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重点总结_第1页
影像学重点总结_第2页
影像学重点总结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骨与软组织第一节检查技术一、X线检查:骨骼具有鲜明的自然对比度摄片注意点:1、均摄正侧位;2、包括邻近的关节和软组织;3、必要时可加照斜位、切线位、轴位、以及对侧位对比;二、CT检查:空间分辨率好;密度分辨率好;适用于软组织或复杂部位的骨骼;1、平扫检查:层厚 25mm ;软组织窗、骨窗、三维重建等后处理;2、 增强检查:进一步定位和定性;3、造影检查:如 CTM ;三、MRI检查:多参数多层面成像;组织分辨率高;以高、中、低信号反映正常和病变组 织;能早期发现骨髓水肿和浸润;1、平扫检查:T1WI、T2WI、脂肪抑制、DWI ;2、增强扫描:进一步定位定性第二节正常影像学表现

2、一、骨骼与肌肉系统的影像所见1、X线平片:骨骼、皮下脂肪层、肌间隙2、CT:高密度:骨骼中等密度:肌肉、肌腱、关节软骨、骺软骨低密度:脂肪3、MRI :高信号:脂肪中等偏低信号:肌肉、透明软骨低信号:韧带、肌腱、纤维软骨、空气、骨皮质二、骨关节常见解剖变异副骨:某一块骨的多个骨化中心在骨化过程中没有合并,形成的一块或多块小骨。 多见于腕部和足部籽骨:在肌腱中的一块或多块小骨,多由于骨化中心未正常结合而形成有时可见:(1)致密骨岛(2)软骨岛(3)发育障碍线(4)骨骺板遗迹第三节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基本影像学表现来源于组织病理学改变JBEL一、骨骨质疏松;骨质软化;骨质增生硬化;骨内与软骨内钙化;

3、骨质破坏; 矿物质沉积;骨质坏死; 骨骼变形;骨膜增生; 软组织病变1、骨质疏松: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1g骨内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组织学:骨皮质变薄,哈氏管扩大,骨小梁减少X线平片与CT表现: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 /分层、骨小梁减少、变细,间隙增加边 界清和椎体骨小梁骨皮质变薄,椎体上下缘凹陷,间隙锥形增宽MRI表现:老年性:T1、T2信号增高;炎症、外伤性:T1低T2高信号(长T1长T2)2、骨质软化: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钙盐含量降低组织学:骨样组织钙化不足,骨小梁中央部分钙化,周围覆以未钙化的骨样组织。X线表现:骨密度弥漫性降低,骨小梁和骨皮质

4、边缘模糊成“绒毛状”。与骨质疏松不同点:a骨小梁和先期钙化带模糊;b、承重骨弯曲变形;c、假骨折线;d、骨骺迟出现、变细;见于:维生素 D缺乏;钙磷代谢障碍;儿童佝偻病、成人骨软化症;3、骨质破坏:局部骨组织被病理组织代替,骨组织的消失。X线表现:局部骨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消失,正常骨质结构消失; 早期:哈氏管扩大呈筛孔状,皮质表面呈虫蚀状缺损一一大片缺失a、活动性或进行性;b、代替性:c、压迫性;d、神经营养障碍性 CT:可区分皮质骨和松质骨的破坏MRI :低信号的骨皮质内见不同信号的病理组织; 松质骨的破坏:见高信号的骨髓内有较低或混杂的信号影;4、骨质坏死: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血供中断;

5、 组织学:骨细胞死亡、消失,骨髓液化、萎缩X线表现:早期无异常改变,发展后可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 见于:炎症、外伤、梗塞、减压病、物理损伤,放射伤,药物等5、骨膜增生: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亢进所致;组织学:骨膜内层成骨细胞增多,有新生的骨小梁形成;X线表现:形态多样性,若病程进展,骨膜新生骨重新被破坏,可见Codman三角;a、外伤性;b、感染性;c、肿瘤性CT和MRI的空间分辨率不及平片;6、骨质增生硬化: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组织学: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增粗增多X线表现:骨密度增高、骨皮质增厚密度增高、骨松质骨小梁增多增粗、增生严重时,骨髓腔缩小/消失,分不清皮质和松质、不见骨结构

