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设计内容教程文件_第1页
弱电设计内容教程文件_第2页
弱电设计内容教程文件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弱电设计内容 弱电 对智能建筑的理解和体会: 智能建筑就是要使建筑具有感觉, 并能根据这个感觉做出一系列 反应和动作 (联动控制)。智能建筑可以比作一个人, 建筑物的结构 人的骨骼; 建筑 人的身材、体态、风格(高矮、胖瘦、何国何地人等) ,装修相当于人的肌肤(外形是否美 观);工艺(建筑物的使用性质)一一人的职业;给排水 一一消化系统;暖通一一呼吸系统;电气 血液循环系统(变电站相当于人的心脏);弱电 神经系统,包括大脑(通信中心与监控中心)和视觉神经一一摄像机(眼睛)、听觉/嗅觉/触觉神经一一各种传感器(相当于耳朵、鼻子等) 。一个健康的人缺一不可,一个现代化的建筑也是缺一不可。但其他各

2、系统发展得比较早, 比较成熟了, 仅神经系统近几年方才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引起了众人 瞩目。弱电设计内容;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2.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入侵报警;视频安防监控; 出入口控制; 电子巡查; 停车库(场)管理;住宅小区安防) ;3. 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4. 广播、扩声与会议系统;5. 呼叫信号及信息显示;6. 计算机网络系统;7. 通信网络系统;8. 综合布线系统;9. 楼宇自动化系统。设计依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16-200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1998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11-2007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

3、4-2006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8-2004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 GB50371-2006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4-200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5-2007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6-2007一. 公建弱电的设计(一)综合布线系统1. 智能建筑的基本概念 所谓智能建筑,就好象给传统建筑加上 “聪敏 ”的头脑和 “灵敏 ”的神经系统。它的 “智能”体现 在:建筑物能 知道”建筑内所发生的一切情况;建筑物能迅速的 响应”用户的各种要求;建筑物能 “确定 ”最有效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方便、舒适和富有创造力的环境。 对于办公大楼

4、,为实现上述智能要求,必须有 3A 的自动化功能和设备,亦即:办公自动化(0A )、通讯自动化(CA)和楼宇自动化(BA )。【有人称5A,即把BA细分出:消防自 动化(FA);安防自动化(SA)】1.1 办公自动化( 0ffice Automation )OA 的主要功能:由局域网(LAN )联接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使用户每人只用一台工作站或终端个人电脑, 便可完成所有的业务工作。通过电脑网络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实现业务处理和文件传递的无纸化、自动化,传统办公室里层叠的文件资料柜代之以光盘储存器。通过数据库、 专家系统、综合设计系统、电子出版系统、可视图文信息系统等实现信息资 源的共

5、享,提高业务处理效率,进而优化工作成果。1.2 通信自动化( Communication Automation )CA 系统是以大楼数字专用交换机( DPBX )为中心,在楼内联接程控电话系统、电视会议系统、无线寻呼系统和多媒体声像服务系统,对外侧与公用电话网、广域网(WAN )或城域网( MAN )以及卫星通讯系统相联,实现大楼内外便捷的话音、数据和图像的通讯。1.3 楼宇自动化( Building Automation )BA 系统的核心是一个分布式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它把智能大楼内部大量分散的电力、 照明、 空调、给排水、电梯、自动扶梯、防火、安保等设备系统,通过各系统的检测、监视和自动

6、 控制,再由中央计算机控制实施测量、监控、管理和协调,以达到节约能源、人力和物力以 高效、安全、可靠的目的。BA 系统的主要内容包括:照明管理系统、空调卫生系统、电梯和停车库管理系统、消防系 统、安全防范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等。1.4 智能建筑与综合布线系统的关系为了将智能建筑的 3A 系统有机地连接起来,可以使用综合布线系统( Premises DistributionSystem,简称PDS)来实现。综合布线系统(PDS)是利用双绞线和光缆为传输介质,采用 一套高质量的标准配件,以模块化组合方式,把语音、数据、图像信号等的布线,综合在一 套标准、灵活、 开放的布线系统里。 综合布线系统能支持

