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三物质的检验与鉴别专题检测卷(三)(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实验原理或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从澳水中提取单质澳时,不能用无水乙醇代替 CC14B.可用新制的 Cu(OH)2 悬浊液检验有机物中是否含有醛基C.纸层析实验中,须将滤纸上的试样点浸入展开剂中D.实验室中提纯混有少量乙酸的乙醇,可采用先加生石灰,过滤后再蒸储的方法解析本题考查实验基本操作,意在考查考生实验方案的评价能力。乙醇与水互溶,不能用来做萃取剂,A 项正确;新制 Cu(OH)2 悬浊液能够与醛基反应产生醇红色沉淀,可检验出来
2、,B 项正确;纸层析实验中,试样点若浸入展开剂中会溶解在展开剂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 不正确;醋酸和 CaO 乍用生成盐,蒸储可蒸出乙醇,D 项正确。答案 C2 .亚硝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亚硝酸钠能将 Fe2+氧化为 Fe3+,因此一些不法奸商为使腌肉制品的色泽更吸引顾客,用超量的亚硝酸钠(NaNQ)腌制。亚硝酸钠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过量或长期食用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由于亚硝酸钠有咸味,外观与氯化钠相似,也曾多次发生过因误食导致中毒的事件。下列能用来区别 NaNO 与 NaCl 固体的方法是()A.观察颜色 B.品尝味道C.用水溶解 D.分别溶于水测其 pH答案 D3 .某混合气体 G 中可
3、能含有 COCO、SO、H2O 等气体,用 a:无水 CuSO,b:澄清石灰水,c:灼热 CuOd:碱石灰,e:品红溶液,f:酸性高镒酸钾溶液试剂可将其一一验出,检验的正确顺序是()A.G-ae-bfdcB.G-cd-bfefffaC.GaeffbdfcD.Gbeffadfc解析通过分析题意,先确定四种气体检验的先后顺序为:先验 H2O,再验 SO,除尽 SO 后再验 CO,最后除尽 CO 后验 CO答案 C4.下列各组溶液中,用括号内的试剂及物质间相互反应不能鉴别的一组是()A.Ba(OH)2、KSCNNaCl、Mg(NG)2(FeCl3溶液)B.NaNO、NaHCO(NHk)2SO、N&a
4、mp;SiO3(H2SO 溶液)C.NHBr、K2CO、NaI、CaCL(AgNQ 溶液)D.(NH4)3PQ、NaBr、CuSO、AlCl3(KOH 溶液)解析 C 组只用 AgNO 溶液,无法区别开&CO、CaCM,因为均形成白色沉淀。答案 C5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将某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B常温下,将铁片浸入足量浓硫酸中铁片不溶解常温下,铁与浓硫酸一定没有发生化学反应C向某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颜色/、变该食盐中一定没有添加 KIQD向苯酚钠溶液中滴加乙酸溶液溶液变浑浊相同条件
5、下,乙酸的酸性一定比苯酚强解析 A 项,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有 SO 或 CO,因此溶液中可能含有 CO、HCO、HSO、SO中的一种或几种,错误;B 项,发生钝化,即在铁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进一步被氧化,发生了化学变化,错误;C 项,淀粉遇 I2溶液才变蓝,要检验 KIO3,需要先将 IO3转化为 I2,错误;D 项,苯酚钠与乙酸反应生成苯酚,说明乙酸的酸性强于苯酚,正确。答案 D6 .某同学为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见的四种无机离子,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该实验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C4B.原溶
6、液中一定含有 NbtC.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Cl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Fe3+解析原溶液中加入硝酸钢和盐酸,相当于加入硝酸,若含有 SC也会被氧化成 SC,不能确定是否含有 S(C;因为加入了盐酸,也不能确定是否含有 Cl;加入 KSCN红色,可能含有 Fe3+,也可能是 Fe2+被氧化而生成了 Fe;加入 NaOhT 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含有 NH4。答案 B7 .有关物质或离子的检验,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加入硝酸酸化,再滴加 KSCN后有红色物质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有 Fe3+存在8 .在“火柴头中氯元素的检验”实验中,摘下几根未燃过的火柴头,将其浸于水中,稍后取少