6、CT:表现与平片相似MRI :增生硬化的骨质在 T1、T2低信号见于:炎症、肿瘤、外伤、中毒、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等;7、骨内与软骨内钙化:可以为生理性或病理性;X线表现:大小不等的颗粒状、小环状或半环状无结构致密影,分布局限CT能显示微小的钙化,更好地显示软骨内钙化;MRI不敏感8、矿物质沉积:铅、磷、铋、氟等物质进入体内,大部分沉积于骨内,主要在干骺端。X线见多条平行于骺线的致密带9、骨骼变形:塑形异常或轴线及轮廓变化见于:先天性、代谢性、遗传性、外伤、炎症肿瘤性或肿瘤样病变等10、软组织病变:肿胀、肿块、钙化、气体、溃疡及痿管CT的观察优于平片MRI的观察优于平片和 CT:液液平面的显示更优

7、。a.水肿:T1低、T2高;b.血肿、脂肪:T1、T2高;c.纤维组织:T1、T2低;d.多数肿瘤T1低、T2高。比较影像学1、 X线平片:简便价廉,是骨关节检查 首选方法。能显示正常或异常结构,病变范围和程 度及可作某些定性诊断;但初次检查阴性也不能排除早期病变。2、CT:密度分辨率高,无影像重叠、观察解剖复杂部位、显示骨的病变和软组织改变优于 平片。3、MRI :软组织分辨率高,可多平面成像,是软组织检查的首选方法。对骨髓、骨、关节、软组织病变的显示优于平片和CT。对骨质破坏和骨折更敏感;对脊柱的显示更优;软组织肿块的显示优于 CT ; MRA可显示血管。但对钙化和骨化不敏感。二、关节关节

8、肿胀; 关节破坏;关节退行性变;关节强直; 关节脱位1、关节肿胀:关节积液或关节囊及其周围软组织充血、水肿、出血和炎症所致。X线: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密度增高,肌间隙模糊,难以区分病变结构;CT、MRI可见滑膜增厚,关节内积液或积血。2、关节破坏:关节软骨及其下方的骨性关节面骨质被病理组织所取代。诊断关节疾病的重要依据:承重面破坏/非承重面破坏X线:关节间隙变窄、骨端骨破坏CT:软骨下骨破坏MRI :早期见软骨表面毛糙、凹凸不平一不连续、碎片状、消失3、关节退行性变:X线:早期:软骨变性、坏死、溶解一被纤维组织或纤维软骨代替中晚期: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囊变;骨质增生硬化骨赘、关节囊肥厚、韧

9、带骨化4、 关节强直:关节明显破坏后,关节骨端由骨组织或纤维组织所连接。骨性/纤维性5、 关节脱位:常合并撕脱性骨折、韧带或软组织损伤。完全脱位/半脱位三、软组织(见前)比较影像学平片:观察关节间隙和关节骨端CT:观察骨性关节面敏感,能分辨关节肿胀的原因(积液/滑膜增厚/囊外软组织水肿)MRI :软组织分辨率高(关节囊 /滑膜/关节软骨/韧带/骨髓)第四节:骨与关节损伤(X线一直为首选)一、骨折:创伤性、疲劳性、病理性(一)四肢骨骨折:临床表现:局部持续性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可出现肢体局部畸形及肢体缩短,活动患肢 可闻及或触知骨摩擦感。有时伴有相邻脏器和神经的损伤。骨折的移位确定要以骨折近端