7、计算机、 通信及电子设备的多种应 用。在智能建筑中, 配置综合布线系统, 犹如为智能建筑建立高速、大容量的信息传输平台,为 建筑智能化提供了快速信息通道。综合布线系统对支持计算机通信和电话通信, 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 所有设备的开通及更改 均不需要改变系统布线,只需增减相应的网络设备以及进行必要的跳线管理即可。从理论上讲, 综合布线系统几乎包容了全部弱电系统的布线, 但在实际上, 或者说在技术上 和成本上, 现有的综合布线产品在支持某些弱电系统时还存在一些问题,还不能代替所有传统的弱电布线。例如,对共用天线电视( CATV )系统、公共广播(PA)系统、火灾报警及 联动控制系统(FA )等,都

8、有技术上的问题。对于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CCTV )等,因每个 监视点都需加适配器, 在成本上也有问题。 因此,对于综合布线系统要因地制宜, 综合考虑。2. 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和组成2.1 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兼容性(把性质不同的信号综合到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中)开放性(对所有通信协议是开放的,能支持任何厂家的任意网络产品)灵活性(在任意信息点上,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设备)模块化(除了缆线外,其余所有的插件都是积木式的标准件,便于使用)扩充性(为了将来技术的更新和需求,很容易将设备扩充进去)经济性(能降低用户重新布局或设备搬迁变更费用。并且维护费用低)2.2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工作区子系统各个办

9、公室内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之间的设备组成,包括信息插座、 连接软线、 适配器配线(水平)子系统水平子系统是布置在同一楼层上,一端接在信息插座上,另一端接在层配线间的跳线架上, 它的功能是将干线子系统延伸到用户工作区。 水平子系统主要采用 4对非屏蔽双绞线( UTP), 它能支持大多数现代通信设备,在某些要求宽带传输时,可采用 “光钎到桌面 ”的方案。干线子系统它是由主设备间 (如计算机房、 程控交换机房)至各层管理间,采用大对数的电缆馈线或光 缆,两端分别接在设备间和管理间的跳线架上,为建筑物提供干线电缆路由。管理间子系统它是干线子系统和水平子系统的桥梁,同时又可为同层组网提供条件。(包括双

10、绞跳线架、跳线及光钎跳线架和光钎跳线)设备间子系统它是采用卡接式配线架连接主机和网络设备。 该子系统是由设备间中的电缆、 连接跳线架及 相关支撑硬件、防雷电保护装置等构成。建筑群子系统 它是将多个建筑物的数据通信信号连接成一体的布线系统,它可采用架空或地下电缆管道(或直埋) 敷设的室外电缆和光缆互联起来。 此外它还须设有防止电缆的浪涌电压进入建筑 物的电气保护装置。3.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3.1 综合布线系统各段缆线的长度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3.2 工作区 每一个工作区信息插座数量不宜小于 2 个,并满足各种业务的需要。 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模块应支持不同的终端设备接入,每一个 8 位模块通用插座连

11、接 1 根 4 对对绞电缆;每一个双工或 2个单工光纤连接器件及适配器连接 1根 2芯光缆。3.3 配线子系统配线子系统线缆应采用非屏蔽或屏蔽 4 对双绞电缆( UTP) ,在需要时也可以采用室内多模 或单模光缆。3.4 干线子系统(规范 4.3.5 ) 主干电缆和光缆所需的容量要求及配置应符合以下规定:对语音业务, 大对数主干电缆的对数应按每一个电话 8 位模块通用插座配置 1 对线,并在 总需求线对的基础上至少预留约10的备用线对。对数据业务应以集线器(HUB )或交换机(SW)群(按4个HUB或SW组成1群); 或以每个HUB或SW设备设置1个主干端口配置。每 1群网络设备或 每 4个网

