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 35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和教学进度一、班级学生智能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 45 人.在经过了三年半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大多数学生上课大胆发言.学习效率较 高; 少数学生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作业马虎。 今后还是 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自习、 课后的复习等。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 首先要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二要对少数差生注意个别指导。在本学期的教育教 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二、提高教学质量措施: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用活新教材深入开发例题资源紧密结合现实环境 努力创设现实
2、情境.认真组织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2.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开展观察、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 .鼓励学 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愿意并学会合作。优化教学策略采取各 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好数学。3.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 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提高 学习积极性。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 发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4.介绍课外数学知识与方法.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小组 讨论的学习方式
3、.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 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三、全册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点:认识多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运算律、解决问题的策略、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教学难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1.知识与技能方面(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 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发现并初步理解一些 简单的运算规律;初步认识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基本方法。(2)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简单变换的过程 . 认识三 角形、平行2 / 35四边形和梯形
4、及其特征 . 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2. 数学思考方面在探索计算方法、发现运算规律的过程中 . 开展类比、猜想、归纳、验证等 活动. 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在探索自然数的一些特征 . 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 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 . 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 . 增强符号感。在探索平面图 形的特征、对图形进行简单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 . 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和 空间观念。3. 解决问题方面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 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和方法解决问题 .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 合理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初步学会用画 图的策略整理和表达 , 积累解决问题的
5、策略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 逐步增 强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意识。4. 情感与态度方面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 规律的过程中 .进一步获得成功的体验 . 产生对数学 事实和数学内在联系的好奇心 . 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在理解数学内容以及运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 进一 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感受数学的价值与作用。3 / 35周次起止时间教学内容教时备注13.4-3.9一、平移、旋转和轴对称23.12-3.16二、认识多位数33.19-3.2343.26-3.30二、二位数乘两位数54.2-4.664.9-4.13四、用计算器计算74.16-4.20五、解决
6、问题的策略84.23-4.27六、运算律94.30-5.4105.7-7.11期中检测115.14-5.18125.21-5.25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35.28-6.1146.4-6.8156.11-6.15八、确定位置166.18-6.22九、整理与复习176.25-6.29187.2-7.6期末检测4 / 355、潜能生名单及转后记录5 / 35潜能生名单特点6 / 35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课题:图形的平移 第 1 1 课时教学目标:1.1. 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 移。2.2.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
