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节 胸部一、支气管疾病(一)支气管扩张症指支气管内径的异常扩张。在形态学上,按照支气管扩张的特点将其分为囊状、柱状和混合型扩张。在诊断上,高分辨CT已经成为首选标准,它既能确定支气管扩张的性质,也能明确其范围。支气管造影由于操作繁琐、损伤较大基本被淘汰。病例左肺上叶舌段及左肺下叶支气管扩张1、双肺高分辨CT扫描2、报告书写要点 支气管扩张诊断,一是要确定支扩的有无,二是要确定其范围。在高分辨CT上,如果出现沿支气管走行的囊柱状影,并且周围可发现伴行的较细血管影(印戒征)则诊断不困难。需要鉴别的是多发支气管囊肿和其它弥漫性囊性病变,后者一般没有伴行血管影。如果病变内有气液平面则说明支扩合并感
2、染。另外,在胸膜下区如果出现典型的小叶中央性圆形影,则应考虑细支气管扩张的存在。同时,支扩的诊断应包括全肺各个区域,这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很重要,因此必须进行全肺的高分辨CT扫描。3、报告示范 肺窗:左肺下叶可见沿支气管走行多发囊状病变,病变大小不均,从中央到外周逐步增多。上叶舌段亦可见少量圆形囊状影。病变周围可见伴行血管影,部分呈印戒征。病变内壁光滑,未见气液平面。其余肺组织透过度良好,血管及支气管纹理未见异常。纵隔窗:纵隔未见增大淋巴结,肺窗所见病变范围减小并且显示不清。二、肺疾病(一)感染性疾病肺部感染性疾病可由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无论何种原因,其病理改变可分为病
3、原体造成的破坏和免疫反应两种,其中较大的病原体,如寄生虫可造成明显的组织破坏,而多数影像学可见的改变是由免疫反应造成的,主要是渗出、坏死和增生。 由于病原体和免疫反应之间的不同强度及免疫反应地不同阶段,出现不同的病理表现,并在影像学上表现出不同的形态。 在CT上,除平片上可以观察到的基本形态外还可以观察到一些细微结构,特别是在HRCT上,可以观察到肺的亚显微结构改变,如小叶中央结节、胸膜下结节、小叶间隔增厚、小叶内间质增生、细支气管扩张、小囊泡性改变等。这些改变对提示病变性质比平片更有意义。1、急性肺炎 急性肺炎这一概念主要包括细菌和病毒性肺炎及真菌性肺炎等常见的急性感染性肺炎,也包括原发性肺
4、结核等常见慢性疾病的急性期。从形态学上,可表现为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但目前临床上更趋向于进行病原体诊断,如链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等。形态学表现与病原体虽然有一定相关性,但并无必然的固定关系,这就要求诊断中必须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特别是病原体检查。(1)大叶性肺炎:这是一类以累及肺泡为主,而大气道不受累的渗出性炎症性疾病,病原体常见为肺炎链球菌,也可以是溶血性链球菌或其它细菌,常见于青壮年。因这类细菌可以产生溶血物质,使病变不容易局限,而是通过肺泡间隔孔扩散,因此形态学上表现为早期多中心渗出实变并融合成较大甚至填充整个肺段、肺叶的实变影。按照病变形态变化的过程,通
5、常分成充血期、肝变期或实变期及消散期。这类疾病一般平片即可诊断,有时需要通过CT鉴别于肺发育异常和局限性纤维化等。CT上可见中心密度均匀而边缘模糊的实变影,其内可见典型的支气管气相。病例大叶性肺炎(实变期)胸部CT平扫报告书写要点 渗出所在部位、病变的形态及病变内密度的高低及周围肺容积变化是判定其性质主要依据。书写时应着重强调病变的形态及大小、病变密度的高低及发生的部位,特别是有无肺不张、肺膨胀不良及支气管气相。同时,应注意描述充气支气管内有无支气管扩张、纵隔淋巴结增大,以便于与慢性炎症和其它疾病相鉴别。报告示范 肺窗:右肺上叶后段可见实变影,其前缘不规则,前段可见散在小片状渗出影,后缘以斜裂
