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节第四节 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一、成本计算分类概念一、成本计算分类概念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三、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动规律三、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动规律四、变四、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及该法在实践中的应动成本法的优缺点及该法在实践中的应用用一、成本计算分类概念一、成本计算分类概念成本计算的涵义成本计算的涵义成本计算的主要分类成本计算的主要分类成本计算的涵义成本计算的涵义 狭义的成本计算狭义的成本计算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成本核算,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成本核算,即归集和分配实际成本费用的过程。即归集和分配实际成本费用的过程。 广义的成本计算广义
2、的成本计算是指现代意义上的成本管理是指现代意义上的成本管理系统,这个系统是由成本系统,这个系统是由成本核算核算子系统、成本子系统、成本计计划划子系统、成本子系统、成本控制控制子系统和成本子系统和成本考核考核子系统子系统有机结合而成的。管理会计学中使用的是广义有机结合而成的。管理会计学中使用的是广义成本计算概念。成本计算概念。常规成本计算中重要的分类常规成本计算中重要的分类完全成本计算。即完全成本计算法,简完全成本计算。即完全成本计算法,简称完全成本法称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计算。即变动成本计算法,简变动成本计算。即变动成本计算法,简称变动成本法称变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
3、计算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类为前过程中,以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类为前提条件,将全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提条件,将全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只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的构成内容,只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成本,并按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在是指在组织常规的产品成本计在是指在组织常规的产品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只将变动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
4、本作为期间成本,按贡献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完全成本法的特点完全成本法的特点1 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2 强调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在成本补偿方式上强调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在成本补偿方式上的一致性;的一致性;3 强调生产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强调生产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变动成本法的特点变动成本法的特点1 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计算产品成本;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计算产品成本;2 强调不同的制造成本在补偿方式上存在差异性;强调不同的制造成本在补偿方式上存在差异性
5、;3 强调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强调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存货成本及销货成本的水平不同存货成本及销货成本的水平不同销货成本的计算公式不完全相同销货成本的计算公式不完全相同损益确定程序不同损益确定程序不同所提供的信息用途不同所提供的信息用途不同(一)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一)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变动成本法首先要求进行变动成本法首先要求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成本性态分析 完全成本法首先要求把全部成本按其发生的完全成本法首先要求把全部成本
6、按其发生的领域或领域或经济用途经济用途分类分类 (二)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二)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不同不同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产品成本构成产品成本构成不同不同变动生产成本变动生产成本 直接材料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直接人工 变动制造费用变动制造费用生产成本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期间成本构成期间成本构成不同不同固定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财务费用【例【例1】两种成本法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的计算】两种成本法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的计算已知:
7、乙企业只生产经营一种产品,投产后第已知:乙企业只生产经营一种产品,投产后第2年有关年有关的产销业务量、销售单价与成本资料如表的产销业务量、销售单价与成本资料如表1所示。所示。表表1 资资 料料 存货及单价存货及单价 成本项目成本项目 变动性变动性 固定性固定性 合计合计 期初存货量期初存货量(件)(件) 0直接材料直接材料(万元)(万元) 24 000 24000本期投产完工本期投产完工量(件)量(件) 4000直接人工直接人工(万元)(万元) 12 000 12000本期销售量本期销售量(件)(件) 3000制造费用制造费用(万元)(万元) 4 000 1000014000期末存货量期末存货
