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游动”的蒙古包》教学案例_第1页
《3、“游动”的蒙古包》教学案例_第2页
《3、“游动”的蒙古包》教学案例_第3页
《3、“游动”的蒙古包》教学案例_第4页
《3、“游动”的蒙古包》教学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游动”的蒙古包教学案例一、活动主题名称:“游动”的蒙古包二、设计意图理解生态环境的破坏现象,说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关注草原的生态平衡,并积极参与改变环境的行动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了解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在活动过程中既有合作探究学习,又有个性特长展示,既有媒体资料播放,又有自主创新,突出实践课的综合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三、背景分析:本班学生聪明活泼,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课外知识丰富,上课发言积极踊跃,对于各种新知都有浓厚的兴趣。课堂上老师能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传播信息,学生家庭也都具备丰富的知识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上课的平台。四、活动目标认知能力:

2、1、了解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2、感知游牧民族独特的风俗礼仪。3、理解生态环境的破坏现象,说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能力培养: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了解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2、通过搜集资料的过程和调查访问,培养学生自觉参与、合作学习意识及自主探究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情感态度:1、通过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相互交流帮助,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让他们感受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快乐。2、在成果汇报、展示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实践出成果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培养其自信心。3、培养学生关注草原生态平衡意识,并积极参与到改变环境的行动中去。五、活动准备:1、搜集有关游牧民族生活方式、禁忌等方面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2、

3、搜集有关草原荒漠化问题的图片、文字资料。3、准备木板、草皮、喷壶、土等六、活动过程:第一阶段:课前活动准备在上课的前两周,向学生布置有关活动准备,并根据学生的意愿和研究特长将全班学生划分为四个研究小组,分别研究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研究蒙古包的结构与视;研究游牧民族的特有礼仪和禁忌;研究水土流失实验与草原环保。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一周后把资料拿到课堂上,教师进行汇总,看看学生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点拨。发现资料丰富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为其他资料不全面的学生做个例,激起学生更大的研究热情。为课堂展示做好充分的材料准备。第二阶段:展示交流课(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同

4、学们,你们去过草原吗?生:没有。师:让我们跟随着优美的歌声去领略一下草原的景色吧!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视频:大草原鲜碧如画,一望无际,蒙古包点缀其间,牛羊成群,纵马驰骋,“蓝蓝的天下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歌声悠扬,画面神往师:草原美不美啊?你都从歌声中、画面中知道了什么?生:草原的景色太美了!有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生:还有,还有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还有美丽热情的姑娘。师:不错,美丽的草原真是令人向往。那么,你知道草原上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交流“游动”的蒙古包。师:板书课题(二)齐心协力,互动交流。师:关于这个课题大家在课前已经分组搜集、整理了很多资料

5、,各小组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希望今天能看到大家的精彩表现。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吧!1、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组长:我们研究的是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我们搜集了一段视频并配以解说员以供大家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大家看(组长播放视频:游牧民族骑马的场面、游牧民族唱歌跳舞的情景、游牧民族喝羊奶的情景、游牧民族放牧的情景、游牧民族的住所-蒙古包)生:游牧是指终年随水草转移进行游动放牧的一种粗放的草原畜牧业经营方式。他们大都骑着马进行放牧。生:牧民长期无固定住所,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因此是“游动”的,他们生产设备相当简陋,经营非常粗放,基本处于靠天养草和靠天养畜的落后状态。生:他们都很热情好客,给远道而来的客

6、人准备丰盛的饭菜:热气腾腾的奶茶和炒米。生:在游牧民族中粮食、肉食、奶食是食品的三大来源。牧区牧民的饮食以肉食、奶食为主。组长:请大家点评。生1:一组做的视频不错,使我们很快了解了这个民族的总体生活面貌。生2:他们介绍的很详细,我很向往那儿的生活。师点评:一组的同学们用精彩的视频让我们对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印象深刻,你们。(生鼓掌)2、“游动”的蒙古包师:游牧民族就是终年随水草转移进行游动放牧,正是由于他们的这种生存方式,才会有了游动的蒙古包,游牧民族的文化渊源,更富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很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欣赏。让我们接着来了解一下蒙古包。组长:我们组研究蒙古包的结构与视,我们组

7、搜集了很多蒙古包的图片并剪下来供大家欣赏。我这是它的外观:上面是一个圆锥形房顶,下面是一个圆柱形房体,你知道这样有什么好处吗?生1:不容易刮倒。组长微笑:也对,不过这样做还能使下面的居住空间大,房顶做成锥形还可以在下雨时及时让雨流下,稳定性也很好。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组员1和2:我们的4图片是蒙古包的部构造,蒙古包一词来自于满族人对蒙古族住所的称呼,是游牧生活的产物。一般高七八尺,宽丈余,先用木杆、牛皮订成网状方架数片,然后连成园仓式,再用园木组成伞形园顶,顶中央有一个圆形天窗,晴启阴合,用以流通空气,吸收。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