6、为边界与下叶形成清楚界线。双侧叶间裂基本对称。实变影可见充气支气管影,支气管壁光整,管腔无明显扩张。纵隔窗:纵隔无明显移位,纵隔内未见确切增大淋巴结影。肺内病变范围小于肺窗,形态同肺窗一致,密度均匀一致。(2)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炎是以同时累及支气管和肺的急性炎症性疾病,以儿童和老年人等免疫力较差群体为常见。病变以累及终末细支气管为中心,向周围扩散至小气道和肺泡。从病原体诊断上,这类炎症包含了大多数肺内感染性炎症,包括细菌性肺炎,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格兰氏阴性杆菌肺炎,部分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和部分非感染性肺炎也可以出现同样表现。病例支气管肺炎胸部CT平扫报告书写要点 报告中应重点描述病变
7、以小气道为中心,多发病灶和沿支气管分布的渗出性病变这些特点。同时局部的肺不张、肺气肿和马赛克样灌注也是提示这类病变的特征。另外,如果出现一些对病原体诊断有一定帮助的征象也应重点描述。本病主要与非感染性弥漫性肺疾病相鉴别,要点是病灶以渗出性为主,如果出现树枝芽孢征等提示感染性病变的征象应重点描述。报告示范 肺窗:双肺血管纹理增粗,散在多发小片状实变阴影伴有磨玻璃样阴影,沿支气管分布,双侧对称分布。肺内散在小叶状分布低密度区,考虑为小叶性空气潴留。(3)间质性肺炎:本类疾病最常出现于病毒性感染,如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SARS等,也可出现于细菌性感染和支原体感染及部分非感染性疾病。单纯
8、病毒性肺炎的主要病理改变为细支气管及其周围炎和间质性肺炎。在细支气管可见上皮破坏、粘膜下层水肿、管壁和管周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在肺泡壁和肺泡间隔的结缔组织中,有各种单核细胞浸润;肺泡水肿被覆含蛋白和纤维蛋白的透明膜使肺泡弥散距离增厚。合胞病毒、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引起者,肺泡腔内尚可见散在的多核巨细胞。腺病毒肺炎常可出现肺实变,以左下叶最多见,并可超出某个肺叶,实变以外的肺组织可有明显肺过度充气。与慢性间质性肺病相比,急性病变缺乏纤维化改变,这是两类疾病的鉴别要点。病例间质性肺炎胸部CT平扫报告书写要点 这类疾病的描述中,应该重点突出其间质性改变所造成的弥漫性磨玻璃样阴影和小叶间隔
9、增宽、小叶内间质增厚、中央性间质增厚的特点,其分布规律的描述也很重要。同时,能与慢性间质性肺炎相区别的缺乏牵拉性支气管扩张和肺结构无扭曲变形的特点也应加以描述。再者,如果出现典型的散在片状模糊影或小脓肿空洞,则提示有复合感染的可能。报告示范 肺窗:双肺散在弥漫性分布磨玻璃样阴影,以中外带及胸膜下区多见,同时可见小叶间隔增厚及小叶内间质增生,部分磨玻璃样阴影与网格影重叠,形成Crazy paving表现。全肺无明显肺结构牵拉扭曲,未见牵拉性支气管、细支气管扩张。2、肺结核肺结核的影像表现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及其产生的免疫反应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多种结局复杂多样的表观。经典的肺结核表现为原发性肺结核、血
10、行播散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即使在同一类型的肺结核中,因结核菌毒力与免疫反应强烈程度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影像表现。(1)原发性肺结核:原发性肺结核是人体首次接触结核杆菌产生的反应,这种情况通常见于儿童,少数也可见于成人。结核菌进入人体后会很快进入巨嗜细胞并引发T细胞介导的迟发性变态反应。最后一般形成结核肉芽肿,在大体上表现为干酪样坏死。在影像上,原发的肉芽肿称为Ghon灶。Ghon 灶一般以纤维包裹并进一步吸收。结核菌也可以进一步进入通过淋巴管和淋巴结扩散,当同时出现肺内Ghon灶、肺淋巴管炎和纵隔肺内淋巴结反应时,称为原发综合症或Rank复合体(Rank complex)。当Gh