12、络设备宜考虑 1 个备份端口。 主干端口为电端口时, 应按 4对线容量, 为光端口时 则按 2 芯光纤容量配置。3.5 缆线及传输设备的选型多模光缆:建筑物内综合布线系统及中短距离(传输距离小于2000米)的计算机局域网络。单模光缆:用于公用电话网和数据网长距离传输(传输距离大于2000米)。光缆的规格:光缆的光纤数有2芯、4芯、6芯、8芯、12芯、16芯、18芯、24芯、36芯、 48 芯、 72 芯、 84 芯、 96 芯等。2 芯光纤缆可带 23 百个信息点, 6 芯可带 4 个网络设备。电缆的规格: 25对、 50对、 75对、 100对、 150对、 200对、 300对、 400对

13、、 600对、900 对、 1200 对、 1500 对、 1800 对等。集线器(HUB )的端口数量种类有:8端口、12端口、16端口、24端口、48端口等。配线架可用线对数:配线架规模100对,可用线对总数 96对;配线架规模 300对,可用线对总数 288 对;配线架规模 900 对,可用线对总数 864 对.4. 安装工艺要求4.1 工作区:信息插座及集合点安装在墙上或柱子上,距地300mm,距电源插座不小于 200mm的间距。4.2 楼层管理间(电信间) :楼层管理间的数量应按所服务的楼层范围及工作区面积来确定。如果该楼层信息点数量不大于 400 个,水平缆线长度在 90 米范围以

14、内,宜设置一个管理间;当超出这一范围时宜设 两个或多个管理间;每层的信息点数量较少,且水平缆线长度不大于90 米的情况下,宜几个楼层合设一个管理间。楼层管理间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5m2,也可根据工程中配线设备和网络设备的容量进行调整。应采用外开丙级防火门,门宽大于0.7米。4.3设备间:设备间内应有足够的设备安装空间,其使用面积不小于10 m2,该面积不包括程控用户交换机、计算机网络设备等设施所需的面积在内。设备间梁下净高不应小于 2.5米,采用外开双扇门,门宽不应小于 1.5米。机架或机柜前面的净空不应小于800mm,后面的净空不应小于 600mm。壁挂式配线设备底部离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 30

15、0mm。设备间应提供不少于两个 220V 带保护接地的单相电源插座,但不作为设备供电电源。4.4 缆线布放:大对数缆或 4 芯以上光缆穿管时:直线管路的管径利用率应为5060;弯管路的管径利用率应为 4050。 4 对双绞线或 4 芯光缆穿管时:截面利用率应为 2530 . 缆线 敷设在线槽内的截面利用率应为 3050.综合布线电缆与电力电缆、 电气设备及其它管线的间距见: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二)楼宇自动化系统:举例(CAD 图)上海节能要求对 2 万平面及以上的公建要求做 BA 系统。(三)安全技术防范系统(防盗报警;出入口控制;电视监控;电子巡查;访客对讲;

16、停车 库(场)管理) :举例( CAD 图)闭路监控电视系统一、闭路电视 CCTV 的特点 其传输方式:射频信号(高频传输) ;视频信号(低频传输) 特点:(1);(2);(3);(4);(5);(6)二、监控电视系统的基本组成(一)摄像部分(二)传输分配部分(三)控制部分(四)图像处理与显示部分三、闭路监控电视系统的组成形式(1)单头单尾(2)单头多尾(3)多头单尾(4)多头多尾四、闭路监控电视系统的控制方式(1)单级控制(2)不交叉多级串并控制(3)交叉多级串并控制五、摄像机及其选择六、显示与记录设备七、监视系统控制设备(一)信号的分配(二)视频切换器(三)控制器(四)其他附加设备八、传输

17、系统(一)视频信号的传输(二)控制信号的传输4.同轴视控。CCTV 系统中所需控制的种类: 1.云台; 2.镜头; 3.防护罩; 4.电源 控制方式: 1.直接控制; 2.多线编码的间接控制; 3. 通信编码的间接控制; 防盗报警系统与报警探测器一、系统的基本组成二、组建模式三、探测器的种类1. 微波探测器2. 超声波探测器3. 红外线探测器4. 双技术防盗探测器5. 玻璃破碎探测器6. 开关报警器7. 声控报警器8. 场变化式报警器9. 周界报警器(四)公共广播系统的设计 公共建筑公众区的有线广播和旅馆的客房广播等公共广播系统, 与剧场、 会堂、 歌舞厅的厅 堂扩声系统不同,后者因服务区域较

