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国学经典解读阴阳太极-周濂溪的宇宙论解说阴阳太极-周濂溪的宇宙论解说方世豪周濂溪的宇宙论是典型的儒家的道德形上学的宇宙论,以道德本体为宇宙万 物的根源,由此而展开了世界的万事万物。周濂溪借用了易传中阴阳的概念 来开展这个世界,故看起来很玄, 很重道术意味, 但其本则仍是道德本体。 周濂 溪论宇宙论之文字主要是 通书理性命章及动静章和太极图说。现在先论通书动静章。动静第十六:动而无静,静而无动,物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也。动 而无动,静而无静,非不动不静也。物则不通,神妙万物。水阴根阳,火阳根阴, 五行阴阳,阴阳太极。四时运行,万物终始,混兮辟兮,其无穷兮!这段
2、话多次提到动 静的概念,但其实这里的动静所指是两个不同的 层次。 动而无静,静而无动是说明事物,即是经验事物的说明,而动而无 动,静而无静是说明天道,即是超越经验事物的说明。经验事物是动而无静, 即是说事物凡是动的就不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是静,动静是经验概念,动的事物就是动的,而不是静的,静的事物是静的就不是动的,否则就会自身矛盾,因为这动与静是经验事物 的知识的说明,而知识是不能违反逻辑的,这是经验事物的层次。动而无动,静而无静表面是违反逻辑的,但因为它要说明的是超越经验事物的天道本身, 因此不是逻辑的说明,其目的是要说明天道本身是神感神应, 神妙无比的形上本 体,因此是超越经验,超
3、越逻辑的。牟宗三先生解释这两句话为动而无动相, 静而无静相,即是说天道活动本身是有动有静,即如静无而动有所说明的, 作为本体可说它是静,但作为活动它又是动,有动有静但表现出来的却不是经验 世界的动静相,天道虽然动,但没有动就不是静的动相,没有静只是静 的静相,而是又动又静的神妙运用。其实,中国哲学家的想法未必是逻辑的想法, 而是实践的想法,因此我们可 作实践上的理解。动而无静可解作实践上人的意念活动的一动便不能止例如:人的欲望一动即一发不可收拾,今日希望得一百元,明天希望得一千元, 一直至无穷,欲望不能止,这是动而无静。但若人懒惰不动,不愿动念,不愿依诚体动一实践的念,也就不能作任何有价值的事
4、情,这就是静而无动 但若诚体活动,人心即依诚体活动而奋起,静而可动,又因应事物而作出适当的 响应,而不会作无尽的追求,这样就会动而可静。这就是诚体活动之神感神应了。 所以濂溪说:动而无动,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静而无静,非不动不静也。物则不通,神妙万物。即 是说诚体活动不是经验上或私欲上的不动不静,在经验事物上动与静是矛盾的, 不可互通的,但在诚体活动上的实践则可通而为一,可动可静,变化无穷,由此 而生成万事万物的存在。水阴根阳,火阳根阴,五行阴阳,阴阳太极。意思是阳生阴,阴又生阳, 互相为其根,相生循环不断,阴阳以此不断变化。水、火也是阴阳变化而来,水、火代表五行,即是五行由阴阳变化而
5、来,阴阳是由太极的活动而来。 五行阴阳,阴阳太极意即是太极图说中的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即是说五行本于阴阳,阴阳本于太极。这是通书首次出现太极一词,通书一直是以诚说天道,现在代之以太极一词,可知太极即诚体。太极即天道、诚体的宇宙论方式说明,即是由诚体活动而有阴阳变化,由阴阳变化而有五 行变化,由五行而有万事万物。这是天道创生万事万物的一个宇宙论式描述, 阴阳五行其实都是指诚体动静活动的变化表现,故到底是五行或六、七、八或其它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数目都不重要,不是实指的实物,是表示变化的代号而已,其本则仍是诚体本身, 是道德实践的根源,故宇宙论也是道德创造的宇宙论。四时运行,万物终始,
6、混兮辟兮,其无穷兮!是说明由诚体活动变化而 有阴阳五行,有四时变化,有万物出现,万物成始成终,由此可见天道本体的混 沌整一与天道活动的开创性,即可见其创生性是无穷无尽的。理性命第二十二:厥彰厥微,匪灵弗莹。冈I善刚恶,柔亦如之,中焉止矣。 二气五行,化生万物。五殊二实,二本则一。是万为一,一实万分。万一各正, 小大有定。本章文字为求古雅,以近尚书四言句子的形式写出,由于要做到每句四字的美感要求,有些句子会变得较为简洁而意思浓缩,但其意思其实跟通书 其它章句是很接近的,要理解它的意思也不是很困难。厥彰厥微,匪灵弗莹。这句是说明理性命中的理。此章由头至尾 没有理性命三字,但其实是说明此三概念的意思
7、, 故以理性命命名此章。理是天理,即天道,即诚体活动。厥是其的意思,彰是彰显,微体的神妙变化,神感神应。莹是晶莹通彻。天道的彰显与否,要看诚体活动 本身是不是有虚灵变化,有虚灵变化才能通彻于万事万物而彰显出来。虚灵是指 其神妙之用,不虚伪,不加以人为造作,无成见,全自然出自诚体,即能感应万 事万物而显其神妙之用。我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们很多时不见天道,皆因心不虚灵,被人为欲望及成 见所遮蔽,故要虚灵才见其神用。刚善刚恶,柔亦如之,中焉止矣。这句是说明性的。性是指才质 之性,即是师第七所说的刚柔善恶中的才质之性。人的才质有多种,有 偏向刚的,有偏向柔的,有偏向善的,有偏向恶的。这里的善恶