8、量(件)(件) 1000销售费用销售费用(万元)(万元) 60010001600销售单价销售单价(万元(万元/件)件) 20管理费用管理费用(万元)(万元) 30025002800财务费用财务费用(万元)(万元) 0600600要求:分别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要求:分别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该企业当期的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该企业当期的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解:依上述资料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解:依上述资料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当期的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如表计算当期的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如表2 2所示。所示。表表2 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计算表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计算表 价值单位
9、:万元价值单位:万元成本成本项目项目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总额总额单位额单位额总额总额单位额单位额 产品成本产品成本(产量(产量4000件)件) 直接材料直接材料 24 000 624 000 6直接人工直接人工 12 000 312 000 3变动性制变动性制造费用造费用 4 000 1-制造费用制造费用 -14 000 3.5合合 计计 40 000 1050 000 12.5期间成本期间成本 固定性制固定性制造费用造费用 10 000 -销售费用销售费用 1 600 - 1 600 -管理费用管理费用 2 800 -2 800 -财务费用财务费用 600 - 600 -
10、合合 计计 15 000 -5 000 -本例计算结果表明,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产品本例计算结果表明,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产品总成本与单位成本要比完全成本法的相应数值总成本与单位成本要比完全成本法的相应数值低,而它的期间成本却高于变动成本法,这种低,而它的期间成本却高于变动成本法,这种差异来自于两种成本计算法对固定性制造费用差异来自于两种成本计算法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不同处理方法;它们共同的期间成本是销售的不同处理方法;它们共同的期间成本是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三)存货成本及销货成本的水平不同(三)存货成本及销货成本的水平不同货成本期末存产成本本期生货成本期初存
11、售成本本期销产品成本本期单位存货量期末货成本期末存注意:注意:变变动成本法动成本法与完全成与完全成本法的单本法的单位产品成位产品成本不同本不同【例【例2】两种成本法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的计】两种成本法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的计算算已知:例已知:例1中的表中的表1资料。资料。要求: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要求: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确定产品的期末存货成本和本期销货成确定产品的期末存货成本和本期销货成本,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本,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解:计算结果如表解:计算结果如表3 3所示。所示。表表3 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的计算分析表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的计算分析表 价值单位:万元价值单位:
12、万元序号序号 项项 目目 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 差差 额额 期初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 000 本期产品成本本期产品成本 4000050000-10000+ 可供销售商品可供销售商品成本合计成本合计 4000050000-10000产量产量 单位产品成本单位产品成本 1012.5-2.5 期末存货量期末存货量100010000 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1000012500-2500- 本期销货成本本期销货成本 3000037500-7500在本例中,变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成本全部由在本例中,变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成本全部由变动生产成本构成,为变动生产成本构成,为10 00
13、010 000万元。万元。在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成本为在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成本为12 50012 500万元,万元,其中,除了包括其中,除了包括10 00010 000元变动生产成本外,还包元变动生产成本外,还包括括2 5002 500万元万元(2.5(2.5万元万元/ /件件1 0001 000件件) )固定性制造固定性制造费用,因而导致变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成本比费用,因而导致变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成本比完全成本法下的存货成本少了完全成本法下的存货成本少了2 5002 500万元。万元。同样道理,变动成本法下的同样道理,变动成本法下的30 00030 000万元销货成本万元销货成本完
14、全是由变动生产成本组成的,而完全成本法下完全是由变动生产成本组成的,而完全成本法下的本期销货成本中包括了的本期销货成本中包括了30 00030 000万元变动生产成万元变动生产成本和本和7 5007 500万元固定性制造费用,由此导致变动成万元固定性制造费用,由此导致变动成本法的销货成本比完全成本法少了本法的销货成本比完全成本法少了7 5007 500万元。万元。总之,上述两种差异的产生,都是因为在变动成总之,上述两种差异的产生,都是因为在变动成本法下,本法下,10 00010 000万元固定性制造费用被全额计入万元固定性制造费用被全额计入了当期的期间成本,而在完全成本法下,这部分了当期的期间
