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课程设计_第1页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_第2页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_第3页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_第4页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1、重力式挡土墙设计 2、边坡稳定性设计 3、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 4、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学 生 姓 名 : 学 号 : 指 导 教 师 : 日 期 :2015年 12 月 日1重力式挡土墙设计1.1 初始条件 (a) 浆砌片石重力式仰斜路堤墙,墙顶填土边坡1:1.5,墙身纵向分段长度为10m,路基宽度26m,路肩宽度3m;(b) 基底仰斜角0:tan0=0.190,取汽车荷载边缘距路肩边缘d=0.5m;;(c) 设计车辆荷载标准值按公路1级汽车荷载采用,即相当于汽车超20级、挂车120(验算荷载):(d) 墙后填料砂性土容重=18KNm3,填料与墙背的外摩擦角=0

2、.5;粘性土地基与浆砌片石基底的摩擦系数=0.30,地基容许承载力0=250KPa;;(e) 墙身采用2.5号砂浆砌25号片石,圬工容量k=22KNm3,容许压应力a=600KPa,砌体容许拉应力L=60KPa;(f) 墙后砂性土填料内摩擦角=35°;墙面与墙背平行,墙背 仰斜坡度为1:0.25;墙高H=5m;墙顶填土高a=3m 。1.2设计任务(1)车辆荷载换算;(2)计算墙后主动土压力Ea及其作用点位置;(3)设计挡土墙截面,墙顶面宽度和基础埋深应符合规范要求,进行抗滑力稳定性验算及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4)基础稳定性验算与地基承载力验算;(5)挡土墙正截面强度及抗剪强度验算。1

3、.3设计参数1.3.1 几何参数墙高H=5m,取基础埋深,墙身纵向分段长度;墙背仰斜坡度1:0.25,墙底倾斜度,倾斜角;墙顶填土高度a=3m,填土边坡坡度1:1.5,=tan-11.5=33.69°,汽车荷载边缘距路肩边缘.1.3.2力学参数墙后砂性土填料内摩擦角=35°填料与墙背外摩擦角=0.5=17.5°,填土容重;墙身采用2.5号砂浆砌25号片石,墙身砌体容重=18KNm3,砌体容许压应力,砌体容许拉应力;地基容许承载力.1.4车辆荷载换算 按墙高确定的附加荷载强度进行计算,查表6-5得q=16.25KNh0=q=16.2518=0.90281.5 主动土

4、压力计算1.5.1 计算破裂角直线型仰斜墙背,且墙背倾角较小,不会出现第二破裂面先假定破裂面位置通过荷载中心,按此进行计算并验算。A=3m,d=0.5m,H=5m,h0=0.9028m,b=4.5m,=17.5°,=35°,=-14.04°,=+=38.5°,tan=0.795A0=12a+H+2h0a+H=39.22B0=12ab+2h0b+d-Htan(H+2a+2h0)=19.25令A=B0A0=0.49,则tan=-tan±cot+tanA+tan=0.895或-2.485=tan-10.895=41.83°堤顶破裂面至墙踵:

5、(H+a)tan=7.166m荷载内侧至墙踵:b+Htan-+d=6.25m荷载外侧至墙踵:b+Htan-+d+L0=8.52m因6.25<7.166<8.52,故破裂面交与荷载中部,假设正确。1.5.2计算主动土压力Ea h2=H-d-atantan+tan=5-0.5-3×0.8950.895-0.25=2.814m Ea=12H2KaK1=12×18×25×0.15×1.967=66.386KN (3)主动土压力作用点位置 因墙底倾斜,将Zx ,Zy修正为Zx1,Zy1 墙前的被动土压力为偏于安全,忽略不计!1.6挡土墙计算1