7、.3. 通过图形的平移.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积累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教学难点:能对图形平移过程中的距离进行准确判断。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引导学生说出:这是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追问: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吗?学生动手操作。2.2. 导入新课。在之前的学习中. .我们已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 .今天我们将要深入 地学习有关图形平移的知识。(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二、交流共享1.1.课件出示教材第 1 1 页例题 1 1 图。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
8、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 相同点和不同点?2.2. 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7 / 35(1 1 )学生观察. .感受平移。(2 2) 强调平移的方向。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3.3. 认识平移的距离。(1 1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学生发现: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2 2 )数一数。引导: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3 3) 小组交流讨论. .教师巡视. .进行个别辅导。(4 4 )组织全班交流。师质疑:有位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
9、离是4 4 格. .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 4 格. .你觉得对吗?引导学生得出:4 4 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 .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追问: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数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你是怎么数的?引导学生进行 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数法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 学进行评价和判断必要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数的方法。数法预设: 方法一: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 9 9 格. .小船图就向右平 移 9 9 格。方法二:看船头的一个点这个点向右平移了 9 9 格. .小船图就向右平移 9 9 格(5 5)数一数:金鱼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再与同学交流。8 / 35
10、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教师巡视。(6 6 )小结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法。先让学生说说教师再结合学生的 发言进行小结:我们在确定图形平移的距 离时. .可以先找出参照点 看它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这个图形就向那个方 向平移了几格。4.4.即时练习。完成教材第 2 2 页试一试”。(1 1 )学生独立画图。教师巡视. .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 辅导。(2 2)组织汇报。学生一边用投影展示画出的图形一边汇报是怎么画的。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画法:一种方法是先确定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找出每个顶点平移后的对应点再将这四个对应点依次连接起来;另一种方 法是找每条边平移后的对
11、应边。三、反馈完善1.1.完成教材第 2 2 页练一练”第 1 1 题。这道题的重点是巩固平移的距离问题. .通过练习强化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 法。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2.2.完成教材第 2 2 页练一练”第 2 2 题。这道题是巩固平移的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汇报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的。四、反思总结9 / 35通过本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课题:图形的旋转 第 2 2 课时教学目标:1.1.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 .认识绕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9090 的含义. .能在 方格纸上画出把简单图
12、形旋转 9090 后的图形。2.2. 通过学习活动.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发展形象思维。3.3. 在认识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变化的兴趣并进一步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掌握图形旋转的三个要素。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把简单图形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90 后的图形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1.播放有关风车和摩天轮的课件 提问:游乐场的摩天轮和风车的运动是一种什么现象?追问:你能说说它们是怎样旋转的吗?它们都是绕着中间的点顺着旋转的。2.2.导入新课。对于旋转. .你还想了解什么知识?今天我们要继续研究旋转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0 / 351.1
13、.认识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9090 的含义。(1 1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播放课件:某一高速公路收费站各种车辆进出场面的录像。为了维持秩序. . 收费站口设置了转杆。引出问题:图中的转杆打幵和关闭分别是怎样的运动?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 2 )模拟操作. .认识含义。同桌合作拿出活动角模拟转杆打幵和关闭讨论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结合学具演示交流明确转杆打幵和关闭都属于旋转。小结: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 . .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转杆打 幵是逆时针旋转. .转杆关闭是顺时针旋转。(3 3)深入探讨:转杆打幵和关闭. .分别是绕哪个点按什么方向旋转的?旋 转了多少度?引
