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创作手法鉴赏渔洋十二法之二_第1页
古诗创作手法鉴赏渔洋十二法之二_第2页
古诗创作手法鉴赏渔洋十二法之二_第3页
古诗创作手法鉴赏渔洋十二法之二_第4页
古诗创作手法鉴赏渔洋十二法之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诗创造手法鉴赏 渔洋十二法之二【渔洋绝法二】:前二句说一事,第三句以转折连词承接。 虎山擅胜阁眺光福以雨阻不得往【清】王士祯 虎山桥畔尽层松,掩映寒流古寺红。却上重楼看邓尉,太湖西去雨蒙蒙。  【注释】:虎山:位于江苏省苏州吴中区光福镇,春秋时期,吴王阖阂(hè hài,音同贺害)曾在虎山圈地养虎,饲养人员聚居的地方遂名虎溪。吴国灭亡后,养虎事业也随之衰败。擅胜阁:虎山山巅原有东岳庙,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建,明万历四年(1576年)毁。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建。东岳殿前筑有擅胜阁。文革初期,殿宇全部拆除。199

2、2年,村民自发复建殿宇三间。2011年,村民再集资,原址重建为岱真道院。 眺:远望。以:因为。阻:阻碍 往:去。此处作“看不见”解。光福:吴中区境内历史悠久的古镇,在苏州城西约28公里的太湖之滨,是享有“湖光山色、洞天福地”之美誉。50年代初,我国考古学家在当地虎山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证明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此繁衍生息了。萧梁大同年间(535546年),有顾氏舍宅为寺,取名光福,从此得名,沿用至今。此处指与虎山擅胜阁相望的光福塔。 虎山桥:虎山脚下的虎山桥是光福通向东渚、镇湖的陆上必由之路,太湖水从西崦湖经过虎山桥流向木渎、苏城,它是水源的枢纽。据文献记

3、载:光福每年年初梅花绽放之际,人们都坐船经虎山桥至我国梅花基地之一的“香雪海”、“玄墓山”、“潭东”一带观赏。 却:在这里作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但”、“但是”、“可是”。 邓尉:即邓尉山,在苏州城西南三十公里,以“香雪海”闻名,是中国著名的赏梅胜地,其地因东汉开国功臣邓禹得名。 【译文】:虎山擅胜阁眺光福以雨阻不得往【清】王士祯 虎山桥畔尽层松,掩映寒流古寺红。却上重楼看邓尉,太湖西去雨蒙蒙。 虎山桥边尽是层层叠叠的青松,掩映着寒流下古寺墙壁的褐红。但登上檀胜阁重楼远眺邓尉山,只能看到西去太湖的细雨蒙蒙。 【写作背景】:根据台湾輔

4、仁大学中文所博士,散文作家黃雅歆先生整理的王士祯年谱(引自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七卷第二期载山水有神韻王士禎的山水詩(上):遊歷與山水):王士祯于清顺治27年至康熙4年(王士祯2732岁)期间,任扬州推官。在此期间,王士祯所留下的山水詩数量颇多,在內容上包含了大量的山水怀古、寄赠,以及最能体现神韵诗论的山水记游、即目等山水詩。在风格上,则以云淡风轻,清丽悠远贯穿其作(黃雅歆山水有神韵)。推官:官职名,自唐朝开设,各朝代一直沿用。清初沿明制,于各府设推官及挂衔推官,其职位大约相当于现时的地市级中级法院院长,并兼审计局长。顺治三年罢挂职衔推官。康熙六年废除推官。此诗应是写于王士祯到任后的第二年