10、为准,借以判断骨折远端的移位方向和程度;对位不良:横向移位和纵向移位;对线不良:成角移位;CT:不能发现隐匿骨折,对复杂骨折或骨折重叠性骨折显示较好。MRI :骨折线低信号,骨髓水肿时骨折线周边模糊的T1低信号T2高信号影;X线:断端不规则透明线(骨折线),皮质显示清楚,骨松质中骨小梁中断、扭曲、错位。1)嵌入性骨折:不显示透明骨折线,显示密度增高的条带状阴影,骨小梁和皮质连续性消失,断裂相错。可引起骨骼缩短变形,多见于股骨颈。2)儿童骨折:骺离骨折:无骨折线,骺板和骺线增宽,骺与干骺端对位异常;侧位显示骨骺与干骺端分离、移位,正位显示“正常”青枝骨折:不见骨折线/仅皱褶、凹陷、隆突,局部骨皮

11、质骨小梁扭曲;3) 骨折愈合:骨折断端间、髓腔内、骨膜下血肿,纤维性骨痂X线上骨折线变化不明显骨性骨痂、骨性愈合时,X线上骨折线开始模糊、骨痂形成常见部位的骨折a. Colles骨折:桡骨远端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桡侧移位,向掌侧成角;b. 肱骨髁上骨:骨折线横过鹰嘴窝,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c. 股骨颈骨折(二)脊柱骨折临床表现:局部持续性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神经根或脊髓受压症状;X线:椎体压缩、变扁或呈楔形,前缘变短;CT:可充分显示脊柱外伤的范围和程度;爆裂骨折椎体压缩,单纯压缩性密度增高未必见 骨折线,仅仅在矢状位时显示椎体楔形改变;T1MRI :爆裂性显示骨折外还可见椎体内出血和水肿

12、T1低T2高信号,骨折线成相对的长短T2;单纯性压缩性在矢状位可见典型楔形改变;(三)椎间盘突出X线:平片无特异性,椎间隙变窄,椎体后缘骨质增生肥大、骨桥形成或游离骨块;CT :椎间盘向周围局限膨隆,连续性中断。 Schmorl结节表现:椎体上下缘边界清楚的压 迹,多位于椎体上下缘的后1/3,常上下对称出现,其中心密度低于髓核及软骨板,外周为反应性骨硬化带。MRI :髓核突出于低信号的纤维环之外,Schmorl结节表现:椎体上下缘半圆形或方形压迹,其内容与同水平椎间盘信号相同,周边多围绕一层低信号环;二、关节损伤(一)关节脱位X线:肩关节脱位以肱骨头前脱位最常见,肘关节脱位则常为后脱位。CT:

13、三维重组图像可以直观显示脱位情况;MRI :可显示办发的韧带或软组织损伤;(二)肌腱和韧带损伤X线:不敏感CT :损伤后肌腱韧带边缘模糊肿胀,其内和周围不均匀的较高密度影;MRI :肌腱或者韧带断裂,断裂处出现高信号区域;(三)关节软骨损伤X线和MRI :不敏感;MRI :较低信号的关节软骨出现高信号区,常用来显示半月板撕裂;第五节:骨关节感染性疾病骨、关节炎症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民骨髓炎急性化脓性骨斶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車与骨结核鉴别)慢性骨脓肿1硬化型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C*与滑膜型关节结核鉴别)一、化脓性骨髓炎:病理: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途径:血行、软组织、关节直接延伸、开放骨折或火

14、器伤带入; 好发年龄:儿童或青少年;好发部位:近骺软骨的松质骨部分,与血供有关;(一)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X线表现:2周内可无骨质改变,24小时后可有软组织改变:a肌间隙模糊或消失b. 皮下组织与肌肉分界变模糊c. 脂肪层条纹影2周后可见骨骼改变:局限性骨质疏松t分散不规则骨质破坏区t骨小梁模糊、消失,破坏区边缘模糊;a骨质破坏:干骺端t骨干可达2/3以上-融合b骨膜增生:单层状,与病变范围一致c.骨质坏死:死骨形成,长方形、高密度d.软组织窦道特点:骨破坏为主,破坏与增生同在骨质破坏,骨膜新生骨形成和死骨,骨质破坏周围有骨质修复增生所致的密度增高影;CT:易于发现骨内小的侵蚀破坏和周围软组织肿