14、导学生结合例题 2 2 的转杆图进行思考。学生观察、交流. .得出:转杆打幵是绕 0 0 顺时针旋转 9090 ;转杆关闭是绕 0 0 逆时针旋转 9090。(4 4 )全体活动. .深化理解。听口令做动作:让学生先平伸右臂用动作表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再平伸左臂做一次亲身体验顺时针、逆时针旋转。2.2.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的旋转。(1 1 )课件出示教材第 3 3 页例题 3 3 图。(2 2) 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题目的要求的?引导学生进行审题:中心点:点 A A;旋转方向:逆时针;旋转角度: 909011 / 35(3 3) 动手操作。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三角形纸片在方格纸上进行旋转操作
15、。教师巡视. .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指名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进行旋转演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4 4) 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后的图形。提问:如果不借助具体的实物该怎样画出三角形逆时针旋转 9090 后的图形?(出示教材第 4 4 页上方情境图)学生可能有如下方法:1先把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绕点 A A 逆时针旋转 9090 . .再画出另外的线段最 后连成相应的图形。2先把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绕点 A A 逆时针旋转 9090 . .再连成相应的图形。3借助手、笔等工具一转后再画一画。让学生在方格纸上尝试画图。(5 5)组织交流。投影展示学生画的图.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画出来的(6 6 )师生共同小结
16、。提问:我们在方格纸上进行旋转操作时 . .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得出:要先找出一条线作为标准. .再按 定点、定向、定角度”三个步骤进行操作。三、反馈完善1.1.完成教材第 4 4 页练一练”第 1 1 题。这道题是利用钟面的时针、台秤的指针、转盘的指针等实例来巩固旋转的 方向和角度。教学时切不可草率对待这些习题. .它们都是旋转平面图形不可 缺少的基础知识。12 / 35引导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口答. .集体订正。2.2. 完成教材第 4 4 页练一练”第 2 2 题。这道题实际上是例题 3 3 的补充. .它是将一个长方形绕点 A A 顺时针旋转 9090 教学时可以为不同学生设
17、置不同要求 . .如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学生. .可以直 接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 9090 后的长方形;而直接画图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照 样子先做一个长方形. .按旋转的要求在方格纸上转一下. .再离幵实物画出旋 转后的图形。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课题:轴对称图形 第 3 3 课时 教学目标:1.1.能用折纸等方法确定对称轴. .根据对称轴判断已知的图形是否是轴对称 图形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2.2. 能够利用轴对称图形对称的特点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使之成为轴对称图形. .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3.3.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
18、念.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难点:在方格图中利用轴对称图形对称的特点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使之成为轴对称图形。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3 / 351.1.出示飞机图、蝴蝶图和奖杯图。提问:这三幅图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都是轴对称图形)师指着蝴蝶图问:你怎么知道它是轴对称图形的?指名学生到讲台前折纸演示。2.2. 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1.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1 1)取出课前从教材第 113113 页剪下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 .折一折. .说说
19、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2 2 )组织汇报交流。(3 3)指名演示并汇报:长方形和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追问:为什么长方形和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 形?引导学生认识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经过对折折痕两边能完全重合;平行四 边形经过对折后折痕两边不能完全重合。2.2.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1 1) 提出问题:把长方形纸对折使折痕两边完全重合有几种不同的折 法?(2 2) 指名汇报不同的折纸方法并说说折纸时应该注意什么。(3 3) 小结:像这样对折折痕所在的直线叫作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4 4) 画对称轴。请学生在长方形纸上画出它的
20、对称轴。14 / 35引导:刚才我们用折纸的办法找到了长方形的对称轴那么画在黑板上的长 方形能对折吗?如果要画出它的对称轴你有什么办法?先独立思考再在 小组内讨论。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说怎样画对称轴教师指出:因为对称轴是折痕所在的直线所以可以让对称轴延伸到图形外(5)完成教材第 5 5 页试一试”。请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再通过折纸研究它有几条对称轴再在课本上画出正 方形的各条对称轴。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 .如果有困难可与同桌商量. .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展示只画出两条对称轴的正方形. .提问:这两条对称轴画得对不对?还有其 他对称轴吗?小结:正方形有 4 4 条对称轴。3.3.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