11、on 灶吸收后,仅余增大的纵隔淋巴结,此时称为胸内淋巴结结核。在影像学上,Ghon 灶多数表现为渗出性病变,边界不规整,有时可占据整个肺叶。病例 原发性肺结核胸部CT平扫报告书写要点 发现纵隔淋巴结增大是原发性肺结核的重要特征,如果有增强检查,则结核淋巴结表现为典型的中央低密度而周围环形强化,这是成人原发肺结核与其它原因造成的淋巴结增大的鉴别要点。肺内病变表现为遮盖血管纹理的渗出性病变。极少数可以看到条索状的增粗淋巴管。报告示范 肺窗:右肺下叶背段及外后基底段可见大片状实变影,病变以斜裂为边界,未见明显支气管充气征。相应肺容积无明显缩小。其余区域肺血管纹理未见异常。纵隔窗:右肺下叶实变内部密度
12、较均匀。右肺门增大,在上腔静脉后可见一组增大并钙化淋巴结。(2)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本病可由原发肺结核播散或继发肺结核侵犯血管造成播散,可以是短期内播散,形成急性粟粒性肺结核;也可以是反复多次播散,形成亚急性和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此类疾病往往出现于免役力极度低下者。粟粒性肺结核表现为全肺弥漫性均匀分布的小结节,初期结节很小,可表现为弥漫性透过度下降,后期结节逐渐增大。急性和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一般表现为双侧上肺结节较多、较大,也可出现空洞,下肺病灶较少,较小。鉴别上应结合病史、临床检查与慢性过敏性肺炎及少数病毒性肺炎、细支气管肺泡癌等相鉴别。病例 粟粒性肺结核 胸部CT平扫报告书写要点 高分辨
13、CT检查是必要的。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的描述应重点突出病变的分布特点,即全肺均匀分布,无不受累区;病灶大小均匀;内部密度均匀,边界清楚的特点。亚急性播散则形成从上到下逐渐减轻,病灶分布与支气管走形无关的特点。报告示范 肺窗:双肺透过度下降,肺内可见弥漫性分布1毫米左右小结节影,结节分布在肺内外带及上下肺均无差异。结节边界清楚。肺容积及血管纹理形态无改变。未见小叶间隔增厚。纵隔窗:纵隔形态及大小未见异常,纵隔内未见增大淋巴结。(3)继发性肺结核:是成年结核中最常见的类型,由于病程和病菌毒力、机体抵抗力不同,可有多种表现。一般好发生于双肺尖、锁骨上下区和下叶背段。可表现为片状影、肿块(结核球)、空洞、
14、纤维化和沿支气管播散等,多种病变也经常同时存在于同一患者。表现为片状影及支气管播散者应与其它急、慢性炎症相鉴别,表现为肿块、空洞者应与肿瘤相鉴别。病例 继发性肺结核,结核空洞,结核支气管播散胸部CT平扫报告书写要点 应注意病变多样性的特点,描述是否存在提示慢性炎症性病变的纤维化、钙化、肺结构牵拉变形、牵拉性支气管扩张、卫星灶及对结核播散有提示意义的树枝芽孢征等关键征象,在鉴别性描述中应提示是否存在支气管充气征、结核球的边缘、内部密度,空洞壁厚薄,内壁是否光滑及是否有胸膜牵拉、胸膜下脂肪沉着等。报告示范 肺窗:双肺尖可见条索状影,左上叶可见4X5厘米大小空洞,空洞壁厚薄不均,内外壁均不规则,内壁
15、未见壁在结节。空洞周围肺结构牵拉变形,与外侧壁胸膜之间可见明显胸膜粘连。左舌段粘连、容积减小,局部形成牵拉性不张。双下肺散在小叶中央性结节及树枝芽孢征。病变均匀弥漫性分布。纵隔窗:纵隔内未见增大淋巴结影。左上肺空洞壁为均匀软组织密度,未见确切钙化斑块。空洞周围的胸膜粘连区内可见胸膜下脂肪沉着。右侧后胸壁胸膜肥厚。3、肺脓肿肺脓肿是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坏死性炎症性疾病。在影像学上初期表现为急性渗出性病变,待病灶内部发生坏死后则出现较低密度区,增强检查出现环状强化。随着病变侵破支气管形成引流,则病灶内出现气液平面,此时诊断已不难。慢性肺脓肿洞壁较厚,周围存在纤维粘连,需要与肺结核和肿瘤相鉴别。病例
16、急性肺脓肿 胸部CT平扫报告书写要点 肺脓肿的描述应重点突出坏死性炎症的特点,即病变内部存在坏死组织。坏死组织一般密度较低,如形成引流则形成气液平面。另外,病灶为单发还是多发,病灶周围边界是否清楚,是否存在慢性纤维化、钙化,肺结构牵拉等对提示病变的来源、病程有一定帮助。报告示范 肺窗:左肺下叶背段可见类圆形空洞,空洞壁较薄,可见气液平面。空洞周围边界模糊,可见不规则磨玻璃样阴影,周围肺组织无牵拉变形,未见支气管扩张及胸膜粘连。其余肺组织内未见异常阴影。纵隔窗:纵隔形态正常,未见增大淋巴结影。左肺下叶背段空洞内部密度1030Hu,洞壁未见钙化。病灶靠近胸膜,胸膜下未见脂肪沉积。(二)肺弥漫性病变