5、春(时年28岁),他至苏州,过无锡,登惠山。我们看几张图,这些图均来自网络。这是此诗的方位地形图。图上的“虎山道院”,原名东岳庙,庙前就是“滕胜阁”。过虎山桥,对面是光福塔。往西则是西崦湖,其四周有虎山、龟山、铜坑山、邓尉山、安山。往西出铜坑港便是烟波浩渺的太湖。这是明代杰出书画家沈周(14271509)所画游西山图的局部,右面画的是虎山,左面的塔就是光福塔。此为虎山与邓尉山地图。看着这三幅图,我们就能比较形象地去理解王士祯这首诗。【手法】: 一、题解:此诗的题目比较长,但很清晰地表达了写诗的背景和诗的主题:背景:“虎山擅胜阁”,说明此诗的地点;主题:“眺光福以雨阻不得往”,说明登擅

6、胜阁的目的是想远眺邓尉山,却因为下雨而不能如愿。由此,可见诗的题目对诗的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借鉴,把我们的诗的题目拟好,千万不可忽视,或者写完诗才去想题目怎样写。二、全诗脉络:看红箭头:起承两句点题说明地点,再以层松掩映带出古寺(擅胜阁);这是诗人近观所看到的情景:虎山层层青松掩映着古寺红色的墙壁。转合两句,由古寺登楼,点出主题:登楼远眺;却因被东风吹向太湖的雨阻隔视线,不能如愿。再看绿箭头:“虎山桥”回扣“虎山”;“古寺”、“重楼”回扣擅胜阁;“看邓尉”回扣“眺光福”;“雨蒙蒙”回扣“以雨阻不得往”。句句扣题。转句用了一个转折关系连词“却”,来描写本来想远眺光福镇而再远至邓尉山的美景,但是因为

7、下着雨,却只能看到细雨蒙蒙。三、句法: 起承两句和转合两句,其实都是一句话分作两句说。1、“虎山桥畔尽层松,掩映寒流古寺红。”两句句子的主干是:“松掩寺”。第一句只是给出了主语:“虎山桥畔尽层”,是“松”的定语;第二句是谓语部分:“掩映”是谓语动词。“寒流”(暗点季节)、“红”(古寺的颜色)是“古寺”的定语。“古寺”是宾语。两句连接,才能表达出完整的句意。在色彩上是“青映红”:松是青翠的,墙是褐红的。也许王士祯在擅胜阁下,看到这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想起他老祖宗王之涣的教诲:“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于是便也登上擅胜阁的层层楼梯,想远眺光福塔乃至邓尉山。这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第三四句:

8、2、“却上重楼看邓尉,太湖西去雨蒙蒙。”这两句的主干是:“登眺却见雨”。第三句表行为:登楼远眺。第四句表结果:雨蒙蒙。 同样要两句连接,才能表达出完整的句意。至于“西去”,或是说明太湖在虎山之西侧,以表明方位;或是与承句的“寒流”相扣,说明季节,春季是寒流未尽,东风细雨,雨往西下;又或是暗示此番西去,任务艰巨(此时作者是“推官”之职);又或是某种感慨。随读者猜去吧。这就是“字尽而意不尽”。四、“却”的作用:“却”在转句首字,起着转折作用,把“欲穷千里目”的意愿和“意愿未能偿”的结果连接起来。【鱼洋绝法二】:前二句说一事,第三句以转折连词承接。这个“却”字,正是渔洋十二法之二的特征。【转折关系连词】:用以连接连词前后的词、词组、句子所表达意思的转折。常用的转折关系连词如:却、虽然、但是、然而、而、偏偏、只是、不过、至于、致、不料、岂知等。当我们要表达事物向不同方向发展,如:事与愿违,如因爱生怨、欲速不达。或喜出望外,如山穷水尽又柳暗花明等,学用渔洋绝法二,不失为一个好的途径。类似这种方法的鱼洋七绝还有: 秦淮杂诗十四首之二  结绮临春尽已墟,琼枝璧月怨何如。惟余一片青溪水,犹傍南朝江令居。 惟:唯有,只是。转折连词。骊山怀古八首之七 不复黄衫舞马床, 更无片段荔支筐。祗余今古青山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