15、成本,而在完全成本法下,这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则被计入了产品成本(最终有固定性制造费用则被计入了产品成本(最终有2 2 500500万元计入存货成本,万元计入存货成本,7 5007 500万元计入销货成本)万元计入销货成本)所造成的。所造成的。(四)销货成本的计算公式不完全相同(四)销货成本的计算公式不完全相同货成本期末存产成本本期生货成本期初存售成本本期销产品成本本期单位销售量本期售成本本期销两法都两法都可以可以变法可以,变法可以,完法不一完法不一定!定!(五)损益确定程序不同(五)损益确定程序不同营业利润的计算方法不同营业利润的计算方法不同 所编制的利润表格式及提供的中间指标所编制的利润表格
16、式及提供的中间指标 有所不同有所不同 计算出来的营业利润有可能不同计算出来的营业利润有可能不同 营业利润的计算方法不同营业利润的计算方法不同营业收入营业收入- -变动成本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固定成本= =营业利润营业利润贡献边际贡献边际- -固定成本固定成本= =营业利润营业利润 营业收入营业收入- -营业成本营业成本- -非生产成本非生产成本= =营业利润营业利润销售毛利销售毛利- -非生产成本非生产成本= =营业利润营业利润 其中:其中: 营业成本营业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变法变法完完法法【例【例3】两种成本法营业利润的计算】两
17、种成本法营业利润的计算已知:例已知:例1中的表中的表1资料。资料。要求:分别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和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要求:分别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和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当期营业利润。当期营业利润。解:在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下:解:在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下:营业收入营业收入203 00060 000(万元)(万元)销货中的变动生产成本销货中的变动生产成本103 00030 000(万元)(万元)变动成本变动成本30 000+600+30030 900(万元)(万元)贡献边际贡献边际60 000-30 90029 100(万元)(万元)固定成本固定成本10 000+1 000+2 500+600
18、 14 100(万元)(万元)营业利润营业利润29 100-14 10015 000(万元)(万元)在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下在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下: :营业收入营业收入20203 0003 00060 00060 000(万元)(万元)营业成本营业成本0+50 000-12 5000+50 000-12 50037 50037 500(万元)(万元)营业毛利营业毛利60 000-37 50060 000-37 50022 50022 500(万元)(万元)营业费用营业费用1 600+2 800+6001 600+2 800+6005 0005 000(万元)(万元)营业利润营业利润22 500-
19、5 00022 500-5 00017 50017 500(万元)(万元)所编制的利润表格式及提供的中间指标所编制的利润表格式及提供的中间指标 有所不同有所不同 变动成本法使用贡献式利润表;完全变动成本法使用贡献式利润表;完全成本法使用传统式利润表。成本法使用传统式利润表。 贡献式利润表贡献式利润表 传统式利润表传统式利润表 营业收入营业收入营业收入营业收入 减:变动成本减:变动成本减:营业成本减:营业成本 变动生产成本变动生产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 变动销售费用变动销售费用 本期生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 变动管理费用变动管理费用 可供销售的商品生产成本可供销售的商品生产成本 变动成本合计
20、变动成本合计 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贡献边际贡献边际 营业成本合计营业成本合计 减:固定成本减:固定成本 营业毛利营业毛利 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 减:营业费用减:营业费用 固定销售费用固定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销售费用 固定管理费用固定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管理费用 固定财务费用固定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财务费用 固定成本合计固定成本合计 营业费用合计营业费用合计 营业利润营业利润营业利润营业利润所编制的利润表格式及提供的中间指标所编制的利润表格式及提供的中间指标有所不同有所不同贡献式利润表的中间指标是贡献式利润表的中间指标是“贡献边际贡献边际”;传统式利润表的中间指标是传统式利润表的中间指标
21、是“营业毛利营业毛利”。计算出来的营业利润有可能不同计算出来的营业利润有可能不同看看【例【例4】【例】【例5】你自然就会明白!你自然就会明白! 【例【例4】两种成本法利润表的格式】两种成本法利润表的格式已知:例已知:例1中的表中的表1资料。资料。要求:要求:(1)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编制当期利润)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编制当期利润表(其中贡献式利润表应按三种格式编制);表(其中贡献式利润表应按三种格式编制);(2)结合本例比较三种格式的贡献式利润表的异同;)结合本例比较三种格式的贡献式利润表的异同;(3)结合本例比较贡献式利润表(简捷式)与传统)结合本例比较贡献式利润表(简捷式)
22、与传统式利润表在格式上的异同。式利润表在格式上的异同。解:(解:(1 1)编表结果如表)编表结果如表4 4所示。所示。表表4 两种成本法的利润表格式两种成本法的利润表格式 价值单位:万元价值单位:万元贡献式利润表贡献式利润表 传统式利润表传统式利润表 标准式标准式 变通式变通式 简捷式简捷式 营业收入营业收入 60 000 营业收入营业收入 60 000 营业收入营业收入 60 000 营业收入营业收入 60 000 减:变动成本减:变动成本 减:变动生产成减:变动生产成本本30 000 减:变动生减:变动生产成本产成本30 000 减:营业成本减:营业成本 变动生产成本变动生产成本 30 0
