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层地热能开发主要问题(PPT资料整理)汇编_第1页
浅层地热能开发主要问题(PPT资料整理)汇编_第2页
浅层地热能开发主要问题(PPT资料整理)汇编_第3页
浅层地热能开发主要问题(PPT资料整理)汇编_第4页
浅层地热能开发主要问题(PPT资料整理)汇编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好资料更多精品文档浅层地热能500 kin概念浅层地热能(shallow geothermal energy):指地表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一般 为恒温带至200m埋深),温度低于25C,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具备开发利用 价值的地球内部的热能资源。河南省规范的定义地表以下200 m深度范围内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具备开发利用价值的蕴藏 在地壳浅部岩土体和地下水中温度低于 25 C的低温地热资源。浅层地热能属于低位热能,适合采用热泵技术加以利用,利用时不产生ca SO等污染气体,目前主要用于城市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国土变的4a通岫捌喈园2J弹箱生代比口蒂忠忍 £ M1V.-TH-困 仆

2、性+地电优EJI 内 共。叱集西展提高盆年&区中国常规地热资源分布中国中低温地热资源广布于板块内部的大陆地壳隆起区和地壳沉降区。 东南 沿海地热带是地壳隆起区温泉最密集的地带,主要包括江西东部、湖南南部、福 建、广东及海南省等地。在板块内部地壳沉降区,中国广泛发育了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如华北盆地、松辽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渭河盆地、苏北盆 地、准喝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等, 这些盆地蕴藏着丰富的中低温地 热资源。我国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适宜区为东北地区南部、华北地区(京津冀蒙呼、包、鄂、乌)、江淮流域(安徽大部、江苏大部、河南东部、湖北中东部、湖南 北部、江西北部、浙江北

3、部)、四川盆地。浅层地热能开发主战场:京津冀地区、 辽宁、河南、山东、内蒙古、山西。基于我国地质、水文条件和地形地貌不同的 地域特点,将我国城市浅层地温能资源的应用环境划分为 4类:滨海型城市, 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应优先考虑地埋管地源热泵方式和地表水(江水、海水)地源热泵方式。平原型城市,冲积平原型城市的浅层地温资源的开发利用一般可 采取地下水或地埋管地源热泵方式;冲积三角洲平原城市的浅层地温资源开发利 用一般侧重于地埋管地源热泵方式;山前平原城市的浅层地温资源的开发利用原 则上讲应侧重于地下水地源热泵方式。内陆盆地型城市,以地下水地源热泵方式和地埋管地源热泵方式为主;高原河谷型城市,在深切峡

4、谷区可选择地下水 地源热泵方式,山坡地区可选择基岩地埋管地源热泵方式。 但是,在进行浅层地 热能开发的时候一般首要考虑水源热泵, 当地下水资源缺乏的情况下,才适用地 埋管地源热泵方式。目前,中国在利用方式上形成了以天津、陕西、河北为代表的地热供暖,以 沈阳为代表的浅层水源热泵供热制冷,以大连为代表的海水源热泵供热制冷。考 虑到经济性和可用性,当前定义浅层地温能利用深度一般为 200米。我国南方地 区以散热方式为主,经济的地埋管施工深度一般为100米左右;北方地区以冬季 取热为主要用途,由于浅部地温较低,根据地热增温率,开发利用深度可增加到 300 或 400 米。一、国外研究现状瑞士人(191

5、2年)首先提出地源热泵技术;第一个地源热泵系统在美国俄勒冈州诞生(1946年)1974年起,瑞士、荷兰和瑞典等国政府逐步资助建立示范工程;1986年Tan和Kush根据线热源理论通过模型近似计算出地源热泵系统长期 运行过程中井(孔)周围土壤(岩石)的温度的解析解;学习 好资料19931995年 Mikler 和 Yuill 利用数值方法分析研究单井回灌的渗流及热交换过程,并取得大量试验数据;2004年Rees, Spiler , Deng等建立了系统二维、非稳态的数值模型,并利 用一维的简化数值模型应用于实际工程计算;二、 国 内研究现状20 世纪 50年代 以吕灿仁为代表的学着和专家开始研究

6、浅层地热。20052006年王秉忱、吴学敏、沈梦培等调研我国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并向国务院提交建议。2008 年国土资源部关于大力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通知 (国土资发 20089 号) ,标志我国浅层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将步入规范化轨道。2009 年 国土资源部组织开展全国地热资源潜力评估工作。2010年 我国发布首部有关浅层地热能开发的行业标准 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技术规范 ;2011 年 29 个省会级城市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项目年内分两批实施。 第一批包括石家庄、呼和浩特、沈阳、长春、杭州、合肥、济南、郑州、重庆、西安、兰州、 乌鲁木齐 12 个城市。 第二批实施的城市包括太原、 哈尔滨