21、称图形的另一半。(1 1 )课件出示教材第 6 6 页例题 5 5o学生独立在教材的方格图上画一画。教师巡视. .进行个别辅导。(2) 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画的?(3) 组织全班汇报交流。1交流作图思路。2交流作图方法。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法:方法一:用描点的方法。先数格子找出对应的顶点再连接这些点. .画出图 形的另一半。方法二:用涂色的方法。左边是个什么图形就在右边涂一个什么图形。15 / 35提问:你觉得在方格纸上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用哪种方法比较好?(4) 小结。我们在方格图上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应该注意什么?三、反馈完善1.1.完成教材第 6 6 页练一练”第 1 1 题。这道题是画出
22、方格图中几何图形的对称轴第一个图形有 1 1 条对称轴. .第二个图形又 1 1 条对称轴. .第三个图形又 2 2 条对称轴。练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方格图来帮助判断。2.2. 完成教材第 6 6 页练一练”第 2 2 题。这道题是与例 5 5 一样的练习. .是要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让学生独立完成. .最后集体订正。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课题:练习一第 4 4 课时教学目标:1.1.加深对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2.2. 能综合运用图形的平移、 旋转和轴对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23、3.3. 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 .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积累成 功的体验。教学重点:综合运用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教学难点:解决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相关问题。16 / 35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1.1.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 .你知道图形变换的方式有哪些吗?2.2. 导入练习。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变换方式来解决练习一”中的问题。(板书课题)二、基本练习1.1.图形的平移。(1 1) 提问:什么是图形的平移?图形的平移要注意什么?(2 2) 完成教材第 7 7、8 8 页练习一”第 1 1、2 2、9 9 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
24、巡视. .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3 3 )组织交流. .集体讲评。第 2 2 题:平移的距离是平移这节内容的难点要重点让学生说说怎样确定平 移的距离。第 9 9 题:是需要进行两次平移的练习. .是在教材例题 1 1 的基础上的提高。要 让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平移。2 2图形的旋转。(1 1) 提问:什么是图形的旋转?图形的旋转要注意什么?(2 2) 完成教材第 7 7、8 8、9 9 页练习一”第 3 3、4 4、7 7、1111 题。教师巡视. .进行个别辅导。(3 3 )汇报交流、集体讲评。第 3 3 题:考查学生对旋转的中心点和方向的认识。第 4 4 题: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的旋转
25、。17 / 35第 7 7 题:画角。角是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引导学生明确画角也 要运用旋转的知识。第 1111 题:第一组图形. .把左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逆时针旋转9090 或把右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顺时针旋转9090 ;第二组图形. .把左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顺时针旋转 9090 或把右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逆 时针旋转 9090 ;第三组图形. .把左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顺(逆)时针 旋转 180180 或把右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顺(逆)时针旋转 180180 o 3 3图形的轴对称。提问: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三、综合练习1.1.完成教材第 8
26、 8、9 9 页练习一”第 5 5、6 6、1212 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讲评、订正。第 5 5 题:引导学生认识到: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边就有几条对 称轴。第 6 6 题:让学生说说画图的过程. .强调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要相等。2.2. 完成教材第 8 8、9 9 页练习一”第 8 8、1010、1313 题。如果课堂时间不够. .也可以安排学生课后完成。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一)第 1 1 课时18 / 35教学目标:1.1.认识计数单位. .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
27、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2.2. 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分级的方法 . .学会整万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 .学会整万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难点:理解亿以内数所表示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1.引入: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 .我们常常遇到、用到比万大的数. .谁来读一读 下列几组数据?课件出示图片及文字。:(1 1)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位居世界第三位。(2 2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皇宫是北京的故宫。它的占地面积约为七十二万平方米。(3 3)20112011 年. .我国芝麻、茶叶和油菜籽的总产量如下:芝麻六一万吨、茶叶一百六十二万