17、肺弥漫性病变的概念由间质性肺疾病、胶源性肺病、肉芽肿性肺病等多种概念衍生发展而来,从疾病谱上讲,它包括部分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肺炎等;肉芽肿性疾病,如结节病、嗜酸细胞肉芽肿等;间质性肺疾病,如间质性肺炎,肺间质纤维化,肺泡蛋白沉着症等,还有很多非特异性改变,如药物性肺炎,风湿性疾病的肺内表现等。这类疾病的共同特点是病变分布一般比较广泛,病灶形态往往多种多样,往往需要高分辨CT才能显示病灶的亚微观结构,各种表现之间鉴别困难。因此,要描述这类病变就要抓住主要的基本形态,各种形态之间的鉴别要点,病变的分布特点,有无相关的改变,如纵隔淋巴结增大,食道、胸壁改变等。根据胸部高分辨CT的基本形态特征,可以
18、把这类疾病划分为以网格、条索状改变为主的疾病、以网状、结节性病变为主的疾病、以实质性病变为主的疾病和以囊性病变为主的疾病等几类。1、以网格、条索状改变为主的疾病网格和条索状改变的病理基础主要是肺小叶间隔增厚、小叶内间质增生、小叶不张、肺纤维化等间质改变。常见的以间质改变为主的疾病包括没有确切病因的疾病,如隐源性纤维化性肺泡炎(IIP)中的常见型(UIP)、脱屑型(DIP)和非特异型(NSIP)、隐源性肺纤维化(IPF);和已经明确病因的疾病,如风湿类疾病的肺内表现、放射性肺炎、石棉肺及相关疾病和药物所致肺改变。为了观察亚显微结构,高分辨CT扫描是必须的。尽管如此,影像学诊断往往只是上述疾病多种
19、诊断标准之一,其它相关资料,如病史和实验室检查也扮演着同样甚至更加重要的角色。病例 UIP(1)胸部CT平扫(2)报告书写要点 对于弥漫性网格条索状疾病的描述,重点应突出病变的主要构成元素和分布特点。一般说来UIP以双肺下野外周分布的小叶间隔增厚和蜂窝肺为特点,如果同时出现磨玻璃样改变则考虑为DIP,至于NSIP则缺乏特征性改变。放射性肺炎具有病变范围与放射野一致的特点。其它疾病则主要通过病史及其它检查最终诊断。(3)报告示范 肺窗:双肺可见弥漫性性小叶间隔增厚及小叶内间质增厚,病变主要分布于双肺下叶和部分右肺上叶,呈外周性分布,胸膜下区可见蜂窝肺样改变。血管支气管束未见明显增粗。双肺结构扭曲
20、,下叶支气管轻度牵拉扩张。双肺未见实变及磨玻璃样改变。纵隔窗:纵隔内未见增大淋巴结,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区可见多发钙化斑块。胸膜未见明显增厚。2、以网状、结节性病变为主的疾病这类疾病包括范围较广,包括淋巴系统改变为主的癌性淋巴管炎、肿瘤的淋巴系统转移、淋巴增生性疾病、结节病、尘肺中的铍肺、硅肺及肺细支气管改变为主的支气管肺炎、继发性肺结核、肺真菌感染和委氏肉芽肿等。前者多形成胸膜下结节,同时可伴有小叶间隔增厚,后者多形成小叶中央性结节,有时可伴有肺内渗出和纤维化性改变。诊断通常需要结合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病例结节病(1)胸部CT平扫(2)报告书写要点 本类疾病的检查中高分辨CT扫描是必要的,描写重点
21、是结节的特点,即小叶中央结节、胸膜下结节还是随机分布结节;结节的分布特点,是局限性还是弥漫性;纤维化的有无及是否存在相关的其它改变。(3)报告示范 肺窗:双肺弥漫性结节,结节主要分布于胸膜下及血管支气管束周围。上肺多于下肺,部分病变融合成片状阴影,结节周围不光滑,可见肺结构扭曲、小叶间隔增厚及血管支气管束增粗。3、以实质性病变为主的疾病实质性病变主要包括弥漫性实质性结节、渗出和磨玻璃样改变。以这类改变为主的疾病包括过敏性肺炎、嗜酸细胞性肺病,间质性肺泡炎中的急性间质性肺泡炎(AIP),阻塞性细支气管炎机化性肺炎(BOOP)和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肺泡蛋白沉着症、弥漫性肺泡出血和肺水肿