7、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后,即可判断氯元素的存在C.可用新制的 Cu(OH)2悬浊液检验牙膏中存在的甘油D.分别含有 Mj+、Cu、Fe和 Na+的四种盐酸盐溶液,只用 NaCH夜是不能一次鉴别开的解析 A 项,原溶液中也可能只含有 Fe而不含 Fe,因为硝酸具有氧化性,能将 Fe氧化为 Fe3+;B 项,火柴头中的氯元素的存在形式是 KCIC3,CIC3与 Ag+不反应;C 项,新制 Cu(CH)2能和甘油反应生成绛蓝色物质;D 项,有颜色的离子为 Cu2+和 Fe,加入 NaCHCuCb 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FeCl2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且沉淀逐渐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8、MgCl2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NaCI 溶液没有明显现象。答案 C8.CuS 和 C&S 都能溶于硝酸,它们高温灼烧的产物相同,以下鉴别 CuS 和 C&S 两种黑色粉末的方法合理的是()A.将两种样品分别溶于硝酸,区别所产生的气体Brit)HC1白色沉淀打色溶液NaOH8 .将两种样品分别溶于硝酸,区别溶液的颜色C.取两种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在高温灼烧,称量残留固体的质量D.取两种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在高温灼烧,区别残留固体的颜色解析根据两种样品分别溶于硝酸所发生的反应:3CuS+8HNR 稀)=3Cu(NQ)2+3S+2NOT+4HO,3CS+16HNQ 稀)=6Cu(NC3)2+
9、3S+4NOT+8H2O,可见区别溶液颜色和所产生的气体不能鉴别 CuS 和 CU2S,故 A、B 均不合理;等质量的 CuS 和 Cu2s 在高温下灼烧都生成 CuOSO,CuS 灼烧后质量变小,CL2s 灼烧后质量不变,故 C 正确。答案 C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玻璃棒蘸取 1molLTCHCOOH液,点在广范 pH 试纸中部,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测得其 pH 为 3.5B.用玻璃棒蘸取皂化反应后的混合液,滴入装有热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若有油滴浮在液面上,说明反应液中油脂已完全水解C.取 5mLSO2水溶液,滴加 BaCl2溶液,立即出现白色沉淀,加入盐酸,沉淀消失D.取 5m
10、L0.1mol-L1KI 溶液,加入 0.1molLFeCL 溶液 1mL,充分反应后继续加入2mLCCl4,振荡、静置后取上层溶液滴加 KSCN1 液,溶液变红色解析广范 pH 试纸测的溶液的 pH 为整数,A 项错误;B 项中,有油滴浮在液面上,说明反应液中仍有油脂没有水解,B 项错误;SO 的水溶液中滴入 BaCl2溶液,不会出现白色沉淀,C 项错误;虽然 5mL0.1mol-L1KI 溶液过量,但由于反应 2Fe+2I 一 2Fe2+123是可逆反应,上层溶液中仍含有 Fe,滴加 KSCN液,会观察到溶液变红色,D 项正确。答案 D10 .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
11、操作,结论正确的是()操作现象结论A滴加 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后SC4B滴加氯水和 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红色原溶液中后 IC用洁净钳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原溶液中后 Na,无K+D滴加稀 NaOH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小艾盅原溶液中无NH4解析能与 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除了 S3 以外,还可以是 SCT、COT 以及 Ag+等,因此选项 A 不正确;CC14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而单质碘易溶于有机溶剂中,溶液显紫红色说明有单质碘生成,所以只能是原溶液中的被氯水氧化成单质碘,即选项 B 正确;因为在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时,需要透过蓝色的
12、钻玻璃滤去黄光,而在实验中并没有通过蓝色的钻玻璃观察,所以不能判断没有 K+,选项 C 不正确;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如果俊盐和强碱在稀溶液中反应且不加热时,产生的氨气不会挥发出来,红色石蕊试纸就不会变蓝色,所以选项 D 也不正确。答案 B11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少量液体甲逐滴加入到固体乙中,试管中试剂为丙,则下表中对应的选项正确的是()乙4二一内甲乙丙试管中的现象A浓盐酸二氧化镒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B醋酸粉末状贝壳BaCl2溶液变浑浊C浓硝酸铜KI淀粉溶液溶液艾盅色D浓氨水生石灰AgNO 溶液无明显现象解析在 A 中,常温下浓盐酸与二氧化镒不反应;醋酸与粉末状贝壳反应产生的二氧化
13、碳,不与 BaC12溶液反应;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氮,能与 KI 反应生成碘单质,与淀粉作用使溶液变蓝色;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与 AgNG 溶液反应先产生沉淀 AgOH 后被过量的氨水溶解Ag(NH3)2OH。答案 C12 .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高镒酸钾溶液的紫红色是 Mn。的颜色,而不是的颜色,他设计的下列实验步骤中没有意义的是()A.将高镒酸钾晶体加热分解,所得固体质量减少B.观察氯化钾溶液没有颜色,表明溶液中无色C.在氯化钾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振荡,静置后未见明显变化,表明锌与K+不反应D.在高镒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振荡,静置后紫红色褪去,表明解析首先高镒酸钾溶液中存在两种离子:K*