28、吨、油菜籽一千三百四十三万吨。让学生根据课件出示的内容读数2.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万更大的数。(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1.1.复习万以内数的知识。(1 1 )指名学生说出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2 2)课件出示:填一填. .说一说。1010 个一是();1010 个十是();1010 个一千是()。19 / 35说一说: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读一读下列各数:23622362、10021002、89458945。2.2. 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师生一起用计数器拨数. .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这些计数单位。(1 1)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一千. .
29、然后一千一千地拨. .边拨边数. .一直拨到九 千。提问: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1010 个一千是多少?(板书:一万)(2 2)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上一万. .然后一万一万地拨. .边拨边数. .一直拨到九 力、。提问:九万再加上一万是多少?万位满十要怎样?使学生认识到1010 个一万是十万。(板书:十万)师:我们知道了 1010 个一万是十万. .如果十万十万地数.10.10 个十万又是多少 呢?学生同桌讨论. .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追问:照这样推想下去. .你还能知道什么?分别让学生说一说然后进行交流汇报教师适时板书:1010 个十万是一百万;1010 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30、3)小结:今天我们所认识的 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以前的个、十、 百、千”都是计数单位。3.3. 教学例题 1 1。课件出示教材第 1010 页例题 1.1.提问:六一万、一百六十二万和一千三百 四十三万各是多少?怎样写呢?(1) 学生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六万表示 6161 个万.61.61 个万是 610000610000 ;百六十二万表示 162162 个万.162.162 个万是 16200001620000 ;一千三20 / 35百四十三万表示 13431343 个万.1343.1343 个万是1343000013430000 。(2) 写数。学生尝试写数. .小组交流、汇报。师小结
31、写数的方法:先写万级. .再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 .就 在那个数位上写“0 0”(3) 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1010 页下面的填空. .并组织汇报交流。4.4. 认识数位顺序表。(1)学习数位”师:请同学们将课本第 1111 页的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出示数位顺序表)教师适时讲解: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 .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作数位(2 2 )学习数位分级。明确: 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边 起. .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 . .表示多少个 一”; 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
32、. .表示多少个 万”。教师板书进一步完成数位顺序表。三、反馈完善1.1.完成教材第 1111 页练一练”第 1 1 题。同桌为一个小组在算盘上拨珠并数数。2.2. 完成教材第 1111 页练一练”第 2 2 题。21 / 35先让学生根据算盘图说出各是多少个万再写一写、读一读。组织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整万数的读法. .即万级上的数按个级上数的读 法来读. .再在后面添上一个 万”字。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二)第 2 2 课时教学目标:1.1.掌握含有两级数的读法. .能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多位数。2.2. 掌握含有两
33、级数的写法. .能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多位数。3.3. 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 .加深学生对大数的感受.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含有两级数的写法和读法。教学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 0 0 的数的读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课件出示以下题目:1.1.说说下面各数是由多少个万组成的。425000042500003040000304000010500000105000002.2. 写一写。三千零二十四万四百万六十五万22 / 353 3读一读。300500003005000050600005060000170000170000师:上节课. .我们学习的都是整万的多位数. .今
34、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含有两 级的多位数。(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1.课件出示教材第 1212 页例题 2 2 第一幅算盘图。(1 1)认识含有两级的数。提问:算盘图上拨出的这个数是几位数?含有哪几级?每个数位上的数各 是多少?学生交流后得出:算盘图上拨出的这个数是八位数;含有两级. .分别是个级和万级;个位上是 9.9.十位上是 3.3.百位上是 2.2.千位上是 5.5.万位上是 9.9.十万位 上是 3.3.百万位上是 2.2.千万位上是 5 5o追问:个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万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这个数由几个万和几个一组成?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最后组织全班汇报。得出结论:个级的计
35、数单位是 一”万级的计数单位是 万”.这个数由 52395239 个万和 52395239 个一组成。再问:万级上的“ 52395239 和个级上的“ 52395239 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交流得出:虽然数字相同但表示的意义不同:万级上的“ 52395239”表示 52395239 个万. .个级上的“52395239 表示 52395239 个一。(2 2) 学习含有两级数的写法。让学生根据算盘中每个数位上的珠子进行写数。展示学生写出的数并组织交流. .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交流写含有两级数的方法。23 / 35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得出:写含有两级的数时. .先写万级上的数. .再写各级上的数。(