18、小、传输距离较短,通常采用直接输出(低阻输出)和 传输的方式,而公共广播系统是有如下特点:服务区域广、 传输距离长。 故为了减少功率传输损耗, 采取与厅堂扩声系统不同的传输方 式。播音室与服务区一般是分开的, 即传声器与扬声器不在同一房间内, 故没有声反馈的问题。1. 公共广播系统的种类1.1 公共广播又称有线广播,按照使用性质和功能分,可分为:业务性广播系统:以业务及管理为主(办公、学校、车站、商业等) 服务性广播系统:以欣赏或背景音乐为主(旅馆、大型公共活动场所) 火灾事故广播系统:用来满足火灾时引导人员疏散的要求。1.2 公共广播系统按传输方式又可分为:音频传输方式(又称直接传输方式),

19、用于宾馆的传输方式常见有两种:定压式和终端带功放的有源方式。载波传输方式 (是将音频信号经过调制器转换成被调制的高频载波, 经同轴电缆传送至各 个用户终端,并在终端经解调还原成声音信号) 。2. 背景音乐系统及其设计2.1 背景音乐的特点背景音乐的效果有两个, 一是心里上掩饰环境噪声, 二是创造与室内环境相适应的气氛。 它 在宾馆、 酒店、 餐厅、 商场、 医院、 办公楼等都有广泛的应用。 系统是采用单声道信号系统。2.2 背景音乐系统的设计节目源功率放大器与扬声器的配接: 在宾馆、 酒店等的公共广播中,由于所需功率大, 传输距离 长,目前广泛采用定压式功放。定压式功放的输出多采用70V、 1

20、00V、 120V 或 240V 高压输出, 而喇叭(扬声器)的工作电压要低得多, 因此在其间必须利用变压器来变换阻抗和电 压进行配接,这种变压器称为线路匹配变压器,或称线间变压器。扬声器的选择与安装: 扬声器(尤其锥形纸盆扬声器) 的口径大小对声音覆盖角有重要作 用,扬声器口径越小, 覆盖角或辐射角越大。 目前一般扬声器口径选为 1620cm ,例如 165mm 口径的扬声器的辐射角理论值为88°办公室、生活间、客房等可采用13W的扬声器;走廊、门厅及公共场所的背景音乐、业务广播等宜采用 35W的扬声器。(可选RV1.5型安 装线)扬声器在吊顶上安装时,应根据场所的性质来确定其间距

21、。A:门厅、电梯厅、休息厅内扬声器间距可采用下式估算:L=(22.5) H式中 L: 扬声器安装间距( m); H: 扬声器安装高度( m) B:走道内扬声器间距可采用下式估算:L=(33.5) HC:会议厅、多功能厅、参厅内扬声器间距可采用下式估算:L=2(H-1.3) tg ( 0 /2式中0 :扬声器的辐射角度,宜大于或等于90°人体坐姿时,耳朵的平均高度(m)兼做多种用途的场所, 背景音根据公共场所的使用要求, 扬声器宜就地设置音量调节装置, 乐扬声器的分路宜安装控制开关。三. 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控制1. 消防的基础知识(摘自全国消防设施专项设计人员考试必读)1)燃烧的必要条

22、件:可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 。(人称 “燃烧三角形 ”)2)火灾定义: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3)火灾种类定义: A 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的火灾; B 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注:如沥青等) C 类火灾:指气体火灾; D 类火灾:指金属火灾; (钠、镁等) 带电火灾: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4)灭火的几种基本原理:灭火即熄灭或阻止物质燃烧的措施。通常分为冷却(水消防等)、窒息(烟络尽等) 、隔离(泡沫等)和化学抑制(七氟丙烷 FM200 等)四个方面。5)闪燃、阴燃、爆燃、爆炸的定义:闪燃:在液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气体,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