14、和 MnO,选项 B、C 表明 K+无色且不与锌反应,再由选项 D 进一步说明 MnO 能与锌反应,静置后紫红色褪去,表明 MnQ 为紫红色。答案 A13.某固体粉末 X 中可能含有&SO、(Nhk)2CO、&SO、NaNQCuzOFeQFezQ 中的若干种。某同学为确定该固体粉末的成分,取 X 进行如下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图所示。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已知:CibO+2H=CU+Cu+H2OA.根据现象 1 可推出该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NaNOB.根据现象 2 可推出该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K2SOC.根据现象 3 可推出该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K2SOD.根据现象 4
15、 可推出该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 Fe2Q解析固体加入 NaOHfc 成气体,则应为 NH,即 B 为 NH,则一定含有(NH4)2CO;沉淀 C 加-一、-一.一一、.、-.3+,-一,一.-入盐酸后的溶椒加入 KSCN显红色,说明溶彼中不存在 Fe,可能有两种情况:只含有 FeO或 Fe2O3和 CiiO 或都含有;生成的 Cu 与 Fe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全部溶解,溶液 A 焰色反应为黄色,因加入氢氧化钠,不能说明含有 NaNO;溶液 A 加入足量稀盐酸生成混合气体,说明不仅仅生成二氧化碳,还应有其他气体,则一定含有 K2SO,K2SO 在酸性条件下与 NaN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NO
16、且&SO 被氧化为 K2SO,不能确定是否含有 K2SOo答案 C14.某无色溶液中只可能含有Na+、Ba2+、C、Bl、SO、S(T 中的若干种(忽略水电离出的 4、OH),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MnO 为紫红色1班象O步骤操作现象溶液的 pH 大于 7(2)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 CCl4振荡,静置CCl4层呈橙色(3)分液,向所得水溶液中加入 Ba(NC3)2溶液和稀 HNO后白色沉淀产生(4)过滤,向滤液中加入 AgNO 溶液和稀 HNO后白色沉淀产生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肯定含有的离子是B.肯定没有的离子是C.可能含有的离子是D.不能确
17、定的离子是解析(1)用 pH 试纸检验,溶液的 pH 大于 7,说明溶液显碱性,故一定含有 SC3,因为所给离子只有它水解后可以使溶液显碱性,进而可以判断无 Bsio(2)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 CCl 与振荡,静置,CCl4层呈橙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 Bro(3)分液,向所得水溶液中加入 Ba(NQ)2溶液和稀 HNQ 有白色沉淀产生,结合(1),可以判断原溶液中可能含有 SC2o(4)过滤,向滤液中加入 AgNO 溶液和稀 HNQ 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有 C存在,但(2)中因为已经引入了 Cl,故不能判断原溶液中是否有 Cl,据溶液电中性原则,得出一定有 Na十,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一定有
18、的离子是 Na+、BrSC2,一定没有的是 Ba,可能含有的是CI、SO。答案 D15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整理实验室化学试剂时,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标签破损,如图。某同学根据中学化学知识,对该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如下预测和验证,其中错误的是(包括预测物质的化学式、检验需要的试剂、操作、现象及结论)()选项预测物质的化学式检验需要的试剂操作、现象及结论用 pH 试纸检验ANaaSO稀盐酸、氯化钢溶液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若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氯化钢溶液, 如果产生白色沉淀, 则原溶液是 N&SO溶液BNKCO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稀盐酸,如