8、不是道德意 义的,是才质意义的。但圣人之才质是中的,不偏不倚,中和之资是最好的 才质。这里是说明圣人才性的特质,不是说圣人先天如此,或要依靠经验世界的 才质才可成圣人,而是说明圣人如果能表现天道的话,他的表现一定是中和的, 一定不是偏刚偏柔的。圣人境界是最高境界,正如师第七所言,人要透过道 德修养变化气质,做到不偏不倚,自然有中和之资的圣人气质。二气五行,化生万物。五殊二实,二本则一。是万为一,一实万分。万一 各正,小大有定。这句是命的说明。命是天命之谓性的天命,即由是微小,此句即是说天道的彰显或不彰显匪是没有,灵是虚灵,即指诚天道到万物各得其正的创生过程,也就是濂溪宇宙论式表述的各正性命的意
9、思。二气是阴阳,由阴阳五行代表天道变化,天道变化而创生万物。五殊是五行,二实与二本也是阴阳。五殊二实,二本则一即五行一阴阳, 阴阳一太极的浓缩版本,即由太极变化出万事万物,万事万物之根本在于一个 太极之道。故曰:是万为一,一实万分。万事万物各得其正,大小事物各得其 天命,万一各正,小大有定就是各正性命的意思。此章言天道、才质、天命。先言天道本性的虚灵变化,变化出不同才质的人, 不同的物,而最后贯通到万事万物的身上,使万物各得其正命,如此天道完成其 由静而动,由动而静的活动过程,此就是天道流行,天道性命相贯通的主题的揭 示了。濂溪以宇宙论式论述的文字,除了以上通书两章文字外,当然还有著名 的太极
10、图说。朱子极力推崇太极图说,但也由此而引起很多争论,现暂且 不说这些争论,先看看到底太极图说说些甚么。太极图说全文: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干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 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 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自注云:无欲故静。,立人极焉。故
11、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 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 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无极而太极此句是最多争论的一句,因为在通书只有太极一词而无无极一词,再配合其太极图发现原本为道家文献早已有之,便怀疑此句是受道家影响, 甚至怀疑整篇太极图说也非濂溪所作。实则此句虽在通书中找不到,但 不表示通书中无包含此义之句子。而且太极图说全文精炼简短,我们宜 以通书中的义理为其背景义理来作解释才较适合。到底太极图说中的太极所指为何?其以太极为名,太极 自然是本文的最主要的核心概念。翻阅通书在动
12、静第十六中也有太极一词,就是上文所曾提及的水阴根阳,火阳根阴,五行阴阳,阴阳太极。其实此句即是下文的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在通书中此句的意思是说 明世界万事万物的生成变化,而这生成变化的源头在一太极,而太极此概念在通书中的对应概念自然是诚。通书一开始便说明了诚是万物之始,因此可知诚就是太极,就是宋明理学家所讲的天道了。问题在太极图说首句便出现了,既然诚是万物之源,太极便是最后 的根源,万物由天道而生,为何还有一个无极在道之前,由无极而有太极呢? 根据牟宗三先生的理解,无极而太极并不是说明有一无极在太极之 外,而是说明道的两层意义,一是道作为本体的超越义,一是作为活动根源的实 践义。道本身作为
13、一形上实体而言是无形状、无方所、无经验内容,超越于世界 事物以上的,但另一方面这又不只是一个体,因为道不是一死寂的体,道要表现其自己,活动是道的本质内容,因此道的另一个意义是活动,是道德实践。作为超越层而言,称为无极,作为活动根源而言,则称为太极。通书有静无而动有的说明,无极而太极正是静无而动有的意思,都是对道的描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述,就不同层次用不同的词,不是太极以外另有一无极。 通书圣第四也有寂然不动,诚也。感而遂通,神也。前句形容其体之寂然,后句形容其动之神用,感通无方,也是就其一动一静而作不同的表述。思第九言无思,本也。思通,用也。也是以无来形容本
14、体,用通来形容其神用。因此无 极而太极是说明诚之寂然不动和感而遂通的两方面特性,而不是说无极生 出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太极而无极这一句也是一句富争论性的句子,因其极富宇宙论式的汉儒 的阴阳五行的味道。若暂不论其宇宙论形式,只就其内容看,其实就是上文所说 的太极的活动义。太极代表道本身,道的活动是表现其自身,表现的过 程是生阴阳,意即是变化出不同的事物,阴阳代表两个最基本的单位,表示 不同的变化,道本身是一,但一变化活动便最少有二,就是所谓阴阳,如果只是 一,则无所谓活动变化,由一而有二才是变化。故这里的生阳实不只是生阳,而是生阴阳,因为此句还有动极而静,静极而动 ,代表阴阳
15、互生,是一对互为相生的概念,故其实义只是天道的活动本身就是阴阳变化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另外,通书动静第十六:动而无静,静而无动,物也。动而无动,静而 无静,神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非不动不静也。物则不通,神妙万物。可见经验事物是动只是动,静只是静,人的私欲动只是动,追求永不停止就 是动。但天道活动不像人的私欲,动而无动,静而无静,可动可静,神妙无方, 因此而说有动有静,有阴有阳,也是与太极图说此句相呼应。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这句就是说明阴阳变化,阴阳合称为两仪。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由阴阳动静变化后再加以分类, 便有水火木金土五类