23、00 营业贡献边际营业贡献边际 30 000 营业贡献边营业贡献边际际 30 000 期初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 变动销售费用变动销售费用 600减:变动非生产减:变动非生产成本成本 900 减:期间成减:期间成本本 本期生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 50 000 变动管理费用变动管理费用 300贡献边际贡献边际 29 100 固定性制造固定性制造费用费用 10 000 可供销售的商品可供销售的商品生产成本生产成本 50 000 变动成本合计变动成本合计 30 900 减:固定成本减:固定成本 销售费用销售费用 1 600 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12 500 贡献边际贡献边际 29 100 固定性制
24、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 10 000 管理费用管理费用 2 800 营业成本合计营业成本合计 37 500 减:固定成本减:固定成本 固定销售费用固定销售费用 1 400 财务费用财务费用 600 营业毛利营业毛利 22 500 固定性制造费固定性制造费用用 10 000 固定管理费用固定管理费用 2 700 期间成本合期间成本合计计 15 000 减:营业费用减:营业费用 固定销售费用固定销售费用 1 400 固定财务费用固定财务费用 600 销售费用销售费用 1 600 固定管理费用固定管理费用 2 700 固定成本合计固定成本合计 14 100 管理费用管理费用 2 800 固定财务费用固
25、定财务费用 600 财务费用财务费用 600 固定成本合计固定成本合计 14 100 营业费用合计营业费用合计 5 000 营业利润营业利润 15 000 营业利润营业利润 15 000 营业利润营业利润 15 000 营业利润营业利润 17 500 (2)从表4中,可以看出变动成本法的贡献式利润表三种格式之间的异同: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的补偿顺序不同。在标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的补偿顺序不同。在标准式利润表中,属于混合成本的销售费用和管理准式利润表中,属于混合成本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是按其性态分别处理的。其中,变动部分作费用是按其性态分别处理的。其中,变动部分作为变动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计算
26、贡献边际前为变动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计算贡献边际前被扣除,固定部分则在贡献边际后被扣除;在变被扣除,固定部分则在贡献边际后被扣除;在变动成本法的变通式利润表中,按销量计算的变动动成本法的变通式利润表中,按销量计算的变动生产成本与变动性非生产成本分开了,这样可以生产成本与变动性非生产成本分开了,这样可以分别计算出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的贡献边际;在分别计算出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的贡献边际;在变动成本法的简捷式利润表中,只计算生产阶段变动成本法的简捷式利润表中,只计算生产阶段的贡献边际,而将属于混合成本的销售费用、管的贡献边际,而将属于混合成本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与固定性制造费用被合并为管理会计的期理
27、费用与固定性制造费用被合并为管理会计的期间成本。间成本。尽管非生产成本在贡献式利润表中被扣除的尽管非生产成本在贡献式利润表中被扣除的位置不同,却丝毫也改变不了它们属于期间成位置不同,却丝毫也改变不了它们属于期间成本的性质。本的性质。不论哪种格式,都能够反映不论哪种格式,都能够反映“贡献边际贡献边际”这这个中间指标。个中间指标。不论哪种格式,计算出来的当期营业利润数不论哪种格式,计算出来的当期营业利润数额相同。额相同。(3)从表4中,可以看出贡献式利润表(简捷式)与传统式利润表在格式上的异同:两种成本法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相同。两种成本法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相同。本期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
28、用本期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都被全额计入当期的利润表,但在计入两种利都被全额计入当期的利润表,但在计入两种利润表的位置和补偿的途径方面存在形式上的区润表的位置和补偿的途径方面存在形式上的区别。别。两种成本法的利润表所提供的中间指标不同。两种成本法的利润表所提供的中间指标不同。如贡献式利润表的中间指标是如贡献式利润表的中间指标是“贡献边际贡献边际”;传统式利润表的中间指标是传统式利润表的中间指标是“营业毛利营业毛利”指标。指标。这两个指标的意义和作用是完全不同的这两个指标的意义和作用是完全不同的 。例例5两种成本法多期营业利润的比较两种成本法多期营业利润的比较已知:乙企业从投产迄今连
29、续已知:乙企业从投产迄今连续10年的有关产销年的有关产销业务量、销售单价与成本资料如表业务量、销售单价与成本资料如表5所示。该所示。该企业存货成本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企业存货成本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要求:要求:(1)分别编制各年贡献式利润表(简捷式)分别编制各年贡献式利润表(简捷式)和传统式利润表。和传统式利润表。(2)据此分析产销量与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据此分析产销量与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之间的关系。利润之间的关系。 期期间间项目项目一一二二三三四四五五六六七七八八九九十十1.产产销量销量与存与存货量货量(件)(件) 期初存期初存货量货量Q1 00100010001250100010009
30、009001650本期生本期生产量产量x1 4 000 4 000 4 000 5 000 4 000 5 000 4 000 2 500 5 000 3 100 本期销本期销售量售量x2 4 000 30004 000 4750425050004100250042504750期末存期末存货量货量Q2 01000100012501000100900900165002.成本和销售单成本和销售单价水平价水平(110期)期) 单位变动生产成本单位变动生产成本b1=10万元件万元件单位变动非生产成本单位变动非生产成本b2=0.3万元件万元件每期固定性制造费用每期固定性制造费用a1=10 000万元万元