15、胀或脓肿形成,特别是显示小区域的;MRI :显示髓腔侵犯和软组织感染,骨质的充血水肿渗出和坏死在T1中为低信号,T2中充血水肿的肌肉和脓肿成高信号,增强后脓肿壁有明显的强化;(二)慢性化脓性骨髓炎X线表现:骨破坏周围增生硬化骨内外膜增生、骨增粗变形、髓腔变窄消失 死骨仍可见软组织窦道、萎缩CT、MRI与急性中描述相同;(三)慢性骨脓肿:多发于长骨干骺部松质骨中 圆形骨质破坏区,边缘较整齐,周围骨硬化带 无死骨、骨膜反应、软组织正常(四)硬化型骨髓炎:Garre' s骨髓炎骨皮质增厚、骨髓腔变窄、骨干增粗、边缘不整二、化脓性关节炎(pyogenic arthritis ) 病理:金黄色葡

16、萄球菌f滑膜+骨髓f 关节 部位:好发于承重关节(髋关节、膝关节) X线表现:关节肿胀、积液关节间隙增宽 关节脱位或半脱位软骨破坏-骨质破坏,增生硬化-以承重部位出现早及明显-关节间隙变窄,可骨性强直 CT:可以显示关节肿胀、积液以及关节骨端的破坏,优于X线MRI :同上,还可显示关节软骨、关节囊、韧带肌肉的破坏情况; 特点:发展快,承重部位明显,无明显骨质疏松或肌肉萎缩 诊断要点:急性起病,早期:关节间隙变窄,骨端破坏先见于关节的承重面,晚期:关节 骨性强直。MRI早期可见滑膜增厚,关节积液、周围软组织受累情况;三、骨关节结核长骨结核/骨干- 见)四肢结核骨怖、干怖端心见A节骨型关节结核关节

17、结核滑膜型关节结樓(一)骨结核病理:病原菌:结核菌感染途径:肺 血 松质骨(椎、骺、干骺、滑膜)好发部位:脊椎、髋、膝、多为单发好发年龄:儿童、青年基本病变:骨质破坏、骨质疏松1. 长骨结核骨骺、干骺部为好发部位 局限性类圆形,边缘清楚的破坏区无骨质增生无骨膜反应或很轻 可有泥沙样死骨骨质疏松向关节及破坏骨皮质、骨膜、软组织形成痿管骨干结核 短骨骨干结核:骨质疏松,骨囊样结核和骨气臌;广泛分层的骨膜增生、纺锤状; 长骨骨干结核:松质骨局限性破坏、很少增生,侵及皮质时可有轻微骨膜增生;2. 脊柱结核好发于邻近两个椎体,附件少受累骨质破坏、变形,椎间隙变窄或消失,冷脓肿形成;椎体病理性骨折、脊柱侧

18、弯、后突畸形;化脓性骨髓炎与骨结核的鉴别要点化脓性骨髓炎骨结核发病急性、发展快,征象 变化以日计慢性、发展慢,征象 变化以月计病灶范围、分布分散、不连续,范围广,可侵及 整个骨干局限,常侵犯关节,少向骨干蔓延骨骺改变多不侵犯骨骺软骨好侵犯骨骺软骨骨质改变骨质破坏、骨质增生常 冋时存在,患骨密度增咼骨质破坏、骨质疏松为主可有骨萎缩, 骨的密度明显减低,少见骨质增生骨膜改变有骨膜增生,病程愈长,增生愈 明显,患骨增大,轮廓不规则少见骨膜增生死骨表现破坏区内见有大块死骨少见死骨,即使有也为碎屑状的小死骨(二)关节结核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常单发,好侵犯髋关节和膝关节。 病程缓慢。镜下分为渗出型和增殖型;