19、果产生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则原溶液一定是 N&CO溶液CNaSO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品红溶液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稀盐酸,如果产生的无色气体既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还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则原溶液是 N*SO 溶液DNaSiO3过量稀盐酸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 滴入稀盐酸, 产生白色胶状沉淀,盐酸过量时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是NaSiO3溶液解析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盐酸可排除其他离子的干扰,若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氯化钢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沉淀为硫酸钢,则原溶液是 NaaS。溶液,A 正确;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稀盐酸,如果产生的无色气体能使
20、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则溶液可能为 N&CO 溶液或 N&SQ 溶液,B 错误;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稀盐酸,如果产生的无色气体既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还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则气体为二氧化硫,所以原溶液是 N&SQ 溶液,C 正确;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产生白色胶状沉淀,盐酸过量时沉淀不溶解,硅酸不溶于盐酸,则原溶液是 N&SiO3溶液,D 正确。答案 B、非选择题(共 55 分)16 .(5 分)现有五种离子化合物AB、C、D 和 E,都是由下表中的离子形成的:阳离了Ag+Ba2+Al3+阴离子OHClSd为鉴别
21、它们,分别完成以下实验,其结果是:a.B 和 D 都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b.A 溶于水后,与上述某阳离子反应可生成c.C 溶于水后,与上述某阳离子反应可生成d.E 溶于水后,与上述某阴离子反应可生成B,且 A 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且 C 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e.A 溶液与适量 E 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再加过量E 溶液,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请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填空:(1)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A,C,D,E。(2)A 溶液与过量 E 溶液反应后,最终得到的沉淀的化学式是。解析阴、阳离子组成的常见的沉淀物有 AgCl、Al(OH)3、BaSQ,其中 AgCl、BaS
22、O 不溶于酸。实验 e 是本题的突破口:“再加过量 E 溶液,沉淀量减少”,说明 E 溶液能溶解某一种沉淀,则在这里 E 只能是一种强碱,被溶解的沉淀也只能是 Al(OH)3,组成 E 的阴离子是 OH,则阳离子只能是 Ba(因为 O 口与 Ag+、Al都反应),即 E 为 Ba(OH)2;组成 A 的阳离子是 Al 刈,组成 A 的阴离子只有是 SO时,才符合“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即 A 为 Al2(SO4)3。接下来,由实验 b、d 知 B 为 BaSO,则 D 为另一种不溶于酸的 AgCl。再由实验 c 和余下的离子可判断 C 为 AlCl3。答案(1)Al2(SO4)3AlCl3A
23、gClBa(OH)2(2)BaSO417 .(6 分)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磨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查得资料: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I.磨擦剂中氢氧化铝的定性检验取适量牙膏样品,加水充分搅拌,过滤。(1)往滤渣中加入过量 NaOH 溶液,过滤。氢氧化铝与 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往(1)所得滤液中先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再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n.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定量测定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 C 中生成 BaCO 沉淀的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依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
24、题:(3)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了可搅拌(4)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填标号)。a,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 CO 气体b.滴加盐酸不宜过快c.在 AB 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d.在 BC 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实验中准确称取 8.00g 样品三份,进行三次测定,测得 BaCO 的平均质量为 3.94g。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解析(1)该反应为 Al(OH)3+NaOH=NaAl(OH)。(2)由于上面得到的溶液是 NaAl(OH)4溶液,在先通入过量 CO,再加入过量稀盐酸时,发生反应:NaAl(OH)4+CO=Al(OH)3