7、、 上海、 拉萨、 南京、 福州、 南昌、 武汉、 长沙、 广州、 南宁、 海口、 成都、 贵阳、昆明、 西宁、 银川 17 个。港澳台除外。2012 年 6 月,国家能源局批准组建了国家地热能源开发利用研究及应用技术推广中心, 并设立了技术委员会和指导委员会, 分三个层次: 一个层次是中石化新星, 专攻地热能; 另一个层次是中石化自己内部的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工程研究院, 包括石油科学炼油研究院、 化工研究院等研发力量; 再一个层次是,知名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等主要地热能研究团队和专家构成的体系。2013 年初,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国土部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

8、意见 ,给地热能这一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政策基础。2014年 6 月,国家能源局、国土资发出关于组织编制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的通知 ,要求近期地热能开发以浅层、中深层地热能为主,远期发展中温地热发电和干热岩发电。2015 年 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浅层地热能钻探的地方标准 浅层地热能钻探技术规范由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发布;起草单位: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环境调查院、 河南省深部探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地热能开发利用有限公司、 河南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主要起草人员:卢予北、张宗恒、洗星海、陈莹、吴烨、李贵明、王现国、董永志、王建华规范主要内容:

9、规定了浅层地热能地下水源井设计要求和施工要求、 垂直地埋管钻孔设计要求和施工要求、工程验收方法。2016 年 国家地热能中心、中石化着手开展地热能开发技术标准体系研究与规划 , 拟在 “十三五” 末建成世界上第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热能开发技术标准体系;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技术, 涉及资源勘查与评价、 钻井成井工艺、 尾水回灌、 梯级利用、 高效运营、 保温与换热、 防腐防垢和发电等技术。目前, 中国的地热工作者经过多年研发, 初步建立了一套与中国地热资源特点相适应的技术体系,指导了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实践。围绕浅层地热能展开调查研究的省市有:北京、天津( 2010年止,我国利用地

10、热供暖规模最大的城市、占全国地热供暖总面积的70%) 、河北、河南、上海、浙江宁波、辽宁沈阳、江苏泰州南昌、山西、山东、安徽、黑龙江、江西、吉林。80%集中在华北和东北南部地区三、存在的问题我国使用最多的两种开发利用形式: 水源热泵系统和土壤源热泵系统。 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工程的关键技术主要是地下换热装置设计与施工。1、 引起的环境问题 水质:地热水含有重金属和其他有害元素,尾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地表水、地下水水质造成污染 水温:地热水经一次货多次利用后温度降低,但相对地下水来说尾水温度仍然较高,地热尾水排入地表水体后,水体温度升高,打破原有温度场平衡,进而直接影响该水域生态平衡。 资源问

11、题:有效利用率低:被开采出来的地热能(即从井口得到的热量)只有一部分被利用,即有效利用地热资源量低;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地热尾水回灌因为成本高,很多企业无力支付,选择尾水直接排放地表或地表水体,长期以往,不仅造成地下水浪费,还会使地下水得不到及时补给,直接表现在地下水位下降,并产生地面塌陷或沉降等一系列次生地质灾害。2、企业资质参差不齐对开发、勘查、设计、施工企业未明确设置行业准入条件,致使施工质量良莠不齐。3、管理体制不健全北京市的关于发展热泵系统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强地热回灌,保护地 热资源的通知、天津市的天津市地热利用工程设计标准 (试行)和天津市 地热回灌地面工程建设标准、河北省的河

12、北省地热资源管理条例、重庆市的关于加强地热资源管理的意见、咸阳市的咸阳市地热资源管理暂行办法、 上海的上海市浅层地热能管理暂行办法等。目前国内发布的地热能源开发相关标准有 9项,其中,关于地热能评价勘察 规范的2项,浅层地热能供热制冷相关技术标准1项,见表1。(石油行业:国内共计制定和发布1819项标准包国家标准 163项,行业标准1656项)序 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组织类别1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T 11615-2010地热能评价 勘查技术国家标准2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66-2005(2009)3浅层地热能钻探技术规范DB 41/T 1005-2015行业标准4浅层地热能勘

13、查评价技术规范DZ/T 0225-20095城镇地热供热工程技术规范CJJ 138-2010中深层地热 供热技术行业标准6地热发电用汽轮机技术条件JB/T 6506-1992_LrLf -Hr 心 izb -Hr行业标准7地热发电用汽轮机规范GB/T 28812-2012国家标准8地热电站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478-2008地热友电技 术9地热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 19962-200510地热电站设计规范GB 50791-201311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评价标准GB/T 50801建筑工程类国家标准12地热资源选区评价技术规范一地热资源靶 区确定中石化内 部标准13地热资源

