时效取得之基础;c.作为善意取得的基础,物权法第106条。三、占有的分类1、有权占有:基于合同等债的关系而产生的占有。(有物权的有权占有可以对抗第三人、有债权

40、的不能对抗第三人,但租赁除外,买卖和抵押不破租赁)无权占有:占有人对物的占有无正当的法律关系,或者原法律关系被撤销或无效时的占有。(拾得人对遗失物的占有、盗贼对盗赃物的占有、借用过期不还等)意义:1)有权占有可以拒绝本权人为本权的请求,无权占有人则负有返还义务;2)留置权的前提是有权占有。善意占有:无权占有人认为自己有权占有2、无权占有-L恶意占有:无权占有人知道(或怀疑)自己无权占有意义:1)无权占有均要返还原物与孳息,但善意占有人可以要求权利人支付保管费用。2)占有物损毁灭失的,善意占有人采取不当得利返还原则,即损毁灭失后没有得利的,不用返 还不当得利;而恶意占有人采取侵权损害赔偿原则,损失多少就赔多少。3、自主占有:占有人以自己所有的意思占有物。(拾得人对拾得物的占有、小偷对赃物的占有)他主占有:占有人以非自己所有的 意思占有物。4、直接占有:占有人对物直接进行事实上的支配。间接占有:占有人对物不进行事实上的支配,但对直接占有人有返还请求权。注:直接占有与间接占有之间需要有 媒介关系,这个媒介关系必须是具体的,即直接占有人对间接占 有人有一个明确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