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华民族饮食礼仪_第1页
谈中华民族饮食礼仪_第2页
谈中华民族饮食礼仪_第3页
谈中华民族饮食礼仪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谈中华民族饮食礼仪本文是关于谈中华民族饮食礼仪, 仅供参考,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感谢阅读。谈中华民族饮食礼仪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 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 ) ,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五味调和的境界说 ( 风味鲜明,适口者珍,有“舌头菜”之誉 ) 五味调和的美食观 黄帝内经 说: “天食人以五气, 地食人以五味” , “谨 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味是饮食五味的泛称,和是饮食之美的最佳境界。这种和,由调制而得,既能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又能满足人的心理需要,使身心需要能在五味调和中得到统一。美食的调和,是对饮食性质、关系深刻

2、认识的结果。味是调和的基础。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必要条件。饮食五味的调和,以合乎时序为美食的一项原则。中国烹饪科学依据调顺四时的原则,调和与配菜都讲究时令得当,应时而制作肴馔。追求肴馔适口,应以适口者为珍。,奇正互变的烹调法 ( 厨规为本,灵活变通 ) ,畅神怡情的美食观( 文质彬彬,寓教于食) 等 4 大属性,有着不同于海外各国饮食文化的天生丽质。中国的饮食文化除了讲究菜肴的色彩搭配要明媚如画外,还要搭配用餐的氛围产生的一种情趣,它是中华民族的个性与传统,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凸现方式。中国饮食文化直接影响到日本、蒙古、朝鲜、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是东方饮食文化圈的轴心; 与此同时, 它

3、还间接影响到欧洲、 美洲、 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国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酱醋、面食、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数十亿人。中国饮食发展历史1. 最早的是有巢氏 ( 旧石器时代) :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2. 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主要烹调方法:炮,即 钻火使果肉而燔之;煲:用泥裹后烧: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 物;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3. 伏羲氏:在饮食上,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4. 神农氏: " 耕而陶 " ,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白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

4、稼穑。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醢、醯( 醋 ) 、酪、酢、醴等。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有爪儿因为当时没灶,还有鬲,其爪是空心的,鬶用来煮酒的。5. 黄帝: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而广泛使用在秦汉时期,当时是釜,高脚灶具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 蒸谷为饮, 烹谷为粥 " 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 蒸锅发明了, 叫甑。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6. 周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

5、但结构与现在不同, 当时早田作业主要是: 稷 ,( 最重要) 是小米,又称谷子,长时期占主导地位,为五谷之长,好的稷叫梁之精品又叫黄梁。 黍 , 是大黄粘米仅次于稷, 又称粟, 是脱粒的黍。 麦, 大麦。 菽, 是豆类,当时主要是黄豆,黑豆。麻,即麻子。菽和麻都是百姓穷人吃的,麻又叫苴。南方还有稻, 古代稻是糯米, 普通稻叫粳秫, 周以后中原才开始引种稻子, 属细粮,较珍贵。菰米,是一种水生植物茭白的种子,黑色,叫雕胡饭,特别香滑,和碎瓷片一起放在皮袋里揉来脱粒。7. 汉代: 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 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 )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石榴、芝麻、葡萄、胡桃( 即核桃 ) 、西瓜、甜

6、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 主要用于马粮) ,莴笋、大葱、大蒜,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如炸油饼,胡饼即芝麻烧饼也叫炉桡。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使豆类的营养得到消化,物美价廉,可做出许多种菜肴, 1960 年河南密县发现的汉墓中的大画像石上就有豆腐作坊的石刻。 东汉还发明了植物油。 在此以前都用动物油,叫脂膏,带角的动物油叫脂,无角的如犬,叫膏。脂较硬,膏较稀软,植物油有杏仁油,奈实油,麻油,但很稀少,南北朝以后植物油的品种增加,价格也便宜。8. 唐宋:饮食文化的高峰,过分讲究。“素蒸声音部、罔川图小样”,最具代表性的是烧尾宴。9. 明清:饮食文化是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

7、继续和发展,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主食:菰米已被彻底淘汰,麻子退出主食行列改用榨油, 豆料也不再作主食, 成为菜肴, 北方黄河流域小麦的比例大辐度增加,面成为宋以后北方的主食,明代又一次大规模引进,马铃薯,甘薯,蔬菜的种植达到较高水准,成为主要菜肴。肉类:人工畜养的畜禽成为肉食主要来源。满汉全席代表了清代饮食文化的最高水平.中国饮食文化之节日篇年夜饭 ( 团年饭 )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 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

8、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 . 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 ;" 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 " ,也喻示 "年年有余 "。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 ;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 "烈火烹油 " 。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古代,过年喝酒,非常注意酒的品质,有些酒现在已经没有了,只留下许多动人的酒名,如 " 葡萄醅 " 、 " 兰尾酒 " 、 &quo

9、t; 宜春酒 " 、 " 梅花酒" 、 "桃花酒 "、 "屠苏酒 "等等。在这些酒中间,流传最久、最普遍的,还是屠苏酒。元宵节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 最早叫 “ 浮元子” 后称 “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 "汤圆 " 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 蒸食, 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 而是在糯米粉中 "滚

10、"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在南北朝时浇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到了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 “汴中节食,上元油锤”。油锤的制法,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为“油画明珠”。端午节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 史记“武帝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 -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风土记:“五月五

11、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同时又有另一种端午节食,称为“龟”也只在晋朝昙花一现,随即销声匿迹。只有风土记中称为“角黍”的粽子,因为附会在屈原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成为最受人欢迎的端午节食。中秋节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

12、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中国饮食筷子的禁忌1. 迷箸刨坟这是指手里拿着筷子在菜盘里不住的扒拉,以求寻找猎物,就像盗墓刨坟的一般。这种做法同“迷箸巡城”相近,都属于缺乏教养的做法,令人生厌。2. 泪箸遗珠这意思其实就是说,我们再用筷子往自己的碗里面夹菜的时候,没有夹好,把菜汤弄到其他的菜里面或者到桌子上面了,这样的做法是非常的不礼貌的,也是不应该存在的。3. 颠倒乾坤这就是说用餐时将筷子颠倒使用,这种做法是非常被人看不起的,正所谓饥不择食,以至于都不顾脸面了,将筷子使倒,这是绝对不可以的。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