14、储量评价技术规范一地热资源储 量评价14尾水回灌技术规范止在制定尾水回灌技 术 对已建工程运行效果、热均衡状况及其对地质环境条件的影响缺乏研究、 监控; 缺少明确的监督管理部门,分工不明确,管理存在越位、错位和不作为 的混乱情况;4、核心技术水平不高(1)地下水源井技术是地下能源采集系统的核心和关键。地下水源热泵井管材选择现在成井管材主要使用水泥管和螺旋钢管(钢板卷焊式桥式镀锌过滤管和普通钢 管组合)。前者虽耐腐蚀,但抗冲击、抗弯曲、抗拉强度极小,后者强度虽极高, 但是易腐蚀结垢。新技术:PVC-U塑料管(优点:耐腐蚀、不结垢、轻便、寿命长等)抽水井和回 灌井首选。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5、和风险有 2点:PVC-U塑料管材料密 度小( 1400Kg/m3),仅是钢材密度的18%左右,故,在井内充满泥浆的环境下 浮力较大,下入困难;其物理力学性能指标远远低于钢管,故,在下管、投砾或 洗井抽水过程中,井管内出现过大压差或遭受冲击力时, 容易出现塑料井管爆裂 事故。目前,国巧外供水管井使用的 PVC-U塑料管多数在50-100m之间,并且 成井口径较小。钻井(孔)结构设计井的滤层厚度要按照不同地层来设计, 即钻井口径与成井管径的间隙在松散地层和基岩地层 各有不同要求。(2)回灌技术影响回灌的主要因素:成井工艺:井身结构、钻井液、洗井方式、成井工艺 回灌系统综合作用:地面净化系统、回灌

16、方式、抽灌井间距回灌流体与储层相互作用: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储层砂粒移动(3)热贯通由于回灌水与原始含水层温度存在的差异,在导热和对流等作用下,回灌水会 导致抽水井温度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或降低,这种现象就是“热贯通”。粗颗粒(卵 砾石、砂砾)地层抽灌井间距约100m,细颗粒地层(粉、细砂)间距不低于50m。实际情况是,因为场地大小的限制,抽灌井间距在 5-20m,由此造成热 贯通和地下水污染,轻则增加运行费用,重则导致机组瘫痪。5、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大 对地热供暖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目前,在地热供暖收费方面,大部 分城市仅参照燃煤锅炉供暖收费,忽略了生态效益,地热供暖收费标准总 体上偏低,许

17、多供暖项目由于经济效益低下而无法实施。 制定地热发电上网电价补贴政策。 目前,国家对风能、太阳能发电上网电 价出台了补贴政策,但对地热发电还没有相关优惠政策。 建议参照其他可 再生能源发电的上网电价补贴,制定地热发电上网电价补贴政策。住房城乡建设部2009年启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对纳入示范 的城市,中央予以资金补助基准为每个示范城市 5000万元,对推广应用 面积大,技术类型先进适用,能源替代效果好能力建设突出,将相应调增补助额度,但每个城市最高不超过 8000万元。 对于地热尾水回灌,按回灌井费用的一定比例给予企业适当的配套资金投 入。地热尾水回灌一般采用“一采一灌”或“一采几灌”

18、,即打一口生产 井需要配套打一口回灌井或几口回灌井, 给生产企业增加了沉重的额外成 本,许多企业不堪重负,把尾水直接排放, 结果造成了环境污染和资源快 速枯竭。河南省在浅层地热能方面的研究状况时间项目回涉及城巾主要研究内容2009 年重点城市浅 层地热能评 价研究报 告州、开封、新 乡、许昌、潺 河、周口、安 阳、濮阳、焦 作、洛阳、南 阳11个重点 城市初步研究和总结河南省重点城 市浅层地热能类型与潜力(首 次研究开展该方面的研究工 作)2010 年河南省城市 浅层地热能专者大部分城市本书主要介绍了河南浅层地热 能开发利用现状存在的主要问 题,研究的目标任务、研究内 容和方法;概述了河南省1

19、8个 省辖市城市浅层地热能形成的 区域地质背景;阐述了城市浅层地热能特征。2010 年浅层地热能 开发医用问河南省, 重点科新能源产业领域:地热能直接 利用技术及设备题研究技攻关 计划项 目2000 年11月儿童医院水 源热泉,程郑州市2抽4回2011年,河南省平原区面积占据全省面积一半,平原区广泛分布浅层地下水,资源量达131.79 X 108m3,大部水温1518C,富水性中等极强,单井出水 量一般 100120n3/h,部分地区 120200 m3/h ,甚至达到 200300 m3/h ,具有 良好的回灌条件。水质除硬度超标外,基本满足地源热泵水质要求。具有丰富浅 层地热能储量的城市就有郑州、开封、新乡、濮阳、许昌、漠河、周口、焦作、 安阳、洛阳、南阳等,目前,浅层地热能开发的面积超过1600万平方米。2015年郑州已有浅层地热能空调用户 50多家,地能空调井200余眼,井深 一般100m左右。河南省地源热泵应用情况统计表序号地市面积(km2)应用建筑面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