6、.6.1 拟定挡土墙顶宽经试算,去挡土墙顶宽b1=2m1.6.2 抗滑力稳定性验算=0.3,查表6-11得,Q1=1.4 , ,墙身自重:, , 作用于墙底(即基底)的竖向力,0.9G+Q1Ey+0.9Gtan0-Q1Ex=2.269>0 , 满足要求抗滑稳定系数,满足抗滑要求。1.6.3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很安全,满足要求。1.6.4基底应力及合力偏心距验算 墙底斜宽: 基底合力偏心距:,1.6.5 地基承载力验算 ,满足要求。1.6.6 墙身强度验算墙面、墙背相互平行,截面最大应力出现在接近基底处。偏心距和基底应力满足要求,墙身截面剪应力拉应力也能满足要求,可不检验。2边坡稳定性设计

7、2.1 初始条件:路线经过区域路基填土为粘土,边坡为梯形边坡,分两级,土力学的指标:塑限14%,液限27%,含水量19%,天然容重18KN/m3,粘聚力19KPa,内摩擦角28°,公路按一级公路标准,双向四车道,设计车速为80Km/h,路基宽度为24.5m,荷载为车辆重力标准值550KN,中间护坡道取2m,车道宽度3.75m,硬路肩2.5m,土路肩0.75m,进行最不利布载时对左右各布3辆车。H1=7m,H2=8m,I1=1:1.25,I2=1:1.52.2汽车荷载当量换算 按荷载最不利布置条件,取单位长度路段,将车辆荷载换算成相当于路基沿途层厚度,以h0表示,计入滑动体的重力总去。

8、 h0= 式中:ho行车荷载转换高度 L前后轮最大轴距,对于标准车辆荷载为12.8m。 N并列车辆数,取6。 Q辆车的重量(标准车辆荷载为550KN)。 路基填料的重度(KN/m3)。 B荷载横向分布宽度,表示如下: B=Nb+(N1)m+d 式中: b后轮轮距,取1.8m。 M相邻两辆车后轮的中心间距,取1.3m。 D 轮胎着地宽度,取0.6m。计算: B=6×1.8+5×1.3+0.6=17.9m h0=0.8m 计算高度:H=h0+H1+H2=15.8m2.3 圆弧滑动面条分法分析 2.3.1 按4.5H线法确定圆心位置。 平均坡度I=0.8+7+8:8.75+2+1

9、2=1:1.44 查表4-1得1=26°,,2=35° 式中-各土条的法向分力,。 -各土条的切向分力有正负之分,。 -各土条的重心与圆心连线对竖轴y的夹角,用CAD确定。 L-滑动面圆弧全长,用CAD确定。2.3.2 滑动曲线过距路基3/4处稳定系数K1 K1=fi=1nNi+cLi=1nTi=tan28°×5702.047+19×471675.041=2.343>1.20,稳定2.3.3 滑动曲线过距路基1/4处稳定系数K2K2=fi=1nNi+cLi=1nTi=tan28°×1687.706+19×32

10、.24916.696=1.65>1.20,稳定2.3.4 滑动曲线过距路基中心处稳定系数K3K3=fi=1nNi+cLi=1nTi=tan28°×3490.278+19×39.711383.051=1.89>1.20,稳定2.3.5 滑动曲线过距路基1/8处稳定系数K4K4=fi=1nNi+cLi=1nTi=tan28°×1051.323+19×30.75530.645=2.154>1.20,稳定2.3.6 滑动曲线过距路基1/16处稳定系数K5K5=fi=1nNi+cLi=1nTi=tan28°×

11、;1386.802+19×32.08678.2688=1.986>1.20,稳定画出关于K值的折线图K1= 2.343;K2= 1.650;K3= 1.890;K4= 2.154;K5= 1.986 易知: Kmin=1.650>1.20,满足要求 因此该边坡稳定性符合要求。3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3.1 设计资料第二部分第五套设计资料题:海南省东部二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海南省东部(IV区)某新建双向2车道二级公路,拟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行车道中央划双线分隔。路基土为粘性土,地下水位为0.8m,路基填土高度0.5m,预计通车初