8、可容纳20多人;小者个人。组员3和4:我们的4图片是蒙古包的物品装饰,地上铺着厚厚的地毯,四周挂着镜框和贴花,物品都是沿边摆放的而且家具的颜色都很漂亮。他们的生活十分舒畅欢乐。师点评:这个小组搜集的图片很清楚也比较大,有利于我们观看,使我们了解了蒙古包科学而美观的设计,好,也你们小组。(生鼓掌)3、游牧民族的特有礼仪和禁忌师:少数民族由于他们有着独有的、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所以他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礼仪和禁忌。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游牧民族,去了解他们有什么特有礼仪和禁忌?组长:我们组研究的是游牧民族的特有礼仪和禁忌,我们给大家准备了几幅幻灯片,希望大家喜欢。(组长播放)组员1:幻灯片

9、一是祭敖包:这是蒙古族传统的活动,敖包是在草原、山坡或沙丘高地上用石头、土块、柳条等垒筑而成的。“敖包”最早是在茫茫无边草原上建立起来的能识别方向、道路、边界的标志,后成为祭祀山神、路神的地方。在蒙古族人民心中,敖包是神圣的净地组员2:幻灯片二是献哈达:哈达以白布帛或丝绸为主,长短不一,一段约一尺二寸至一尺五寸长。献哈达是蒙古族迎送客人、馈赠礼品、年节交往中的礼节,有时还伴随吟唱和祝词,更有敬重的气氛。组员3:幻灯片三是手扒羊肉:蒙古语称手扒羊肉为“布和力麻哈”。是草原上蒙古民族简便实惠的待客食品。在食用时不用餐具,用手扒着吃。组员4:幻灯片四是蒙古族敬酒:蒙古族斟酒敬客最考究,美酒是食品之精

10、华,五谷之结晶,是最能表达朋友之忠诚的珍贵食品。主人将美酒斟在银碗或金杯中,托在洁白的哈达上,唱起感人的祝酒歌,表达自己的真诚与感情,此时客人理应随即接过酒,能饮则饮,不能饮则品尝少许,然后将酒归还主人,万不可推推让让、拉拉扯扯,绝主人的敬酒,否则他会认为您对主人瞧不起,不愿交朋友、不能以诚相待。组员5和6:我们给大家介绍游牧民族的禁忌。组员5:骑马坐车到蒙古包时,要轻骑慢行,进包时要将马鞭放在门外;入包后坐在右边,离包时走原路,待送你的主人回去后再上车或上马;他们忌讳坐蒙古包的西北角,睡和坐时脚忌伸向西北方,不能在火盆上烤脚;主人献茶时,客人应欠身双手去接;赠送礼品忌单数,接受礼物必须身子稍

11、屈或跪下腿伸出右手或双手接受;有产妇或病人,忌接待客人来访。组员6:他们敬畏土地、神山、神树、神水。对于游牧民族而言:“是衣食之源、山不单是一个挺拔威武的自然存在,也是神的象征。”他们不准乱挖洞、乱动土、破坏草场;不准在神山打猎、开垦。水是神圣的,藏族人对水源和河流有着很强的保护意识。组长:同学们对游牧民族的礼仪和禁忌了解了吗?评价一下我们小组吧!生1:没想到游牧民族还有这么多讲究呢。生2:我觉得哈达很神圣、很纯洁。生3:从祭敖包可以看出他们很爱草原。生4:草原人都很好客、很热情、很豪爽。师点评:是呀!三组同学为我们展示了绝对的西域风情,让我们了解了游牧民族的禁忌,我们也感你们的付出。4、环保

12、在行动师:看来,游牧民族是懂得珍惜赖以生存的家园的,他们的环保意识是很强的。当然也有一些人只顾眼前利益开垦荒地,过度放牧致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师出示草原荒漠化图片。师: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有什么感受?生:美丽的草原没有了,沙尘暴肆意横行。生:游牧民族的生活也越来越不方便。师: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生:过度开垦,滥砍滥伐生:人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生:草原已不再美丽,不再是天堂。生:我们组给大家做一个水土流失的对比实验。实验名称:水土流失实验实验过程:(1)将两块木板一块铺上草皮另一块只铺土。(2)用同样的两个喷壶装满水从同一高度浇下。(3)无草的土被冲下去很多而有草的冲下去的水还是清的实验结论:草皮有保持水土的作用。组员齐呼:这个实验提醒我们要好好的保护大草原。师:是呀!过度的放牧、开垦会使草原荒漠化,造成水土流失,怎样做既保护草原,又能提高牧民的生活质量?生:合理适度的放牧。生:退耕还林,还草。生:保护水源,植树造林。生:向草原人们宣传环保。师:对,我们要携手共建美好家园,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