25、J+NaHCOAl(OH)3+3HCl=AlCl3+3H2QNaHCO+HCl=NaCl+H2(COT,所以现象为通入 CO 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加入稀盐酸后,沉淀溶解,且有无色气体产生。(3)持续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将生成的 CO 尽量全部排出,同时起搅拌作用。(4)通空气的目的是排出 CO,空气是否干燥不影响实验结果,c 不正确。由于 HCl 与 NaHCO也可反应产生 CO,故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的洗气瓶会影响实验结果,d 也不正确。n(BaCQ)=3.94g/197g-mol1=0.02mol,由 C 原子守恒得mCaCQ)为 0.02molx100gmol1=2g,所以 CaCO 的质
26、量分数为2g伯色沉淀有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有人提出上述方法中出现白色沉淀并不能充分说明火柴头上 KC1C3的存在,其理由是O解析(1)SC2有还原 T 将 KMnCS 原使之褪色。(2)由装置图可知是减压过滤。(3)火柴头中的 KC1C3燃烧后变为 KC1,用水浸取则进入滤液 C,检测 C 中的 C即可证明。(4)用水浸泡火柴头, KC1C3溶液进入溶液, 再与 NaNC 和 AgNC 反应生成 AgCl 沉淀, 但 AgNC 微溶于水,会干扰检验。答案(1)KMnC4溶液(紫红色)褪色(2)减压过滤(或抽滤)当打开自来水龙头,装置内部的空气随自来水被带走,导致装置内部压强减小,使过滤速度加
27、快,得到较干燥的固体物质(3)取滤液 C,加入 HNC 和 AgNC 溶液,若观察到白色沉淀产生,即可证明火柴头中含有氯元素(4)C1C3+3NQ+Ag+=AgC1J+3NQAgNC 与 AgC1 在水中均会形成白色沉淀21 .(6 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来定性检验茶叶中含有的少量钙、铁、铝三种元素。已知 Ca2+、A13+、Fe”完全沉淀的 pH:Ca(CH:pH13;A1(CH)3:pH5.2;Fe(CH)3:pH4.1。检验茶叶中三种元素的实验过程如下:中加盐酸的作用是(2)中调节 pH 至 67 的目的是(3)写出沉淀 X 所含主要物质的化学式。(4)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试
28、剂 A 为;试剂 B 为铝试剂,加入该试剂的现象是查阅资料:HNO 为弱酸,室温下存在反应:3HNO=HNOF2N0T+H2Q在酸性溶液中,NO可将 MnQ 还原为 MrT 且无气体生成;NO 不与碱反应,可被酸性 KMnOW 液氧化为硝酸。实验操作:关闭弹簧夹,打开 A 中分液漏斗活塞,滴加一定量浓硝酸,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从 C 中取少量固体,检验是否是亚硝酸钠。(1)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B 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D 装置的作用是(3)经检验 C 产物中亚硝酸钠含量较少。a.甲同学认为 C 中产物不仅有亚硝酸钠,还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生成碳酸钠的化学方程式是为排除干扰,甲
29、在BC 装置间增加装置 E,E 中盛放的试剂应是(写名称)。I和灼烧b.乙同学认为除上述干扰因素外,还会有空气参与反应导致产品不纯,所以在实验操作前应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解析(1)装置 A 中是浓硝酸和碳加热发生反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4HNQ 浓)=COT+4NOT+2H2。(2)装置 B 中,A 装置生成的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硝酸和铜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所以铜片溶解,溶液变蓝,导管口有无色气泡冒出;C 中的过氧化钠吸收一氧化氮、二氧化碳,最后通过酸性高镒酸钾溶液除去剩余一氧化氮,防止污染空气。(3)a.生成碳酸钠的反应是二
30、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CO+2Na2Q=2NaCO+Q,为排除干扰,在C装置间增加装置 E,E 中盛放的试剂应为碱石灰,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b.为避免装置中的空气导致产品不纯,需要打开弹簧夹通入氮气排净装置中的空气。答案(1)C+4HNO(浓)=COT+4NOT+2H,O(2)溶椒变蓝,铜片溶解,导管口有无色气泡冒出除去未反应的 NO 防止污染空气(3)a.2CO2+2NaO=2NaCO+Q 碱石灰 b.打开弹簧夹,通入 N2一段时间23.(6 分)某强酸性溶液 X 中可能含有 NHLFeAl+、Cd、SW、ClNG 中的若干种。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溶液 X 的组
