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中学诗歌教学策略导读 :本文 中学诗歌教学策略,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作者 张厚感内容 近年来,文学教育似乎在升温。1 9 5 9年报刊上开展“怎样教好语文课”讨论, 提出“反对把语文课教成政治课”, “不要把语文课教成文学课”。现在看来,前者很中肯,后者虽有针对性,但有负面影响。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文学教育受到削弱,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方法不对头。例如, 常常把小说当作一般的记叙文来教;教诗歌,却不注重朗读、品味,而多作繁琐讲解,弄得索然无味。直到1 9 92年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培养 学生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情
2、况才有所好转。1 9 9 6年颁布全 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 也强调培养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文学教育更加引起重视。文学是语言艺术,文学作品以诗歌的语言最为精练,感情最为丰富。 可以说, 欣赏诗歌是欣赏文学作品的基矗本文拟就诗歌教学策略 谈一点个人意见。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抒情诗自不待言,即便是叙事诗或阐明哲理的诗,也必须饱含诗情,才能真切感人。情绪和感情是诗的基矗诗歌与其它文体相比,能较为充分地显示作者的品格和情怀。优秀的诗篇能丰富和美化精神生活,并启示真理。但它不直接 告诉读者应当如何如何,而是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人们 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
3、魂。阅读欣赏诗歌,应从情绪和感情着眼, 从语言入手。中国是诗的国度。古代诗歌遗产光辉灿烂,“五四”新文化运动 以来的新诗成绩斐然。中学语文课本编选了不少古诗、新诗,而诗歌 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确定教学重点,如何运用教学 方法,众说纷纭,教学效果一直不怎么理想。我以为,总体说,诗歌的教学重点是领悟感情,品味语言,适当 传授知识。教学方法主要是点评、朗读、背诵。通过点评得其精要, 通过朗读领悟作品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进而背诵,加深理解,并且作 为一种素养积淀下来既经济又受用不荆。先说古诗教学。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古诗,一般都比较浅显。当 然也还有个语言障碍的问题,但只要引导学生参照注解,
4、必要时讲一 下背景作为辅助,就不难疏通内容大意,领会思想感情。但不要求理 解得很透彻,不宜铺排讲解,一首小诗分析一两节课,占去大量教学 时间。诗的意境可以不涉及,因为很难说清楚,学生也难于理解。诗 的风格也难讲难懂,如陶渊明的朴厚,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三 言两语讲不清楚,也不易理解,深入品味可以留待将来揣摩。炼字用 词倒要有选择地讲一讲,因为有利于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古诗词在 这方面很讲究,例子很多,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 春意闹”,“僧敲月下门”,“微风燕子斜”,“窗含西岭千秋雪”,“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春江水暖鸭先知”, “云破月来花弄影”,等等,其中加点的
5、字都是很值得揣摩的。但 最终还要集中精力朗读、背诵。朗读要处理好句中停顿,做到清晰流 利,感情恰如其分,抑扬顿挫不作为硬性要求。一般不用借助手势动 作。朗读流利后就可背诵,最好能在课堂完成;理解便于背诵,暂时 不很理解也可以背诵。有条件的教师,指导学生尝试吟诵,也不失为 一种好方法。至于体裁、格律知识,很有用,要讲一讲,但要讲得通 俗易懂。鉴于我国幅员辽阔,方言众多,语文教学发展不平衡,许多 教师缺乏这方面的常识,这里着重介绍一些,供教学参考。古代诗歌分两类,一是古体诗,一是近体诗。近体诗包括律诗和 绝句。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 体。后世使用五言、七言较多。五言
6、简称“五古”,七言简称“七古” C 古体诗不拘句数,不求对仗,也不大讲平仄,用韵较为自由。近体诗 是相对古体诗而言的,产生较晚,起源于南朝,至唐初成熟。其中的 律诗,形式固定,格律严密,每首八句。单句叫出句,双句叫对句, 合起来称为一联。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 八句叫尾联。颔联、颈联一般要对仗。首句可用韵可不用韵,通常押 平声韵。五言简称“五律”,七言简称“七律”,十句以上的称排律。 其中的绝句,又称绝诗、截句。它好像截取律诗的一半,每首四句。 就其规格看,有的后一联对仗,类似律诗的首联、颔联;有的前一联 对仗,类似律诗的颈联、尾联;有的两联都对仗,类似律诗的颔联、 颈联
7、;有的不用对仗,类似律诗的首联和尾联。绝句的韵脚在二、四两句,通常押平声韵。第一句如押韵,也押平声字。绝句有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两种,简称“五绝”和“七绝”。近体诗的对仗,又称对偶,主要有两层要求:一、声音要平仄相 对,即仄声对平声,平声对仄声;二、意义要同类相对,即实对实,虚对虚,数对数,名对名,动对动,甚至再近,名的鸟对鸟,兽对兽, 等等,总之是类越近越好。例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门泊东吴万里船 仄仄平平仄仄平这首诗对仗工整。汉字单音节,而且有四个声调,可以分为平、 仄两类。古四声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平”
8、指其中的平声,声调悠长;“仄”指其中的上声、去声、入声,声调险仄。现代汉语的四声来源于古四声,如果也按平仄分类,则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是“平”,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是“仄”。普通话没有入声。粤方言、湘方言等却保留入声。上面绝句的标 调,是按古四声标的,因此与普通话有所不同,如“白”标为“仄”, 而不标为“平”,因为它是入声字。这点知道一下就是了,不必指导 学生去深究。又,其中“西”、“门”二字是平声。这里本应用仄声 字的,但诗人没有因辞害意,用了平声字。当然也还有个“一三五不 论”的灵活性,因此并不犯忌。这点下面再讲。至于这首诗意义相对, 且同类相对对得很好,很容易看得出来。近体诗要求对句和出句平仄相对之外, 还要求在一句诗里平仄相 间,以便形成均匀而多变的节奏,从而加强音乐性。所谓平仄相间, 就是诗句中逢双的字平仄必须交替。 即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 明”。例如,该句的第二字为平声,第四字就要仄声,第六字又要平 声;反之,如果该句的第二字为仄声,第四字就要平声,第六字又要 仄声。还以杜甫绝句为例:两个(仄)黄鹏(平)鸣翠(仄)柳一行(平)白鹭(仄)上青(平)天窗含(平)西岭(仄)千秋(平)雪门泊(仄)东吴(平)万里(仄)船总之,平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班会课件APP制作
- 《贝塞尔函数及其应用》课件
- 一年级学生安全教育课件
- 禽类屠宰行业职业技能提升与培训考核试卷
- 新能源技术与化妆品产业发展考核试卷
- 幼儿园暴风雪安全教育
- 糖果企业市场营销渠道建设考核试卷
- 环境工程专题课件
- 航海英语阅读与写作能力测试考核试卷
- 《数据库操作基础第11讲》课件
- 全国行政区域身份证代码表(电子表格版)
-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送餐配送车设计与实现(论文)11000字】
- 新教科版小学1-6年级科学需做实验目录
-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ppt课件(PPT 30页)
- a10c犹猪杆使用介绍
- MapInfo地理数据分析和专题图制作
- 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处理服务项目合同(范文)
- 超星尔雅学习通《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章节测试含答案
-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动物的一生》单元复习教学课件
- 设计师量房表
- 《特种设备目录》(2022年第114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