16、, 这五类顺序分散于万 事万物中,不同的组合有不同的万物,由此而有万物,也有四时,春夏秋冬,代 表万物生长变化,及天道在万物之中流行。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前面的文字是由无极之体,太极之动到阴阳变化,五行运行,万物出现,是 由上而下的讲下去。现在由下而上的总结一次,由万物的五行分类开始,分为阴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阳二分,再由阴阳统一于太极之中,而太极之动其实即是无极之体。由下而上的说一次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此句所述与通书理性命第二十二所言非常相似。由五行而衍生的万事万物,都各有其性,而且是都专一于其性,即万物各有其性,只要能使其性得
17、表现,则是各得其正,所谓各正性命是也。无极之真是指无极之体其实就是 真实无妄之诚体。二五之精中二是阴阳,五是五行,阴阳五行的变化 精微神妙的意思。妙合而凝是阴阳五行得到神妙的结合而凝聚成万事万物的 意思。干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乾坤代表天地,男女代表雌雄,其实都是阴阳变化的代表符号,由此而生化 成万物。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这句由万事万物而说到人,说明人是其中才质最好的,因为有万物中最重要 的质量,这品质是甚么,可看通书:师友上第二十四:天地间至尊者道,至贵者德而已矣。至难得者人,人而至难者,道德有于身而已矣。
18、求人至难得者有于身,非师友,贝U不可得也已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人之所以难得,与万物不同,是在于道德有于身,人之所以为人,最重 要最尊贵的地方是有德。这是儒家传统论人之所以为人的最重要意思。孟子 云: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这几希的地方正是指有德。这就正揭 示出儒家在宇宙论的展示时其实最终也是说出人要有德这个关键。 此濂溪之所以为儒家的地方。人之形体既有了,更有感而发用的神知神感。 神是神用,即感而遂通之 神用,是道在人之神用。五性感动即是感物而动,由人之感物而动,而有不 同的才性活动。五性是刚柔善恶中五种不同的才性。人虽然是万物中最灵秀,但众多人又有不同的才性,有偏向刚的,有偏向柔的,
19、有偏向善的,有偏 向恶的。这个善恶不是道德意义的意思,是气质之性之一。由于人有不同的 才性,不同的感物而动,故有万物万事不同的出现了。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人之多种才质中,自然以圣人才质最好,如何可以做到圣人呢?就是行中正仁义之道的人便是圣人了。圣人的才质是中,如何才能培养到中的 才质呢?便是行仁义了。行仁义之道,便会培养出中的气质,这是通书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师第七所说的变化气质的意思了。这里濂溪强调的工夫是主静。主静是要安静,静心表现人心中之道,这个静在濂溪的注语中云:无欲故静,即去除人之私欲为静,无虚伪为真,这就是诚。故要静下来表现诚体,行诚的工 夫要静,静才可以注意到微小的地方,几微故幽,也就是在微小的地方做工夫, 在意念一起的一剎那即做工夫,这工夫也就需要安静。静也代表诚体本身,故主静。人极即人道,如果太极是天道,则人极便是人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22932-10:2025 EN Mining - Vocabulary - Part 10: Haulage
- DLT 5551-2018 架空输电线路荷载规范:英文
- 浙江事业单位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中心幼儿园招考编外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养老机构服务协议书
- 材料装饰公司协议书
- 供水服务外包协议书
- 卫浴工程供货协议书
- 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考工作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个人租车牌合同范本
- 广西防城港市政务服务中心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招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植物保护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 产品保修保证书格式
- 安装暖气片合同
- 常见心电图危急值及处理
- 全身性骨关节炎个案护理
- 5.第五章 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上)
- 高考“诗化小说”阅读考点示例与强化训练(附答案解析)
- 中药煎煮方法-课件
- SB/T 10437-2007美容美发行业经营管理技术规范
- GB/T 6070-2007真空技术法兰尺寸
-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收费指导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