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面对面的考点616_第1页
沪粤面对面的考点616_第2页
沪粤面对面的考点616_第3页
沪粤面对面的考点616_第4页
沪粤面对面的考点61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考点一:测量长度和时间1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1) 长度的单位基本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符号: 。常用单位:千米( )、分米(dm)、 、毫米(mm)、微米(m)、纳米(nm)等。(2)单位换算: 用书上表格的数据1千米(km)= 米(m)=103米(m)1分米(dm)= 米(m)=10-1米(m)1厘米(cm)= 米(m)=10-2米(m)1毫米(mm)=0。001米(m)=10-3米(m)1微米(m)=0。000 001米(m)=10-6米(m)1纳米(nm)=0。000 000 001米(m)=10-9米(m)(3) 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基本工

2、具 。常见测量工具:毫米刻度尺、三角板、 、卷尺。精密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4)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结合图来讲一看:选择刻度尺要观察它的 、量程、分度值;刻度尺的量程为刻度尺的 ;刻度尺的分度值指 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测量的 。二放:零没有零刻度线的怎么测量刻度线 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 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边缘保持 不能歪斜。三读数:读书?时视线要 可读线,要区分大小格的数目,测量值要估读到 。记录测量结果:测量结果由 和 两部分组成。如图,刻度尺的读数正确的是 测量结果为 cm。(5) 长度估测物理课本的长度约26cm,宽约18cm;课桌的高度约为0。8m;教室

3、门高约2m。(6) 误差与错误这个 测量时间也会有误差误差定义在测量长度及其他物理量时所受方法和测量仪器的限制, 与 之间总存在差异特点误差不能 ,但应尽量 。减小方法多次测量 、选用 的测量工具等。错误造成原因由于 仪器的使用规则、 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区别误差是 避免的,错误是 避免的(选填“能”或“不能”)。2. 测量时间(1)时间的单位:基本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世间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 。常用单位:小时( )、分( )。其他单位:毫秒(ms)、微秒(s)、纳秒(ns)等。(2) 单位换算1小时(h)= 秒(s)= 秒(s)1分钟(min)= 秒(s)1毫秒(ms)=0。001

4、秒(s)=10-3秒(s)1微秒(m)=0。000 001秒(s)=10-6秒(s)1纳秒(ns)=0。000 000 001秒(s)=10-9秒(s)(3) 测量工具:古代:圭表、日晷等。现代:摆钟、机械表、电子钟等运动场和实验室: 。精确的计时仪器:铯原子钟。(4) 时间估测通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约跳动70次;普通中学生跑完100m用时约15s;演奏国歌的时间约为50s。考点二: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1. 长度的“间接”测量(1) 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用计时工具测量脉搏时,可以测脉搏跳动10次和80次的时间,算出1次脉搏跳动的时间。这种方法称为“累积法”,根据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用刻度尺测拟定

5、数量纸张的厚度,然后总厚度除以纸张数就是每一张纸的厚度(注意单位)。如图所示,短铅笔杆上密绕有40圈细铜钱,如图所示既可以测出铜丝的直径,也可以测出铅笔的长度,则铅笔的长度为_cm,铜丝的直径大小为_m。(2)测量曲线的长度用毫米刻度尺可以直接测出线段的长度,曲线可以看成由许多小线段组成的,进而可以测出曲线的长度。也可以用“细线代替法”来测量曲线的长度,即用一根很细的线沿着曲线覆盖,然后将曲线拉直在刻度尺上测出细线的长度。2.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如图,用量筒测量不规则石块的体积,没有放石块之前液体的体积为左边量筒,放入石块后为右边量筒。则液体的体积为 mL,石块的体积为 mL。正方体,球体等

6、形状规则的体积,我们可以用刻度尺或游标卡尺测量计算出来,对于不规则的物体体积实验室我们可以用量筒采用排水法测量出来。3. 你身上的“尺”和“表”(1) 你身上的“尺”普通中学生一拃的长度约为15cm;普通中学生正常走路一步的长度约为0。5m(2) 你身上的“表”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约70次,那么就用脉搏跳动70次可计时约1min。考点三:尝试科学探究1. 探究摆的奥秘(1) 提出问题钟摆摆动快慢由什么因素决定?(2) 猜想与假设a. 摆锤的轻重b. 摆的长短c. 偏离角度的大小(3) 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用细线系上小球代替钟摆。(4)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组进行实验,控制其他变量不变

