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肌注射安全区的选择和注射深度的研究进展_第1页
臀肌注射安全区的选择和注射深度的研究进展_第2页
臀肌注射安全区的选择和注射深度的研究进展_第3页
臀肌注射安全区的选择和注射深度的研究进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臀肌注射安全区的选择和注射深度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肌内注射   肌内注射是护理工作最常见的操作技术,因为肌肉对药物刺激耐受性较好,肌肉丰满,大血管、神经干较少,并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和淋巴管网,对药物吸收较快,具有安全、方便、见效快的特点,易被病人接受,是理想的给药途径。在临床各种药物注射中,以臀部肌内注射应用最多。尽管肌内注射在临床应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其并发症屡有发生,已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怎样才能避免臀肌注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除了正确选

2、择注射部位外,更要准确掌握注射深度。为此,本文就近年来对臀肌注射区位置的选择及注射深度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参考。1  臀肌注射区的选择1.1  注射部位的选择  应选择肌肉较丰富,与大血管、神经距离相对较远的部位。其中以臀大肌较常用,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臀大肌起自髂后上棘与尾骨尖之间,肌纤维平行向外下方至股骨上部。注射时应避免损伤坐骨神经,坐骨神经起自骶丛神经,自梨状肌下孔出骨盆至臀部,被盖在臀大肌的深处,约在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之间中点处下降至股部,注射时注意坐骨神经体表投影:自大转子尖至坐骨结节中点向下至窝1。定位方法有两种:(1)十

3、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向左作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直线,这样一侧臀部被划分成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为注射部位,注意避开内角1。(2)联线法。取髂前上棘与尾骨联线的外1/3处为注射部位1。该处血管、神经分布较少,且脂肪组织较薄,目前使用日趋广泛。定位方法有两种:(1)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在髂嵴、示指、中指之间构成一个三角形区域,其示指与中指构成的内角为注射区。(2)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以患者的手指宽度为准)2。1.2  安全区的选择  臀肌注射区的确定,必须以周围骨性标志进行定位,如髂前上棘、髂结节、髂后上棘和股骨大转子等。灵爱真3将外上1

4、/4象限的外上三角区作为臀肌注射区,姜殿辅4认为在嵴尖线(髂嵴最高点与髂后上棘之间中点至股骨大转子的连线)之前的区域注射较为安全。宋学英5等提出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髂嵴、示指和中指便构成了一个三角形,臀中肌的注射部位在三角内,该处血管神经分布较少,不易产生疼痛,脂肪组织较薄,针头易进入肌肉组织,药物吸收较快,不易形成硬结,体型肥胖者应用臀中肌注射较好。小儿臀区范围较小,注射部位接近坐骨神经,神经损伤的机会较多。王炎之6等经51具尸体解剖观察,提出以髂嵴最高点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点为圆心,半径为1015mm的范围为小儿注射的安全区。该区血管神经较少,皮下脂肪较厚,肌内注射安

5、全可靠。2  臀肌注射深度的应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由于臀肌注射深度不够而引起的并发症并不少见,尤其是出现皮下硬结较为普遍。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同时也会造成治疗的中断。2.1  臀肌的厚度  臀大肌的平均厚度:新生儿为9mm7,13岁为9.5mm,46岁为11.9mm,79岁为13.1mm,1012岁为15.8mm,成人为15.0mm。臀中肌的厚度为12.0mm。从皮肤至臀大肌肌质的厚度为2.53.0cm8。贺生、刘安丽9等通过对16具32侧新生儿尸体标本的臀大肌进行解剖观察,结果发现臀大肌外上区肌肉厚(1.05±0.3)cm,皮肤和皮下组织厚(0.76&

6、#177;0.230)cm,故新生儿肌肉注射进针约1.5cm,即能保证完全到达肌层,注射时针头与皮肤垂直,针头应避免指向内下方。因此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体型的病人,掌握好臀肌注射的深度,选择合适的注射针头,避免因注射深度不够引起的并发症。2.2  硬结的形成  与接受药物注射的皮下脂肪厚度有关且成正比10。如果臀肌的厚度较大,注射时的深度较浅,不足以到达臀部的肌肉组织,使药液进入脂肪组织,由于脂肪组织内没有血管,无法吸收药液,随着注射次数的增加,就会逐渐形成硬结。有人对药物性硬结做过试验11,结果发现脂肪层和肌肉层粘连,不易剥离,切片发现脂肪层内纤维结缔组

7、织增生,硬结内纤维组织包裹结晶。2.3  传统肌内注射使用针头的研究  谢平英12用A型超声波对119例臀部注射点的皮肤层、皮下脂肪层及肌肉层的厚度做了测量研究,结果发现做肌内注射采用7号针头(3.2cm)时,有69%的女性和42%的男性的药物是被注射在皮下脂肪层;若用6号针头(2.7cm),则有95%的女性和82%的男性的药物被注射在皮下脂肪层。在局部产生瘢痕和钙化结节的10例中,经CT检查,发现结节均位于脂肪层内约2cm深处,没有1例是在肌层内。         2.4  传统肌内

8、注射使用针头的弊端  目前临床上一般使用的肌内注射针头(68号)针梗短,对多数病人进行的肌内注射实际是皮下脂肪层内注射。一般用于肌内注射的药物如抗生素等浓度较高,注入脂肪层内吸收较慢,不能达到预期的有效血药浓度,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同时,由于肌注药物的刺激性大,常引起局部剧烈疼痛,有些还使皮下组织坏死而产生瘢痕,给以后的注射造成困难,甚至中断治疗。2.5  选择合适的针头长度  灵爱真3提出进行肌内注射选用针头时长度3.5cm,对肥胖患者则应更长些。姜殿辅4等测得从皮肤至臀大肌的厚度为2.53.0cm,由此得出选用针头的长度3.5cm。谢平英12等提出如果要保证臀

9、肌注射的药物注入肌肉,80%的男性需要用长3.8cm的针头,80%的女性需要长4.0cm的针头(9号),并建议臀肌注射针头长度一般应为4.0cm,对少数肥胖者针头长度应更长些。曹广义13等提出用股围推算肌内注射深度,根据计算结果提出最佳注射深度应为4.0cm左右,这与国内其他一些学者所提出的注射深度相接近。2.6  临床应用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肌内注射针头的针梗多数难以达到此深度,有些学者已将心内注射针头磨成长度为6cm左右进行肌内注射,收到了满意的疗效。希望厂家生产一些56cm长的针头,以满足肌内注射的需求。本文介绍的有关臀肌注射安全区的选择以及注射深度的内容,可以避免由于注射部位不准确给病人造成的伤害,同时还可以预防和减少皮下硬结等并发症的发生。为了减少臀肌注射造成的各种损伤,护理工作者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型而灵活应用,适当调整,这对于预防肌内注射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3  体会肌内注射是护理常用操作技术,是临床主要给药方法之一。为避免臀部注射过程中造成的坐骨神经的损伤,尤其是新生儿,一定要以周围骨性标志进行准确定位,掌握好臀肌注射的正确部位,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和事故。对于需长期反复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