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与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与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与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与练习题(含答案)_第4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与练习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 答题技巧与练习题【知识梳理】考点:P 八、1 对名句的理解和鉴赏2理解内容主旨、思想情感3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4 品析语言特点/ 体味炼字5品味表达技巧6感知艺术形象【技巧点拨】(一)常见题型的示例第一个方法:看题目。比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两诗,一题目中有“送”字,一题目中有“忆”字,抓住这两个关键词句,这两首诗的情感就容易把握了。分别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兄弟的思念之情。第二个方法:抓作者。也即知人论世。具体说就是要了解诗人、词人的生平与经历,更好的把握其作品的写作角度。如学李白的诗,他生于思想解放的盛唐时代,自幼百家杂学无不接触,因而

2、未受传统封建思想的束缚;另一方面,他又处于一个危机四伏的矛盾时代,经历政治生活的几次重大挫折,因而造成了极其矛盾的思想性格。他的诗歌基调是积极反抗、昂扬进取的,同时又夹杂着消极颓废,交织着痛苦的矛盾。第三个方法:明意象。 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如天净沙秋思一诗中抓住“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这几个意象表现了秋天郊外凄凉之景,烘托作者的愁思之情。(二)常见的几种答题格式示例1【题型一】点评思想内容,理解主旨型答题格式:描写了(或叙述)什么的景色

3、(场面等),抒发了什么的思想感情。如:“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描写了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描写了边塞战士们吃着烤肉,听着军乐演奏战歌的生活场面;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2【题型二】赏析语言型( 1)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答题格式:点特色(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出特色)+例子(特色语句)+分析感情( 2)全诗中哪个词运用的最好,为什么?答题格式:释含义+描景象+点情景( 3)某词或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答题格式:结构(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主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3. 【题型四】描述画面型答题格式:采用描写的表

4、达方式+扣住重点语句扩展诗句如: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答: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4. 【题型五】分析技巧型答题格式:点明手法+阐述运用+分析效果5. 【题型六】比较阅读型答题格式:点明手法 +阐述运用 +分析效果可以比较两首诗的内容、思想感情、语言、表达技巧等。【例题精讲】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 题

5、。孤雁第 5 页共 9 页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7 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2 分)8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参考答案】7. 诗中用一系列动词,捕写了孤雁不饮不啄,边飞边唤的情景,表现孤雁的执着。8. 衬托(反衬对比陪衬),蕴含了对野鸦(像野鸦那样的俗客庸夫)的不满与厌恶,对孤雁的同情与赞美,对知己亲朋不能见面的伤感。(答出两点即可)阅读苏轼的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一词,完成第 7题。(6分)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蕈已知秋,更听寒量促机杼。第 9

6、 页共 9 页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 来心与绪。【注】簟(dian):竹席。量(qiong):蟋蟀。江亭:江边的亭子君:指其弟子由。此时,兄弟二人天各一方。7.(1)上阕通过 和 两个细节点明“秋”之时令。(2分)(2)赏析划线句。(4分)【参考答案】(1)夜凉寒量(2)这首词的下片,写路途上的美好回忆。“梦中历历来时路”,在上半夜人睡时,梦见走这条遥远而漫长的路,要历经河北、河南、 江苏,然后进入江西。一路风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犹在江 亭醉歌舞”,到达虔州,还在清江畔的歌舞亭里接受好友的宴饮享 受。这两句,通过写梦,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凄凉、愁苦和对好友的

7、深切思念。【课堂练习】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注】此诗是诗人55 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 旅居夔州时的作品。12. 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6 分 )( 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3 分 )(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 分 )【参考答案】( 1)首联描写了阴沉萧瑟的秋景,烘托了诗人伤感抑郁的心情,奠定了全诗忧愁凄凉的感情基调。( 2)表达了诗人暮年飘零的孤独愁苦之情,对故园的思念之情,对国家动荡时局的担忧之情。【解析】( 1

8、)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诗歌大意,理解相关诗句的意思,分析其作用即可。首联的意思是“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这两句开门见山叙写景物。“玉露”即白露,秋天,草木摇落,白露为霜。“巫山巫峡”,诗人所在。首联用“凋伤”“萧森”描写出秋景的阴沉、萧瑟,烘托了诗人伤感抑郁的心情,定下全诗忧愁凄凉的感情基调。(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诗人用一派弥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联系起来,寄寓自己的抚今追昔之感,抒发对国家动荡时局的担忧之情。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 8 题。(6 分)宿牛群头胡助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茁蘑菇。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供晚厨。(选自元明清诗歌鉴赏辞典)【注】牛群头:地名。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8. (1)诗中“茁”“满”二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 4 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