12、年的交通量如下:车型黄河JN163江淮AL6600东风EQ140东风SP9250北京BJ130交通量(辆/d)390440240250460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7.3,沿线可开采碎石、砂砾,并有粉煤灰、石灰、水泥等材料供应。3.2 轴载换算3.2.1 代表轴载:汽车车型前轴重(KN)后轴重(KN)后轴数后轴轮组数后轴距(m)日交通量(辆/d)黄河JN16358.6114120390江淮AL66001726.5120440东风EQ14023.669.3120240东风SP925050.7113.3324250北京BJ13013.427.41204603.2.2 换算公式轴载换算以弯沉值和沥青层的层

13、底拉力和半刚性材料的层底拉力为设计标准。(1)当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和沥青层的层底拉力验算 式中 :N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日) ni各种被换算车辆的作用次数(次/日) P标准轴载(KN) Pi各种被换算车型的轴载(KN) C1轴数系数 C2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四轮组为0.38。 当轴间距大于3m时,按单独的一个轴计算,此时轴数系数为 1,当轴间距小于3m时,双轴或多轴按C1=1+1.2(m-1)计算。 (2)当以半刚性材料结构层的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按下式完成轴载当量换算 轴数系数 轮组系数,双轮组为1.0,单轮组18.5,四轮组0.09 对于轴间距小于3m的双轴或多轴的

14、轴数系数按C1=1+2(m-1)计算。 轴载换算结果表(弯沉)车型()(次/日)黄河JN163前轴58.616.4390244.1后轴11411390689.6江淮AL6600前轴1716.44401.27后轴26.5114401.36东风EQ140前轴23.616.42402.874后轴69.31124048.69东风SP9250前轴50.716.425083.35后轴113.311250430.37北京BJ130前轴13.416.44600.47后轴27.4114601.651503.73轴载换算结果表(半刚性材料结构层的层底拉应力)车型()(次/日)黄河JN163后轴1141139011

15、12.5江淮AL6600后轴26.5114400.01东风EQ140后轴69.31124012.77东风SP9250后轴113.311250678.86北京BJ130后轴27.4114600.0151804.16注:轴载小于50kN的轴载作用不计;3.2.3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通过的累计当量标准轴次: (1) 设计年限累计当量标准轴载数公式: 式中:Ne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通过的累计标准当量轴次; t设计年限(年); N1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次/日); r 设计年限内交通平均增长率(%); 与车道数有关的车辆横分布系数,简称车道系数;双向两车道二级公路,查表得,取=0.65,t=1

16、2年,r=7.3% 换算方法沥青层的层底拉力验算时半刚性材料的层底拉力验算时累计交通轴次64956987793473 根据沥青路面交通等级的划分,可知为中等交通等级。3.3 确定土基回弹模量该路段处于7区,为粘质土,处于干燥状态,拟定稠度为1.10,查表“二级自然区划各土组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MPa)”查得土基回弹模量为40MPa。3.4 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3.4.1 拟定路面结构层厚度根据规范推荐结构,并考虑到公路沿途可开采碎石、砂砾,并有粉煤灰、石灰、水泥等材料供应。路面结构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12cm),基层采用二灰稳定砂砾(取30cm),底基层采用石灰土(厚度待定)。面层采用三层式沥青

17、面层,表层采用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厚度3cm),中面层采用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厚度4cm),下面层采用粗粒式密级配混凝土(厚度5cm)。3.4.2各层材料的抗压模量和和劈裂强度查表得到各层材料的抗压模量和劈裂强度。计算结构层厚度时,抗压模量应取200C的模量,各值均取规范给定范围的中值,因此得到200C的抗压模量: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1400MPa,中粒式密级配混凝土为1200MPa,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1000MPa水泥碎石为1500MPa,水泥石灰砂砾土层为1000MPa。各层材料的劈裂强度: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1.4Mpa,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1.0Mpa,粗粒式

