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做好中职生的就业指导工作_第1页
试析做好中职生的就业指导工作_第2页
试析做好中职生的就业指导工作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试析做好中职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论文关键词:新形势 中职生 就业指导 论文摘要:文章阐述学校可以采取的就业指导方式有:把企业要求作为重要参考、强化学生技能、倡导学生自主创业等等。中职校要树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观念,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为学生铺设广阔的就业之路。 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中职校要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造就数以千万计的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做好中职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以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是中职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 目前,中职生的就业之路喜忧参半,喜的是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劳动力吸纳国,需要大批的中等技能人才

2、;忧的是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中职生不断增加,而2007年开始美国次贷危机已波及全球众多国家,导致许多企业纷纷减产、裁员,甚至倒闭,就业压力明显增大。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不容我们忽视。 一、中职生就业面临的三大难点 1.目前中职生素质普遍不高,技能掌握得不扎实 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划的中职教育“2+1”办学模式要求,中职生在校学习时间是2年,第3年顶岗实习。为了缓解学校就业推荐工作的压力,尤其是经济危机发生以来,许多中职学校在学生就读的第二学年下学期一开学便开始进行就业推荐,这导致许多中职生在没有掌握好专业技能的情况下去寻找工作。加之很多中职校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更新专业设置,而有些专业是在教师资源

3、不充足、教学设备未完善的情形下仓促开设的,学生很难学好一技之长,致使就业竞争力差。 2.就业观念没有更新,对就业形势过于乐观 虽然前两年中国的中职生就业率普遍达到90%以上,属于高就业率。但许多中职生并没有主动去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固步自封。有的把“职”定在很狭窄的范围,要求工资要高、体面、要求专业对口等等。事实上,因经济危机的影响,珠江三角地区、长江三角地区许多企业的用工需求已经大大减少,企业频频到中职校招人的场景在2009年初已经大大减少。 3.就业大军增加,就业竞争日益白热才艺 2009年2月武汉晚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上有大学生下有农民工中职生就业遭受“挤压”的报道,报道中提到:“石牌岭职业

4、高级中学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往年毕业学生就业率都在95%以上,但今年由于经济危机影响,目前校方已掌握的就业意向与往年比有一定的差距。该校招毕办负责人说,中职学生相对大学生和农民工来说,具有相对劣势,学历上不如大学生,吃苦耐劳方面又赶不上农民工,形成两不靠的尴尬处境。”上有大学生愿意降低工资找工作,下有农民工更吃苦耐劳不择业,经济危机寒流中,中职生正遭受着比以往更多的就业“挤压”。 由此可见,中职生的就业难度在不断加大 二、就业指导工作需在推陈出新中抓效果 就业指导工作并不是短暂的,也不具有固定模式。目前,中职学校都已经将推荐学生就业工作摆在了重要的位置,并不断更新指导方式和内容以取得

5、更好的成效。 1.把企业要求作为重要参考 职业教育“最大的认可是实践认可和社会认可,最终是用人单位的认可”。职业院校要以企业对毕业生喜欢不喜欢、社会对毕业生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客观依据,将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评价学校工作业绩的标准。就业指导部门应加强与就业市场的联系,及时了解市场的需求,收集整理就业信息,积极向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推荐本校的毕业生,并热情地指导学生自荐就业,研究和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花大力气疏通就业渠道。让社会各界广泛了解学校,充分认识毕业生的才华和能力。 目前在少数中职学校开设的“订单式”教学班初见成效。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根据企业用人要求开设相应的教学课程

6、,授课教师可以是学校专职教师也可以是企业指派的专业人员,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该企业工作。虽然“订单式”教学有其单一性的缺点,但对于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而言,其优势是能够让学生一毕业就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2009年3月浙江日报一则题为浙江省20多万中职毕业生就业底气九成能就业的报道中提到:“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今年有304名毕业生,到目前为止已有127家单位先后到学校招聘,提供的岗位多达915个。该校校长说,尽管今年毕业生的需求没有前两年那么旺,但一个学生有3个岗位可选,而以前基本上是一个学生有五六个岗位等着。”在经济危机面前,中职学生不为就业工作发愁的原因就是“学校专业设置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根据

7、企业需求,创办了全省唯一的消防器材和蜂学专业,开展订单式培养。”报道中提到该校今年首届“天篷班”24名学生全部就业,顶岗实习时月薪就有1800元,最高月薪达到3000多元,当地一些知名蜂业公司因为招不到今年的毕业生,只好预订明年的毕业生。可见“订单式”办学可以作为今后职业教育发展的一条新路子。 2.强化技能,鼓励学生多证傍身增添竞争砝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专学校注重学生技能的培训,并要求学生“双证毕业”。所谓“双证”,是指高职、职校、技校、中专毕业生手里的毕业证和国家职业资格证。学生们除各专业学科毕业证外,还持有各专业所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目前,学生技能操作能力已成为就业的“绿色”通行证,持

8、“双证”者就业率远远高于其他求职者。 此外,教育部门、中专学校应多开展一些中专生的技能比赛。学生通过技能比赛不但能锻炼自我能力、开拓眼界,还能通过比赛证明自己的实力,为日后就业铺好路。2007年7月半岛晨报的一篇名为学生组个人全国第一职教“状元”拒月薪8000的报道就是很好的例证。这篇报道提到大连一个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拒绝了月薪8000元的工作。他能这么“牛”的原因就是在2007年6月结束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大赛上,他获得了学生组个人成绩全国第一名。虽因要继续上学深造拒绝了高薪工作,但他说:“我现在变得更加自信了,因为很多大学毕业生的月薪可能还没有我高。”可见,技能比赛的获奖证书发挥的作

9、用是不言而喻的。 3.学校倡导学生自主创业 创业是开创新的事业,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个人开辟新的生活道路的社会活动,它不仅有利于社会,有益于人民,而且还有利于劳动者本身的发展与完善。 把创业作为职业指导课程内容,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学生在激烈市场经济大潮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经之路。2008年9月中国纺织网上发布了一篇题为中职生创办服装工场产品远销国内外的中职生创业故事。故事主人公是“80后”的中专毕业生。毕业后他们在一家童装企业工作,因为表现优秀,月薪达到了5000元,但他们不放弃创业梦想毅然辞职,成立了服装设计室。经过近3年的拼搏,他们在2008年开办了自己的服装生产工场。而今他们设计的服装已经远销意大利、俄罗斯等国,开办的服装加工厂也陆续接下国外客户的订单,成为中职生创业的佼佼者。事实上,中职生成功创业的报道在各种媒体上屡见不鲜。不可否认,一个中职生创业成功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但只要掌握扎实的技能,结合不断更新的知识,成功并非遥不可及,因此中职学校也应该多鼓励学生创业。 为了日后学生能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有条件的学校应开设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训相关课程。学校可通过案例剖析、知识讲座、企业家现身说法、宣传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创业事迹等多种方式,增强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最常见也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