7、,探究一个变量“控制变量法”。第一组:采用同样长的细线,系上同样大小的铜球、铝球实验,记录数据;第二组:对同一个小球,用不同长度细线悬挂实验,记录数据。(5) 分析与论证悬线长度相等时,摆球的摆动快慢与摆球的轻重(材料) ;摆球摆动一次的时间只跟悬线的 有关;悬线越长,摆球的摆动 。(6) 评估探究过程是否恰当,得到的结果是否合理等,都需要再进行充分的思考。2. 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评估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对这7个要素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在探究的全过程中,都要注意交流与合作。合作中要实事求是,尊重他人,每个人都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声音与环境考点一:

8、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 原因:声音是有物体的 产生的。(2) 特点: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 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音 (选填“会”或“不会”)立即消失。举例(3)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话说全。2.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 形式: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 。(2) 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就会被 回来, 的声音叫做回声。a. 辨别回声的条件:发出的声音经过较长的时间(大于 s)回到耳边,即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超过 m时,人才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否则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更响亮。b. 利用回声测量距离:s= 。把声音显示出来:将声音信号通过 (或拾音器)

9、,转化成 ,再通过 (或计算机),就能在显示屏上显示出声音的波形。(3)声音是一种波,不仅能被听见,而且可以被“看到”。3.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 、 、 都可传声。²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中涉及的发声体分别是 、固体、 。² 月球上即使宇航员距离很近,也要靠无线电交谈,因为月球上 。² 声波 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因为真空 传声。(选填“能”或“不能”)4. 声音的传播有多快(1) 声音的传播的 和传播所用 之比叫做 。(2) 快慢比较:一般情况下, 传声最快, 传声较快, 传声最慢。(3) 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 和

10、 有关,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声音的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m/s。5. 人怎样听到声音外界的声音顺着外耳道传至鼓膜,引起鼓膜的 。这个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耳蜗,再通过听神经将信息传入大脑,这样就产生了听觉。² 医学研究表明,当人耳的鼓膜、听小骨等因病损坏时,声波还可以通过骨头、颌骨等其他介质传导至听神经,从而产生听觉。因为 可以传声。考点二:我们怎样区分声音1. 声音的高低音调(1) 定义:声音的 。(2) 频率:发声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定义错误有课本中的,单位 ,简称 ,符号: 。(3) 决定因素:声音的高低跟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声源振动的频率 ,音调 ;声源振动的频率 ,音

11、调 。(4)用波形比较频率甲、乙两个音叉的 不同。在相同的时间内,甲振动的次数少, 低, 低;乙振动的次数多, 高, 高。² 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大约是85至1100Hz。通常,儿童说话的音调比成年人 ,女孩的音调比男孩的 。² 在音乐中C调“1”(“do”)的频率是262Hz,D调“1”(“do”)的频率是294Hz。加活动二的内容2. 声音的强弱响度(1) 定义:声音的 (2) 决定因素:声源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 ;距离声源的远近,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也就越小。(3) 用波形比较振幅甲音叉振动的幅度小,它产生的声波经示波器显示出来的振幅较 ,响度也较 ;

12、乙音叉振动的幅度大,它产生的声波经示波器显示出来的振幅较 ,响度也较 。(4) 人们常用 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符号: 。分贝数越大,表示声音 。把人耳能听见的最弱声音的强度定为 ,这是听觉的下限;10dB相当于微风吹拂树叶的沙沙声;3040dB 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人的谈话,影响工作效率;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3. 声音的品质音色决定因素:发声体的 、 、及发声方式等因素决定的。考点三:让声音为人类服务1. 声音与音乐乐音:听起来优美动听,使人愉悦的声音。音乐家运用不同的 配上伴音、和声等,组成不同的旋律,或高亢雄壮,或低沉抒情,或轻快流畅,或婉转缠绵2.