31、成,进行如下实验(其中 Y 为无色无味的气体):(2)写出生成气体 A 的离子方程式:(3)写出向溶液 E 中通入少量 Y 一定发生的离子方程式:(4)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进一步确定可能存在的离子,写出实验的操作步骤、现象与结论:解析由题意知,由于溶液为强酸性,故不含 c6,含有大量的加入过量硝酸钢溶液,产生的气体 A 为 NQ 沉淀 C 为 BaSO,推出原溶?中含有 Sd;再加过量 NaOH液加热, 产生的气体 D 为 NH,沉淀 F 为氢氧化铁,推知原溶液中含有 NhLFe2+,排除 NO;通入的气体 Y 无色无味,应为 CO 气体,产生的沉淀 G 为 BaCO,也可能混有 Al(OH)3。
32、(1)溶?夜X 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 4、Nht、Fe、SO;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 CO、NQ。(2)Fe2+被 N。(1)氧化成 Fe3+,生成了 NO气体,离子方程式为 3Fe2+4HI+Nd=3F(3+NOT+2H2O。向溶液 E 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的离子方程式为 Ba+2OH+CO=BaCOL+HkO。(4)可能存在的离子有 C和 Al3+O答案(1)H+、NHFe2+、SOCO、NG2+3+.(2)3Fe+4H+NO=3Fe+NOT+2 屋。(3)Ba2+2OH+CG=BaC。+H2O(4)取少量溶液 B,滴加硝酸酸化的 AgNO 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含有 Cl,反之则没有;取少
33、量溶液 E,通入足量的 CO 气体, 若有沉淀生成, 则说明含有 Al3+,反之则没有 24.(7 分)已知某溶液 X 可能由 K+、MgCLT、AgBa、Al3+Fe、Al(OH)4、CO、SOT、ISiOT、MnO 中的若干种离子组成。某化学兴趣小回答下列问题:溶液 X 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LtKEnN(珈组通过下列实验确定了其组成。(1)根据下列实验步骤和现象,推断实验结论: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实验结论I.观察溶液:无色透明原溶液中一定小含的离子是n.取适量该溶液,加入过量的硝酸,有气体生成,并得到无色溶液原溶液中一定小含的离子是f 含有的离子是m.在 n 所得溶液中再加入
34、过量的碳酸氢钱溶液,有气体生成,同时析出白色沉淀 A原溶液中还一定含有的离子是,生成沉淀 A 的离子方程式为W.在出所得溶液中再逐滴加入氢氧化钢溶液至过量,加热也有气体生成,同时析出白色沉淀 B白色沉淀 B 中一定含有,可能含有(2)上述实验步骤 IV 中开始阶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一定有(3)该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进一步确定 B 的成分,取一定量经洗涤后的 B 与 Y 溶液反应,白色固体的物质的量与 Y 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Y 可能为。B 的组成为(4)已知氢氧化铝电离出可比碳酸氢钠电离出 4 更难。根据上述推断,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少量硫酸氢钠稀溶液至过量,按先后顺序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写出最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解析(1)I.溶液无色透明,说明有颜色的离子 Mn。、Fe2小、CLT 不存在。n.加入过量的硝酸,产生气体并得到无色溶液,推知一定存在 CO,则能与 C反应的离子 Mg+、Ag+、BST、Al”都不存在;由于、SiO;一能与硝酸反应分别生成 12(使溶液呈黄色)、hkSiO3白色沉淀,所以它们也不存在。m.碳酸氢钱先与过量的硝酸反应,然后与铝离子发生水解相互促进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铝,逆推原溶液中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债务转让合同协议范本
- 2025企业内部餐厅升级改造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协议书
- 2025二手设备转让合同的样本
- 2025租赁合同印花税计算方法探析
- 2025年食品安全试题
- 【清华大学】2024中国煤炭城市公正转型调研报告基于两个案例的研究报告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质量与密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模版
- 教师参加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模版
- 广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专题八房地产金融融资方式与工具创新
- 下土地岭滑坡稳定性分析及风险计算
- 【小升初】北师大版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一)含解析
- 水文专业有偿服务收费管理试行办法(附收费标准)(共42页)
- 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课件(19张幻灯片)
- 临建施工方案(经典)
- 亿赛通数据泄露防护(DLP)_CDG_V3.1用户使用手册
- 方格子汉字独体字表
- 德鲁克的绩效观
- 那洛巴尊者传
- 包材产品HACCP计划
- SAP_PS-PS模块配置和操作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