36、3 3) 学习含有两级数的读法。先让学生分别读出 “5239000052390000 和“52395239”两个数。讨论:万级上的数和个级上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师生交流后. .反馈:相同点:“ 52395239 不论在个级还是在万级都读作五千二百三十九。不同点:万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万”. .读数时要添上 万”字. .而个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一”. .读数时就不读这个 一”。小结: 我们在读含有两级的数时. .先读万级上的数. .再读个级上的数. .万级上 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 .再在后面添上一个 万”字。2.2.课件出示教材第 1212 页例题 2 2 下面两幅算盘图(1
37、1) 观察思考。提问:观察这两幅算盘图中拨出的珠子它们和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两幅图中有些数位上没有珠子. .也就是一个数 都没有。(2 2) 小组交流。让学生说说算盘中各数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3 3 )写一写。提问:有些数位上一个数都没有. .该怎么写?(4 4 )读一读。提问:60040006004000 和 30800073080007 这两个数中都有许多 0.0.我们读数的时候. .这些 0 0 都应该怎么读?3.3.小结含有两级数的写法和读法。24 / 35写法:先写万级的数. .再写个级的数. .哪个数位上一个数也没有. .就在那个数 位上写 0
38、0。读法:先读万级. .再读个级;万级的数. .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 .再在后面 加上一个 万”字;每级末尾的 0 0 都不读. .其他数位有一个 0 0 或连续几个 0.0. 都只读一个零”三、反馈完善1.1.完成教材第 1212 页练一练”指导学生先说出下面各数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 .再写一写、读一读。2.2.课件出示下列题目(1 1 )读一读。120142014 年中国科技馆接待观众 19008031900803 人次。2地球赤道周长约为 4007570040075700 米。3永乐大钟上铸了 230184230184 个汉字. .是世界上汉字最多的大钟。学生试读后. .让
39、学生说说这些数分别是怎样读的。(2 2 )写出下列横线上的数。1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2中国国家图书馆累计藏书约二千一百六十万零九百册。学生独立写数并组织汇报。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课题:练习二第 3 3 课时25 / 35教学目标:1.1.进一步理解、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读、写亿以内 的数。2.2. 在练习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3.3. 通过练习. .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难点:掌握每
40、级中间、末尾含有 0 0 的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1.1.复习旧知识。(1 1 )读出下列各数并说说你是怎样读的:63004200630042001254601254606200620062006200(2 2 )写出下列各数并说说你是怎样写的:四十二万零三百五千一百六十二万五千2.2. 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二、基本练习1.1.读数练习。(1 1) 完成教材第 1313 页练习二”第 1 1 题。课件出示题目后. .让学生先读一读每组数. .再说说每组中的两个数有什么不 同。(2 2) 完成教材第 1313 页练习二”
41、第 2 2 题。先让学生读一读题目中的三个数再根据题意进行选择。26 / 35(3 3) 完成教材第 1313 页练习二”第 4 4 题。指导学生对题目中的四个数进行分级。说明:从个位幵始. .每四个数位是一级。说说每个数的组成用分级读数法读出题目中每个数(4 4)完成教材第 1414 页练习二”第 6 6 题。这道题是读生活中的大数。在读数的同时 . .教师可以介绍相关的知识 学生的视野。2.2.写数练习。完成教材第 1313 页练习二”第 3 3 题。这道题是写整万的数。先让学生独立写出每个数再组织交流订正。三、综合练习1.1.完成教材第 1414 页练习二”第 7 7 题。这道题是写含有
42、两级数的多位数。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先说说这题中的数和第 3 3 题中的数有什么区别含有两级的数该怎样写. .再独立完成。2.2. 数的意义练习。完成教材第 1414 页练习二”第 5 5、8 8 题。(1 1 )第 5 5 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2 2 )第 8 8 题:提醒学生注意单位换算。四、反思总结. .拓27 / 351.1.巩固知识。(1 1) 在读、写大数时要注意什么?(2 2) 你收集了哪些生活中有关大数的信息? 2.2.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课题: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第 1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1. 经历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 算方法。2.2. 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 .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3.3. 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 .进一步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激发探究计 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在 竖式中. .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 尾要与十位对齐”的算理。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1.课件出示以下题目:(1 1 )直接写出得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宁市SD集团公司二层机构绩效管理优化研究
- 商业咨询讲座方案策划书
- 密码咨询方案是什么意思
- 专业冷库咨询设计方案范文
- 咨询钓鱼比赛方案怎么说
- 升压站场平强夯施工方案
- 泊江海子矿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支护参数优化
- 构建一套绿色建筑方案设计
- 智慧咨询解决方案有哪些
- 智能建筑竞赛方案设计说明
- 吉林大学 人工智能原理 下
- 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的相关因素分析
- 身份证地区对应码表
- 鲜食玉米产业园建设项目建议书
- 2023年北京高考作文备考:二元话题作文赏析“品德与文化”
- 汽车4S店维修结算清单
- 《LNG操作手册》(完整版)资料
- 读书名言警句
- LY/T 2459-2015枫香培育技术规程
- 法布雷病诊治最新进展课件
- 电视节目策划学胡智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