13、声音与建筑我国不少古建筑巧妙地用了声学原理,其中最著名的北京天台的“回音壁”和“三音石”,他们都利用了声音的 原理;现代建筑如礼堂、音乐厅等都有着很高的声学要求。² 双耳效应:由于 ,人们可以准确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双道立体声也是这个原理。3. 听不见的声音(1) 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2) 超声波:频率高于 Hz的声。(3) 次声波:频率低于 Hz的声。(4) 应用:在直接分 超声波的应用 次声波的应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利用声音来传递 和传播 。² 传递信息: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有一场大雨;超声波水下定位用于海上勘察。² 传播能量:工业超声波处理加工、清

14、洗精密器件;B超利用超声波获得人体内部信息。3. 控制和减少恼人的噪声(1) 噪声的来源a. 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 时发出的声音。b. 环境保护角度:一切 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对身心健康,特别是对 有损害的声音都是噪声(2) 噪声的影响:居民区、行政办公区及文化教育场所的理想环境是白天不高于 dB,夜间不高于 dB。超过 dB,人们就会心烦意乱,神经紧张,学习与工作效率下降。若长期在 dB的噪声环境中工作和学习,听觉就会迟钝,甚至耳朵变聋。(3) 噪声的控制:a. 防止噪声产生(消声):在 减弱,如公共场所不得大声喧哗、禁止鸣笛等;b. 阻断噪声传播(吸声):在 减弱,如道路两边设置

15、隔音墙、道路两边植树等;c.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隔声):在 减弱,如工厂用的防噪音耳罩、捂住耳朵等。第3章 光和眼睛考点一:光世界巡行1. 光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光照亮了世界,给人类带来 和 ,光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现代社会,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利用光纤传输文字图片信息。2. 光是怎样传播的(1) 光源:能够 的物体叫做光源。可分为 光源(如太阳等)和 光源(如蜡烛、电灯等),月亮 (选填“是”或“不是”)光源。(2) 光线:用来表示光线传播的径迹和方向,带有 的 线。(3)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 介质中沿直线传播。(4) 影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 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光因 传播而不能到达的区域便

16、产生影。3. 光的传播有多快(1) 传播介质:光既可以在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传播,也可以在 中传播。(2) 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在物理学中用字母c表示,c= m/s。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c,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3) 光年:光在真空中1年里传播的距离约等于 Km,这1长度叫做1光年。符号是1。y。4. 光的色散(1) 最早通过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 。他还通过实验将分解得到的各种色光混合还原为白光,进一步证实了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2) 色散:太阳光是白光,它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如果用一个白屏来承接,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的

17、光带,颜色依次是 。这说明白光是由各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七中色光叫做单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做复色光。(3) 光的“三基色”: 、 、 。考点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1. 光的反射现象(1) 定义:光在两种介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介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2) 光的反射定律a. 共面: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 (三线共面);b. 异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 (两线分居);c. 等角:反射角 入射角。如图。记忆口诀三线共面,两角相等,法线居中。(3) 光路的可逆性: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2.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镜面反射漫反射图示不同点反射面是 的平面,平

18、行光束反射后仍为 反射面 ,平行光束反射后射向 共同点每条光线反射时,都遵守 定律;光路都是 的生活现象会造成光污染可以从不同方向看到不发光的物体3. 光反射的应用光反射不仅广泛应用生活中,还常应用在许多高新技术中。红宝石激光器、卫星遥感、光纤通讯等都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考点三: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反射面为光滑平面的镜子叫做平面镜。(2) 原理:光的 。(3) 特点:a. 等大: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b. 等距: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c. 垂直: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d. 虚实:平面镜成 像,即平面镜后面所成的像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也可以表述为

19、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² 物理学中,把能够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叫做 ,把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用肉眼观察到的像叫做 。4. 平面镜的应用穿衣镜、潜望镜、万花筒、汽车后视镜等5. 各种面镜(1) 球面镜: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镜子叫做球面镜。(2) 凹面镜:利用球面镜内表面做反射面的镜子。凹面镜对光线有 作用。(3) 凸面镜:利用球面镜外表面做反射面的镜子。凸面镜对光线有 作用。考点四:探究光的折射规律1. 光的折射(1)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 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 光的折射特点a.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

20、射角 入射角,如图;b. 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 ;c.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传播方向 。(3) 光路的特性:在折射现象中,光路 。(4)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水中的筷子看起来折断了、池水变浅、叉鱼时应叉到鱼的下方、海市蜃楼等。考点五:奇妙的透镜1. 凸透镜和凹透镜(1) 凸透镜:镜片中间 ,边缘 。(2) 凹透镜:镜片中间 ,边缘 。(3) 透镜的中心O叫做 ,凡是经过这一点的光 都不改变传播方向。通过光心O和球面C的直线叫做透镜的 。2. 透镜对光的作用(1) 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2) 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3. 透镜的焦点和焦距(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如太阳光)经凸透镜折射