23、象。阴燃:物质无可见光的缓慢燃烧。通常产生烟和温度升高的迹象。 爆燃:以亚音速传播的爆炸 (轰燃 )。爆炸: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6)常见燃烧产物的种类及其毒性: 常见燃烧产物一般分为气体、 热量、可见烟等几种。 气体一般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氰化氢等,可引起单纯窒息、化学窒息及粘膜 刺激。2. 消防保护对象的分级 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灭难度等,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规定了特级、一级和二级保护对象。3. 工程中常用的消防控制关系:1)消火栓系统:消火栓按钮报警后启动消火栓泵;模块联动启泵、消防控制室直接启 泵。2

24、)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闭式喷头,玻璃受热破裂后,靠压力开关报警并直接启泵灭火、模块联动启泵、消防控制室直接启泵。3)预作用系统,闭式喷头,平时支管内充气、无水,由探测器报警后控制立即打开预作用阀, 充水后即变成湿式灭火系统, 玻璃受热破裂后灭火, 用于严寒地区或怕漏水的档案 馆等处。4)泡沫雨淋系统:含雨淋泵、雨淋阀、开式喷头、泡沫罐及阀等,常用于剧场舞台、 燃油试验间等火灾蔓延很快的场所。一般由两种探测器 “相与 ”控制分区启动。5)水喷雾灭火系统:含开式雾化喷头、雨淋阀、雨淋泵等,常用于柴油发电机房、锅炉房、直燃机房等。一般由两种探测器 “相与 ”控制启动。6)气体灭火系统: CO2、F

25、M200 、烟络尽等,有管网式(大机房) 、无管网式(小机房),一般由感烟、感温探测器报警后 “相与 ”启动灭火。7)空调系统:为防止风助火势,火灾探测器报警后应关闭空调机、新风机及防火阀。8)防排烟系统: 因火灾中被烟熏死的人经常比烧死的人多, 故火灾探测器报警后应打开排烟风机、排烟口、电动排烟窗,打开正压送风机、送风口,释放电动挡烟垂壁。9)防火卷帘门: “高规”、“建规 ”规定,用做防火分隔的卷帘门,要由烟感控制一步归底;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门烟感控制降半,温感控制归底。但新“建规 ”GB50016-2006 第7.4.12 条(强制性条文)规定,卷帘门、转门、吊门不得作为疏散通道,故现

26、在卷帘门基本 上均应一步归底。10)切断非消防电源,确认火灾后控制切断,防止火灾中电线短路,造成二次火灾。11)火灾时,点亮应急照明灯,疏散通道及一般场所不少于 30 分钟(新 “建规 ”),消 防控制室、 消防泵房、排烟机房、配电室和发电机房、电话总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 工作的其它房间的应急照明,应保持正常照明的照度。12)电梯:确认火灾后控制全部电梯归首层,消防梯投入消防使用。非消防梯切断电 源。2. 火警消防控制关系(见一览表)有线电视系统1概述1.1 有线电视系统的频道划分1.2 有线电视系统分类1.2.1 按频道利用方式分类1.2.2 按信号传输媒介分类(1)同轴电缆传输方式(

27、2)微波传输方式( MMDS )(3)光缆传输方式(4)光缆 /同轴缆混合传输方式( HFC 网络)1.2.3 按系统交换特性分类(1)单向传输系统(2)双向交换式传输系统2.设计基础2.1 增益2.2 载噪比2.3 非线性失真3. 有线电视系统的组成( 4 个部分)3.1 信号源部分3.2 前端系统部分3.3干线传输系统部分( 31 页)3.4 用户分配系统部分( 1.分配器; 2. 分支器;)楼宇对讲 1楼宇对讲系统的分类 :1.1 普通对讲系统1.2 可视对讲系统( 1.直按式; 2.数码式)1.3 小区(楼群)联网安防对讲系统 2楼宇对讲系统的功能及系统结构2.1 小区联网型楼宇对讲系

28、统应具有的功能(1)管理员机(2)小区门口机(3)住户紧急报警(4)户间通话(5)隔离保护和自动回复(6)家庭防盗报警控制器2.2 楼宇对讲系统结构(1)多线制(2)总线多线制(3)总线制 3楼宇对讲系统的传输线路及设备安装3.1 楼宇对讲系统的传输线路3.2 楼宇对讲系统的设备安装3.0 实例二.住宅弱电的设计1. 设计依据:住宅设计规范 ( 2003 年版) GB50096-1999住宅设计标准(2007年版)J10090-2007 (上海) 住宅弱电设计标准图 DBJT08-97-2002( 沪 D603) 住宅建筑信息通信设计安装图集DBJT08-96-2002住宅建筑通信配套工程技术

