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巩固练习】一、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2016课标III)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 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1. 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10080604020。A. 纯茶园物种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B. 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月
2、份时最大C. 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D. 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2. 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B. 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C. 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D. 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3. 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 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C. 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D. 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2015天津高考)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3、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4.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销谖的是()A. 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B. 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C. 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并进入系统,可以热能形式输出D. 甲、乙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5. 某河流中五年前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的种内竞争不断增强B. 甲的引进并不能改变该河流生态系
4、统的结构C. 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可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D. 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6. 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A. 栖息地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B. 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C. 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小于现有物种灭绝量I).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7. 金合欢蚊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同时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A. 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B.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C.金合欢蚊为金
5、合欢树驱逐竞争者).金合欢蚊和金合欢树共同(协同)进化8. 图为某地东亚&蝗种群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销掌的是A. 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 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 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二、非选择题1. 夏初,在某河口多地点采集并测定水样,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无机氮浓度相近,而无机磷浓度差异较大,按无机磷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绘制各采样点对应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密度曲线,结果如下图。据图回答:(1)磷元素进入浮游植物细胞后,以分子的形式成为细胞
6、膜支架的成分;在细胞内,磷元素通过参与反应(写反应式),保持细胞内ATP含量的相对稳定。(2)分析发现,Pi、P?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差别非常明显,从进化角度分析,这是的结果。(3)无机磷浓度高于R的采样点,浮游动物的密度反而比R采样点低,下列有关其原因的分析,不可能的是(单选)。A.可被浮游动物取食的浮游植物种类较少B.水体溶解氧较高C.浮游动物的捕食者数量较多【).水体有害物质浓度较高(4)请用箭头补充完成该河口生物群落中氮元素的流向图。(2016课标III)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温度
7、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丰富度是指。(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丁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3)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2. 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填“不同”或“同一”)种群。(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一个(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项圈和棍丙组则同(填(3)为探
8、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棒做了如下3组实骑: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的项圈,乙组同时抛出2个相同的棍棒,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洲试时间要求甲、乙、丙三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草原上的O3. 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养殖,能适应咸、淡水环境。(1)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机体会大量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给,促使其释放,该物
9、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以适应咸水环境。(2)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其监测数据显示,a-e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FNE);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见下图)。图中显示,罗非鱼种群在a-b段呈型增长。据图推测,FNE最可能是在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注:Ko是罗参鱼神尊在理想条件下的环境容纳量(3)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该水库出现水华现象,浮游动物和鱼类均受到影响。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藻毒素从产毒藻逐级积累到FNE体内的途径。5.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
10、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戊(1)在该食物网中,共有条食物链,最高营养级属于第营养级。(2)乙和丙的种间关系是。(3)为了调查该生态系统中乙种群数量,某研究小组捕获了100只乙,经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100只,其中有10只带有标记。在该生态系统中,乙的种群数量大约为只。【参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C解析:鹰迁入后,形成了食物链植物一螳螂一蝉T黄雀一鹰,据此可知,鹰的迁入会使该树林中黄雀(蝉的天故)的数量减少,故A项错误;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即细菌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B项错误;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鹰的迁入没有增加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11、的方向,D项错误。2. C解析:纯茶园的物种单一,其抵抗力稳定性最差,容易产生暴发性虫害。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10月份的杉茶园的物种数最大,但不并能说明各物种在此时的种群密度最大。同时,也可以看出,6月份时,梨茶间作园的物种数最大,这样,其营养结构最为复杂,因为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于物种的丰富度。人类活动会对茶园的群落结构造成影响。3. C解析:由于不同的土壤层面为不同的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土壤中的群落也存在垂直分布,所以A错;土壤中动物的种间关系,除了互利共生之外,还有捕食、寄生、竞争,这些无主次之分,所以B错;土壤表层只有一部分小动物分布,应该选择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小动物的丰富度,所以【)错。
12、4. B解析: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A正确;森林群落阶段比灌木阶段复杂而稳定,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复杂,B错误;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C正确;森林阶段叶面积指数比其灌木阶段大,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故D项正确。5. D解析:由图可知,甲、乙、丙、丁分别为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围绕K值上下波动,群落包含个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其生活的无机环境构成,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受无机环境的影响。6.