18、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0.8Mpa,水泥碎石为0.5MPa,水泥石灰砂砾土层为0.35MPa。3.5 设计指标的确定1) 设计弯沉什公式: 式中: 设计弯沉值;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累计当量标准轴载通行次数; 公路等级系数,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为1.0,二级公路为1.1,三四级公路为1.2; 面层类型系数,沥青砼面层为1.0,热拌沥青碎石、乳化沥青碎石、上拌下贯或贯入式路面、沥青表面处治为1.1,中低级路面为1.2。该结构为柔性基层与半刚性基层组合,按内插法确定基层类型系数为。弯拉应力设计控制指标容许拉应力公式: 式中:路面结构材料的容许拉应力,即该材料能承受设计年限次加载的疲劳弯拉应力(MPa);

19、路面结构材料的极限抗拉强度(MPa),由实验室按标准方法测得; 抗拉强度结构系数。根据结构层材料不同,按以下公式计算。 (沥青砼面层) (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 (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 (贫砼)2)计算:该公路为一级公路,取;面层是沥青砼,取;各层材料的容许层底拉应力:细粒式密级配沥青砼: 中粒式密级配沥青砼: 粗粒式密级配沥青砼: 二灰稳定砂砾:二灰稳定砂砾属于半刚性基层 故 石灰土:石灰土属于半刚性基层 故 3.6设计资料总结设计弯沉值为:26.73(0.01mm),相关设计资料汇总如下:材 料 名 称200C弹模(MPa)容许拉应力(MPa)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414000.50中粒式

20、密级配沥青混凝土612000.36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89000.288二灰稳定砂砾2015000.36石灰土5500.11土基40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 LD= 25.63 (0.01mm) H( 5 )= 30 cm LS= 26 (0.01mm) H( 5 )= 35 cm LS= 23.9 (0.01mm) H( 5 )= 30.9 cm(仅考虑弯沉) 按容许拉应力验算设计层厚度 : H( 5 )= 30.9 cm(第 1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 5 )= 30.9 cm(第 2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 5 )= 30.9 cm(第 3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

21、足要求) H( 5 )= 30.9 cm(第 4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 5 )= 30.9 cm(第 5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路面设计层厚度 : H( 5 )= 30.9 cm(仅考虑弯沉) H( 5 )= 30.9 c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 验算路面防冻厚度, 路面最小防冻厚度50 cm 验算结果表明 ,路面总厚度满足防冻要求 .4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4.1 设计资料公路自然区划III区拟新建一条二级公路,路基为粘质土,采用普通混凝土路面,路面宽7.5米,经交通调查得知,设计车道使用初期标准轴载日作用次数为6000,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6%,试设计该路面厚度。4.2

22、交通分析 由表16-20可知,二级公路设计基准期为20年,安全等级为三级,由表16-3,临界荷位处的车辆轮迹横向分布系数取0.37,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6%。设计基限期内的设计车道标准荷载累积作用次数为Ne=Ns1+grt-1×365gr =60001+0.0620-1×3650.06×0.37=2.98×107次 查表16-4知,该公路路面属特重交通等级。4.3 初拟路面结构由表16-20可知安全等级为三级的变异水平等级为中级。根据二级公路、特重交通等级和中级变异水平,查表16-17初拟普通混凝土面层厚度为。选用碾压混凝土基层,厚0.2m,垫层为0.1

23、5m低剂量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普通混凝土板的平面尺寸为宽4.5m,长5m。纵缝为设拉杆平缝,横缝为设传力杆的假缝。4.4 路面材料参数确定(1)查表16-23和表16-25,取特重交通等级的普通混凝土面层弯拉强度标准值fr=5MPa,相应弯拉弹性模量标准值为31GPa。(2)根据表16-14,取土基抗压回弹模量为30MPa.查表16-27,取低剂量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垫层回弹模量为600MPa,碾压混凝土基层回弹模量为800MPa(3)按公式16-53计算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如下: 式中:Ex为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当量回弹模量(MPa)。 E1,E2为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回弹模量(MPa),E1=800MPa, E2=600MPa。 h1,h2为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厚度,h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