22、等等。在诊断上,临床检查仍然是不可缺少的。但其中肺水肿特征性分布和肺泡蛋白沉着症的地图样分布的Crazy paving样改变对诊断具有一定特征性。病例 肺泡蛋白沉着症(1)胸部CT平扫(2)报告书写要点本类疾病的报告书写应围绕病变的形态特点及分布特点,即病变是实变还是磨玻璃样改变,病变是局域性还是弥漫性,病变的分布趋势,是以某一肺野为主还是均匀分布。尤其是对于具有一定特征性的网格与磨玻璃样阴影重叠形成的Crazy paving样改变更应突出描述。(3)报告示范 肺窗:双肺可见散在磨玻璃样密度影及小叶中央性结节影,此外可见片状不连续分布的Crazy Paving样改变。病变内肺结构无扭曲,未见牵
23、拉性支气管扩张。病变外肺野纹理走行及透过度良好。4、以囊性病变为主的疾病这类疾病相对较为简单,主要包括肺气肿和肺组织细胞病X(朗哥罕组织细胞病),另外还有非常少见的淋巴管平滑肌瘤病。本类疾病最常见的是肺气肿,肺气肿是由各种疾病造成不可逆性地肺内过度充气及肺泡壁组织破坏称为肺气肿。多发生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长期吸烟等患者。在影像学上,由于无法鉴别单纯的空气潴留和肺气肿性改变,所以往往把二者划归为一个统一观念。呼气位CT检查对肺气肿的诊断可能比常规的吸气位CT更准确。肺组织细胞病X的肺内表现为不规则囊状影,全肺分布,但一般肋膈角区不受累。淋巴管平滑肌瘤病则表现为全肺均匀受累的圆形囊状透光区。病例
24、双肺弥漫性小叶中央型肺气肿 (1)胸部CT平扫(2)报告书写要点 描述这类病变要包括病变的分布特点,如弥漫性或局限性、上肺为主或下肺为主;病变的类型,如肺气肿为小叶中央型,间隔旁型、全小叶型、肺大泡等。另外,在描述中还需要鉴别限局性气胸,肺弥漫性囊性疾病,限局性肺灌注异常等。(3)报告示范 肺窗:双上肺可见弥漫性分布低密度区,病灶大小为820mm不等,光滑无边缘,主要分布于双肺上叶及下叶背段。相应区域肺纹理稀疏,双侧分布对称。大血管纹理无明显改变。双下肺纹理及密度正常。(三)肺肿瘤1、良性肿瘤肺部肿瘤中,良性肿瘤比较少见,常见的良性肿瘤有错构瘤、炎性假瘤,其它如乳头瘤、平滑肌瘤、软骨瘤、纤维瘤
25、则更少见。良性肿瘤在形态上缺乏特异的诊断征象,其中错构瘤由于有多种组织来源而呈现复杂密度,部分病例有典型的爆米花样钙化,对诊断有提示作用。对于较小的肿瘤,为了准确观察,高分辨检察是必需的。一般良性肿瘤边界锐利光滑,形态圆形或椭圆形,内部密度较均匀,增强检查无明显强化。但较小的恶性肿瘤很可能具有相同特征。如果可能,则CT灌注检查对鉴别良恶性肿瘤有一定意义。 病例肺内错构 (1)胸部CT平扫(2)报告书写要点 肿块的形态,包括边缘、形状、内部密度应是描述的重点。也应该注意肿块与周围的关系,是否存在肺组织侵犯、肺结构的牵拉。如果靠近血管纹理,则应描述与血管之间的关系。还应该注意肿块为单发还是多发,纵
26、隔肺门内有无淋巴结增大。如果有增强检查,则病灶的增强程度、方式都应该重点描述。(3)报告示范 纵隔窗:纵隔形态正常,未见增大淋巴结,右肺中叶可见2X2.5厘米大小类圆形肿块,肿块边界整齐,未见脐凹及明显分叶,肿块内部呈软组织密度,其内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区,CT值在-40-0之间。部分边缘可见小钙化点。增强:增强后纵隔窗观察肿块整体无明显强化,与平扫相比CT值无明显变化。肿块内未见增强血管影。2、原发恶性肿瘤胸部恶性肿瘤有肺癌和肉瘤,另外还有两种混合性肿瘤,即癌肉瘤。其中多数病例为肺癌。肺癌按照发生部位可分为中心型肺癌、周围型肺癌及弥漫性癌。中心型肺癌指发生于段以上支气管的肺癌,其最常见的表现往往
27、是支气管阻塞和刺激造成的呼吸困难和刺激性咳嗽。在影像学上,尤其是平片上,最容易发现的往往是由肿瘤继发造成的肺不张、肺膨胀不良及阻塞性肺炎。CT则可以准确判断肿瘤的大小,与周围重要脏器的关系及是否存在局部转移,这对判断手术指征十分重要。周围型肺癌指发生于段以下支气管的肿瘤,临床上症状不明显,往往在肿瘤生长到很大或出现局部、远隔转移时才来诊。近年来,在国外逐步推行的对重点人群的CT健康体检对早期发现周围型肺癌可能有很大帮助。弥漫性肺癌,主要指细支气管肺泡癌,是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某些病例表现为肺叶或全肺多发小结节病变,与肺结核播散或某些炎症性疾病难以鉴别。病例1 中央型肺癌(左肺上叶中心型肺癌伴纵