31、每期固定性非生产成本每期固定性非生产成本a2=4 100万元万元销售单价销售单价p=20万元件万元件 3.每期生产成本每期生产成本(万元)(万元)y1=a1+b1x150 000 50 000 50 000 60 000 50 000 60 000 50 000 35 000 60 000 41 000 4. 每期非生产每期非生产成本(万元)成本(万元)(营业费用)(营业费用)y2=a2+b2x2 5 300 5 000 5 300 5 525 5 375 5 600 5 330 4 850 5 375 5 525 5.每期销售收入每期销售收入p x2 80 000 60 000 80 000
32、 95 000 85 000 100 000 82 000 50 000 85 000 95 000 表表5 利利 润润 表表 价值单位:万元价值单位:万元 解:解:(1)根据相关资料两种成本法编制的利润表)根据相关资料两种成本法编制的利润表如表如表6所示。所示。(2)根据相关资料编制的综合分析表如表)根据相关资料编制的综合分析表如表7所所示。示。从这个例子中不难发现两个问题:第一,即使从这个例子中不难发现两个问题:第一,即使前后期成本水平、价格和存货计价方法等都不前后期成本水平、价格和存货计价方法等都不变,两种成本法出现不为零的营业利润差异也变,两种成本法出现不为零的营业利润差异也只有可能性
33、,而没有必然性;第二,产销平衡只有可能性,而没有必然性;第二,产销平衡关系与分期营业利润差异的性质之间的联系似关系与分期营业利润差异的性质之间的联系似乎也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有规律。乎也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有规律。表表6 利润表利润表 单位:万元单位:万元 期间期间项目项目 一一 二二 三三 四四 五五 六六 七七 八八 九九 十十 贡献式贡献式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减:变动生产成本减:变动生产成本营业贡献边际营业贡献边际减:期间成本减:期间成本 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 非生产成本非生产成本期间成本合计期间成本合计营业利润营业利润 80 000 60 000 80 000 95 000 85 00
34、0 100 000 82 000 50 000 85 000 95 000 40 000 30 000 40 000 47 500 42 500 50 000 41 000 25 000 42 500 47 50040 000 30 000 40 000 47 500 42 500 50 000 41 000 25 000 42 500 47 50010 000 10 000 10 000 10 000 10 000 10 000 10 000 10 000 10 000 10 000 5 300 5 000 5 300 5 525 5 375 5 600 5 330 4 850 5 375
35、5 525 15 300 15 000 15 300 15 525 15 375 15 600 15 330 14 850 15 375 15 52524 700 15 000 24 700 31 975 27 125 34 400 25 670 10 150 27 125 31 975传统式传统式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减:营业成本减:营业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 本期生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 可供销售的商品生可供销售的商品生产成本产成本 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营业成本合计营业成本合计营业毛利营业毛利减:营业费用减:营业费用营业利润营业利润80 000 60 000 80 000 95 000
36、85 000 100 000 82 000 50 000 85 000 95 000 0 0 12 500 12 500 15 000 12 500 12 000 11 250 12 600 19 80050 000 50 000 50 000 60 000 50 000 60 000 50 000 35 000 60 000 41 00050 000 50 000 62 500 72 500 65 000 72 500 62 000 46 250 72 600 60 800 0 12 500 12 500 15 000 12 500 12 000 11 250 12 600 19 800 0
37、50 000 37 500 50 000 57 500 52 500 60 500 50 750 33 650 52 800 60 80030 000 22 500 30 000 37 500 32 500 39 500 31 250 16 350 32 200 34 200 5 300 5 000 5 300 5 525 5 375 5 600 5 330 4 850 5 375 5 52524 700 17 500 24 700 31 975 27 125 33 900 25 920 11 500 26 825 28 675 表表7 综合分析表综合分析表 单位:万元单位:万元 一 二 三
38、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合计产销量生产量销售量平衡关系4 000 4 000 4 000 5 000 4 000 5 000 4 000 2 500 5 000 3 1004 000 3 000 4 000 4 750 4 250 5 000 4 100 2 500 4 250 4 750绝对 产销 相对 产销 产销 相对 产销 相对 产销 产销平衡 平衡 平衡 平衡4060040600产销利润额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差 额24 700 17 500 24 700 31 975 27 125 33 900 25 920 11 500 26 825 28 67524 700 15 000 24
39、 700 31 975 27 125 34 400 25 670 10 150 27 125 31 975 0 +2 500 0 0 0 -500 +250 +1 350 -300 -3 300252 820252 820 0完全成本法下存货与利润差额的关系期末单位存货中的固定生产成本期末存货量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生产成本期初单位存货中的固定生产成本期初存货量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生产成本存货吸收、释放的固定生产成本差额 0 2.5 2.5 2 2.5 2 2.5 4 2 0 0 1 000 1 000 1 250 1 000 1 000 900 900 1 650 0 0 2 500 2 500
40、2 500 2 500 2 000 2 250 3 600 3 300 0 0 0 2.5 2.5 2 2.5 2 2.5 4 2 0 0 1 000 1 000 1 250 1 000 1 000 900 900 1 650 0 0 2 500 2 500 2 500 2 500 2 000 2 250 3 600 3 300 0 +2 500 0 0 0 -500 +250 +1 350 -300 -3 300(六)所提供的信息用途不同(六)所提供的信息用途不同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提供的信息能揭示外界公认的成本与产品提供的信息能揭示外界公认的成本与产品在质的方面的归属关系,按该法提供的成本