19、 X线表现: 骨型关节结核:骨质和干骺端结核的基础;关节肿胀、间隙增宽、骨质破坏。 滑膜型关节结核:关节肿胀、密度增高-非承重关节面破坏; 慢性进行性关节间隙变窄。CT:长骨结核显示低密度骨质破坏区,内有死骨,病变周围软组织肿胀或冷脓肿;椎体结核可见骨质破坏,椎体坍塌,椎管狭窄。MRI :可观察骨质破坏范围, 软组织破坏情况,T1低信号,T2高信号并还有少许低信号影。 特点:慢性发展、边缘部开始、非承重部破坏,骨质疏松、肌肉萎缩诊断要点:长骨干骺端破坏区长跨越骨骺线侵犯骨骺,边缘模糊,周围无骨质增生硬化,有骨质疏松。脊椎结核变现为相邻椎体破坏,椎间隙变窄消失和寒性脓肿形成;化脓性关节炎与滑膜型

20、关节结核的鉴别要点鉴别要点化脓性关节炎滑膜型结核病程急、发展快缓慢关节改变软骨较早破坏、关节间隙变窄软骨较晚破坏骨质破坏关节承重面关节非承重面其它骨质改变破坏与增生冋时存在破坏与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仅见于早期少见骨质增生疾病后遗骨性强直纤维强直四、关节强直 骨性 强直:关节骨端骨组织连接,关节间隙变窄骨小梁连接关节两骨端。多为化脓性炎症愈合后导致; 纤维性强直:关节活动消失,关节间隙变窄,但无骨小梁贯穿,多为关节结核所致;第六节:骨关节肿瘤与肿瘤样病变良性附软骨瘤、巨细胞瘤、骨瘤、软骨瘤、软骨母细胞瘤原发性骨组织肿瘤恶性骨肉瘤、软骨肉瘤、纤维肉瘤良性骨血管瘤、牙源性肿瘤(如造釉细胞瘤)骨肿瘤骨附属

21、组织肿瘤恶性尤文氏肉瘤、骨网状细胞肉瘤、脊索瘤、骨髓瘤骨转移瘤癌、肉瘤、神经母细胞瘤癌、肉瘤、神经母细胞瘤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项目良性恶性生长情况生长慢,压迫邻近组织,无转移生长快。侵蚀邻近组织,有转移局部情况膨胀性,边界清,皮质变薄但连续浸润性,边界模糊,皮质不规则破坏,瘤骨形成骨膜反应一般没有,病理骨折后可有,但不破坏不同形式的骨膜反应,可并被肿瘤破坏周围软组织无肿块影,如有边界也清形成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一)良性肿瘤1骨巨细胞瘤来源于非成骨性结缔组织,主要组成细胞似破骨细胞,2040岁常见。膝关节周围及桡骨远端好发,有良性与生长活跃和恶性之分(13级)临床症状:良性(1级),局部

22、疼痛;生长活跃(2级);恶性(3级),局部疼痛,发热;X线表现: 骨端偏侧性膨胀性骨质破坏,直达骨性关节面下,破坏区边缘无硬化带; 内有纤细骨嵴-分房型,单一破坏-溶骨型; 无钙化与骨膜反应;若发生病理性骨折可有骨膜反应,增生显著者可有Godman三角; 生长活跃者,骨壳不完整,软组织肿块;恶性者筛孔状、虫蚀状骨破坏;CT :可清楚显示骨性包壳和肿瘤骨壳内面骨嵴;MRI : T1多中、低等信号,T2多高信号,囊内出血两者均为低信号。诊断要点:以发生于干骺愈合后的骨端和膨胀性骨破坏为特征2. 骨囊肿:为单发性骨的瘤样病变好发于青少年,多发生于长骨干骺端,随骨生长向骨干方向偏移,以股骨、肱骨上段多见。X线表现:干骺端或骨干圆形、卵圆形骨质缺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