28、隔淋巴结转移,左肺上叶不张)(1)胸部CT平扫(2)报告书写要点 中心型肺癌的描述中首先应该突出肿瘤的恶性征象,即肿瘤对支气管的侵犯破坏,对纵隔的侵犯,是否存在增大的淋巴结,是否造成远端的肺气肿、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同时还应尽量准确描述病变的位置、范围,是否侵犯大血管和重要器官,是否存在胸水或胸膜肥厚,胸骨、胸椎和肋骨破坏。这对肿瘤的分期及决定治疗方案很有意义。如有增强检查,则更可以明确淋巴结转移的范围、数量。(3)报告示范 肺窗:左上肺塌陷,肺内未见含气组织,左上肺支气管闭塞。纵隔轻度左移。左后侧胸壁增厚。其余肺组织内未见异常。纵隔窗:左主支气管自隆突部至上叶分叉部可见狭窄,周围可见肿块影,
29、自左上叶支气管开口部起支气管完全闭塞,气管壁增厚,远段肺组织内未见充气支气管征。远端不张的肺组织密度均匀。主肺动脉窗间隙内可见数个增大淋巴结影。左后侧壁胸膜肥厚。骨窗:各胸骨、肋骨和胸椎未见确切骨质异常。病例2 右侧周围型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胸腔积液 (1)胸部CT平扫(1)报告书写要点 周围型肺癌的描述中,肿块本身的形态特点应当是重点部分,包括肿块本身的大小、内部密度是否均匀,有无空洞和空泡征,如有空洞,则空洞壁的厚薄、是否均匀,有无壁结节,有无气液平面都应该进行描述;肿块的边缘特点,是否分叶、有无脐凹、有无胸膜凹陷征、有无血管集束征。另外,对周围结构有无侵犯,是否存在淋巴结、胸腔积液和远
30、隔转移都应该有明确描述。如果进行增强扫描,则肿瘤的强化程度对性质判定有一定帮助。(2)报告示范 肺窗:右肺上叶可见3X3厘米大小类圆形肿块,肿块边缘不规则,可见网格状影,肿块向中央侵犯至尖段支气管血管束旁。肿块周围未见明显血管牵拉。其余肺野内未见异常阴影。纵隔窗:气管前腔静脉后间隙可见直径1.5厘米大小淋巴结。右肺上叶肿块内部呈均匀软组织密度,未见空洞及空泡。肿块大小与肺窗相近。肿块向外侧达到胸膜下,胸膜无明显增厚。右侧后胸壁可见细小弧形水样密度影。骨窗:各胸骨、肋骨和胸椎未见确切骨质异常。3、转移瘤肺部是全身各器官肿瘤的最常见转移部位之一,多数肿瘤是通过血行转移到达肺部,也有少数通过淋巴系统
31、或直接蔓延到肺部。对于血行转移的病例,典型表现为双肺多发球形软组织病灶,也可以表现为片状或不规则形状病变。病灶多分布于中外带及胸膜下区。少数单发病例需要结合病史才能考虑。骨肉瘤的转移灶可以表现为存在钙化或骨化的病灶。如果存在典型病史和影像表现,诊断多不困难。病例肺转移瘤(1)胸部CT平扫(2)报告书写要点主要突出肺内多发、形态类似的病变这一特点,如果没有经过放疗和化疗,肺内不会出现纤维化和渗出性病变。血行性转移很少出现纵隔淋巴结增大和其它淋巴系统转移的征象。(3)报告示范 肺窗:右肺中叶、右肺下叶及左肺上下叶均可见圆形小结节影,病灶多位于双肺外带,大小从5毫米到1.5厘米不等,肺纹理形态未见异
32、常。纵隔窗:肺内多发结节均为软组织密度,病灶内部未见空洞及钙化影,病灶边界光整。纵隔内未见增大淋巴结影心脏及大血管影未见异常。(四)纵隔肿瘤1、前纵隔肿瘤前纵隔常见的肿瘤包括甲状腺来源的肿瘤、胸腺来源的肿瘤和畸胎类肿瘤。其中甲状腺肿瘤多数是由颈部的甲状腺增大延续而来,位置较高,胸骨后甲状腺。甲状腺的增大可能由Goiter病、甲状腺囊肿、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癌等疾病造成。胸腺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侵袭性)胸腺瘤、胸腺癌、胸腺脂肪瘤等。畸胎类肿瘤主要包括良、恶性畸胎瘤、皮样囊肿等。甲状腺肿物一般从颈部漫延而来,连续观察各个层面改变一般不难发现。胸腺肿物位置低于甲状腺肿物,通过观察密度是否均匀、是否
33、存在周围侵袭征象,如软组织侵犯、肋骨破坏、胸腔积液等对其良恶性判断有一定帮助。畸胎类肿瘤由多胚层组织构成,往往含有脂肪、软组织和骨化钙化组织等多种密度。病例 前纵隔肿瘤,侵袭性胸腺瘤 (1)胸部CT平扫(2)报告书写要点 前纵隔肿瘤的描述中,应重点突出肿瘤的位置,即位于前上、前中还是前下纵隔,与颈部是否连续;肿瘤内部密度特征,即密度是否均匀,有无钙化及脂肪密度;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即是否存在骨质破坏、胸膜增厚、胸腔积液。如果具有恶性征象,则肿物与心脏、大血管的关系应充分说明。增强检查有利于观察肿瘤的性质及其与心脏大血管的关系。(3)报告示范 肺窗:双肺透过度良好,肺血管纹理无明显改变。前上纵