41、信息有助在质的方面的归属关系,按该法提供的成本信息有助于促进企业扩大生产,能刺激增产的积极性。于促进企业扩大生产,能刺激增产的积极性。 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能够提供科学反映成本与业务量之间、利能够提供科学反映成本与业务量之间、利润与销售量之间有关量的变化规律的信息,有助于加强润与销售量之间有关量的变化规律的信息,有助于加强成本管理,强化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业绩考核等成本管理,强化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业绩考核等职能,促进以销定,减少或避免因盲目生产而带来的损职能,促进以销定,减少或避免因盲目生产而带来的损失。失。 当单价和成本水平不变时,营业利润额应该直接与销当单价和成本水平不变时,营业
42、利润额应该直接与销售量的多少挂钩。售量的多少挂钩。【例【例6】利用变动成本法销售量与营业利润之】利用变动成本法销售量与营业利润之间的规律,直接判断某期利润水平间的规律,直接判断某期利润水平已知:仍按例已知:仍按例5中的资料及结果,假定其他条件均中的资料及结果,假定其他条件均不变,第十一期的销量为不变,第十一期的销量为5 000件(不论该期产量件(不论该期产量是多少)。是多少)。要求:根据表要求:根据表7的资料,判断该期变动成本法下的的资料,判断该期变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营业利润(不用计算不用计算),并说明理由。,并说明理由。解:根据资料,可以断定第十一期变动成本法下的解:根据资料,可以断定第十
43、一期变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为营业利润为34 40034 400万元,因为该期的销售量等于第万元,因为该期的销售量等于第六期,所以变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也等于第六期。六期,所以变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也等于第六期。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指标与产销量之间缺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指标与产销量之间缺乏这种规律性联系。乏这种规律性联系。如在表如在表7 7上可以看出,同样是在单价和成本水平上可以看出,同样是在单价和成本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前后期产量不变时,按完全不变的条件下,当前后期产量不变时,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可能有增有减,如第一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可能有增有减,如第一与第二期;当任意两期
44、销售量相同时,按完全与第二期;当任意两期销售量相同时,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也可能不相同,如第四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也可能不相同,如第四与第十期、第五与第九期。与第十期、第五与第九期。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是,有时在单价和成本水平不变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是,有时在单价和成本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会出现以下奇怪的现象,即:当某期销售的条件下会出现以下奇怪的现象,即:当某期销售量比上期增加时,该期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量比上期增加时,该期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却比上期减少;当某期销售量比上期减少时,该润却比上期减少;当某期销售量比上期减少时,该期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却比上期增加;在期按完全成本法确
45、定的营业利润却比上期增加;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当某期销售量最高时,该期按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当某期销售量最高时,该期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可能不是最高;而当某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可能不是最高;而当某期销售量最低时,该期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期销售量最低时,该期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也可能不是最低;当前后期产量与销量都不变时,润也可能不是最低;当前后期产量与销量都不变时,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却可能发生变化。从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却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指标往往难于而导致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指标往往难于被管理者理解,不便于正确地决策。被管理者
46、理解,不便于正确地决策。【例【例7】完全成本法的销售量与营业利润之间缺乏规】完全成本法的销售量与营业利润之间缺乏规律性联系律性联系已知:仍按例已知:仍按例5中的表中的表5资料及结果,假资料及结果,假定第七期和第十一期的产销量均为定第七期和第十一期的产销量均为5 000件,各期生产成本为件,各期生产成本为60 000万元,万元,营业费用合计为营业费用合计为5 600万元,其他条件万元,其他条件均不变。均不变。要求:按完全成本法计算这两期的营业要求:按完全成本法计算这两期的营业利润,并与第六期进行比较。利润,并与第六期进行比较。解:解:第七期的期末存货量第七期的期末存货量1 000+5 0005
47、0001 000(件(件)单位期末存货成本单位期初存货成本单位期末存货成本单位期初存货成本 12(万元件)(万元件)第七期的营业利润第七期的营业利润205 000- (121 000+60 000-121 000) -5 60034 400(万元万元)同理,第十一期的期末存货量为同理,第十一期的期末存货量为0+5 000-5 0000 (件件) 第十一期的营业利润第十一期的营业利润205 000-(0+60 000-0) -5 600 34 400(万元万元)600005000答: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两期营业利润均为答: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两期营业利润均为34 400万元,比第六期的营业利润万元,