29、规范DG/TJ08-606-2004(第 1 部分:设计规范;第 2部分:施工及验收规范)2. 通信系统2.1 住户配置标准每户宜设置住户信息配线箱。 每户宜引入 1根 4对五类非屏蔽对绞电缆 (用于宽带数据网络 通信)和 1 根 2对电话线或者采用 2根 4 对五类非屏蔽对绞电缆至住户信息配线箱。 在配线 箱内设置 HUB 模块(或预留 HUB 模块安装位置)和电话配线装置。住户内的主卧室、起 居室、书房等设置数据 /电话终端( RJ45/RJ11 型插座面板) ,其他房间设置电话终端( RJ11 型插座面板) , 住户内所有终端的线缆均由信息配线箱引来。2.2 电信间及用电负荷高层、中高层

30、住宅的每个单元, 多层住宅每 13 个相邻单元应设置电信间, 其使用面积应符 合下表:住宅分类电信间使用面积( m2)高层住宅> 6.0中高层住宅> 4.0多层住宅> 1.5(其最低高度不低于1.50m)电信间应设置电源配电箱和电源插座。 电源应由公共照明电表箱单独引入, 并应采取防电磁单相两极和单相三极组合电源插座 (组)脉冲措施。电信间用电负荷计算功率、电源插座的规格、数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住宅建筑类型24户及以下高层中高层1.5多层1.5用电负荷计算功率 ( kW )24 户以上3.0 22.0 22.0 12.3 住宅小区内中心机房2.3.1 中心机房宜设置在住宅小区

31、内用户中心位置,并且应满足通信管线进出方便的要求。2.3.2中心机房的外门应向外开启,宽度不宜小于 1.2 米,高度不宜小于 2.1 米。其门、窗应 具备防盗报警功能。2.3.3中心机房梁下净高不应低于 2.6米。2.3.4 住宅小区内应设置中心机房,其使用面积应符合下表: 住宅小区终期规划住户数中心机房使用面积( m2)安装远端模块及宽带接入设备安装宽带接入设备300 户以下300500 户5001000 户10002000 户安装远端模块及宽带接入设备安装宽带接入设备> 10> 30> 15为0> 25> 60> 35注:住宅小区终期规模在 2000 户

32、以上的,每增加 1 000户,中心机房使用面积宜增加 10 m2。住宅小区内总体的电信线缆、宽带网络由电信运营商或有资质的相关单位设计、施工。2.3.5 中心机房引入电源应采用三相四线制。安装远端模块的中心机房电源负荷等级宜为 级,如仅安装宽带接入设备,其引入电源负荷等级宜为二级。2.3.6 中心机房用电量配置应符合下表:住宅小区终期规划住户数用电量配置( kW )300户以下>6300500 户> 20> 125001000 户> 30> 1810002000 户> 55> 282.3.7 中心机房的电源应采取防电磁脉冲措施2.3.8 中心机房内应设

33、置 10A 单相两极和单相三极组合电源插座。每侧墙面设置的电源插座数量不少于 1 组(距地 300).2.3.9 中心机房宜采用共用接地方式,并在机房内预留等电位接线端子箱,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 欧姆。3. 有线电视系统每户引入 1根同轴电缆至住户信息配线箱, 在户内的主卧室、 起居室、 书房等处均设置有线 电视终端。系统采用 860MHZ 或全频段( 1000MHZ )双向网络传输技术,信号经双向光工作站或双向用户放大器放大,以分配分支方式设计。到用户终端的信号电平应满足68±3dB (国标要求64±4dB).双向有线电视系统作为住宅 (住宅小区) 宽带接入网, 即可满足