34、隔增宽。纵隔窗:前上纵隔位于主动脉和心脏影前方可见软组织密度影,肿块密度不均匀,局部可见水样密度区,形态呈分叶状。增强显示肿块明显强化。肿块与周围组织有脂肪间隙。周围骨组织密度未见异常。左后外侧胸腔内可见弧形水样密度影。纵隔未见增大淋巴结。双侧肺门无明显增大。大血管形态及走行未见异常。2、中纵隔肿瘤中纵隔结构较复杂,常见的肿瘤包括增大的淋巴结、支气管囊肿、心包囊肿、脂肪源肿瘤、血管源肿瘤等。其中淋巴结增大最为常见,其原因也最复杂,常见的有肺内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炎症造成的反应性增生、淋巴瘤、肺结核和许多风湿类疾病如系统性硬化症等都可能造成纵隔淋巴结增大。其中肿瘤转移造成的淋巴结增大多为局部或单侧
35、不对称增大,淋巴瘤的特点往往造成多发淋巴结增大,结节病肉芽肿性疾病可造成多发对称性淋巴结增大。支气管囊肿和心包囊肿具有水样密度,如果合并内部出血则密度稍高,这类病变一般没有症状,往往是在体检或对其它疾病的检查中偶然发现。脂肪源性肿瘤多为良性,具有典型的脂肪密度,如含有软组织密度则不能除外肉瘤。病例 中纵隔肿瘤,考虑为心包囊肿。(1)胸部CT平扫(2)病灶的密度和生长分布特点是中纵隔肿瘤的描述重点,通过密度特点可以确定是否为囊肿或脂肪性肿瘤,在软组织肿瘤中,增大的淋巴结一般为多发,出现在典型的部位,有些淋巴结,如结核淋巴结,因内部容易出现坏死而出现较低密度,增强检查则表现为环形强化,而炎症造成的
36、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和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及淋巴源性病变,如castelman病、猫抓病则多为均匀强化,它们之间很难鉴别。(3)报告示范 肺窗:双肺透过度良好,肺野内未见异常阴影。肺纹理走形正常,上纵隔增宽,左肺门增大。纵隔窗:气管周围、上腔静脉后、主动脉弓旁及右肺门可见多组增大淋巴结影,上腔静脉无明显受压狭窄。双肺内未见肿块影,骨性胸廓未见破坏。增强后可见淋巴结明显均匀强化,与平扫对比密度提高30Hu以上。3、后纵隔肿瘤后纵隔结构相对简单,胸部检查发现的最常见肿瘤多为神经源性肿瘤,还包括食道来源的肿瘤和后纵隔脊柱、软组织来源的肿瘤。神经源性肿瘤包括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神经节细胞瘤等,也可以有恶性神
37、经鞘瘤或节神经母细胞瘤。其中最常见的是神经鞘瘤,好发于脊神经根和椎间孔段的肋间神经。食道来源的肿瘤包括食道癌、食道平滑肌瘤及食道囊肿等。大部分食道肿瘤通过钡餐检查可以进一步定性。 病例 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 (1)胸部CT平扫(2)报告书写要点 后纵隔肿瘤除肿瘤本身特点外,应重点描述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是否侵犯椎体、椎间孔改变、肋骨改变等,还应该注意其与食道、胸膜的关系。很多神经源性肿瘤都存在骨质改变。食道肿瘤造成食道壁单侧或环形增厚,如果伴有食道狭窄,则近段可见食道扩张。如果为水样密度肿块则食道囊肿可能性大。(3)报告示范 肺窗:双肺透过度良好,肺纹理走行未见异常。左侧纵隔旁位于气管隆突下水平
38、可见类圆形肿块,肿块边界锐利光整,周围肺纹理无改变。纵隔窗:纵隔未见增大淋巴结,左侧纵隔旁肿块呈均匀软组织密度,边界光整。肿块内侧与椎体及胸壁关系密切,之间未见脂肪间隙。相应椎间孔明显开大,可见肿块部分突入。椎体、附件及周围肋骨未见骨质破坏。(五)先天性肺疾病1、肺发育异常由于特定因素使肺发育停止于胚胎发育的某些特定时段,产生不同类型的肺发育异常。当发育停止于肺发生早期,则出生后受累肺无支气管、肺实质及血管系统,这种情况称为先天性不发育。如果发育停止于肺胚芽时期,出生后肺内有支气管残端,但没有肺实质或血管系统发育,称为先天性肺发育不良。如果发育停止于更晚期,则出生后肺内存在支气管、血管和肺实质