48、比第六期的营业利润33 900万元多了万元多了500万元。万元。在本例中,除了第十一期的期末存货量不同外,在本例中,除了第十一期的期末存货量不同外,第七期和第十一期的产销量、成本水平及销售单第七期和第十一期的产销量、成本水平及销售单价同第六期完全一样,但这两期按完全成本法确价同第六期完全一样,但这两期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却与第六期不一样。这种计算结果定的营业利润却与第六期不一样。这种计算结果必然会使管理者大为困惑。必然会使管理者大为困惑。另外,由于变动成本法要求区分变动成本与固定另外,由于变动成本法要求区分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可将其分解落实到有关责任单位,便于开成本,可将其分解落实到有关
49、责任单位,便于开展业绩考核评价,调动各有关单位降低成本的积展业绩考核评价,调动各有关单位降低成本的积极性;而完全成本法则可能歪曲各部门努力降低极性;而完全成本法则可能歪曲各部门努力降低成本的真实业绩。成本的真实业绩。所提供的信息用途不同所提供的信息用途不同 由于变动成本法要求区分变动成本与固由于变动成本法要求区分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可将其分解落实到有关责任单位,定成本,可将其分解落实到有关责任单位,便于开展业绩考核评价,调动各有关单位便于开展业绩考核评价,调动各有关单位降低成本的积极性;而完全成本法则可能降低成本的积极性;而完全成本法则可能歪曲各部门努力降低成本的真实业绩。歪曲各部门努力降低成
50、本的真实业绩。【例【例8】两种成本法对降低成本方案的评价结论不同】两种成本法对降低成本方案的评价结论不同已知:仍按例已知:仍按例5中的表中的表5资料,假定第九期有两资料,假定第九期有两套计划经营方案可供选择:第一方案是生产套计划经营方案可供选择:第一方案是生产5 000件产品,其他条件均不变;第二方案是维件产品,其他条件均不变;第二方案是维持上期产量持上期产量2 500件,但设法使本期直接材料件,但设法使本期直接材料成本降低成本降低25%(已知上年单位产品直接材料成已知上年单位产品直接材料成本为本为6万元万元),其他条件均不变。,其他条件均不变。要求:从降低成本的角度,分别按两种成本法要求:从
51、降低成本的角度,分别按两种成本法评价上述方案的优劣。评价上述方案的优劣。解:在变动成本法下,第二方案的单位产品成解:在变动成本法下,第二方案的单位产品成本本8.58.5万元件万元件6 6(1-25%)+3+1(1-25%)+3+1,比上,比上年的年的1010万元件下降了万元件下降了1.51.5万元件;而第一万元件;而第一方案的单位产品成本则仍为方案的单位产品成本则仍为1010万元件,没有万元件,没有变化。从降低成本的角度看,显然第二方案优变化。从降低成本的角度看,显然第二方案优于第一方案。于第一方案。从完全成本法的角度看,尽管第一方案并没有采取任何降低成本从完全成本法的角度看,尽管第一方案并没
52、有采取任何降低成本的措施,但由于增产,使单位产品成本由原来的的措施,但由于增产,使单位产品成本由原来的1414万元件万元件( (6+3+1+10 000/2 500)6+3+1+10 000/2 500)自动降低到自动降低到1212万元件万元件( (6+3+1+10 000/5 6+3+1+10 000/5 000)000),降低率为,降低率为14.29%14.29%;而真正采取了降低成本措施的第二方案,;而真正采取了降低成本措施的第二方案,则只由原来的则只由原来的1414万元件降到万元件降到12.512.5万元件万元件6 6(1(125%)+3+1+10 000/2 50025%)+3+1+
53、10 000/2 500,降低率为,降低率为10.71%10.71%。121212.512.51414第一方案优于第二方案第一方案优于第二方案由上例可见,对同样的方案,按两种成本法会得出完全相悖的结由上例可见,对同样的方案,按两种成本法会得出完全相悖的结论。从降低成本的角度看,完全成本法的评价结论可能挫伤有关论。从降低成本的角度看,完全成本法的评价结论可能挫伤有关部门降低成本的积极性。如果第九期实际市场容量仅为部门降低成本的积极性。如果第九期实际市场容量仅为2 5002 500件,件,那么,按完全成本法的评价结论组织生产,还会导致那么,按完全成本法的评价结论组织生产,还会导致2 5002 50
54、0件产件产品的积压。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品的积压。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三、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动规律三、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动规律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差额的涵义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差额的涵义导致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出现狭义导致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出现狭义 差额的原因分析差额的原因分析广义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化规律广义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化规律广义差额简算法广义差额简算法(一)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差额的涵义(一)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差额的涵义两种成本法营业利润的广义差额的计算公式为:两种成本法营业利润的广义差额的计算公式为: 变完法的营业利润该期变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该期完全成
55、本业利润的广义差额某期两种成本法营PP 显然,不同期间两种成本法营业利润的广义差额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或者等于零。其中,不等于零的差额称为狭义差额。 (二)导致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出现狭义差额(二)导致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出现狭义差额的原因分析的原因分析 分析原因主要应考虑分析原因主要应考虑单价、销售量、单价、销售量、非生产成本、变动生产成本非生产成本、变动生产成本和和固定生产固定生产成本成本等因素。等因素。 销售收入产生的影响销售收入产生的影响 无论在哪种成本法下,单价和销售量无论在哪种成本法下,单价和销售量均为已知常数,计算出来的销售收入是均为已知常数,计算出来的销售收入是完全相同的,