13、D解析:根据题中简图可知,甲能够固定太阳能,为生产者,乙从甲获取能量,为消费者,A正确;该生态系统需要从外界获得能最,同时能景也可以扩散到外界,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B正确;能最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经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后有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正确;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甲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不正确。7. A解析:在五年内,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导致种内斗争不断增强,A正确;引进甲后,甲的种群密度越来越大,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小,己经影响了原有生态系统的结构,B不正确;因为甲的引进导致土著食草鱼类数量的减少,说明投放土著食草鱼类不能抑
14、制甲的蔓延,C不正确;生态系统包括该区域内所有的生物和其生存的环境(底泥、水及阳光等),D不正确。8. B解析: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导致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小,是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趋势的重要原因,A正确;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会减小各个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的机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小,B错误;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C正确: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D正确。9. C解析:考察种间关系和共同进化,理解能力。金合欢蚁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从金合欢树获得能最,A正确。金合欢蚊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金合欢蚁与
15、其他植食动物是竞争关系,而它们与金合欢树则是捕食关系,金合欢蚁是为自己驱逐竞争者,所以B正确,C错误。从题干可知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是互利共生的关系,两者共同进化,D正确。10. B解析:从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看,0点到b点所对应的时间段,种群的增长大致呈“S"型,a点的数量大约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此时蝗虫种群有最快的增长速率,故防治时间应在a点之前,A对;“S”型增长的种群增K率一直是下降的,故与逐渐上升以至稳定的种群密度变化不呈正相关关系,B错;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后,蝗虫种群内的雌雄比例失调,导致种群内出生率下降,可防止种群增长至c点,C对;把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
16、控制在较低水平,能使被啃食的植物等生产者较少,使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组成和数目受影响较小,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I)对。二、非选择题【答案】(1)磷脂;ZSTP另一村,的AIL'F+Fi+有邑岁(2)自然选择(3)B(3)B(4)1. 【答案】(1)(2分)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4分)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3)(2分)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解析】(1)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由于冻原生态系统中的温度较低,不利于土壤中微生物(分解者)对土壤有机物的分解,所以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十.壤有机物质的积累。(3)在
17、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一般不超过45个,不会很长。2. 【答案】(1)同一;(2)群落(3)小于;相同;雌鹿或雄鹿【解析】该题基于生态学部分的基础知识,考查学生对种群、群落基本概念的理解,又引入了模拟实验,对实验分析能力和知识的理解层次有更深的要求,有一定的难度。以“鹿角效应”为探究点,考查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1)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因此一片草原上的雌雄鹿算是同一种群。(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构成群落。(3)假说内容为:“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
18、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反之,一群有两种形态的食草动物更容易被捕食。对应到模拟实验为:甲组:2个相同的项圈(猎物相同)一符合假说,猎物不容易被捕食,狗更难叼回;乙组:2个相同的棍棒(猎物相同)一一符合假说,猎物不容易被捕食,狗更难叼回丙组:1个项圈和1个棍棒(猎物不相同)一不符合假说,猎物容易被捕食,狗很快叼回故从因变量时间来看,丙组平均时间甲组二乙组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无关变量要控制(相同),故甲、乙、丙三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应当“相同”。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草原上的雌鹿或雄鹿,填食草动物也可以。3. 【答案】(1)升高;下丘脑:抗利尿激素(2)J;b;K2产毒藻f淳游动物f罗非鱼FNE,(3)I【解析】(1)根据题意,外界咸水的浓度高于罗非鱼体液的浓度,造成失水,随着体液中水分的流失,所以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而下丘脑存在渗透压感受器,在接受到刺激后,会释放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该处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以此来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2)根据图示罗非鱼在种群数量在开始数量呈“J”增长,从b点后开始环境阻力加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中学美术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师范大学《急诊医学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化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快题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春光华学院《人工智能程序设计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临床流行病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昌吉学院《武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外国语大学《机械制图(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数字电视中心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建筑工地安全文明施工
- 机关餐饮项目服务方案(完整版)
- 土地管理学课件
- 橡胶制品纳米技术应用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择题100题(含答案)
- 生活中的心理学课件
- 无期限的六合公式汇编
- 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效果评价制度范文
- 可穿戴式传感器与电子皮肤
- 2024年九省联考新高考 数学试卷
- 各种码型变换的工作过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