34、用户收看有线电视的基本要 求,又可向用户提供多功能信息服务。住宅小区内总体的有线电视线缆管线由有线网络公司或相关单位设计、施工。4. 楼宇访客对讲系统 楼宇访客对讲系统是住宅必须设置的系统,系统应按可视系统进行设计并预留管线。应 有三方通话的功能(单元门口、住户、安防值班室) ,室内机采用可视对讲与户内紧急呼叫 求助按钮组合机种。电梯轿厢内应设置紧急呼叫按钮或报警电话,信号传输至保安中心控制室或值班室。5. 防盗报警系统(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5.1 在住宅楼的底层、二层均应设置防盗报警控制器(三层及以上预留管线和接口),阳台、窗等部位设置入侵探测器或预留安装入侵探测器的接口, 报警信

35、号传输至保安中心控制室或 值班室。楼宇访客对讲系统与家庭防盗报警系统可以合并为一套系统。5.2 入侵探测器和紧急报警(求助)按钮安装的位置:紧急报警(求助)按钮安装于主入口通道的墙上及主卧室内,安装高度距地1.3 米,应隐蔽可靠,便于操作。入侵探测器安装于出入口、阳台、窗户及主要通道等部位,其要求为:起居室、通道处宜安 装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 吸顶安装且防护区内不应有障碍物; 卧室宜安装幕帘式被动红外入 侵探测器,安装在窗户上方一边距窗角 50mm 处;其他需设防的部位宜选用(窗、门)磁 开关入侵探测器,安装在门开合处,距上角150mm,以及安装在每扇窗开合处上方距墙角50mm 处。6. 周界

36、报警系统封闭住宅小区应设置周界防范报警系统, 该系统前端设备宜选用围栏式入侵探测装置, 但不 应选用高压脉冲电击式入侵探测装置。周界报警系统 24 小时布防,报警信息应通过电脑记录,并应在安防中心控制室通过模拟地 图显示周界报警的具体位置。7. 电视监控系统 封闭住宅小区宜设置电视监控系统,宜在居住区域周边、出入口、主要通道、底层电梯、汽 车库(场) 出入口等部位安装摄像机。摄像机供电的低电源由安保中心控制室集中供电。当 摄像机离安保中心控制室较远时,可采用 220V 交流供电,并单独敷设接地良好的金属管。8. 停车管理系统在车辆出入口通过 IC 卡或其他形式进行管理或计费,实现车辆出入及存放

37、的时间记录、查 询及区内车辆存放管理等。9. 巡更系统 封闭住宅小区宜设置电子巡更系统,目前一般采用的是离线式巡更系统。( 27 讲工程实例 CAD 图)四. 弱电设计常用的国家和行业设计规范、标准: 注:工程设计中,应严格执行国家的强制性规范、强制性条文,应符合下列现行的国家、有 关行业、有关地区的规范、标准的规定。有关标准、规范修订后,应按照最新版本执行。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 20062)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45-95 ( 2005 年版)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16-98(正在修编)4)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

38、 50058-925)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67-976)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 50314-2006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11-20078)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 50312-20079)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 50174-93 , 2009 年考试适用; 已出新版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 , 2009年 6月 1日实施)10)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48-2004 ;11)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4-200712)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5

39、-200713)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6-20071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198-9415)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200-941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16 2008(2008.8.1 实施)17) 工业企业程控用户交换机工程设计规范 CECS 09:8918) 城市住宅区与办公楼电话通信设施设计标准YD/T 2008-9319) 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 YD 5003-9420)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 GBJ 42-81 (线路敷设等可参考)21) 厅堂扩声系统规范 GB 50371-200622)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40、 JGJ 57-2000/JG67-200123)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 JGJ 31-2003/J265-200324) 住宅设计规范 GB 50096-1999 , 2003 年版25) 住宅建筑规范 GB 50368-2005 (全部为强条)2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98-200527)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程 JGJ 50-200128)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 50289-9829)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94 ,2000 年版30)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0343 200431)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20043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03-200233)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DBJ 01-615-2003 (北京市地方标准)五、参考的国家标准图及华北标准图1)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施工图集 97X700 (正在修编)2) 安全防范系统设计与安装 06X5033) 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 03X1024) 有线电视系统 03X4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