56、完全相同的,不会不会导致营业利润出现狭导致营业利润出现狭义差额。义差额。 非生产成本产生的影响非生产成本产生的影响 无论在哪种成本法下,非生产成本都无论在哪种成本法下,非生产成本都属于期间成本,只是在计入利润表的位属于期间成本,只是在计入利润表的位置和补偿途径方面有形式上的区别,所置和补偿途径方面有形式上的区别,所以以不会不会对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是否对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是否出现狭义差额产生影响。出现狭义差额产生影响。 变动生产成本产生的影响变动生产成本产生的影响 无论在哪种成本法下,变动生产无论在哪种成本法下,变动生产成本均属于其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成本均属于其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没有
57、什么区别,因而也没有什么区别,因而也不可能不可能使分期使分期营业利润出现狭义差额营业利润出现狭义差额 固定生产成本产生的影响固定生产成本产生的影响 固定生产成本即固定性制造费用,分期营业利润固定生产成本即固定性制造费用,分期营业利润出现差额的出现差额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是:两种成本计算法计入当期利润表的固定生产成本的两种成本计算法计入当期利润表的固定生产成本的 水平出现了差异水平出现了差异 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生产成本与期初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生产成本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生产成本之间产生了差异存货释放的固定生产成本之间产生了差异 【例【例39】分析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差
58、额】分析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差额的形成原因的形成原因已知:例已知:例35中的表中的表38。要求:通过观察该表所反映的两种成本要求:通过观察该表所反映的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差额与完全成本法下期法分期营业利润差额与完全成本法下期末期初存货吸收释放的固定生产成本差末期初存货吸收释放的固定生产成本差额之间的关系,分析两种成本计算法下额之间的关系,分析两种成本计算法下分期营业利润差额的形成原因。分期营业利润差额的形成原因。分析过程如下:分析过程如下: (1)第一期,由于期初存货和期末存货)第一期,由于期初存货和期末存货均为零,不存在完全成本法存货释放或吸均为零,不存在完全成本法存货释放或吸收固定性制
59、造费用的问题,因此,两种成收固定性制造费用的问题,因此,两种成本法计入当期利润表的固定性制造费用都本法计入当期利润表的固定性制造费用都是是10 000万元,从而导致两者当期的营业万元,从而导致两者当期的营业利润没有出现差异。利润没有出现差异。(2)第二期,变动成本法将当期发生的)第二期,变动成本法将当期发生的10 000万元固定性制造费用全部计入了利润表,而万元固定性制造费用全部计入了利润表,而完全成本法下只有完全成本法下只有7 500万元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万元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计入了当期利润表,计入了当期利润表, 比变动成本法少了比变动成本法少了2 500万元,万元, 原因是原因是1 000件期
60、末存货吸收了件期末存货吸收了2 500万元固定性制造费用,并结转到第三期;第二期万元固定性制造费用,并结转到第三期;第二期的期初存货为零,没有释放出固定性制造费用,的期初存货为零,没有释放出固定性制造费用,这导致了该期完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比变动成本这导致了该期完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比变动成本法多了法多了2 500万元万元(等于两种成本法营业利润等于两种成本法营业利润 17 500万元与万元与15 000万元之差万元之差)。同样道理,在第七期和第八期,因为完全成本同样道理,在第七期和第八期,因为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大于其期初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大于其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沥青混合料生产项目建议书(模板范文)
- 跨境金融保障专题研究报告
- 广告牌匾规范化整治实施方案(范文)
- 大学生法制教育体系构建
-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流体机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宝鸡文理学院《国际工程项目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外国语学院《白然语言处理与理解》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通信网络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岩石物性测量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生物反应工程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学会扬长避短 课件
- 生物化学实验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浙江大学
- 表观遗传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东北师范大学
- 水害预测预报制度
- GA/T 830-2021尸体解剖检验室建设规范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实践能力结业考核专科技能操作评分表(骨科)下肢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术
- GB/T 4798.1-1986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贮存
- GB/T 37136-2018电力用户供配电设施运行维护规范
- GB/T 13891-2008建筑饰面材料镜向光泽度测定方法
- GB 13326-1991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噪声限值
- 公文格式(全区)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