21、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某一点,这一点叫做凸透镜的 ,用字母 表示。从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 。(2)三条特殊的光路图考点六: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像的性质应用倒、正放大、缩小、等大虚实U>2ff<v<2f倒缩小 u=2fv=2f f<u<2fv>2f u=f u<fv>f 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 ,像 ;成虚像时,物距增大,像距 ,像 。考点七:眼睛与光学仪器1。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1)正常眼睛的成像原理a. 原理:眼睛中的晶状体相当于 ,眼球后部的视网膜相当于 。物体经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再通过视神经把信息传入大脑

22、,从而产生视觉。b. 成像特点;呈 、 的 像。(2) 视力缺陷及其矫正2. 影像的保存照相机成 、 的实像,物体距离照相机的镜头 2倍焦距。3. 眼睛的好帮手第4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考点一:从全球变暖谈起1. 温度和温度计(1)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2) 温度计a. 作用:测量 的工具;b. 原理:液体的 。c. 常用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3) 摄氏温度a. 单位: ,符号: 。b.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 的温度为0;纯水沸腾的温度为 。在0和100之间分成 等分,每一份为1。(4) 常见温度估测在国际单位制中用的是 ,单位: ,简称

23、: ,符号: 以-273作为温度的起点叫绝对零度。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数量关系: 蜡烛火焰温度1400;人体正常体温3637;适合植物生长的温度2025;冰箱冷藏室温度约5。2. 温度计的使用(1) 估:估计待测物体的 (2)选:根据 选择合适的温度计。(3)看:看清温度计的 和 。(4)放:玻璃泡 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 或 。(5)读:待温度计示数 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 离开被测液体,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凹液面 。3。体温计(1)作用:测量 温度。(2)刻度范围(根据人体温度的变化情况):通常为3542。(3)体温计的使用与读数a。使用前:需拿着温度计用力下甩,将水银甩下去(其他温

24、度计不用甩)。b。读数时:要把它从腋下或口腔中拿出来读数。考点二: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1. 物态变化(1) 常见三种状态:固态、 、 。(2) 定义:随着温度变化,物质会在固、 、 三种状态之间变化,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 叫做物态变化。2. 汽化(1)定义:物质从 变为 的过程。(2)吸、放热情况:汽化 热。(3)举例:水蒸气蒸发、酒精挥发、湿物变干等。3。汽化的两种方式方式蒸发沸腾不同点发生部位液体 液体 和 同时发生发生条件在 温度下达到 持续吸热剧烈程度 的汽化现象 的汽化现象影响因素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 、 。大气压、加热的快慢相同点都是 现象,都需要 。(1) 蒸发和沸腾的异同(2

25、) 沸点: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压强越大,沸点 。(3) 水沸腾过程中的特点a. 气泡特点:沸腾时形成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b. 温度特点:到达沸点后,水的温度保持不变,但要持续吸热。c. 水沸腾曲线:A段水吸热升温,B段达到沸点,水沸腾吸热但温度不变。4. 液化(1) 定义:物质从 变为 的过程叫做液化。(2) 吸放热情况:液化 热。(3) 举例:白气、雾、露、雨、蒸馏提纯、装冷水的容器外壁“出汗”等。(4) 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a. 温度;b. 在一定温度下, 气体体积。考点三: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26、1. 熔化(1) 定义:物质从 变为 的过程叫做熔化。(2) 吸、放热情况:熔化 热。(3) 举例:冰融化成水、铁变为铁水等。2. 凝固(1) 定义:物质从 变为 的过程叫做凝固。(2) 吸、放热情况:凝固 热。(3) 举例:水变成冰,豆浆不变为豆腐等。3. 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海波、冰、水晶、石英、食盐、各种金属等。(2)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沥青、玻璃、松香、石蜡等。4。熔点和凝固点(1)熔点:晶体 叫做熔点。(2)凝固点:液体 叫做凝固点,同一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5。

27、晶体、非晶体的熔化与凝固特点考点四:升华和凝华。升华()定义:物质从 直接变成 的过程叫做升华。()吸、放热情况:升华 热。()应用:在运输食品的时候,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可利用干冰(固体二氧化碳)的升华吸热来降低温度。()举例:樟脑丸变小、结冰的衣服变干、用久的灯丝变细等。凝华()定义:物质从 直接变为 的过程叫做凝华。()吸、放热情况:凝华 热。()举例:霜、冰花、雾凇等考点五:水循环与水资源1. 自然界的水循环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后通过降水又回到陆地和海洋。2. 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3. 有效、合理利用珍贵的水资源(1) 地球上的水量地球上的水中约 是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