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设计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设计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设计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设计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设计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设计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及表现,了解经济发展的标志。2、知道春秋时期东周王室衰微的情况及其衰微的原因和西周制度的逐渐瓦 解。3、知道春秋争霸历史史实,春秋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的影响。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认识春秋时期生产力飞跃进步,社会制度的大变革以及政局大动 荡。培养学生通过相关历史图片、史料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认知能力。情感态度理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发社会转型,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教学重点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春秋争霸的积 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教学难点春秋时期经济

2、发展及东周王室衰微政局动荡变化。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教师出示一段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史料,从史料中找到相关的:材料:史记周本记有这样一段话: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 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这?文字是什么意思:(略)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史实呢?1 .犬戎攻陷镐京,毁坏西周王室,西周的灭亡,东周的兴起,开启了一段新 的历史时期-东周时期。2 .说明当时的政局是,诸侯强势,王室权力遭到严重削弱,京畿之地饱受摧 残。不听天子号令。 且战事较多,诸侯割据一方,社会动荡不安。2、问题导入新课:这一时期,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出现动荡不安

3、的局面?王室权力 为什么会衰弱?东周又是怎样一回事,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去了解那段动荡的历史。新课探究一、关于东周公元前771年,西周被少数民族犬戎族所灭,周平王将都城东迁至洛,建立 了周史称“东周”。东周时期,是我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一般是指从公元前 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我 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东周后期被称为战国时期,一般是指从公元前475年到 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二、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经济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几个方面。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 很大的发展。(一)经济发展的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农业生

4、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知识拓展:关于生产力:生产力:指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生产力的三要素是劳动者(主导)劳动工具(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劳动对象劳动者是生产工具的制造者和使用者,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随着劳动者生产 经验的积累、劳动技能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明及应用,总要改进和创造新的生 产工具,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使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水平。因此劳动者在生产 中起主导作用。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工具的变化反映了生产 力的发展变化。想一想原始社会时期(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 夏商西周时期人们生产活动中分别使用的是什么工具

5、?原始社会时期:元谋人、北京人:打制石器、山顶洞人: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半坡、河姆渡:磨制石器夏商西周时期:青铜东周时期:铁制工具(二)经济发展的表现:(1)农业: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社会生产力提高的标志),促进了农业 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2)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等都有所发展。(3)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出现商品交换,金属货币被更多的使用。三、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1、展示史料: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这段话的意思是:随着平王东迁,进入东周以后,周王室开始衰弱,宗法制被破坏,诸侯称霸, 群雄

6、争战,势力强的诸侯国兼并势力弱的诸侯国。齐、楚、秦、晋,这些大诸侯 国在争霸战争中,开始越来越强大。大夫专权,天下大乱。这段材料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春秋时,诸侯取代周王室,竞相称霸,操纵 国家政局。周王室名存实亡。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具表现又如何?3、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原因: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分封制逐步瓦解。(西周时,为了巩固政治,实现了分封制。东周时,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 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自己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不再世袭,由此加强对地 方的控制,这样分封制逐步瓦解。)表现:经济发展,诸侯国势力崛起;周王室地位下降,诸侯竞相争霸;诸侯 操

7、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四、春秋争霸周王室日益衰微,周天子名存实亡,但天子过去享有的权威,却是一些较大 的诸侯国所朝思暮想的。于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为了获 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相互之间不断展开激烈的争霸战争。(一)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30,思考:(1)诸侯争霸的原因是什么?(2)诸侯争霸的目的是什么?(3)诸侯争霸的影响如何?如何评价春秋争霸?1、原因: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各诸侯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争夺土地、人民及对别国的控制权2、目的:强大的诸侯国欲迫使其他诸侯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获取 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 3、争霸的基本情况

8、和过程: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诸侯争霸的实质-政治上:“尊王攘夷”,号令诸侯-经济上:迫使各国向霸主贡赋4、对春秋争霸的评价孟子日:“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 地 位相等的国家)不相征也。春秋无义战一句话对春秋争霸作出概括性的总结。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春秋争霸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呢?教师明确总结: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积极方面的,二是消极方面的。积极方面:(1)争霸战争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2)争霸战争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3)争霸战争促进了民族交融。争霸战争打破了列国的分野,逐渐泯灭了各族的界限,形成了南方以楚国, 东方以齐国,北方以晋国、燕国,西方以秦国几个融合的中心。随着民族交往联 系的频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社会经济获得了飞跃的发展,各族共同走上了 封建制的轨迹。简言之,争霸战争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促进各 民族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消极方面:社会动荡不安,给社会带来了重重灾难。新课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知道了春秋时期 的争霸局面的形成特点,明白了争霸战争的实质非正义战争(春秋无义战),这 场战争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课堂板书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铁制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