39、,但发育不全,此时称为肺发育不全。肺发育不全常伴有其它血管畸形,如镰刀综合征、肺动脉闭锁等。 病例 右肺发育不良 (1)胸部CT平扫(2)报告书写要点 先天发育异常的描述中应注意肺内支气管、血管和肺实质的存在与否和形态是否正常,特别是支气管的存在情况是肺发育异常与肺实变性疾病的鉴别要点。增强检查可以除外是否同时伴有其它肺血管发育异常。(3)报告示范 肺窗:右侧胸腔呈均匀一致软组织密度,右肺容积减小,可见纵隔及心脏显著右移,部分左肺疝入右侧胸腔。右侧主支气管仅存部分残端,远段未见支气管及含气肺组织。2、肺隔离症肺隔离症是部分肺组织的发育异常,部分肺组织由体循环供血的疾病。异常肺组织与正常肺组织之
40、间可以没有胸膜间隔,称为肺内型肺隔离症;异常肺组织也可以与正常肺组织之间以胸膜间隔,此时肺组织亦没有支气管与气道相连,肺组织形成完全孤立的团块组织,称为肺外型肺隔离症。肺隔离症的诊断中,发现来自体循环的异常供血动脉是关键,因此增强检查是必不可少的。病例肺隔离症(肺内型)(1)胸部CT平扫(2)报告书写要点 肺隔离症诊断的描述重点是发现与体循环相连的供血动脉,此时增强检查和血管的三维重建非常重要。体循环的供血可以来自增粗的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也可以直接起自胸腹主动脉。病变最常发生于左肺下叶,也可双侧发生,此时双侧病变一般由同一支动脉供血。病变的肺组织是否含气是鉴别肺内型肺隔离症和肺外型肺隔离症
41、的关键。(3)报告示范 肺窗:右下肺后肺野内可见限局性高透光区,该区域为3X5厘米大小,椭圆形,内部纹理明显少于周围肺组织。近椎体旁胸膜下可见增粗肺纹理影。其余肺野透过度良好,肺纹理走行正常。纵隔窗(增强):纵隔内未见增大淋巴结影,心影正常,双肺门不大。右下肺所见增粗纹理为血管影。三维重建显示有一支来自腹主动脉的血管供血该区域,同时,未见肺动脉供血。该区域由肺静脉系统引流。(六)肺血管疾病1、肺栓塞肺栓塞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肺动脉梗阻,如果同时伴有支气管动脉的梗阻则出现肺梗塞。栓塞的原因常见的有下肢静脉血栓脱落或房颤造成的左房附壁血栓脱落,另外,肿瘤的栓子的脱落也常造成肺栓塞。少数静脉注射物,如吸毒,也可以造成肺栓塞。肺栓塞在非增强扫描上可能出现血管纹理和肺透过度的改变,但根据这些改变不能诊断肺栓塞。作为定性和定量诊断,增强扫描是必不可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电梯通道安全门制作与安装承包合同
- 2025汽车租赁转租合同
- 2025网络安全协议合同
- 2025年度农作物保险合同
- 会计医院笔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广告宣传物料制作委托合同
- 2025鞋业公司采购合同范本
- 2025金融科技服务合同
- 2025装修工程合同
- 公司责任合同范例
- DZ∕T 0279.34-2016 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 第34部分:pH值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正式版)
- 2023年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小升初数学试卷
- 2024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 (中考试题)2024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数学真题试卷解析版
- 2023年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 数据资产入表理论与实践
- 电焊机日常点检表
-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248
-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导则》
- 电商培训课件-直播电商
- 名著复习之革命烈士诗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